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的好,使学生受益,还要老师善于运用。”因此,我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对其中的隐性因素进行了充实和重组。将教材中所要达到的知识点、思想、情感等内容经过优化组合,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出现。这样,不但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敢于标新立异。
过去,总觉得数学课本里除了一些例题和练习外,没有什么可读的东西,数学课本只能起到了练习册的作用。其实,教学中能恰当地把握传授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课本的功能,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重教材阅读——注重知识的理解性
小学数学书和语文书相比缺乏趣味性,比较枯燥,因此,学生没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另外一个原因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很少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喜欢滔滔不绝地讲,满黑板的写,使学生产生了依赖性。数学课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正确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同时,可以从书中字里行间挖掘更丰富的内容。此外,还可以发挥课本使用文字的垂范作用,潜移默化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说练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学习能力。重视阅读数学课本,首先要引导,特别在教授新课时,应当纠正那种"学生合上书,光听老师讲"的教学方法。如在讲解概念时,我让学生翻开课本,按课本原文逐字、逐句、逐节阅读。在阅读中,要一边读一边想,对书中的叙述的概念、定理、定义中有本质特征的关键词句要仔细品味,深刻理解其语意。教师在课堂上阅读课本,不仅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板书时间,而且可以防止因口误,笔误所产生的概念错误,从而使学生能准确地掌握课本知识,提高课堂效率。为了帮助学生在课外和课内阅读,我列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为题去读书,以便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概念。特别是小精灵的话要让学生认真阅读。例如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阅读自学:
1.1 比的写法:
1.2 比的各部分名称:
1.3 求比值的方法:
通过学生对课本的阅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我还把读书作为一项家庭作业,每天都要读书,先读当天学的内容,在写完作业后再阅读新课部分。
2.重教材挖掘——发掘知识的隐含性
小学数学教材中知识点的抽象性和隐含性比其它学科显得更为突出。数学中的知识点要通过想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才能揭示,由于学生受思维和推理能力的限制,以及没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许多学生对数学教材看不懂,不理解。要完成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首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把蕴藏在教材中那些隐含的知识点挖掘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如,在学习圆的周长和半圆的周长时“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这一概念时,就应该抓住“封闭图形”和“一周”不放,从而让学生明确“周长”这一概念的两个基本条件,加深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在揭示概念的外延时,教师要考虑周到,并重视数学概念外延的发展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把一般化的情况绝对化了。
3.重教材归纳——注重系统性
在授完教材一节或一章内容后,我根据教材的特点,有重点地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入浅出地归纳。归纳的方法我先让学生看书自己梳理本单元的知识后,形成网络图再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深入浅出地归纳。同时,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也要结合课本进行归纳,教师的这种归纳不是概念的重复和罗列,也不同于一个单元的练习,而是一种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一种知识概括。“概括”需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不同于其它思维能力,它是通过教师的平时积累,特别是要积累学生中的易错题或学生的独特创新以及与所学知识有联系的其他年段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沟通它们的内在联系,形成网络,形成链式的系列,使学生既发展智力,又提高了能力,在复习课中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4.发挥主题图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教材呈现内容的形式新颖。与原来的教材相比,它的最大特点之一是设计了大量生动活泼的单元主题图,部分重要课题还安排有情境图。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活动方式和数学思想。这些主题图和情境图色彩鲜艳,富有情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观察。在教学时我们摒弃了过去例题加分析的单一教学模式,将一幅幅寓知识、思想、情感于一体的主题图融入了课堂教学,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要发挥好数学课本的作用,钻研,合理地利用。做到课前让学生看书预习、课中让学生看书自学、课后让学生看书复习,一定会让学生养成爱学习、会学习的良好习惯。
过去,总觉得数学课本里除了一些例题和练习外,没有什么可读的东西,数学课本只能起到了练习册的作用。其实,教学中能恰当地把握传授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课本的功能,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重教材阅读——注重知识的理解性
小学数学书和语文书相比缺乏趣味性,比较枯燥,因此,学生没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另外一个原因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很少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喜欢滔滔不绝地讲,满黑板的写,使学生产生了依赖性。数学课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正确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同时,可以从书中字里行间挖掘更丰富的内容。此外,还可以发挥课本使用文字的垂范作用,潜移默化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说练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学习能力。重视阅读数学课本,首先要引导,特别在教授新课时,应当纠正那种"学生合上书,光听老师讲"的教学方法。如在讲解概念时,我让学生翻开课本,按课本原文逐字、逐句、逐节阅读。在阅读中,要一边读一边想,对书中的叙述的概念、定理、定义中有本质特征的关键词句要仔细品味,深刻理解其语意。教师在课堂上阅读课本,不仅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板书时间,而且可以防止因口误,笔误所产生的概念错误,从而使学生能准确地掌握课本知识,提高课堂效率。为了帮助学生在课外和课内阅读,我列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为题去读书,以便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概念。特别是小精灵的话要让学生认真阅读。例如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阅读自学:
1.1 比的写法:
1.2 比的各部分名称:
1.3 求比值的方法:
通过学生对课本的阅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我还把读书作为一项家庭作业,每天都要读书,先读当天学的内容,在写完作业后再阅读新课部分。
2.重教材挖掘——发掘知识的隐含性
小学数学教材中知识点的抽象性和隐含性比其它学科显得更为突出。数学中的知识点要通过想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才能揭示,由于学生受思维和推理能力的限制,以及没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许多学生对数学教材看不懂,不理解。要完成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首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把蕴藏在教材中那些隐含的知识点挖掘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如,在学习圆的周长和半圆的周长时“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这一概念时,就应该抓住“封闭图形”和“一周”不放,从而让学生明确“周长”这一概念的两个基本条件,加深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在揭示概念的外延时,教师要考虑周到,并重视数学概念外延的发展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把一般化的情况绝对化了。
3.重教材归纳——注重系统性
在授完教材一节或一章内容后,我根据教材的特点,有重点地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入浅出地归纳。归纳的方法我先让学生看书自己梳理本单元的知识后,形成网络图再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深入浅出地归纳。同时,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也要结合课本进行归纳,教师的这种归纳不是概念的重复和罗列,也不同于一个单元的练习,而是一种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一种知识概括。“概括”需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不同于其它思维能力,它是通过教师的平时积累,特别是要积累学生中的易错题或学生的独特创新以及与所学知识有联系的其他年段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沟通它们的内在联系,形成网络,形成链式的系列,使学生既发展智力,又提高了能力,在复习课中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4.发挥主题图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教材呈现内容的形式新颖。与原来的教材相比,它的最大特点之一是设计了大量生动活泼的单元主题图,部分重要课题还安排有情境图。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活动方式和数学思想。这些主题图和情境图色彩鲜艳,富有情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观察。在教学时我们摒弃了过去例题加分析的单一教学模式,将一幅幅寓知识、思想、情感于一体的主题图融入了课堂教学,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要发挥好数学课本的作用,钻研,合理地利用。做到课前让学生看书预习、课中让学生看书自学、课后让学生看书复习,一定会让学生养成爱学习、会学习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