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大学生国际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各国大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差异带来学分转换认定问题。北京理工大学在研究国外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借鉴国外学分转换方法的基础上,制定了基于任务量的整学期或学年组块式学分转换方法,并实际应用于大学生国际交流的学分转换。
关键词:大学生;国际交流;学分转换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国际交流活动日趋频繁,以我校为例,过去8年本科生参加出国(境)交流人数增加了6倍多,其中三个月(含)及以上交流人数增长了12倍多。同时,国内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的差异也带来了学生国际交流学分转换的问题。在各国高等教育千差万别的环境中,如何认定学生国际交流中的学习成果,使学生海外学习与本校成绩管理相协调,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应研究分析相关问题,建立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管理机制,把握创新机遇,迎接国际化挑战。
一、国外学分转换方法概述
学分转换是一所学校对学生在另一所学校完成学习任务的认可,学生通过学分转换可将交换或访问学习学校的学分转换到所属学校,用来获得学位资格。许多教育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学分转换制度,用于国家内或地区内不同教育机构之间的学分互认。如澳大利亚资格框架、韩国学分银行体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学分转换系统和欧洲学分转换系统等。在这些学分转换方法中,欧洲学分转换系统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学分转换系统的课程认证方法,对建立我国大学生国际交流学分转换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1. 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 ECTS)
目前,欧洲学分转换系统已经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 000多所高等教育机构中广泛应用,并且已发展成为欧洲学分转换和累积系统。该系统允许学生在不同机构中流动学习,并进行学分转换或累积,以获取学位。由于不同高等教育机构的课程体系的多样化,通常情况下很难保证不同机构的同样课程在内容和学分上完全一致,因此,欧洲学分转换系统采用了一种课程之间相对等值而非绝对等值为基础的灵活的方法来决定学分转换。
该系统进行学分转换时以文件资料做依据,包括课程介绍、学习协议、成绩单和证书附件等。课程介绍清晰描述课程内容,有课程的预期学习成果、对应的ECTS学分等;学生在国外学习需要签订学习协议,内容包括学生在国外学习期间的课程列表以及对应的学分。协议由派出学校、接收学校以及学生三方签订,以保证学生在国外学习期间取得的学分能够被机构认可;成绩单包括课程名称、学分以及课程考核成绩等;证书附件以标准化的格式说明证书持有者完成学习的类型、水平、背景、内容和进展状况等。对于交换学生来说,如果所属学校认为该生交换期间所学课程的内容、学分以及考核成绩满足本校要求,那么学生获得课程学分,实现不同教育机构之间的学分转换。
2.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学分转换系统(British Columbia Transfer System, BCTS)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学分转换系统非常完善,适用于学生在省内不同教育机构之间转学时进行学分转换,已经帮助了数以万计的学生,效果良好。BCTS遵循的原则是: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某一门课程的内容,转学时无需再重复学习相同内容。BCTS学分转换建立在课程等价性基础上,是灵活多样的学分认证协议,主要形式有双边课程认证、多边课程认证和组块学分转换。
双边课程认证(bilateral course-to-course articulation)是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等价性评估,是最常见的学分认证形式, 这种方式对每门课程进行独立认证。实现过程是A校向B校发送课程认证请求和课程大纲,B校对这门课进行评价。如果B校认为这门课与本校某门课等价,则认可该课程,两校签订课程认证协议。学生从A校转到B校时,这门课程学分可以转换。学分转换时进行课程评价主要依据课程大纲中课程的主要内容、预期学习效果、学分、学时和课程考核方法等。由于学科领域、课程类型有所差异,有些课程完全满足等价性要求有一定难度,因此,如果B学校并没有与之等价的课程,但该课程符合学校培养要求,那么B校将该课程作为选修课给予学分。
多边课程认证(multilateral articulation)应用较广,这种认证模式是由某一学科的联合机构提出共同认可的课程标准,各教育机构代表组成的认证委员会将每所学校的课程与该标准进行比对,与其等价的所有课程将获得相互认证。相对于双边课程认证,多边认证中的学校既是申请方也是接收方。多校协作使学生可以在同等水平的学校之间转换学分,工作更为高效。
组块学分转换(block transfer)指的是当学生取得一个证书(通常一年的学习时间)或一个文凭(通常两年的学习时间)或成功完成一组课程时,将获得一组学分。已学习的课程在转出学校和目标学校之间可能没有等价性,但获得某一文凭或证书意味着学生已经具备了进入更高年级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因此,BCTS认为应该给予学分,可给予学分的数量可以因校而异。
二、制定学分转换认定方法
国外大学允许学生转学,与社区学院或职业教育机构之间有课程衔接,并且国外大学实行完全学分制,使学生寻求学分转换相对容易,学分转换系统相对完善。我国高校绝大多数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在学籍管理上有学习年限的约束,专业划分很细,课程设置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学生不能在大学之间自由转学,这些使我国大学生在国际交流中的学分转换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应借鉴国外各种学分转换方法,分析国内外大学课程设置和教学的特点,制定出适合国情校情的学分转换方法。
1. 确定学分转换的基本原则
国际交流学习学生的学分转换实际上是如何处理国内外高等教育差异,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综合评定,实现学习成果有效对等的深层次问题。清晰透彻地理解不同国家、不同大学的课程设置差异,是制定合理有效的学分转换方法的基础。 以北京理工大学的合作伙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为例。表1和表2分别为两所学校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学生每学期的课程为4门,伊利诺理工大学为4~5门,而我校大学教学计划中每学期课程5~8门不等,显然以课程对课程转换学分并不适宜。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伊利诺理工大学每学期课程门数少,并不意味着那里的学生轻松。通过研究澳、美两校课程大纲发现,大纲对理论授课学时、教师指导学时、学生自学学时都有明确规定,老师上课讲得很少,学生课后必须阅读大量的图书和文献资料才能完成作业。国外的课程考核强调过程性,平时作业成绩直接影响该门课程能否最终通过,而不是以期末考试做终结性评价。国外的教学和考核方法对学生平时学习要求高,学习的课程门数少但任务量很大,学生必须大量读书、深入思考、撰写报告,否则很难通过课程考核。国外大学教授谈及课程学习时认为,学生学习课程的过程中,不仅要学知识,更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将学生各项素质的培养融于课程学习中。据此,我校确定了以学习任务量为基础的学习学分转换原则,即组块式学分转换原则。按照国外大学对全日制学生的要求确定学习课程门数,整体替代我校相应学期或学年课程。课程选择以我校专业培养要求和对方课程大纲为依据。
从表1和表2的课程设置还可以看出,两校的选修课程占有很大比例,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为28%,伊利诺理工大学为37.4%,较好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要,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发展方向。国外两所大学大量开设的选修课为学生交流时选择与我校专业方向一致的课程提供了条件。
2. 制定学分转换认定管理办法
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正式启动实施前,需要专业教授对双方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再通过电子邮件与国外大学相关专业的教授交流,或双方教授互访,面对面讨论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实践训练等问题。经双方教授确定课程后,学生报名申请。学生首先要制定国外交流学习期间的修读计划,专业责任教授予以协助,与学生共同讨论。责任教授会确保学生修读课程与学生本校的专业培养方向相符,保证学生在国外交流学习的任务量符合或超过国外大学对全日制学生的要求,确保学生学有所获。学生在国外大学的修读计划必须经过责任教授审批,教学主管院长同意,教务处备案。学生赴国外大学后,如果国外大学的开课计划有变化,修读计划有变动,则需要与责任教授联系,确定可以替换的合适的课程。
学生交流学习结束后,向国外大学申请原始成绩单,并附成绩评定方法说明。学生返校后,填写国外交流学习学分转换认定申请表,同时提交出国前制定的修读计划和国外大学原始成绩单。专业责任教授负责审批学生学分转换认定申请,主要审查:(1)学生是否完成交流学习修读计划;(2)成绩是否合格;(3)学生是否需要补修课程,如需要,给出课程名称;(4)明确说明是否认定学分合格,或补修课程通过后可认定学分合格。学生学分转换认定申请经专业责任教授审查签字后,再由教学主管院长签字认可,然后学院教学秘书对学生成绩进行处理,备案存档。教师的参与为学生参加国际交流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使他们拓展了国际视野,充分了解国外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法等。
参考文献:
[1] [美]菲利普·阿特巴赫,利兹·里斯伯格,劳拉·荣伯里,最终全球高等教育革命[J]. 马莉译. 江西社会科学,2011.6.
[2] [加]简·奈特著;激流中的高等教育——国际变革与发展[M]. 刘东风,刘巧云主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2.
[3] European Commission. 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and Accumulation System[EB/OL].(2013-10) http://ec.europa.eu/education/ lifelong-learning-policy/ects_en.htm.
[4] 孔磊,殷双绪. 欧洲和北美学分积累与转换系统的比较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
[责任编辑:吴芳和]
关键词:大学生;国际交流;学分转换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国际交流活动日趋频繁,以我校为例,过去8年本科生参加出国(境)交流人数增加了6倍多,其中三个月(含)及以上交流人数增长了12倍多。同时,国内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的差异也带来了学生国际交流学分转换的问题。在各国高等教育千差万别的环境中,如何认定学生国际交流中的学习成果,使学生海外学习与本校成绩管理相协调,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应研究分析相关问题,建立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管理机制,把握创新机遇,迎接国际化挑战。
一、国外学分转换方法概述
学分转换是一所学校对学生在另一所学校完成学习任务的认可,学生通过学分转换可将交换或访问学习学校的学分转换到所属学校,用来获得学位资格。许多教育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学分转换制度,用于国家内或地区内不同教育机构之间的学分互认。如澳大利亚资格框架、韩国学分银行体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学分转换系统和欧洲学分转换系统等。在这些学分转换方法中,欧洲学分转换系统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学分转换系统的课程认证方法,对建立我国大学生国际交流学分转换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1. 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 ECTS)
目前,欧洲学分转换系统已经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 000多所高等教育机构中广泛应用,并且已发展成为欧洲学分转换和累积系统。该系统允许学生在不同机构中流动学习,并进行学分转换或累积,以获取学位。由于不同高等教育机构的课程体系的多样化,通常情况下很难保证不同机构的同样课程在内容和学分上完全一致,因此,欧洲学分转换系统采用了一种课程之间相对等值而非绝对等值为基础的灵活的方法来决定学分转换。
该系统进行学分转换时以文件资料做依据,包括课程介绍、学习协议、成绩单和证书附件等。课程介绍清晰描述课程内容,有课程的预期学习成果、对应的ECTS学分等;学生在国外学习需要签订学习协议,内容包括学生在国外学习期间的课程列表以及对应的学分。协议由派出学校、接收学校以及学生三方签订,以保证学生在国外学习期间取得的学分能够被机构认可;成绩单包括课程名称、学分以及课程考核成绩等;证书附件以标准化的格式说明证书持有者完成学习的类型、水平、背景、内容和进展状况等。对于交换学生来说,如果所属学校认为该生交换期间所学课程的内容、学分以及考核成绩满足本校要求,那么学生获得课程学分,实现不同教育机构之间的学分转换。
2.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学分转换系统(British Columbia Transfer System, BCTS)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学分转换系统非常完善,适用于学生在省内不同教育机构之间转学时进行学分转换,已经帮助了数以万计的学生,效果良好。BCTS遵循的原则是: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某一门课程的内容,转学时无需再重复学习相同内容。BCTS学分转换建立在课程等价性基础上,是灵活多样的学分认证协议,主要形式有双边课程认证、多边课程认证和组块学分转换。
双边课程认证(bilateral course-to-course articulation)是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等价性评估,是最常见的学分认证形式, 这种方式对每门课程进行独立认证。实现过程是A校向B校发送课程认证请求和课程大纲,B校对这门课进行评价。如果B校认为这门课与本校某门课等价,则认可该课程,两校签订课程认证协议。学生从A校转到B校时,这门课程学分可以转换。学分转换时进行课程评价主要依据课程大纲中课程的主要内容、预期学习效果、学分、学时和课程考核方法等。由于学科领域、课程类型有所差异,有些课程完全满足等价性要求有一定难度,因此,如果B学校并没有与之等价的课程,但该课程符合学校培养要求,那么B校将该课程作为选修课给予学分。
多边课程认证(multilateral articulation)应用较广,这种认证模式是由某一学科的联合机构提出共同认可的课程标准,各教育机构代表组成的认证委员会将每所学校的课程与该标准进行比对,与其等价的所有课程将获得相互认证。相对于双边课程认证,多边认证中的学校既是申请方也是接收方。多校协作使学生可以在同等水平的学校之间转换学分,工作更为高效。
组块学分转换(block transfer)指的是当学生取得一个证书(通常一年的学习时间)或一个文凭(通常两年的学习时间)或成功完成一组课程时,将获得一组学分。已学习的课程在转出学校和目标学校之间可能没有等价性,但获得某一文凭或证书意味着学生已经具备了进入更高年级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因此,BCTS认为应该给予学分,可给予学分的数量可以因校而异。
二、制定学分转换认定方法
国外大学允许学生转学,与社区学院或职业教育机构之间有课程衔接,并且国外大学实行完全学分制,使学生寻求学分转换相对容易,学分转换系统相对完善。我国高校绝大多数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在学籍管理上有学习年限的约束,专业划分很细,课程设置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学生不能在大学之间自由转学,这些使我国大学生在国际交流中的学分转换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应借鉴国外各种学分转换方法,分析国内外大学课程设置和教学的特点,制定出适合国情校情的学分转换方法。
1. 确定学分转换的基本原则
国际交流学习学生的学分转换实际上是如何处理国内外高等教育差异,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综合评定,实现学习成果有效对等的深层次问题。清晰透彻地理解不同国家、不同大学的课程设置差异,是制定合理有效的学分转换方法的基础。 以北京理工大学的合作伙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为例。表1和表2分别为两所学校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学生每学期的课程为4门,伊利诺理工大学为4~5门,而我校大学教学计划中每学期课程5~8门不等,显然以课程对课程转换学分并不适宜。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伊利诺理工大学每学期课程门数少,并不意味着那里的学生轻松。通过研究澳、美两校课程大纲发现,大纲对理论授课学时、教师指导学时、学生自学学时都有明确规定,老师上课讲得很少,学生课后必须阅读大量的图书和文献资料才能完成作业。国外的课程考核强调过程性,平时作业成绩直接影响该门课程能否最终通过,而不是以期末考试做终结性评价。国外的教学和考核方法对学生平时学习要求高,学习的课程门数少但任务量很大,学生必须大量读书、深入思考、撰写报告,否则很难通过课程考核。国外大学教授谈及课程学习时认为,学生学习课程的过程中,不仅要学知识,更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将学生各项素质的培养融于课程学习中。据此,我校确定了以学习任务量为基础的学习学分转换原则,即组块式学分转换原则。按照国外大学对全日制学生的要求确定学习课程门数,整体替代我校相应学期或学年课程。课程选择以我校专业培养要求和对方课程大纲为依据。
从表1和表2的课程设置还可以看出,两校的选修课程占有很大比例,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为28%,伊利诺理工大学为37.4%,较好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要,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发展方向。国外两所大学大量开设的选修课为学生交流时选择与我校专业方向一致的课程提供了条件。
2. 制定学分转换认定管理办法
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正式启动实施前,需要专业教授对双方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再通过电子邮件与国外大学相关专业的教授交流,或双方教授互访,面对面讨论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实践训练等问题。经双方教授确定课程后,学生报名申请。学生首先要制定国外交流学习期间的修读计划,专业责任教授予以协助,与学生共同讨论。责任教授会确保学生修读课程与学生本校的专业培养方向相符,保证学生在国外交流学习的任务量符合或超过国外大学对全日制学生的要求,确保学生学有所获。学生在国外大学的修读计划必须经过责任教授审批,教学主管院长同意,教务处备案。学生赴国外大学后,如果国外大学的开课计划有变化,修读计划有变动,则需要与责任教授联系,确定可以替换的合适的课程。
学生交流学习结束后,向国外大学申请原始成绩单,并附成绩评定方法说明。学生返校后,填写国外交流学习学分转换认定申请表,同时提交出国前制定的修读计划和国外大学原始成绩单。专业责任教授负责审批学生学分转换认定申请,主要审查:(1)学生是否完成交流学习修读计划;(2)成绩是否合格;(3)学生是否需要补修课程,如需要,给出课程名称;(4)明确说明是否认定学分合格,或补修课程通过后可认定学分合格。学生学分转换认定申请经专业责任教授审查签字后,再由教学主管院长签字认可,然后学院教学秘书对学生成绩进行处理,备案存档。教师的参与为学生参加国际交流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使他们拓展了国际视野,充分了解国外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法等。
参考文献:
[1] [美]菲利普·阿特巴赫,利兹·里斯伯格,劳拉·荣伯里,最终全球高等教育革命[J]. 马莉译. 江西社会科学,2011.6.
[2] [加]简·奈特著;激流中的高等教育——国际变革与发展[M]. 刘东风,刘巧云主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2.
[3] European Commission. 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and Accumulation System[EB/OL].(2013-10) http://ec.europa.eu/education/ lifelong-learning-policy/ects_en.htm.
[4] 孔磊,殷双绪. 欧洲和北美学分积累与转换系统的比较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
[责任编辑:吴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