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学生心理聚焦点研究

来源 :高校辅导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N_cntj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是高校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班级目标、组织模式、学生干部、人际支持、班导魅力、班级活动等是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学生心理聚焦点。基于此,高校辅导员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应建立共同的班级目标、形成有效的组织模式、培养得力的学生骨干、获得多维的人际支持、发挥积极的班导魅力、开展多样的班级活动。
其他文献
新闻报道是一种特殊的叙事形式,往往在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的同时也形塑着社会公众的群像。《人民日报》“一线抗疫群英谱·青春力量”系列报道真实记录了中国青年在抗疫斗争中的突出表现,他们渐趋从“故事”的倾听者、“话语”的学习者、“精神”的传承者成长为“故事”的主人公、“话语”的建构者、“精神”的铸就者。中国青年在抗疫斗争中所彰显的担当之勇、创新之智、仁爱之心、实干精神等可贵品质,是我们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今世界更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宝贵精神财富,必须认真培塑并发扬光大。
近年来,高校不断提高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视程度。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形态愈加丰富多样,全媒体传播格局逐渐形成,新媒体成为其中的“先锋”。新媒体高度凸显了数字信息时代移动网络媒介的特质,新媒体在当下社会愈来愈更主流地承载了新闻舆论传播的功能。融媒时代高校着力打造新闻宣传“先锋”,应成为推动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改革创新的抓手。
红色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资源,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容,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实效,引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当前,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核心价值发挥不足、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错位、学生主体参与不强等问题。高校应创新教育形式、挖掘红色素材、开发实践资源,使红色文化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
数字化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蕴藏新内涵,应遵循新要求。数字化时代劳动要素出现新特征,即劳动主体的泛物化、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割裂化、劳动精神和劳动技能疏离化、劳动关系非理性化、劳动环境工具化。数字化时代开展劳动教育,需要在教育层面上超越劳动“异化”,要培养新的劳动素质以超越物化,协同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以超越割裂化,融合劳动精神和劳动技能以超越疏离化,回归劳动本身以超越功利化,深化对生活意义的体验以超越工具化,共同推动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掷地有声”和“落地生根”。
重大突发事件破坏性大、波及面广、关注度高,易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针对特定群体的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是一项重要内容。高校辅导员的多重身份属性决定了其在重大突发事件下的大学生心理干预疏导工作中,扮演着心理健康的“教育监测者”、应急处置的“执行协调者”、思政教育的“引领关怀者”等多重任务角色。大学生自身性格基础不同,导致其在重大突发事件后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也不尽相同,对此,应当从个体、时间和空间三个维度准确把握。高校辅导员应从工作体系建构、重点学生干预和全体学生干预三个方面建构有效开展心理干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新的要求,其路径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教育效果不佳等问题。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在教育模式上向着以政治引领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增强实效性为着力点等三个方向转变,在教育路径上要注重把握“破”与“立”、理论与实践、内容与形式、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道德规范与法治保障等五个方面的结合,在教育构架上要发挥好社会、学校、家庭三个主体要素的积极作用,推动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效果提升。
大学生理论学习社团是高校针对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依托,也是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大众化的助推器和高校常规党史教育之外的重要补充。目前,大学生理论学习社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组织指导、活动效果、学习持续性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其作用发挥。应从加强对理论学习社团的指导、提升学习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实现社团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健全实践活动机制等方面入手,推动理论学习社团党史学习教育的扎实开展。
重大突发事件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巨大影响,在重大突发事件背景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和基本要求。高校在重大突发事件背景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遵循政治性、辩证性、全面性、主导性等基本原则,努力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路径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在教育方法论中,隐性教育是与显性教育相对应且相得益彰的教育教学方法。当前,教学环境的综合开发及优化利用程度不高、教育者主体职责单一、受教育者客体自主性发挥不充分、隐性教育资源被遮蔽、“隐性话语”被忽视,这些问题不仅迟滞了隐性育人功效的发挥,而且不利于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要求,高校要通过综合开发和有效运用教学环境、发挥教师学术人格的感染教育、积极引导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搞好案例教学中的典型教育、综合实践教学中的比较教育等途径,凸显隐性教育和隐性课程之于显
本研究创新性将师生合作评价与教育云平台相结合,构建基于TSCA的多元混合教学模式,通过具体教学设计实例讲述如何在《英汉/汉英笔译》等翻译类课程中实施师生共评,以期更好地解决传统翻译类课程中的问题,推动本科院校翻译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翻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