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成长成为一种必然”“做有思想的行动者”和“使命与责任同行……这都是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以下简称“四十一中”)校长陈兆兴近年来进行专题汇报与演讲的题目,这一个个充满激情又内涵深刻的主题镌刻着他炙热的职业热情和深邃的专业思考。
身为校长,陈兆兴将“发展幸福观”融入办学治校之中,让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与学校发展紧密相连,获得“三赢”的成果,即通过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师生的共同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最终引领师生在体验当下点滴的发展和进步中追求幸福。
一、理念——让师生享受幸福的人生
陈兆兴用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诠释教师的职业追求,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引教师的专业化途径,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生存、享受、发展”的理论剖析教师的职业状态……以这些理论为依托,陈兆兴提出“让师生享受幸福的人生”的办学理念,倡导“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让每位教师享受职业的幸福,让各位家长收获成功的喜悦”的教育理想。如此善于总结和勤于思考,陈兆兴不愧为一位“思想型”校长,并在区域内享有盛誉。近年来,陈兆兴多次受邀做区域性专家讲座或教育教学现场会专题汇报,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当然,陈兆兴的区域影响力不仅有理论的支撑,更有实绩的证明。四十一中的生源属于广州市第五组生源,虽然入学起点不高,但经过学校三年的精心培养,本科以上上线率连续两年获广州市第五生源组的第一名,且超越第四生源组的平均水平。2013年,四十一中高考本科以上上线人数193人,占年级高考人数的51.3%,超出市预测指标95人,既以196.5%的达标度完成广州市预测指标,又以142%的达标度完成重点本科指标;大专A线以上348人,占年级高考人数的93.8%,以137.8%的达标度完成广州市专A预测指标。总之,全年级有99.5%的学子考上大学。这“低进高出”的漂亮成绩说明“让师生享受幸福的人生”的办学理念已在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中熠熠生辉。
二、教师——在思想上引领、技术上提升
“发展”是四十一中的一个关键词,在教师、学生和学校三者的发展中,首先是教师发展的引领作用。陈兆兴认为,教师发展的关键在于思想的引领、技术的提升。学校通过引导、培训和检验等手段,既能使教师更新理念,又能令教师提升技术,还能呈现“爱学生、肯负责、会教书、有成绩”的优秀教师特质,最终体现实际的教育教学成果。
1.进步即优秀:一位沉迷网络的教师的改变
在四十一中,每位教师都不会被轻易放弃。在陈兆兴眼里,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2011年,四十一中的一位化学教师引起陈兆兴的特别关注。他年纪轻轻,却拖沓懒散,作息不规律。原来,他沉迷网络游戏,根本无心备课,导致教学质量不佳。通过和他悉心交流,陈兆兴认为,他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但未找到职业幸福感,对人生缺少规划,因此,需要在尊重的基础上正确引导,并促使他有意识地自我发展,以督促他努力追寻和深深体验职业的幸福感,最终规律地生活,专心地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名化学教师真的有所转变。他与另外两名化学教师一起创造了四十一中化学科中考成绩雄踞公办学校全区第一的好成绩,又身兼两个初三毕业班和两个高一班的化学教学,还积极申请担任班主任一职,显露出极大的工作热情。
陈兆兴认为,对于教师,学校既要尊重、理解和引导,又要提倡适当的竞争,以造就优秀教师。其实,每个进步的教师都是优秀教师,如果能激发教师在体验当下点滴的发展和进步中追求幸福,那么整个教师群体的精神面貌便会焕然一新,学校教师的发展将提升到崭新高度。
2.“三级五维”式校本培训促专业成长
基于四十一中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学校将青年教师作为主要培养对象。
目前,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主要以“三级五维”式校本培训模式展开,分别对“新入职教师”“工作不满5年教师”和“工作5—10年的教师”这三个不同级别的教师分别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将面上培训、微型培训、对点培训、横向联系的非系统性培训以及外出交流考察等五个维度渗透其中。
由于近年来招聘的教师较少,所以培训主要集中在二级和三级培训,具体包括两点:一是对入职不满5年的青年教师实施“沃土工程”,引导他们制定个人成长规划,形成个人成长案例;二是对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青年骨干教师实施名师工程,通过专题沙龙等活动,促进大家互相学习、共同学习,以凝聚教师群体的智慧,最终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
例如,在“沃土工程“中,四十一中精心安排了校长和副校长的“引领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以及专家指导的“展示课”,既让青年教师观摩学习,以领悟有效教学的内涵,强化学科集体备课,又让青年教师参与集体磨课,以挖掘同伴的优点,认识自己的不足,不仅主动积累经验,更追求有效教学。
其实,集体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与反思不仅是学校最普通、最常规的教研形式,更是校本培训最得天独厚的优势之一。只有在各种教研活动和校本培训中,教师才能真正参与,真正有发言权。例如,在各类微型训练活动中,让培养对象与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以促进自我提升、总结和反思。
为了完整记录培养对象的成长轨迹,呈现过程性评价的结果,四十一中为每个培养对象建立“成长档案”,搜集记载培养对象的教学计划、教育学案、工作总结、代表作品及公开课等,以指导教师形成对自我实践、反思和提升过程的记录与分析,从而主动积累经验,最终达到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3.高考“大备战”成就业务骨干
四十一中在生源不佳的情况下,为了实现“低进高出”的目标,坚持“学案教学”,即所有教学资料在投放课堂之前必须经过教师的精挑细选并编成学案。教师上课之前要认真研究,以了解学情;下课后要回收,以检查学生学习和复习的效果。另外,教师要在每周周末利用学案帮助学生进行错题分类、整理和重做。 在各个重要阶段的备考伊始,学校副校长亲自上阵,召集语文、数学、英语、文综和理综五大高考学科的任课教师集体备课,以听取各位任课教师对前一阶段学习的小结和下一阶段学习的计划,旨在及时肯定和纠正,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最终鼓励教师,使其充满信心。
每个备课组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制定正确、适当的教学目标和学科教学质量目标,整体驾驭、深层把握教学内容,剪裁重组,抓好重点和难点,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例如,高三各备课组每周例行集体备课,大型考试(以下简称“大考”)结束后进行反思和总结,具体包括三方面。一是学科备课组内的反思和总结。每次大考结束后,级组都会尽快做好成绩的统计和分析,并把相关信息反馈到备课组。由备课组长组织本学科的任课教师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规划下一阶段须重点训练的内容。二是级组方面的反思和总结。年级在每次大考结束后召开全体教师参加的质量分析会,通过校间的横向比较和历次考试的纵向比较,既让任课教师明确自己的备课质量,又利用分析会让学科间的任课教师有互相交流与学习的机会。三是班级方面的反思和总结。以班主任为核心,组织全体任课教师参加相关会议,并针对本班现状,制定临界生名单,帮助其适当减少相关科目的作业,以减轻课业负担。
这样,在激烈的“高考攻坚战”中,四十一中不仅在“讲练结合,打好基础,渗透方法,提高能力”的教学策略上摸索出成熟的手段和方法,更培养出众多组织和协调能力较强,且能独当一面的骨干教师。
三、学生——主张人文关怀,倡导个性发展
陈兆兴认为,基础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创造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全面发展不是所有人的德、智、体、美等基础素质的平均发展,而是基础素质与个性特长的全面发展。教育过程的公平在于:使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接受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所以,陈兆兴希望四十一中的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并努力做到:阳光自信,习惯良好,勇于担当,善于合作,富有个性,身心健康。
⒈“校长来信”传递教育情怀
陈兆兴喜欢给学生写信。在他的电脑里设有“写信软件”,其中包括所有学生的姓名和一个自动生成的注解,注解的主要内容是:这一次比上一次进步了多少。为了使“校长来信”更具针对性,陈兆兴为优秀学生和进步学生分别设计了不同版本的信,由班主任在家长会时交给家长,再由家长转交给学生。
“校长来信”通常出现在两个重要时刻。一是初三和高三毕业班毕业考试结束后的家长会上,陈兆兴会写信向学生表示祝贺。二是初一新生入学时,陈兆兴要求每位学生给他写一封信,再根据来信内容悉数回信。为此,他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多个版本的复信内容。
陈兆兴认为,校长给学生写信是调动学生自我发展内驱力的一种方式,可以激励学生进步。毕竟,死板的说教毫无用处,因此,学校要引领学生感到学习是自己的责任。
2.励志活动唤醒潜在动力
人的成长需要机会和动力,因此,励志教育被四十一中视为唤醒学生潜在动力的“法宝”。
学校通过举办田径运动会和趣味运动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通过成人宣誓和无偿献血活动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各班通过班歌、班旗,团结和激励学生……一次次励志活动让学生越战越勇。例如,高三毕业班的励志活动开展得热血澎湃。教室的“心愿树”上挂满了学生写下的高考理想,墙壁上贴满了学生自创的励志标语。学校借助18岁成人仪式和百日誓师大会,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和理想教育,并送上深深的祝福。又如,高三毕业班择机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举行主题班会。高三(5)班的一模成绩不理想,于是,据此召开主题班会,由学生自主策划,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主题班会上有两个重点:一是播放科任教师的采访录像,表达他们对学生的鼓励;二是校长意外现身,呼吁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发奋图强,以投入新一轮的学习。经历了实战总结和精神鼓励之后,全班学生再度斗志满满。
3.STSE特色课程提升科学人文素养
“天人合一,和谐相生”的STSE(STSE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和环境Environment的英文缩写)特色课程是四十一中实施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在国际教育趋势的引领下,四十一中以和谐课程文化为核心,以实现“天”(自然学科)与“人”(人文学科)的和谐、师生间“人际”的教学和谐、各学科间的和谐以及学科自身必修与选修的和谐为目的,系统、全面地构建STSE特色课程,并付诸实施。陈兆兴认为,STSE特色课程将促进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这既与新课程改革强调的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不谋而合,又在众多的选修分支课程中充分延伸学生的个性特长。
在课堂教学中,STSE特色课程强调各学科之间的综合及拓展,也就是既要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发展他们的人文素养,又要在文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用科学知识解释历史文明成果,以促进他们科学素养的发展。总之,STSE特色课程具有三个意义:一是从内容上探索理科课程怎样从纯科学的框架上解脱出来,二是从方法上更多地锻炼参与、交流、合作、适应、决策以及探究与创新的能力,三是从策略上总结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的有效教学模式。一句话,STSE特色课程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还使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更加完善。
四十一中围绕STSE理念已开发出一系列校本教材。例如:天文科技校本教材系列丛书《星空奥秘》《星空探秘》《天文科技DIY》和《学科中的STSE》,语文校本教材《天人合一,和谐相生》,生物校本教材《为人类寻找第二个地球》等。归根结底,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将STSE特色课程开展得有声有色。
教育,即安顿心灵,抚育精神,提升情怀,守护灵魂。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促进人的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四十一中在“让师生享受幸福的人生”的办学理念的指引下走得审慎、笃定。在陈兆兴看来,即便是在社会转型期,身为校长也要静下心来,将办学理念贯彻到底,让教育理想一脉相承,最终实现这样的教育理念——“教育的理想追求幸福,教育的实践创造幸福,教育的过程充满幸福,教育的质量成就幸福”。
(责任编辑:梁金)
身为校长,陈兆兴将“发展幸福观”融入办学治校之中,让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与学校发展紧密相连,获得“三赢”的成果,即通过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师生的共同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最终引领师生在体验当下点滴的发展和进步中追求幸福。
一、理念——让师生享受幸福的人生
陈兆兴用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诠释教师的职业追求,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引教师的专业化途径,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生存、享受、发展”的理论剖析教师的职业状态……以这些理论为依托,陈兆兴提出“让师生享受幸福的人生”的办学理念,倡导“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让每位教师享受职业的幸福,让各位家长收获成功的喜悦”的教育理想。如此善于总结和勤于思考,陈兆兴不愧为一位“思想型”校长,并在区域内享有盛誉。近年来,陈兆兴多次受邀做区域性专家讲座或教育教学现场会专题汇报,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当然,陈兆兴的区域影响力不仅有理论的支撑,更有实绩的证明。四十一中的生源属于广州市第五组生源,虽然入学起点不高,但经过学校三年的精心培养,本科以上上线率连续两年获广州市第五生源组的第一名,且超越第四生源组的平均水平。2013年,四十一中高考本科以上上线人数193人,占年级高考人数的51.3%,超出市预测指标95人,既以196.5%的达标度完成广州市预测指标,又以142%的达标度完成重点本科指标;大专A线以上348人,占年级高考人数的93.8%,以137.8%的达标度完成广州市专A预测指标。总之,全年级有99.5%的学子考上大学。这“低进高出”的漂亮成绩说明“让师生享受幸福的人生”的办学理念已在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中熠熠生辉。
二、教师——在思想上引领、技术上提升
“发展”是四十一中的一个关键词,在教师、学生和学校三者的发展中,首先是教师发展的引领作用。陈兆兴认为,教师发展的关键在于思想的引领、技术的提升。学校通过引导、培训和检验等手段,既能使教师更新理念,又能令教师提升技术,还能呈现“爱学生、肯负责、会教书、有成绩”的优秀教师特质,最终体现实际的教育教学成果。
1.进步即优秀:一位沉迷网络的教师的改变
在四十一中,每位教师都不会被轻易放弃。在陈兆兴眼里,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2011年,四十一中的一位化学教师引起陈兆兴的特别关注。他年纪轻轻,却拖沓懒散,作息不规律。原来,他沉迷网络游戏,根本无心备课,导致教学质量不佳。通过和他悉心交流,陈兆兴认为,他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但未找到职业幸福感,对人生缺少规划,因此,需要在尊重的基础上正确引导,并促使他有意识地自我发展,以督促他努力追寻和深深体验职业的幸福感,最终规律地生活,专心地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名化学教师真的有所转变。他与另外两名化学教师一起创造了四十一中化学科中考成绩雄踞公办学校全区第一的好成绩,又身兼两个初三毕业班和两个高一班的化学教学,还积极申请担任班主任一职,显露出极大的工作热情。
陈兆兴认为,对于教师,学校既要尊重、理解和引导,又要提倡适当的竞争,以造就优秀教师。其实,每个进步的教师都是优秀教师,如果能激发教师在体验当下点滴的发展和进步中追求幸福,那么整个教师群体的精神面貌便会焕然一新,学校教师的发展将提升到崭新高度。
2.“三级五维”式校本培训促专业成长
基于四十一中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学校将青年教师作为主要培养对象。
目前,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主要以“三级五维”式校本培训模式展开,分别对“新入职教师”“工作不满5年教师”和“工作5—10年的教师”这三个不同级别的教师分别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将面上培训、微型培训、对点培训、横向联系的非系统性培训以及外出交流考察等五个维度渗透其中。
由于近年来招聘的教师较少,所以培训主要集中在二级和三级培训,具体包括两点:一是对入职不满5年的青年教师实施“沃土工程”,引导他们制定个人成长规划,形成个人成长案例;二是对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青年骨干教师实施名师工程,通过专题沙龙等活动,促进大家互相学习、共同学习,以凝聚教师群体的智慧,最终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
例如,在“沃土工程“中,四十一中精心安排了校长和副校长的“引领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以及专家指导的“展示课”,既让青年教师观摩学习,以领悟有效教学的内涵,强化学科集体备课,又让青年教师参与集体磨课,以挖掘同伴的优点,认识自己的不足,不仅主动积累经验,更追求有效教学。
其实,集体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与反思不仅是学校最普通、最常规的教研形式,更是校本培训最得天独厚的优势之一。只有在各种教研活动和校本培训中,教师才能真正参与,真正有发言权。例如,在各类微型训练活动中,让培养对象与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以促进自我提升、总结和反思。
为了完整记录培养对象的成长轨迹,呈现过程性评价的结果,四十一中为每个培养对象建立“成长档案”,搜集记载培养对象的教学计划、教育学案、工作总结、代表作品及公开课等,以指导教师形成对自我实践、反思和提升过程的记录与分析,从而主动积累经验,最终达到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3.高考“大备战”成就业务骨干
四十一中在生源不佳的情况下,为了实现“低进高出”的目标,坚持“学案教学”,即所有教学资料在投放课堂之前必须经过教师的精挑细选并编成学案。教师上课之前要认真研究,以了解学情;下课后要回收,以检查学生学习和复习的效果。另外,教师要在每周周末利用学案帮助学生进行错题分类、整理和重做。 在各个重要阶段的备考伊始,学校副校长亲自上阵,召集语文、数学、英语、文综和理综五大高考学科的任课教师集体备课,以听取各位任课教师对前一阶段学习的小结和下一阶段学习的计划,旨在及时肯定和纠正,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最终鼓励教师,使其充满信心。
每个备课组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制定正确、适当的教学目标和学科教学质量目标,整体驾驭、深层把握教学内容,剪裁重组,抓好重点和难点,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例如,高三各备课组每周例行集体备课,大型考试(以下简称“大考”)结束后进行反思和总结,具体包括三方面。一是学科备课组内的反思和总结。每次大考结束后,级组都会尽快做好成绩的统计和分析,并把相关信息反馈到备课组。由备课组长组织本学科的任课教师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规划下一阶段须重点训练的内容。二是级组方面的反思和总结。年级在每次大考结束后召开全体教师参加的质量分析会,通过校间的横向比较和历次考试的纵向比较,既让任课教师明确自己的备课质量,又利用分析会让学科间的任课教师有互相交流与学习的机会。三是班级方面的反思和总结。以班主任为核心,组织全体任课教师参加相关会议,并针对本班现状,制定临界生名单,帮助其适当减少相关科目的作业,以减轻课业负担。
这样,在激烈的“高考攻坚战”中,四十一中不仅在“讲练结合,打好基础,渗透方法,提高能力”的教学策略上摸索出成熟的手段和方法,更培养出众多组织和协调能力较强,且能独当一面的骨干教师。
三、学生——主张人文关怀,倡导个性发展
陈兆兴认为,基础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创造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全面发展不是所有人的德、智、体、美等基础素质的平均发展,而是基础素质与个性特长的全面发展。教育过程的公平在于:使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接受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所以,陈兆兴希望四十一中的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并努力做到:阳光自信,习惯良好,勇于担当,善于合作,富有个性,身心健康。
⒈“校长来信”传递教育情怀
陈兆兴喜欢给学生写信。在他的电脑里设有“写信软件”,其中包括所有学生的姓名和一个自动生成的注解,注解的主要内容是:这一次比上一次进步了多少。为了使“校长来信”更具针对性,陈兆兴为优秀学生和进步学生分别设计了不同版本的信,由班主任在家长会时交给家长,再由家长转交给学生。
“校长来信”通常出现在两个重要时刻。一是初三和高三毕业班毕业考试结束后的家长会上,陈兆兴会写信向学生表示祝贺。二是初一新生入学时,陈兆兴要求每位学生给他写一封信,再根据来信内容悉数回信。为此,他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多个版本的复信内容。
陈兆兴认为,校长给学生写信是调动学生自我发展内驱力的一种方式,可以激励学生进步。毕竟,死板的说教毫无用处,因此,学校要引领学生感到学习是自己的责任。
2.励志活动唤醒潜在动力
人的成长需要机会和动力,因此,励志教育被四十一中视为唤醒学生潜在动力的“法宝”。
学校通过举办田径运动会和趣味运动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通过成人宣誓和无偿献血活动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各班通过班歌、班旗,团结和激励学生……一次次励志活动让学生越战越勇。例如,高三毕业班的励志活动开展得热血澎湃。教室的“心愿树”上挂满了学生写下的高考理想,墙壁上贴满了学生自创的励志标语。学校借助18岁成人仪式和百日誓师大会,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和理想教育,并送上深深的祝福。又如,高三毕业班择机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举行主题班会。高三(5)班的一模成绩不理想,于是,据此召开主题班会,由学生自主策划,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主题班会上有两个重点:一是播放科任教师的采访录像,表达他们对学生的鼓励;二是校长意外现身,呼吁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发奋图强,以投入新一轮的学习。经历了实战总结和精神鼓励之后,全班学生再度斗志满满。
3.STSE特色课程提升科学人文素养
“天人合一,和谐相生”的STSE(STSE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和环境Environment的英文缩写)特色课程是四十一中实施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在国际教育趋势的引领下,四十一中以和谐课程文化为核心,以实现“天”(自然学科)与“人”(人文学科)的和谐、师生间“人际”的教学和谐、各学科间的和谐以及学科自身必修与选修的和谐为目的,系统、全面地构建STSE特色课程,并付诸实施。陈兆兴认为,STSE特色课程将促进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这既与新课程改革强调的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不谋而合,又在众多的选修分支课程中充分延伸学生的个性特长。
在课堂教学中,STSE特色课程强调各学科之间的综合及拓展,也就是既要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发展他们的人文素养,又要在文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用科学知识解释历史文明成果,以促进他们科学素养的发展。总之,STSE特色课程具有三个意义:一是从内容上探索理科课程怎样从纯科学的框架上解脱出来,二是从方法上更多地锻炼参与、交流、合作、适应、决策以及探究与创新的能力,三是从策略上总结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的有效教学模式。一句话,STSE特色课程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还使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更加完善。
四十一中围绕STSE理念已开发出一系列校本教材。例如:天文科技校本教材系列丛书《星空奥秘》《星空探秘》《天文科技DIY》和《学科中的STSE》,语文校本教材《天人合一,和谐相生》,生物校本教材《为人类寻找第二个地球》等。归根结底,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将STSE特色课程开展得有声有色。
教育,即安顿心灵,抚育精神,提升情怀,守护灵魂。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促进人的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四十一中在“让师生享受幸福的人生”的办学理念的指引下走得审慎、笃定。在陈兆兴看来,即便是在社会转型期,身为校长也要静下心来,将办学理念贯彻到底,让教育理想一脉相承,最终实现这样的教育理念——“教育的理想追求幸福,教育的实践创造幸福,教育的过程充满幸福,教育的质量成就幸福”。
(责任编辑: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