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方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技工总数的比例超过35%,而在我国7000万技工中,可称为“灰领”的高级技工仅占5%。按“十五”规划,这一比例应达到15%,目前的缺口达700万人。
这巨大的缺口背后意味着什么?究竟是什么制约了我国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恐怕这和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职业发展和收入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杂志与中青在线联合发起“2005中国技能人才职业声誉调查”,从可触摸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缺”字背后的真相。
在接受本次调查的609名人员中,男性占了76.04%,女性占23.96%;参与调查者的年龄以22~30岁为主,其中22岁以下的占17.14%,22~25岁的占31.11%,26~30岁的占27.45%,31~35岁的占14.98%,36岁以上的调查者对此关注较少,比例为9.32%。
接受调查者的教育程度以中技、大专、本科为主,分别为11.48%、32.45%和49.25%;在被调查者中,学历越高,对技能人才的关注越少,硕士占6.16%,博士及以上学历占0.5%,海归只有0.17%。
而接受调查者的单位类型也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为主,各占21.3%和26.29%;民营企业占13.64%,外企占5.66%,其他为25.62%。
45%的人认同技能人才是高级人才
在参与调查的人中,明确表示平时关注技能人才的新闻、信息的人占69%;而提起技能人才,人们的理解相对集中,认为技能人才是高级人才的占45%,认为技能人才就是蓝领或者灰领的占39%,而认为技能人才就是指普通工人的只占15%。在制造企业从事一线工作的技术工人首先被调查者纳入技能人才的范围,占75%;其次是工厂车间里的钳工、车工和维修工之类,占60%;再次是IT企业的软件程序设计员,占35%;而在生产、运输和服务一线工作的技能劳动者也以33%的比例被纳入技能人才的范围中。
在 “提起技能人才,您在脑海里首先想到什么”的问题中,29%的人表示首先想起了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养计划;20%的人想起报刊网络上看到的几十万年薪招不到高级技工的新闻。而23%的人直言会想到技能人才工作很辛苦和收入不高的现状;还有7%的人想到技能人才“低人一等、缺少社会保障”;4%的人联想到空气不畅的车间、乏味机械的重复劳动。另外,还有14%的调查者表示对这一人群的生活、生存和个人发展了解很少。
那么,技能人才是指哪些人呢?据官方定义,蓝领和灰领都属于技能人才的范畴,蓝领是指集中于传统行业的体力劳动者,以动手为主。灰领是近两年的新名词,指既能动脑又能动手,有一定知识层次,熟练掌握高技能的高级技工。大部分灰领集中在新型制造业,如汽车、电子等行业的汽车维修师、高级焊工等;一部分在新兴服务业,如网络管理、动漫画制作人员等。因此,技能人才不仅指从事高新技术工作的高级工(含持有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技术等级证书的技术工人),还应包括复合型、智能型的技工,从事高技能操作、设计或生产管理的专门技能人才。其中,高级技工相当于工程师。
收入与职业发展道路呈现多元化
在大多数人的概念里,技能人才的收入相对较低,职业发展道路狭窄。在本次调查中,技能人才的月薪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占7%,月收入为1000~3000元之间的占32%,3000~5000元的占27%,5000~7000元的占2%,7000~10000元的占22%,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占7%。薪酬收入的高低正体现时下技能人才发展的现状,即高级人才匮乏,因而身价较高,月入7000以上,近万元的不在少数;同时,初级技能人才由于技能单一、缺少经验,收入普遍较低,停滞在1000~3000元之内。初中级技能人才目前占我国技能人才的大半,他们还需要经过不断的成长才能成为高薪一族。
有7%的人认为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死路一条”,24%的人委婉地表示技能人才的发展道路相对狭窄,比较单一,19%的人认为技能人才能够凭借“一招鲜,吃遍天”;还有不少人认为技能人才也能凭着技艺拥有多种发展途径,持有该观念的被调查者比例为48%。随着现代企业多元化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日益科学化、系统化,很多企业都实现了员工职业发展的双元轨道,技能人才既可以走专业技术发展的道路,也可以发挥潜力,成为管理层的一员;而两种途径在待遇和企业地位上并没有太大差别。
名人榜上技能明星排在最后
除了收入、职业发展,社会名气也是考察技能人才职业声誉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了解技能明星的知名度,我们专门列了一个明星榜,上面有包括科学家、影视明星在内的9个人。调查中,有81%的人表示知道宣传献血的形象大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濮存昕;67%的人知道“人民的好卫士”、“女包公”任长霞的事迹;66%的人表示对“老名人”李素丽的大名和事迹印象深刻。在本次调查中,航天英雄杨利伟赢得了60% 的票数;影视明星陆毅获得59%的票数;而不久前因结婚事件备受瞩目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获得50%的票数;凭《暗香》一举成名的沙宝亮也获得了36%的票数。
然而,认识许振超和艾爱国两位技能人才明星的人却少之又少。一举创下集装箱装卸的世界纪录、震惊了世界的许振超获得26%的调查者投票。而不久前被衡阳技师学院聘为教授、首席技能导师的焊接专家、全国劳模艾爱国只被8%的调查者所认识,在列出的9位行业明星中知名度最低,比排在第一位的濮存昕少了73个百分点。
半数以上人认为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不高,不受尊重
一个职业是否受尊重,人们会从几个方面衡量:社会贡献、收入水平、社会地位等。技能人才涉及的行业和职种都比较广泛,和其他的职业相比,技能人才的职业自豪感如何?这些职业虽然是国家和社会必不可缺,关系国计民生,但人们是如何看待这一群体的呢?调查显示,有52.7%的人认为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不高,不受尊重;2.7%的人采取漠视态度,不关心技能人才的地位问题;只有24.6%的人认为技能人才目前的社会地位和其他人才一样平等,应受到尊敬。
另据媒体对参加今年振兴杯的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选手的调查,大部分青年技术工人认为,与企业其他员工相比,自己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上不如别人。近81%的受访者认为青年技术工人政治上处在中等及以下地位,近95%受访者认为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青年技术工人都处在中等及以下位置。
在本次调查中,46.3%的人为自己不是蓝领而庆幸;18.7%的人“没想过”这个问题;有60%的人表示,如果自己是蓝领,会为自己骄傲。51.6%的人表示愿意就读职、技学校成为技能人才,与此同时有48.4%的人不愿意成为技能人才;另外高达67.7%的人表示,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技校学习,成为技能人才。
而接受调查者不愿意自己或孩子成为技能人才的主要原因有:收入低,工作比其他职业更辛苦(30%);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较低,不如其他职业受尊敬(12%);对技能方面的工作缺少兴趣(11%);比其他职业更缺乏发展空间(10%)。
今年高考前,上海发布的《上海中小学生成长质量调查报告》显示,在“你希望孩子将来做什么”的提问中,近三分之一的家长选择了公务员,只有1.1%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工人。
另外,零点公司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西安、沈阳7个城市的抽样调查也显示,62.8%的老年父母希望孩子未来生活稳定、安逸;39.3%的年轻父母最看重子女能够拥有权势和名利。目前还没有孩子的居民,看重孩子在未来“有权势和名利”的比例更是高达40.2%。可见,技能人才不被大多数人选择为职业目标,是因为这方面的职业难以带来“权势和名利”。
技能人才处在社会职业发展的较低端,其因素多种多样,技校的生源质量就从根本上令人们片面地认定技能人才不如其他人才;国家人才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导致社会对人才能力的认知有所偏差,导致了职位高低贵贱的无形区分;加上制造业等行业本身的劳动密集型特点,生产方式低层次;国家培养技能人才的资金投入不足,政府没有把高技能人才经费列入预算,企业培训经费也少而又少,这些都使得技能人才在社会急剧转型的过程中慢慢失去了应有的社会地位。
如今,国家振兴工业,中国将被建设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有没有充足的、优秀的技能人才是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问题。无论是什么政策、什么途径,如果能够像尊重高级专家那样尊重高技能人才,像关心高级管理人才那样关心高技能人才的成长,相信这个缺口将不复存在。
这巨大的缺口背后意味着什么?究竟是什么制约了我国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恐怕这和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职业发展和收入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杂志与中青在线联合发起“2005中国技能人才职业声誉调查”,从可触摸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缺”字背后的真相。
在接受本次调查的609名人员中,男性占了76.04%,女性占23.96%;参与调查者的年龄以22~30岁为主,其中22岁以下的占17.14%,22~25岁的占31.11%,26~30岁的占27.45%,31~35岁的占14.98%,36岁以上的调查者对此关注较少,比例为9.32%。
接受调查者的教育程度以中技、大专、本科为主,分别为11.48%、32.45%和49.25%;在被调查者中,学历越高,对技能人才的关注越少,硕士占6.16%,博士及以上学历占0.5%,海归只有0.17%。
而接受调查者的单位类型也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为主,各占21.3%和26.29%;民营企业占13.64%,外企占5.66%,其他为25.62%。
45%的人认同技能人才是高级人才
在参与调查的人中,明确表示平时关注技能人才的新闻、信息的人占69%;而提起技能人才,人们的理解相对集中,认为技能人才是高级人才的占45%,认为技能人才就是蓝领或者灰领的占39%,而认为技能人才就是指普通工人的只占15%。在制造企业从事一线工作的技术工人首先被调查者纳入技能人才的范围,占75%;其次是工厂车间里的钳工、车工和维修工之类,占60%;再次是IT企业的软件程序设计员,占35%;而在生产、运输和服务一线工作的技能劳动者也以33%的比例被纳入技能人才的范围中。
在 “提起技能人才,您在脑海里首先想到什么”的问题中,29%的人表示首先想起了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养计划;20%的人想起报刊网络上看到的几十万年薪招不到高级技工的新闻。而23%的人直言会想到技能人才工作很辛苦和收入不高的现状;还有7%的人想到技能人才“低人一等、缺少社会保障”;4%的人联想到空气不畅的车间、乏味机械的重复劳动。另外,还有14%的调查者表示对这一人群的生活、生存和个人发展了解很少。
那么,技能人才是指哪些人呢?据官方定义,蓝领和灰领都属于技能人才的范畴,蓝领是指集中于传统行业的体力劳动者,以动手为主。灰领是近两年的新名词,指既能动脑又能动手,有一定知识层次,熟练掌握高技能的高级技工。大部分灰领集中在新型制造业,如汽车、电子等行业的汽车维修师、高级焊工等;一部分在新兴服务业,如网络管理、动漫画制作人员等。因此,技能人才不仅指从事高新技术工作的高级工(含持有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技术等级证书的技术工人),还应包括复合型、智能型的技工,从事高技能操作、设计或生产管理的专门技能人才。其中,高级技工相当于工程师。
收入与职业发展道路呈现多元化
在大多数人的概念里,技能人才的收入相对较低,职业发展道路狭窄。在本次调查中,技能人才的月薪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占7%,月收入为1000~3000元之间的占32%,3000~5000元的占27%,5000~7000元的占2%,7000~10000元的占22%,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占7%。薪酬收入的高低正体现时下技能人才发展的现状,即高级人才匮乏,因而身价较高,月入7000以上,近万元的不在少数;同时,初级技能人才由于技能单一、缺少经验,收入普遍较低,停滞在1000~3000元之内。初中级技能人才目前占我国技能人才的大半,他们还需要经过不断的成长才能成为高薪一族。
有7%的人认为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死路一条”,24%的人委婉地表示技能人才的发展道路相对狭窄,比较单一,19%的人认为技能人才能够凭借“一招鲜,吃遍天”;还有不少人认为技能人才也能凭着技艺拥有多种发展途径,持有该观念的被调查者比例为48%。随着现代企业多元化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日益科学化、系统化,很多企业都实现了员工职业发展的双元轨道,技能人才既可以走专业技术发展的道路,也可以发挥潜力,成为管理层的一员;而两种途径在待遇和企业地位上并没有太大差别。
名人榜上技能明星排在最后
除了收入、职业发展,社会名气也是考察技能人才职业声誉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了解技能明星的知名度,我们专门列了一个明星榜,上面有包括科学家、影视明星在内的9个人。调查中,有81%的人表示知道宣传献血的形象大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濮存昕;67%的人知道“人民的好卫士”、“女包公”任长霞的事迹;66%的人表示对“老名人”李素丽的大名和事迹印象深刻。在本次调查中,航天英雄杨利伟赢得了60% 的票数;影视明星陆毅获得59%的票数;而不久前因结婚事件备受瞩目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获得50%的票数;凭《暗香》一举成名的沙宝亮也获得了36%的票数。
然而,认识许振超和艾爱国两位技能人才明星的人却少之又少。一举创下集装箱装卸的世界纪录、震惊了世界的许振超获得26%的调查者投票。而不久前被衡阳技师学院聘为教授、首席技能导师的焊接专家、全国劳模艾爱国只被8%的调查者所认识,在列出的9位行业明星中知名度最低,比排在第一位的濮存昕少了73个百分点。
半数以上人认为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不高,不受尊重
一个职业是否受尊重,人们会从几个方面衡量:社会贡献、收入水平、社会地位等。技能人才涉及的行业和职种都比较广泛,和其他的职业相比,技能人才的职业自豪感如何?这些职业虽然是国家和社会必不可缺,关系国计民生,但人们是如何看待这一群体的呢?调查显示,有52.7%的人认为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不高,不受尊重;2.7%的人采取漠视态度,不关心技能人才的地位问题;只有24.6%的人认为技能人才目前的社会地位和其他人才一样平等,应受到尊敬。
另据媒体对参加今年振兴杯的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选手的调查,大部分青年技术工人认为,与企业其他员工相比,自己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上不如别人。近81%的受访者认为青年技术工人政治上处在中等及以下地位,近95%受访者认为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青年技术工人都处在中等及以下位置。
在本次调查中,46.3%的人为自己不是蓝领而庆幸;18.7%的人“没想过”这个问题;有60%的人表示,如果自己是蓝领,会为自己骄傲。51.6%的人表示愿意就读职、技学校成为技能人才,与此同时有48.4%的人不愿意成为技能人才;另外高达67.7%的人表示,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技校学习,成为技能人才。
而接受调查者不愿意自己或孩子成为技能人才的主要原因有:收入低,工作比其他职业更辛苦(30%);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较低,不如其他职业受尊敬(12%);对技能方面的工作缺少兴趣(11%);比其他职业更缺乏发展空间(10%)。
今年高考前,上海发布的《上海中小学生成长质量调查报告》显示,在“你希望孩子将来做什么”的提问中,近三分之一的家长选择了公务员,只有1.1%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工人。
另外,零点公司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西安、沈阳7个城市的抽样调查也显示,62.8%的老年父母希望孩子未来生活稳定、安逸;39.3%的年轻父母最看重子女能够拥有权势和名利。目前还没有孩子的居民,看重孩子在未来“有权势和名利”的比例更是高达40.2%。可见,技能人才不被大多数人选择为职业目标,是因为这方面的职业难以带来“权势和名利”。
技能人才处在社会职业发展的较低端,其因素多种多样,技校的生源质量就从根本上令人们片面地认定技能人才不如其他人才;国家人才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导致社会对人才能力的认知有所偏差,导致了职位高低贵贱的无形区分;加上制造业等行业本身的劳动密集型特点,生产方式低层次;国家培养技能人才的资金投入不足,政府没有把高技能人才经费列入预算,企业培训经费也少而又少,这些都使得技能人才在社会急剧转型的过程中慢慢失去了应有的社会地位。
如今,国家振兴工业,中国将被建设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有没有充足的、优秀的技能人才是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问题。无论是什么政策、什么途径,如果能够像尊重高级专家那样尊重高技能人才,像关心高级管理人才那样关心高技能人才的成长,相信这个缺口将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