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来源 :现代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cai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跨国投资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正式加入WTO,这标志着对外开放朝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将日益融合。面对这一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和挑战,发展跨国投资将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的现状
  
  截止到2003年底,中国累计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非金融类企业7470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14.27亿美元。其中境外加工贸易企业490家,中方投资额12.67亿美元。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呈现出了以下特点:
  1、投资项目以中小型为主,平均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开始出现一些大中型的生产项目,跨国投资的平均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我国的对外投资规模为253万美元,是1993年的7倍多。但这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跨国企业600万美元的平均投资规模,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50万美元的规模。总体而言,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的规模偏小,这种小型化的经营组织规模虽然较为灵活,但在国际竞争中难与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相抗衡。
  2、投资领域覆盖面逐步拓宽。在我国企业进行跨国投资的初期,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与贸易有关的服务业。随着对外投资的进一步推进,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的行业领域不断由窄向宽扩展,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目前,投资领域扩展到了生产加工、投资开发、旅游、商业零售、咨询服务等领域。
  3、投资区域不断扩展。在跨国投资初期,我国对外投资区域主要集中在港澳地区,并逐步转向欧美和东南亚的其它国家和地区。上世纪90年代后期也加快了对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投资的步伐。截止到2003年,我国的7000多家海外投资企业遍及了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区域在不断扩展。尽管如此,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占我国对外投资比重不足20%,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的地区分布仍不尽合理,缺乏战略发展的层次和方向。
  4、投资主体朝出多元化发展。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的主体已不再局限于初期的专业贸易公司,而是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当前,我国的对外投资主体主要有四大类:外贸专业公司和大型贸易集团、生产性企业或企业集团、大型金融保险、多功能服务公司和中小型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反映了我国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也表明了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把经营视野从国内扩展到国外。
  5、跨国并购正逐步成为新的投资方式。加入WTO后,随着对外投资的发展,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形式逐步发展到以低成本为主要特征的跨国资本运作方式。2002年,中海油、网通、TCL等国内大型企业都纷纷踏上了它们的跨国并购之路。据统计,2003年我国以并购方式对外投资的中方协议投资额6.9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对外协议投资总额的40%。
  
  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的制约因素
  
  尽管我国企业的跨国投资发展很快,但目前仍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跨国投资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对跨国投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我国对跨国投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存在误区。一是认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力薄弱,现代化建设需要引进大量资金,发展海外投资容易造成国内的资金短缺。二是认为我国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我国企业尚不具备对外投资的实力。三是认为当今世界经济仍处于不稳定状态,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很大,而我国企业抗风险能力弱,不宜发展跨国投资。
  2、对外投资政策不健全,立法滞后。我国的对外投资法规基本上是90年代初建立起来的,虽然对跨国投资企业的前期管理作了规定,但对跨国投资后期的管理和监督方面的政策基本区域空白。企业跨国投资经营的财务、税务、信贷、外汇等制度还不完善,各部门制订的法律法规尚未形成体系。这就造成了责任不清、监管不利等体制性问题。同时我国的跨国投资项目审批制度也不完善,往往是层层审批,程序繁琐,缺乏灵活性,导致一些投资项目因贻误了最佳时间而亏损。
  3、企业缺乏跨国经营自主权。企业进行跨国投资的过程中,拥有自主权是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国际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然而,我国的多数企业在进行跨国投资的过程中并未拥有自主权。例如,在经营权方面,许多企业仍未享有对外直接经营权;在资金使用权上,政府要求企业在当地会计年度终结后6个月内全部汇回境内;对国有企业而言,其上级主管部门仍控制着企业的投资决策、经营目标及投资兼并等经营决策权。
  4、企业跨国投资的信息不灵。目前,我国境外投资企业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质量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境外投资的信息咨询服务系统。尽管我国政府作出了很大的努力,试图更好地为跨国企业提供信息服务,以降低企业成本,但目前,我国现有的信息系统对国际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反馈功能都很弱,尚不能全面地向企业提供投资所在国的经济发展趋势、有关法律法规、政府投资政策、金融外汇市场状况及海关政策等服务。
  5、跨国投资的战略目标不明确。我国多数企业在进行跨国投资时,仅把跨国投资看作是一种随机的行为,缺乏真正的跨国经营意识和打开海外市场的战略目标。很多企业为了能在境外设点投资,并未对东道国的经济形势、投资环境、政策法规和风俗习惯等进行深入细致地了解,也未就海外项目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证;有的企业甚至仅凭官员意志办事,结果一些不符合经营条件的企业也设立了投资项目。投资的盲目性往往导致项目上马后问题很多,或者是产品不能适销对路,或者是不熟悉政策而造成损失,甚至可能上当受骗。
  
  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的对策
  
  针对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我国政府和企业应该双管齐下,发挥优势,弱化劣势,促进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实现新的突破。
  1、树立跨国投资战略意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政府和企业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发展跨国投资的重要性。特别是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城市和地区的企业完全有能力发展对外投资。通过跨国投资可以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有效缓解目前国内资源紧张的局面。跨国投资还可以绕过国外的贸易壁垒,直接到东道国办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因此,我国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积极发展跨国经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2、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健全跨国投资的法律体系。我国应尽快制定《跨国投资法》,明确规范政府部门对各类跨国投资的管理权限以及投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表明政府对跨国投资的基本态度和应采取的激励或限制性措施。我们还可以有选择地借鉴国外的有关跨国投资的法律制度等。同时,政府应针对我国跨国投资现状和存在问题设立统一的跨国投资管理机构,从宏观层面上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全国的跨国投资活动。此外,政府应该进一步扩大跨国投资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减少直接行政干预,简化跨国投资审批环节,逐步实现跨国投资管理由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的转变。
  3、加强对跨国投资企业的信息服务。第一,可以利用我国驻外机构,跟踪和收集当地的经济信息和涉外法律等信息,并及时反馈到国内;第二,可以通过与国际著名的咨询机构建立广泛联系和业务往来,收集国际市场行情;第三,还可利用当地的商业协会或行业协会来收集投资信息。最后,由国内外信息中心实行双重领导,对从各种渠道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去伪存真,保证各种信息的真实性、有用性和时效性,以便境外投资企业能及时掌握充足和可靠的投资信息,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
  4、制定明确的跨国投资战略。企业在进行跨国投资之前,应该结合自身的优劣势,认真分析当前的国际市场形势,了解东道国的政策法规、投资环境和风俗习惯等,从战略高度来选择海外投资项目,而不是盲目跟从。同时,要从长远利益出发,进行战略投资,即先立足,后发展,再扎根,最终目的是占领市场。在公司的内部管理上,母公司应制定其全球战略,各子公司要联成一体,加强信息互动,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5、强化研发环节,提高技术水平。一方面,企业应该建立起技术开发机构,提高自主研发的能力,技术开发创新要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相结合,提高技术创新的起点。另一方面,企业要把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相结合,加大新技术的转化能力,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6、加强品牌意识,争创名牌。品牌是企业综合优势的体现,是企业保持持久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强势品牌不仅可以克服产品日渐趋同的障碍,往往还可以突破产品生命周期的限制,为企业带来丰厚的超额利润,使企业成为市场的领导者。因而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应确立品牌先导的战略思想,把品牌作为产品的代言人,充分发挥品牌的先导效果。
  7、培养高素质的跨国经营人才。人才匮乏已成为我国企业提高跨国经营水平、扩大经营规模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跨国企业应该重视和加强对人才的培养,通过送往国外培训、聘请专家、吸收高校和海外学子等多种渠道来吸纳和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并建立人才储备库,充分发挥国内人才在跨国经营中的作用。企业还应建立一套科学而有效的人才管理方法,从人才进入到人才退出都有相应的制度可循,建立起开放的、透明的、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模式。同时,我国企业还应实行人才本土化战略,由于当地人没有语言障碍,更熟悉本国的法律法规、商务惯例和风俗习惯,利用当地的人才资源有利于及时反馈市场信息,挖掘市场潜力,减少经营成本。
其他文献
在以胡锦淘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夺取了防治非典工作阶段性重大胜利,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步走”规划第一年的良好起步。成绩来之不易,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实事求是地回顾总结了上半年的工作成绩后,应再接再历,研究部署下半年的工作,确保全年各项的胜利完成。  在抗非典时期,我们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统筹安排促发展,为战胜困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全民族
期刊
"网络财务"基于网络计算技术,帮助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实时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 财务管理,实现集团型企业对分支机构的集中式财务管理,支持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改变 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方式,财务数据将从传统的纸质页面数据、电算化初步的磁盘数据发 展到网页数据。从本质和表象两方面更加深刻地改变着财务管理的对象和环境,使财务管 理 的对象隐性化、数字化、网络化并呈现出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趋势,促使传统财务
期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强,贸易政策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关税政策是国际贸易政策中最古老的政策,其有效保护率对一国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产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按照加入WTO的承诺,我国将在一定期限内将关税降至承诺的水平,并将非关税壁垒关税化。在不断降低关税水平的过程中,依据有效保护理论和关税结构理论,利用相关规则合理设计关税,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人力资源实行市场化配置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而随着我国人才市场的 放宽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人才租赁,这一全新的企业用工形式应运而生,得到了越来越多 中国企业的广泛关注,并以其特有的优势和作用推动着这一新型的用人方式往前发展。人才 租赁,最早起源于美国、日本。人才租赁的兴起表达的是"人才共享"的理念,是对人才从 "为我所有"向"为我所用"的深刻转变。即,用人单位与租赁人才不再存在劳动
期刊
加入WTO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化、市场的国际化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产品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市场竞争层次越来越高,使得企业的管理重心从企业的内部向外部扩展,以“产品为中心”的策略逐渐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实施有效的CRM(客户关系管理)越来越提到企业管理者的日程上来。  CRM的产生发展及原理  对企业而言,绝对忠实的客户是不存在的。客户越了解市场,就越希望企业有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期刊
MBO(ManagementBuy—out)称管理层融资收购。英国经济学家麦克·莱特(MikQ Wright)于1980年提出,并对该现象进行了比较规范的定义,是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的行为。通过收购,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管理层收购活动完成之后,企业的管理层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身,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  我国最早着手从事MBO的是北京四通
期刊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经济的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可以说,民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但是,随着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断提升,原有的税收优惠针对性不强、内容散乱、优惠形式单一以及支持力度小的缺陷,使得现有政策已不能满足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和扩散的要求。因此,我国现行税制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期刊
传统上,企业向员工提供的福利大多是固定的、类似的,但员工的实际需求却并不完全一样,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趋多样化。传统的固定式福利往往无法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从而削弱了福利实施的效果。于是,很多企业开始寻求新的福利模式来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以期有效实现福利管理的保障和激励功能。以人性化管理为指导思想,在公司总体分配框架内向员工提供多种福利组合,充分体现全新福利发放的自助式福利恰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期刊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少部分人存了大部分人的钱”,或者说“社会财富掌握在一小部分人手里”,这实质上就是“80/20法则”,又称为帕累托法则。  帕累托法则指的是社会上大部分财富掌握在小部分人手中,社会上某一部分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与这一部分人所拥有的财富的比例,具有比较确定的不平衡的数量关系。这种不平衡的模式会重复出现,并具有可预测性。经济学家把这一发现称为“帕累托收入分配定律”。  将帕累托法则所内
期刊
关中城市群是指,以西安为中心,以陇海铁路和310国道线为一线、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技术及星火产业为特点的产业经济体系为两带的“一线两带”关中经济区,包括西安、铜川、宝鸡、成阳、渭南、韩城、华阴、兴平等8城市在内的城市群。该区域的发展速度、质量以及实力都明显快于、高于和强于省内其它区域,关中城市群的基本框架雏形正在形成。  SWOT分析法是将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0pportunity)与威胁(th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