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在改革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不管是从课程管理模式到课程开发的过程、从课程目标到课程内容、还是从多元的课程结构到课程实施的形式,本次的课改无疑是一次全方位的全新改革。这种改革正有力的撼动着人们,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学生和老师,在经历了新旧课程的对比和尝试后,总的情况是学生非常喜欢新课程,教师也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步扭转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观,在新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努力闯出一条新路!然而如同任何一项改革的实施都有一段艰苦的历程一样,新的课程改革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审视、论证,不断地总结、思考。下面就谈几点音乐新课程实施的方法:
一、学生的音乐兴趣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有句名言:“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心理学认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着积极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焕发,学习工作就积极主动。著名的爱因 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如何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采取怎样的教学法去提高学生的趣味性,什么培养学生的健康的审美心理,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就极其重要了。而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们音乐老师应如何起主导作用,去达到教与学目的,是否可以就如下几点去探讨。
(一)营造自由、宽松、愉快的音乐氛围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去设计一个轻松、欢快、愉悦的情景。让学 生置身于音乐的美感之中。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第一时间的感受到音乐的存在。在音乐的气氛中做到心平气和、轻松愉快的心态,去准备进入新课。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前的准备必须充分,音响资料要准确、生动。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抒 情、优美的音乐为首先。当然用什么来乐器演奏也是要考虑的。
(二)内容生动、形象、丰富的高质素的课堂教学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教学教材的精心设计,内容的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中的收发自如,以及给予学生更大程度上的学习空间,不断的提出新的问题、新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以激趣。如此一来,在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音乐兴趣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三)加强艺术实践、扩充视野、延伸音乐兴趣
心理学认为,参与学习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一个人的兴趣只有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延伸。这种艺术实践活动形 式多种多样。就音乐艺术而言,可以让学生学习器乐演奏,我们把器乐引进课堂,如牧童笛、口风琴等乐器的教学目的;学习 声乐,放声高歌,可以自娱自乐;欣赏作品,可以提高自我,接触更多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类型,不同时代的作品,从而了解作品的民族化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为培养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开辟了广阔天地。
综上所述,如何去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手段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怎么样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采用什么样的手段,假 如我们的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你说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会不高涨么!如此一来,我们未来的一代的素质教育的提高不也就即日可待了么。总之,我们如果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了学生的学方法,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就不用我们教师费很多心思也是会高涨的。
二、教学重心的转变
(一)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表现能力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其实每节课、每个音乐知识都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师要做好正确的启发和导向工作,让学生在每次音乐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享受。
(二)强调创造探索精神
由于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因此,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如果仅仅把音乐创造融在其他音乐教学内容中,就不可能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育人的作用。只有把音乐创作作为中学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独立出来加以强调,中学音乐教学才能获得最大的教育教益。在关注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同时,更要关注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对音乐教学要有创新探索的精神。
(三)体现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
音乐教育具有人文属性。因此,在教学中要潜移默化的陶冶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尤其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在艺术 作品的排练中陶冶这种情操。如:在排练合唱时,使学生明确自己声部所处的地位、应负的责任、声部进入与退出的时间、力度的把握、音色的调节……这一切,只有各自把握好自己的分寸,才有可能创造出美好的合唱效果。还有在准备服装、道具、化装、后勤等事务上都可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成为教育的研究者和终生学习者
教育对象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独特性,使得哪怕是经验最丰富的教师,也会对教育的巨大变化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即使会有教育经验的相似性,也因没有相同性而无法照搬,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原本日复一日的工作有了挑战性,教师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只有成为教育的研究者才能由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过渡。而这种过渡的唯一方式是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对话,超越自己的思维,反思自己的行动,在实践中增强才干。学习没有毕业的时候,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正面临着终身学习的的挑战,由传统的文凭认定到现在的实力认定,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可喜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的契机是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的确立与坚持,可以说,技术会被淘汰,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自我发展不会被淘汰,相反,教师只有在不断地自我磨砺中才会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永远在潮头冲浪。总之,我们音乐教师只有重新审视音乐课程的标准、理念,在研究和思考状态下认真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取,认识到音乐教 学应该尽可能地做到生活化、社会化、多元化与个性化,才能做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
一、学生的音乐兴趣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有句名言:“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心理学认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着积极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焕发,学习工作就积极主动。著名的爱因 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如何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采取怎样的教学法去提高学生的趣味性,什么培养学生的健康的审美心理,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就极其重要了。而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们音乐老师应如何起主导作用,去达到教与学目的,是否可以就如下几点去探讨。
(一)营造自由、宽松、愉快的音乐氛围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去设计一个轻松、欢快、愉悦的情景。让学 生置身于音乐的美感之中。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第一时间的感受到音乐的存在。在音乐的气氛中做到心平气和、轻松愉快的心态,去准备进入新课。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前的准备必须充分,音响资料要准确、生动。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抒 情、优美的音乐为首先。当然用什么来乐器演奏也是要考虑的。
(二)内容生动、形象、丰富的高质素的课堂教学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教学教材的精心设计,内容的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中的收发自如,以及给予学生更大程度上的学习空间,不断的提出新的问题、新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以激趣。如此一来,在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音乐兴趣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三)加强艺术实践、扩充视野、延伸音乐兴趣
心理学认为,参与学习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一个人的兴趣只有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延伸。这种艺术实践活动形 式多种多样。就音乐艺术而言,可以让学生学习器乐演奏,我们把器乐引进课堂,如牧童笛、口风琴等乐器的教学目的;学习 声乐,放声高歌,可以自娱自乐;欣赏作品,可以提高自我,接触更多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类型,不同时代的作品,从而了解作品的民族化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为培养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开辟了广阔天地。
综上所述,如何去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手段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怎么样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采用什么样的手段,假 如我们的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你说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会不高涨么!如此一来,我们未来的一代的素质教育的提高不也就即日可待了么。总之,我们如果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了学生的学方法,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就不用我们教师费很多心思也是会高涨的。
二、教学重心的转变
(一)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表现能力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其实每节课、每个音乐知识都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师要做好正确的启发和导向工作,让学生在每次音乐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享受。
(二)强调创造探索精神
由于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因此,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如果仅仅把音乐创造融在其他音乐教学内容中,就不可能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育人的作用。只有把音乐创作作为中学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独立出来加以强调,中学音乐教学才能获得最大的教育教益。在关注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同时,更要关注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对音乐教学要有创新探索的精神。
(三)体现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
音乐教育具有人文属性。因此,在教学中要潜移默化的陶冶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尤其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在艺术 作品的排练中陶冶这种情操。如:在排练合唱时,使学生明确自己声部所处的地位、应负的责任、声部进入与退出的时间、力度的把握、音色的调节……这一切,只有各自把握好自己的分寸,才有可能创造出美好的合唱效果。还有在准备服装、道具、化装、后勤等事务上都可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成为教育的研究者和终生学习者
教育对象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独特性,使得哪怕是经验最丰富的教师,也会对教育的巨大变化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即使会有教育经验的相似性,也因没有相同性而无法照搬,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原本日复一日的工作有了挑战性,教师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只有成为教育的研究者才能由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过渡。而这种过渡的唯一方式是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对话,超越自己的思维,反思自己的行动,在实践中增强才干。学习没有毕业的时候,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正面临着终身学习的的挑战,由传统的文凭认定到现在的实力认定,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可喜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的契机是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的确立与坚持,可以说,技术会被淘汰,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自我发展不会被淘汰,相反,教师只有在不断地自我磨砺中才会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永远在潮头冲浪。总之,我们音乐教师只有重新审视音乐课程的标准、理念,在研究和思考状态下认真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取,认识到音乐教 学应该尽可能地做到生活化、社会化、多元化与个性化,才能做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