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写实主义”概念从五四开始就在中国流行起来,但长期以来,人们并未重视“模仿自然”传统与“写实主义”之间的区别。本文从“写实主义”的概念和历史运动为出发点,将作为思想观念和绘画因素的“写实主义”与作为艺术史上特定的“写实主义运动”区别开来,试图为“写实主义”做一个比较明确的限定,旨在驱除我们头脑中的困惑,以便更理性地看待油画的写实问题。
关键词:写实主义 现实主义 模仿自然 库尔贝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写实”传统、再现、模仿自然等观念一直占据着从古希腊时代开始直到20世纪的西方主流艺术的核心地位。纵观15世纪至20世纪初的西方美术,我们的确可以说,其绘画发展史是一个不断完善模仿自然技能的历程,而“写实”则构成了这个过程中无所不在的核心力量。
400年前,意大利天主教士利玛窦等人第一次把欧洲油画带进中国,随后人们逐渐形成共识:西画以写实为主,而中国画则以写意为本。但长期以来,我们将“写实”(writing or painting realistically)传统与“写实主义”(realism)混为一谈,同时又没有对写实主义本身所包含的各种复杂矛盾含义进行研究,所以我们首先应将作为思想观念和绘画成份的“写实主义”与作为艺术史上特定的“写实主义运动”区别开来,由此更理性地看待油画的写实问题。
“写实主义”一般有两层含义,既指艺术的创作方法,也指艺术的写实手法,有时又称“现实主义”。一般说来,写实主义是指那种“如实”描绘现实可触世界的艺术形式。而当作为艺术史、艺评和艺术理论的术语时,写实主义则具有多种含义:
首先最模糊最普遍的含义,通常用来指舍弃惯见的美的题材而描绘丑陋的事物,至少是贫困阶级的生活场面,比如库尔贝描绘的下层生活或普通人的生活。
第二种特定的含义是“抽象”的对立。写实的情感和主题经常相互对应明确,而抽象则常以色彩与形式提供对应于情感的元素。进入20世纪,由于对艺术的界定变得越来越模糊、复杂,抽象艺术的界定,已不再只是用来作为写实风格的对立面。
写实主义也可用作“变形的”对立词。这种意义则非常接近“自然主义”,即要求肖似于自然事物。这种“写实”的极致便是“乱真”。对照于前面的用法,写实主义也可以是“理想化的”对立语。不过,“写实主义”还有一种与之大不相同的意义,当它指真实主义的肖像画时,写实主义成为了一个几乎等同于“个性化”的词。
作为艺术史上的一次运动,写实主义发源于19世纪的法国,这场运动的中心人物是画家库尔贝。其代表性作品《奥尔南的葬礼》、《打石工》、《筛麦的女子》等均有力地揭示了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着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也开启了著名的“写实艺术”运动。这场运动的目标可以说是“在对方当代生活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对现实世界进行客观、真实、无偏见的个性描绘与再现”。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中,写实主义被认定为一种与历史逻辑或客观规律相联系的客观的创作方法。因此,为了反映历史逻辑的真实性要求,在创作方法上就具体表现为以写实形式对现实生活作如实的反映,即“写真实”或“再现生活”。
中国油画自落地之初起,就与“写实”有着天然的联系,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肇始时期的中国油画就是“写实油画”。在中国油画的一路发展中,“写实”始终与之相伴。1905年,南京两江师范学堂首开油画课,中国人才开始正式接触西洋绘画技法。虽然在20到30年代期间,艺术旨趣相投的中国画家也曾组成各种绘画风格的社团,但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让许多原来在战前从事新派画创作的油画家转而采用写实形式进行宣传活动,徐悲鸿甚至撰文论及“吾国因抗战而使写实主义抬头”。
新中国成立后,油画家面临的新课题是以通俗的写实手法,进行带有理想主义的新生活题材的油画创作。其后中国还选派留学生分批去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学习美术,也使得“苏派绘画”对中国现代油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78年以后,中国油画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于当时的人们逐渐开始反感虚套、粉饰的所谓表现“假、大、空”式的绘画,带着对民族和个人命运的思索,画家们使油画创作的境界有了新的开拓。大批新起的青年画家则完全以新的眼光,以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富有个性的表现方法,显示出对绘画形式和个性特色的关心。
90年代以后,中国艺术开始广泛接受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写实油画的地位和影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但只要有人坚持实践写实主义,它就会富有生命力地存在下去。
从艺术发生论的视角看,“写实”的实质是一种基本的绘画方式。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中国写实油画的民族化,以期把握写实油画的时代精神,从而舒展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的文化演绎。
中国当代写实主义从作品的表现技法和风格上看,大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新写实主义。又被称为新古典主义,以杨飞云、王沂东、艾轩、陈逸飞、徐芒耀、孙为民等为代表。他们大多具有学院背景和较高的写实水准,注意选材、画面格调的当代性和唯美主义。和较早时期的写实画家相比,重大的历史命题从他们的画面中消退了,但绘画本身的功能在回归,写实技术趋向成熟,画面走向精致。虽然都采用写实主义,都注意向欧洲的传统汲取营养,但在个人的风格技术和精神追求上有着明显不同。
2 超写实主义。是写实主义的一个分支,以冷军和石冲为代表。其作品重技法、材料和构思,把写实性做到极致,以达到令人震颤的逼真效果。实际上很多早期写实主义者的作品,如罗中立的《父亲》和徐芒耀的《我的梦》等均具有超写实倾向。中国的超写实主义者往往从极端细腻的超级描摹中营造出超越物象自然形态的气质,使画面蕴涵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以达到某种象征的隐喻的抽象性。
3 后现代式的写实主义。以刘小东、忻东旺、方力均和张小刚等为代表,表现后现代语境下各种新的感觉经验和视觉探索。他们进一步颠覆崇高、理性、唯美、和谐的古典精神,取消经典主义,把一种日常不被关注的甚至是粗陋和无聊的人性存在状态提升为艺术。
油画作为一门外来艺术,要赋予其中国性,首先就必须掌握它的特性。写实是油画这个特殊媒介的归宿。欧洲艺术自文艺复兴以来之所以采用并不断发掘油画媒介的潜力,就是为了创造栩栩如生的形体,创造其他媒介无法取代的真实动人的艺术效果。如今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油画写实的问题,说明我们希望从新的角度去探究油画语言自身的表现力,只有真正把握住这一点,中国才能创造出有特色的油画。从20世纪初以来,“油画民族化”已成为了我们的口头禅。
当年利玛窦来到中国,便宣称中国画家不懂透视与明暗画法,无法再现真实的形象,因而其作品缺乏生气。中国人对之的反应是“虽然西画擅长摹真,但因无笔墨而乏气韵,沦落为画匠小技”。这套说法遂成为区别中西绘画特征的依据。外来艺术与民族艺术的融合,本是一种积极对话的成果;但今天,东方在接受国际化认同的过程中,为了加快认同的脚步,却容易掉入西方抽象的审美体制中,反而忽略了本身东方血缘的文化。
在未来文化信息强力的沟通和融合的过程中,东方艺术家如何把持自我的观点,不被西方的审美体系所淹没呢?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总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他生活的背景、环境,他所受的教育、文化传统以及政治、道德、科学、宗教等的影响和制约,所以他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生活习惯必然带有时代特征。东西方在意识形态、思维方式等方面有很大差别,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盲目地效仿西方的一些前卫作品,应该脚踏实地地根据自身的精神需求创作出一批反映本民族内涵的作品。王沂东谈到现在国内写实画派时,一再鼓励年轻的学生,并提出个人的建议:鉴于中国的情况,中国艺术家更应该思考如何理智地认识到应该向别人学什么,应该在自己民族中回溯什么,以中国人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思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而且也是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和学习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迟轲主编:《西方美术理论文选(古希腊到20世纪)》,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2] 亚里士多德,陈中梅译:《诗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
[3] 贡布里希,范景中译:《艺术发展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4] 曹意强:《写实主义的概念》,《新美术》,2006年第5期。
[5] 梁江:《广东与中国早期油画》,《繁荣》,2006年第20期。
[6] 刘淳:《中国油画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
[7] 吴甲丰:《西方写实绘画》,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
[8] 陈克义:《中国写实主义绘画的发展历程》,《文物天地》,2007年第7期。
[9] 艺宝:《王沂东:写实画派当吸收与传承共进》,《上海证券报》,2007年2月5日。
作者简介:陆庆龙,男,1964—,江苏射阳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水彩油画创作研究,工作单位:盐城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关键词:写实主义 现实主义 模仿自然 库尔贝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写实”传统、再现、模仿自然等观念一直占据着从古希腊时代开始直到20世纪的西方主流艺术的核心地位。纵观15世纪至20世纪初的西方美术,我们的确可以说,其绘画发展史是一个不断完善模仿自然技能的历程,而“写实”则构成了这个过程中无所不在的核心力量。
400年前,意大利天主教士利玛窦等人第一次把欧洲油画带进中国,随后人们逐渐形成共识:西画以写实为主,而中国画则以写意为本。但长期以来,我们将“写实”(writing or painting realistically)传统与“写实主义”(realism)混为一谈,同时又没有对写实主义本身所包含的各种复杂矛盾含义进行研究,所以我们首先应将作为思想观念和绘画成份的“写实主义”与作为艺术史上特定的“写实主义运动”区别开来,由此更理性地看待油画的写实问题。
“写实主义”一般有两层含义,既指艺术的创作方法,也指艺术的写实手法,有时又称“现实主义”。一般说来,写实主义是指那种“如实”描绘现实可触世界的艺术形式。而当作为艺术史、艺评和艺术理论的术语时,写实主义则具有多种含义:
首先最模糊最普遍的含义,通常用来指舍弃惯见的美的题材而描绘丑陋的事物,至少是贫困阶级的生活场面,比如库尔贝描绘的下层生活或普通人的生活。
第二种特定的含义是“抽象”的对立。写实的情感和主题经常相互对应明确,而抽象则常以色彩与形式提供对应于情感的元素。进入20世纪,由于对艺术的界定变得越来越模糊、复杂,抽象艺术的界定,已不再只是用来作为写实风格的对立面。
写实主义也可用作“变形的”对立词。这种意义则非常接近“自然主义”,即要求肖似于自然事物。这种“写实”的极致便是“乱真”。对照于前面的用法,写实主义也可以是“理想化的”对立语。不过,“写实主义”还有一种与之大不相同的意义,当它指真实主义的肖像画时,写实主义成为了一个几乎等同于“个性化”的词。
作为艺术史上的一次运动,写实主义发源于19世纪的法国,这场运动的中心人物是画家库尔贝。其代表性作品《奥尔南的葬礼》、《打石工》、《筛麦的女子》等均有力地揭示了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着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也开启了著名的“写实艺术”运动。这场运动的目标可以说是“在对方当代生活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对现实世界进行客观、真实、无偏见的个性描绘与再现”。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中,写实主义被认定为一种与历史逻辑或客观规律相联系的客观的创作方法。因此,为了反映历史逻辑的真实性要求,在创作方法上就具体表现为以写实形式对现实生活作如实的反映,即“写真实”或“再现生活”。
中国油画自落地之初起,就与“写实”有着天然的联系,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肇始时期的中国油画就是“写实油画”。在中国油画的一路发展中,“写实”始终与之相伴。1905年,南京两江师范学堂首开油画课,中国人才开始正式接触西洋绘画技法。虽然在20到30年代期间,艺术旨趣相投的中国画家也曾组成各种绘画风格的社团,但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让许多原来在战前从事新派画创作的油画家转而采用写实形式进行宣传活动,徐悲鸿甚至撰文论及“吾国因抗战而使写实主义抬头”。
新中国成立后,油画家面临的新课题是以通俗的写实手法,进行带有理想主义的新生活题材的油画创作。其后中国还选派留学生分批去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学习美术,也使得“苏派绘画”对中国现代油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78年以后,中国油画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于当时的人们逐渐开始反感虚套、粉饰的所谓表现“假、大、空”式的绘画,带着对民族和个人命运的思索,画家们使油画创作的境界有了新的开拓。大批新起的青年画家则完全以新的眼光,以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富有个性的表现方法,显示出对绘画形式和个性特色的关心。
90年代以后,中国艺术开始广泛接受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写实油画的地位和影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但只要有人坚持实践写实主义,它就会富有生命力地存在下去。
从艺术发生论的视角看,“写实”的实质是一种基本的绘画方式。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中国写实油画的民族化,以期把握写实油画的时代精神,从而舒展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的文化演绎。
中国当代写实主义从作品的表现技法和风格上看,大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新写实主义。又被称为新古典主义,以杨飞云、王沂东、艾轩、陈逸飞、徐芒耀、孙为民等为代表。他们大多具有学院背景和较高的写实水准,注意选材、画面格调的当代性和唯美主义。和较早时期的写实画家相比,重大的历史命题从他们的画面中消退了,但绘画本身的功能在回归,写实技术趋向成熟,画面走向精致。虽然都采用写实主义,都注意向欧洲的传统汲取营养,但在个人的风格技术和精神追求上有着明显不同。
2 超写实主义。是写实主义的一个分支,以冷军和石冲为代表。其作品重技法、材料和构思,把写实性做到极致,以达到令人震颤的逼真效果。实际上很多早期写实主义者的作品,如罗中立的《父亲》和徐芒耀的《我的梦》等均具有超写实倾向。中国的超写实主义者往往从极端细腻的超级描摹中营造出超越物象自然形态的气质,使画面蕴涵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以达到某种象征的隐喻的抽象性。
3 后现代式的写实主义。以刘小东、忻东旺、方力均和张小刚等为代表,表现后现代语境下各种新的感觉经验和视觉探索。他们进一步颠覆崇高、理性、唯美、和谐的古典精神,取消经典主义,把一种日常不被关注的甚至是粗陋和无聊的人性存在状态提升为艺术。
油画作为一门外来艺术,要赋予其中国性,首先就必须掌握它的特性。写实是油画这个特殊媒介的归宿。欧洲艺术自文艺复兴以来之所以采用并不断发掘油画媒介的潜力,就是为了创造栩栩如生的形体,创造其他媒介无法取代的真实动人的艺术效果。如今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油画写实的问题,说明我们希望从新的角度去探究油画语言自身的表现力,只有真正把握住这一点,中国才能创造出有特色的油画。从20世纪初以来,“油画民族化”已成为了我们的口头禅。
当年利玛窦来到中国,便宣称中国画家不懂透视与明暗画法,无法再现真实的形象,因而其作品缺乏生气。中国人对之的反应是“虽然西画擅长摹真,但因无笔墨而乏气韵,沦落为画匠小技”。这套说法遂成为区别中西绘画特征的依据。外来艺术与民族艺术的融合,本是一种积极对话的成果;但今天,东方在接受国际化认同的过程中,为了加快认同的脚步,却容易掉入西方抽象的审美体制中,反而忽略了本身东方血缘的文化。
在未来文化信息强力的沟通和融合的过程中,东方艺术家如何把持自我的观点,不被西方的审美体系所淹没呢?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总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他生活的背景、环境,他所受的教育、文化传统以及政治、道德、科学、宗教等的影响和制约,所以他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生活习惯必然带有时代特征。东西方在意识形态、思维方式等方面有很大差别,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盲目地效仿西方的一些前卫作品,应该脚踏实地地根据自身的精神需求创作出一批反映本民族内涵的作品。王沂东谈到现在国内写实画派时,一再鼓励年轻的学生,并提出个人的建议:鉴于中国的情况,中国艺术家更应该思考如何理智地认识到应该向别人学什么,应该在自己民族中回溯什么,以中国人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思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而且也是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和学习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迟轲主编:《西方美术理论文选(古希腊到20世纪)》,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2] 亚里士多德,陈中梅译:《诗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
[3] 贡布里希,范景中译:《艺术发展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4] 曹意强:《写实主义的概念》,《新美术》,2006年第5期。
[5] 梁江:《广东与中国早期油画》,《繁荣》,2006年第20期。
[6] 刘淳:《中国油画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
[7] 吴甲丰:《西方写实绘画》,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
[8] 陈克义:《中国写实主义绘画的发展历程》,《文物天地》,2007年第7期。
[9] 艺宝:《王沂东:写实画派当吸收与传承共进》,《上海证券报》,2007年2月5日。
作者简介:陆庆龙,男,1964—,江苏射阳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水彩油画创作研究,工作单位:盐城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