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幼儿园环境创设,就必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全面透徹的了解,充分认识环境材料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并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
关键词:幼儿教育;创设环境;互动学习;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此,我园改变以往环境是以美化为主要任务的传统观念,注重挖掘环境所蕴藏的更深层次的教育功能,让幼儿在与环境互动中,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成为主动的探究学习者,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进行探索,在探索中不断表现,在表现中不断发展。
一、充分认识环境材料所蕴含的教育价值
我们在布置环境和准备投放材料时,有些教师没有真正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考虑问题,而是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和臆测,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同时,对环境的设置和材料的投放要实现什么教育目标也很少考虑,缺乏针对性,因而也就无法有效地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环境的教育价值也无从体现。 要想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我们必须对每一个活动、每一种材料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有所了解。在我们所创设的丰富多彩的区角活动的环境中,幼儿主动活动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孩子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老师为他们准备的各种材料,通过自发的学习或游戏来获取知识经验,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选择、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按照自己的意愿探索、尝试,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使自己的能力水平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而老师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活动环境,使得环境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如我们在开展主题活动“马路上的车”时,通过与开展系列活动并与孩子共同创设相关环境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交通规则感兴趣了,他们的谈话言语中出现了“你瞧,红绿灯!最厉害”、“交通警察更厉害”、“我爸爸说,警车执行任务时可以闯红灯”等等,绘画作品中,关于斑马线、红绿灯的内容多了。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教师适时调整环境创设,活动也由“汽车”引伸到“交通规则”了。
二、启发、鼓励和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
要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以及教育目标来设置环境和投放材料是基本前提,但要真正实现还必须有教师的启发、鼓励和引导。为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将收集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在发动幼儿集体讨论决定了区角布置或墙饰的内容后,我们应和幼儿一起准备材料并进行设计制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他们能做得到的就让他们自己去做,他们能想得到的就让他们自己去想,发展他们获取信息材料的能力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2.要给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实践证明:幼儿是否有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参与区角设置和墙饰制作的积极性,影响着幼儿与环境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我们应尽可能让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自己决定做什么,并把材料放置在方便幼儿取放的地方,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便于幼儿不断地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
3.给幼儿出错的权利,找出错误背后的真正原因。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直接经验的影响。在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的学习探究活动中,幼儿的做法和得出的结论并非都是正确的,难免会有一些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地方。这时我们不应简单化地批评指责幼儿,而应设法搞清楚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避免误解或伤害幼儿。如某班一幼儿用开水给植物角里的花浇水时,教师不是简单地批评指责他,而是设法了解他“破坏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通过询问了解到,幼儿不是想搞“破坏”,而是出于想让花和小朋友一样“讲卫生喝开水”的善良动机。教师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幼儿善良的愿望,而且也了解了幼儿的现有经验和知识水平,为进一步的指导提供了依据。
4.培养幼儿尊重客观事实、依据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长期以来,有些教师很少注重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不给幼儿尝试的机会,习惯于由自己来判断幼儿的对错,使幼儿感到真理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他们关注的是教师的态度,而不是客观事实本身,这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一种依赖和迎合心理。要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从“教师讲,幼儿听”转变为“让幼儿主动探究,自己找答案”,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参与教育活动,逐步培养幼儿形成尊重客观事实、依据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5.支持、启发和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无论是师生共同准备和创设的环境材料,还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内容提供的环境材料,我们都应积极支持、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和操作活动。在指导幼儿进行探究操作活动时,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检查者”的角色,把精力从“检查玩具是否掉了,东西是否乱了,幼儿是否发生矛盾了”等问题转移到幼儿的探究和操作活动上来,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正确判断他们的发展水平,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如我们可引导幼儿讨论问题“汽车在什么样的路面上跑得更快”,并鼓励幼儿说出各自的答案。为了让幼儿验证自己的猜想,我们可以发动幼儿找来各种高低、形状不同的积木、纸板、易拉罐等,启发幼儿运用这些材料塔出不同角度的斜坡,并提供橡胶、木板、玻璃等不同质地的斜坡面。我们可让幼儿在搭好的斜坡上进行赛车,并启发幼儿注意观察汽车速度和路面的倾斜度以及光滑程度有什么关系。通过多次操作,幼儿可发现汽车滑下斜坡的速度不仅与路面的倾斜度有关,还与路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初步体验了速度与倾斜度、速度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
总之,教师在进行环境创设的时候,一定要加强与幼儿的互动,科学把握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幼儿在幼儿园环境创设当中,应该积极的发挥出主观能动性,需要教师对其加强引导。
参考文献
[1] 郝宇霞.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教育理念及实践策略[J].教育观察,2019(34).
[2] 袁爱英.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教育的影响[J].学周刊,2019(08).
[3] 伯玲.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实施模式浅探[J].文教资料,2019(01).
关键词:幼儿教育;创设环境;互动学习;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此,我园改变以往环境是以美化为主要任务的传统观念,注重挖掘环境所蕴藏的更深层次的教育功能,让幼儿在与环境互动中,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成为主动的探究学习者,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进行探索,在探索中不断表现,在表现中不断发展。
一、充分认识环境材料所蕴含的教育价值
我们在布置环境和准备投放材料时,有些教师没有真正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考虑问题,而是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和臆测,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同时,对环境的设置和材料的投放要实现什么教育目标也很少考虑,缺乏针对性,因而也就无法有效地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环境的教育价值也无从体现。 要想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我们必须对每一个活动、每一种材料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有所了解。在我们所创设的丰富多彩的区角活动的环境中,幼儿主动活动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孩子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老师为他们准备的各种材料,通过自发的学习或游戏来获取知识经验,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选择、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按照自己的意愿探索、尝试,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使自己的能力水平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而老师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活动环境,使得环境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如我们在开展主题活动“马路上的车”时,通过与开展系列活动并与孩子共同创设相关环境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交通规则感兴趣了,他们的谈话言语中出现了“你瞧,红绿灯!最厉害”、“交通警察更厉害”、“我爸爸说,警车执行任务时可以闯红灯”等等,绘画作品中,关于斑马线、红绿灯的内容多了。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教师适时调整环境创设,活动也由“汽车”引伸到“交通规则”了。
二、启发、鼓励和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
要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以及教育目标来设置环境和投放材料是基本前提,但要真正实现还必须有教师的启发、鼓励和引导。为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将收集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在发动幼儿集体讨论决定了区角布置或墙饰的内容后,我们应和幼儿一起准备材料并进行设计制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他们能做得到的就让他们自己去做,他们能想得到的就让他们自己去想,发展他们获取信息材料的能力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2.要给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实践证明:幼儿是否有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参与区角设置和墙饰制作的积极性,影响着幼儿与环境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我们应尽可能让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自己决定做什么,并把材料放置在方便幼儿取放的地方,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便于幼儿不断地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
3.给幼儿出错的权利,找出错误背后的真正原因。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直接经验的影响。在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的学习探究活动中,幼儿的做法和得出的结论并非都是正确的,难免会有一些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地方。这时我们不应简单化地批评指责幼儿,而应设法搞清楚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避免误解或伤害幼儿。如某班一幼儿用开水给植物角里的花浇水时,教师不是简单地批评指责他,而是设法了解他“破坏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通过询问了解到,幼儿不是想搞“破坏”,而是出于想让花和小朋友一样“讲卫生喝开水”的善良动机。教师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幼儿善良的愿望,而且也了解了幼儿的现有经验和知识水平,为进一步的指导提供了依据。
4.培养幼儿尊重客观事实、依据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长期以来,有些教师很少注重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不给幼儿尝试的机会,习惯于由自己来判断幼儿的对错,使幼儿感到真理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他们关注的是教师的态度,而不是客观事实本身,这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一种依赖和迎合心理。要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从“教师讲,幼儿听”转变为“让幼儿主动探究,自己找答案”,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参与教育活动,逐步培养幼儿形成尊重客观事实、依据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5.支持、启发和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无论是师生共同准备和创设的环境材料,还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内容提供的环境材料,我们都应积极支持、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和操作活动。在指导幼儿进行探究操作活动时,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检查者”的角色,把精力从“检查玩具是否掉了,东西是否乱了,幼儿是否发生矛盾了”等问题转移到幼儿的探究和操作活动上来,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正确判断他们的发展水平,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如我们可引导幼儿讨论问题“汽车在什么样的路面上跑得更快”,并鼓励幼儿说出各自的答案。为了让幼儿验证自己的猜想,我们可以发动幼儿找来各种高低、形状不同的积木、纸板、易拉罐等,启发幼儿运用这些材料塔出不同角度的斜坡,并提供橡胶、木板、玻璃等不同质地的斜坡面。我们可让幼儿在搭好的斜坡上进行赛车,并启发幼儿注意观察汽车速度和路面的倾斜度以及光滑程度有什么关系。通过多次操作,幼儿可发现汽车滑下斜坡的速度不仅与路面的倾斜度有关,还与路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初步体验了速度与倾斜度、速度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
总之,教师在进行环境创设的时候,一定要加强与幼儿的互动,科学把握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幼儿在幼儿园环境创设当中,应该积极的发挥出主观能动性,需要教师对其加强引导。
参考文献
[1] 郝宇霞.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教育理念及实践策略[J].教育观察,2019(34).
[2] 袁爱英.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教育的影响[J].学周刊,2019(08).
[3] 伯玲.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实施模式浅探[J].文教资料,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