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为了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就业信息,做好今后的在校规划,日前,我们走进福建漳州的各类民营企业,采访企业老总与在企业工作的历届大学毕业生,了解他们就业及职业发展情况,收集到了相关的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信息与资料。
在一个月的实践时间里,我们走访了大量企业,包括各个行业(制造、销售和服务等)以及各种规模(有大型企业,也有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小型企业),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以漳州地区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历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共收回了大约3000份有效问卷。 我们的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8个方面:
针对现在工作情况设问。
针对工作满意度的设问。
针对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的设问。
针对自我期许和对企业的期许设问。
针对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设问。
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在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具有多大程度的影响。
经过统计分析,初步得到了大学生的就业途径、工作现状、发展期望等方面的情况。
一、工作情况
目前大学生选择工作日渐趋于理性,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对工作方向的选择、对工作岗位的选择等。现在已经逐渐形成了为自己选工作的良好态势,而不是以前的为专业选工作。据目前我们统计所得出的结果显示,约有34%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什么联系,只有38%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比较密切。而且从现在的社会发展观察,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会的经济来源,再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据我们从3000份调查统计得出:没换过工作的毕业生大约只占38%,而大约有42%的在职大学毕业生换过2份以上工作。
二、工作满意程度
半数以上的毕业生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满意,只有约5%的毕业生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不满意。
其中,在对现在工作最满意的方面选择中,被调查者大都选择了与同事的和睦相处这一项,而对现在工作最不满意的方面中我们预先设计选项较高的薪水一项则出乎我们的意料并非排在最前。对薪金的要求大学毕业生趋于理智,能够对自己做出较为理智的判断,不是一味的偏低,也没有过度的追求高工资。在我们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有一位学姐曾经这样说:最开始的时候希望自己的月薪有1500元就满足了,500元寄家里,500元自己用,500元存起来。经过这几年在社会的摸索,自己对工资已经没有太大的要求,只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就行了。
三、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和自我期许以及对企业的期许
约97%的毕业生表示能够胜任现在的工作,但是实践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成为了毕业生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原因,相应的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表示在企业中最希望能得到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职务晋升和出国深造机会等总共只占了21%。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毕业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更注重的是自身素质与专业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简单的只是为了暂时的利益。
从走访反馈情况及调查结果看,我们深深体会到,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多参加社会实践,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不能只局限于书本知识和课堂学习,而是要做到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争取毕业后能早日适应社会。
但在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在大学里,我们应该积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是为自己创造好的就业机会的重要条件。
四、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
调查表明,毕业生毕业时最关心的信息分别是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以及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这两项分别达到了36%和2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希望与招聘单位能有一个沟通的机会。另外,求职技巧也成为了一个关注的热点,这说明在学校里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讲座的确很有必要性。他们表示,通过专门的就业讲座、就业指导网站和校园招聘大会的形式,能比较容易地获得当时的就业信息。但他们同时表示校园招聘大会实际效用不大(与招聘单位反映的情况一样),逐渐兴起的网络求职和传统的人才招聘市场是毕业生求职就业的主要途径,而效仿国际上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就业的大学生亦占有一定的比重(这可能缘于我们所作调查的地域局限性:漳州的民营企业多是家族企业,导致了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求职就业大学生的比重较高)。
五、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67%的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曾担任学生干部,而表达能力(凸显于人际交往与业务洽谈)、实践能力(凸显于实际业务操作)、交际能力(凸显于与领导同事交往及业务洽谈)的锻炼成为日后工作收益最多的部分。由此可见,大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可以使自己得到各方面能力的锻炼,累积到日后工作所需要的经验。
六、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的影响
通过问卷结果的统计,我们看到,半数左右的毕业生表示在大二、大三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大概10%的人大一就开始考虑,剩下的人则在大四或毕业时才开始考虑。
在高校职业规划选项中,只有约11%的人知道职业规划并知道怎样规划,而59%的人则不了解职业规划。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至少在最近几届大学毕业生中,绝大部分的人在大学里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而且,绝大部分人表示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课程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有9%的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相关的讲座表示满意,但同时有25%的人表示当时学校根本无此项服务。
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各高校还未普及,而且课程质量普遍不高,没有达到一定的认可度,实效性较差,满足不了大学生的需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相关讲座,以及提供就业指导质量应该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
通过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考察,我们从中体会到,现在的大学生最缺乏的是实践,但是在各高校中的实践机会却是少之又少,而这恰恰说明了我国内地高校与国外高校的差距所在。在现实高校教育体制不可能有太大的改变的现状下,在校大学生应该多多利用大学生活的空闲时间走进社会多多实践,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应该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与其他相关知识基础,为踏入社会与顺利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回顾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实践生活,大学生总会有很多感触。通过不同方式的暑期锻炼,大学生不仅认识了社会、锻炼了能力,而且体会到了不一样的实践经历。近年来,企业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重视,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成为企业选聘人才的一把尺子。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压力,大学生也只有主动走出象牙塔,积极参与到暑期实践中去,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实现从校园到社会的完美转型。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
在一个月的实践时间里,我们走访了大量企业,包括各个行业(制造、销售和服务等)以及各种规模(有大型企业,也有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小型企业),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以漳州地区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历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共收回了大约3000份有效问卷。 我们的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8个方面:
针对现在工作情况设问。
针对工作满意度的设问。
针对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的设问。
针对自我期许和对企业的期许设问。
针对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设问。
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在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具有多大程度的影响。
经过统计分析,初步得到了大学生的就业途径、工作现状、发展期望等方面的情况。
一、工作情况
目前大学生选择工作日渐趋于理性,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对工作方向的选择、对工作岗位的选择等。现在已经逐渐形成了为自己选工作的良好态势,而不是以前的为专业选工作。据目前我们统计所得出的结果显示,约有34%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什么联系,只有38%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比较密切。而且从现在的社会发展观察,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会的经济来源,再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据我们从3000份调查统计得出:没换过工作的毕业生大约只占38%,而大约有42%的在职大学毕业生换过2份以上工作。
二、工作满意程度
半数以上的毕业生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满意,只有约5%的毕业生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不满意。
其中,在对现在工作最满意的方面选择中,被调查者大都选择了与同事的和睦相处这一项,而对现在工作最不满意的方面中我们预先设计选项较高的薪水一项则出乎我们的意料并非排在最前。对薪金的要求大学毕业生趋于理智,能够对自己做出较为理智的判断,不是一味的偏低,也没有过度的追求高工资。在我们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有一位学姐曾经这样说:最开始的时候希望自己的月薪有1500元就满足了,500元寄家里,500元自己用,500元存起来。经过这几年在社会的摸索,自己对工资已经没有太大的要求,只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就行了。
三、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和自我期许以及对企业的期许
约97%的毕业生表示能够胜任现在的工作,但是实践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成为了毕业生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原因,相应的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表示在企业中最希望能得到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职务晋升和出国深造机会等总共只占了21%。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毕业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更注重的是自身素质与专业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简单的只是为了暂时的利益。
从走访反馈情况及调查结果看,我们深深体会到,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多参加社会实践,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不能只局限于书本知识和课堂学习,而是要做到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争取毕业后能早日适应社会。
但在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在大学里,我们应该积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是为自己创造好的就业机会的重要条件。
四、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
调查表明,毕业生毕业时最关心的信息分别是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以及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这两项分别达到了36%和2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希望与招聘单位能有一个沟通的机会。另外,求职技巧也成为了一个关注的热点,这说明在学校里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讲座的确很有必要性。他们表示,通过专门的就业讲座、就业指导网站和校园招聘大会的形式,能比较容易地获得当时的就业信息。但他们同时表示校园招聘大会实际效用不大(与招聘单位反映的情况一样),逐渐兴起的网络求职和传统的人才招聘市场是毕业生求职就业的主要途径,而效仿国际上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就业的大学生亦占有一定的比重(这可能缘于我们所作调查的地域局限性:漳州的民营企业多是家族企业,导致了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求职就业大学生的比重较高)。
五、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67%的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曾担任学生干部,而表达能力(凸显于人际交往与业务洽谈)、实践能力(凸显于实际业务操作)、交际能力(凸显于与领导同事交往及业务洽谈)的锻炼成为日后工作收益最多的部分。由此可见,大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可以使自己得到各方面能力的锻炼,累积到日后工作所需要的经验。
六、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的影响
通过问卷结果的统计,我们看到,半数左右的毕业生表示在大二、大三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大概10%的人大一就开始考虑,剩下的人则在大四或毕业时才开始考虑。
在高校职业规划选项中,只有约11%的人知道职业规划并知道怎样规划,而59%的人则不了解职业规划。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至少在最近几届大学毕业生中,绝大部分的人在大学里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而且,绝大部分人表示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课程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有9%的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相关的讲座表示满意,但同时有25%的人表示当时学校根本无此项服务。
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各高校还未普及,而且课程质量普遍不高,没有达到一定的认可度,实效性较差,满足不了大学生的需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相关讲座,以及提供就业指导质量应该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
通过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考察,我们从中体会到,现在的大学生最缺乏的是实践,但是在各高校中的实践机会却是少之又少,而这恰恰说明了我国内地高校与国外高校的差距所在。在现实高校教育体制不可能有太大的改变的现状下,在校大学生应该多多利用大学生活的空闲时间走进社会多多实践,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应该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与其他相关知识基础,为踏入社会与顺利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回顾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实践生活,大学生总会有很多感触。通过不同方式的暑期锻炼,大学生不仅认识了社会、锻炼了能力,而且体会到了不一样的实践经历。近年来,企业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重视,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成为企业选聘人才的一把尺子。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压力,大学生也只有主动走出象牙塔,积极参与到暑期实践中去,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实现从校园到社会的完美转型。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