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进城镇工作、发展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在促进农村人口收入以及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其中,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现阶段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人口管理关键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展开研究,并就其行动策略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以期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发展提供可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指我国农村青壮年由于工作、谋生需求流动至其他地区,从而被留置家乡的少儿群体。该群体主要与文化知识水平低的老人共同生活,在家庭、社会的支持下能基本维持生存,但教育现状堪忧。对于儿童成长而言,除了温饱、发育,良好的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对其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留守儿童则恰恰失去了家庭教育保障,这不仅不利于其自身的健康发展,对于社会的长久稳定也具有消极影响。因此,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行动策略十分必要。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就目前而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失范情况较为严重,青少年犯罪率较高,许多儿童对于法制相关领域的认知十分薄弱,且在失范行为后未得到及时的纠正与教育,滞后性影响较大。(2)农村留守儿童多接受“自由式”教育模式的熏陶,在日常生活认知、安全意识上同样相对薄弱;留守在家中的老人也大多不具备严格保证儿童安全的能力,导致留守儿童受到侵犯、拐卖等侵害的比例日益提升,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3)农村留守儿童由于自我管理意识不足,监护人的常识水平、医疗认知较差,从而导致儿童赖以生存的家庭环境、成长环境卫生状况不佳;与此同时,儿童自身的卫生习惯未能得到应有的教育和督促,在身体清洁、饮食卫生上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最终导致其受到疾病侵害的比例也日益上升,使得疾病问题上升为留守儿童教育的重大威胁。(4)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少家庭教育、父母关爱,在其面临问题、矛盾过程中无法得到科学引导,导致多数留守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格问题,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埋下了心理隐患。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短板的原因分析
从上文分析可知,我国现阶段普遍存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短板,给青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带来许多隐患。从原因上看,笔者认为,主要可从家庭方面、学校方面、社会方面三个切入点开始进行探讨。首先,從家庭方面看,农村儿童的父母多流动至其他地区打工、发展,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上存在家庭教育缺失的基础,与父母交往的断层使得家长无法及时、有效、真实地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导致许多儿童的心理问题、学习问题、生活问题都无法得到解决,为其后期的各种性格缺陷、心理疾病、身体疾患等问题的发生埋下隐患。其次,从学校方面看,许多农村学校对于学生的关注度范围较小,仅仅从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成绩等方面入手考核教育成效,对于学生思维发展、心理教育、生理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普及力度不足,导致学校与家庭教育在这些方面的双重缺失,使得许多儿童的成长障碍无法得到及时清除。另外,从社会方面看,农村的教育环境、治安管理等环境条件较差,包括网吧、赌场、游戏厅等非法娱乐场所未严格按照法律禁止未成年人出入,原本缺乏自制力的青少年儿童在这类环境中将逐渐养成不良习惯,对其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行动的策略研究
(一)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管理体制
在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壮年外出务工已成为较为稳定的大趋势,在如此的背景条件下,要弥补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则需要政府专门的部门、机构进行专项管理,如针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干预。首先,可促使有关部门对工作人员进行“留守儿童教育”培训,并使其深入农村、学校了解留守儿童家庭情况、成长情况,建立针对性的个人档案,作为教育管理的依据。其次,针对各户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建立起学校、政府、家长三方共同参与的教育管理机制,并完善细则,提高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并加强其与外出务工家长的联系。另外,可联合妇联、共青团、各相关政府部门共同参与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计划中,增强社会各方对该群体的责任感,共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二)加大对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管理力度
学校是留守儿童学习、成长过程中的主要场所。针对现阶段许多农村学校的状况,政府应首先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同时加大对农村学校资金使用与教育成效的监督管理力度。其次,联系城乡,做好农村教学资源的补充,包括教学设备、教学工具、教材等,丰富学生在校生活。另外,做好农村学校教师的综合管理,确保教师的综合素养,为留守儿童的学校生活奠定良好基础。此外,学校可建立起寄宿制,使留守儿童有条件在健康、良好的学校环境中学习、生活,培养其良好习惯。
(三)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有关部门应做好农村市场管理、治安管理工作,取缔非法娱樂场所,并定期对包括网吧、俱乐部、娱乐场所等进行排查,及时对流连于这类场所的青少年儿童进行教育,并给予该类儿童以足够的关爱。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属于我国现发展阶段的普遍产物,且规模较大,实属教育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为了我国社会稳定与长久发展,不断地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研究,是许多教师、专家以及政府、社会人士都应积极参与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指我国农村青壮年由于工作、谋生需求流动至其他地区,从而被留置家乡的少儿群体。该群体主要与文化知识水平低的老人共同生活,在家庭、社会的支持下能基本维持生存,但教育现状堪忧。对于儿童成长而言,除了温饱、发育,良好的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对其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留守儿童则恰恰失去了家庭教育保障,这不仅不利于其自身的健康发展,对于社会的长久稳定也具有消极影响。因此,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行动策略十分必要。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就目前而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失范情况较为严重,青少年犯罪率较高,许多儿童对于法制相关领域的认知十分薄弱,且在失范行为后未得到及时的纠正与教育,滞后性影响较大。(2)农村留守儿童多接受“自由式”教育模式的熏陶,在日常生活认知、安全意识上同样相对薄弱;留守在家中的老人也大多不具备严格保证儿童安全的能力,导致留守儿童受到侵犯、拐卖等侵害的比例日益提升,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3)农村留守儿童由于自我管理意识不足,监护人的常识水平、医疗认知较差,从而导致儿童赖以生存的家庭环境、成长环境卫生状况不佳;与此同时,儿童自身的卫生习惯未能得到应有的教育和督促,在身体清洁、饮食卫生上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最终导致其受到疾病侵害的比例也日益上升,使得疾病问题上升为留守儿童教育的重大威胁。(4)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少家庭教育、父母关爱,在其面临问题、矛盾过程中无法得到科学引导,导致多数留守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格问题,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埋下了心理隐患。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短板的原因分析
从上文分析可知,我国现阶段普遍存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短板,给青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带来许多隐患。从原因上看,笔者认为,主要可从家庭方面、学校方面、社会方面三个切入点开始进行探讨。首先,從家庭方面看,农村儿童的父母多流动至其他地区打工、发展,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上存在家庭教育缺失的基础,与父母交往的断层使得家长无法及时、有效、真实地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导致许多儿童的心理问题、学习问题、生活问题都无法得到解决,为其后期的各种性格缺陷、心理疾病、身体疾患等问题的发生埋下隐患。其次,从学校方面看,许多农村学校对于学生的关注度范围较小,仅仅从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成绩等方面入手考核教育成效,对于学生思维发展、心理教育、生理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普及力度不足,导致学校与家庭教育在这些方面的双重缺失,使得许多儿童的成长障碍无法得到及时清除。另外,从社会方面看,农村的教育环境、治安管理等环境条件较差,包括网吧、赌场、游戏厅等非法娱乐场所未严格按照法律禁止未成年人出入,原本缺乏自制力的青少年儿童在这类环境中将逐渐养成不良习惯,对其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行动的策略研究
(一)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管理体制
在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壮年外出务工已成为较为稳定的大趋势,在如此的背景条件下,要弥补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则需要政府专门的部门、机构进行专项管理,如针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干预。首先,可促使有关部门对工作人员进行“留守儿童教育”培训,并使其深入农村、学校了解留守儿童家庭情况、成长情况,建立针对性的个人档案,作为教育管理的依据。其次,针对各户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建立起学校、政府、家长三方共同参与的教育管理机制,并完善细则,提高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并加强其与外出务工家长的联系。另外,可联合妇联、共青团、各相关政府部门共同参与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计划中,增强社会各方对该群体的责任感,共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二)加大对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管理力度
学校是留守儿童学习、成长过程中的主要场所。针对现阶段许多农村学校的状况,政府应首先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同时加大对农村学校资金使用与教育成效的监督管理力度。其次,联系城乡,做好农村教学资源的补充,包括教学设备、教学工具、教材等,丰富学生在校生活。另外,做好农村学校教师的综合管理,确保教师的综合素养,为留守儿童的学校生活奠定良好基础。此外,学校可建立起寄宿制,使留守儿童有条件在健康、良好的学校环境中学习、生活,培养其良好习惯。
(三)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有关部门应做好农村市场管理、治安管理工作,取缔非法娱樂场所,并定期对包括网吧、俱乐部、娱乐场所等进行排查,及时对流连于这类场所的青少年儿童进行教育,并给予该类儿童以足够的关爱。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属于我国现发展阶段的普遍产物,且规模较大,实属教育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为了我国社会稳定与长久发展,不断地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研究,是许多教师、专家以及政府、社会人士都应积极参与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