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吃饱了撑的日子都值得期待

来源 :读者·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ou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四的一天,我们决定去爬九华山。说去就去,一个小时后,我们已站在长江边等船—我们是四个室友。
  有如此行动力,概因领头的陈同学家就在青阳。她打包票,九华山景好,人好,一切免费,“一定能给你们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陈同学联系了她的好友孙,孙在九华山山腰的一家单位工作。恰逢周末,有间宿舍没人,“你们来住!”电话中,孙的声音很活泼。孙真人更活泼,活泼的她和我们仨打了招呼,就带着陈同学去跳舞了。
  折腾了半天,从安庆到青阳,从船到车,从平地到半山,我们很快就在别人的宿舍睡着了。
  那天晚上发生的事儿,我终生难忘:半夜,宿舍的主人回来了,是两位男士。他们打开灯,发现两张床上睡着三个女大学生。
  当然,凭睡姿是看不出文化程度的,这些信息是五人齐齐尖叫后,互相试探,逐渐还原的。
  凌晨,陈同学和孙才回到宿舍楼。在此之前,所有人都在大厅,门敞开,灯打开,不眠不休,僵持、对峙。
  总之,是个乌龙;总之,一宿无眠。第二天,上山计划没有变。来得匆忙,我甚至穿着高跟鞋,一步一个坑从后山爬上去,一路上,荆棘划破了裤子,树枝刮破了脸。至于为什么是后山,因为陈同学鼓励大家:“我们从野路上山吧!不用买票!”
  不记得早饭吃了啥,似乎什么都没吃。被石块绊倒的刹那,我想起这天是愚人节,忽然想哭。
  爬上山,终于走上像路的路、像台阶的台阶。我们匆匆拍照,匆匆磕头,匆匆抽签,我抽了一支下下签。
  但陈同学说得没错,我确实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是吃饱了撑的回忆。
  坐缆车下山后,陈同学带我们进了一家小饭馆,我们围在一张木质方桌前,活泼泼的孙又出现了。
  她说:“我请客,为昨晚的乌龙赔罪。”她招呼老板,瞬间端出好几个菜和一电饭锅饭,桌子铺满了。
  太累了,也太饿了,我的眼里只有正中间那盘雪菜炒肉丝—翠绿的雪菜、酱色的肉丝,甜中有咸,咸中有酸。夹一筷子摆在白米饭上,汤渗进饭里,须臾,汤汁裹着饭,饭粒浸着汤。再用舌头裹起它们,我前几十口都没来得及嚼,只是吞,过一会儿才想起慢慢品菜梗的硬、肉丝的软,以及雪菜极小的颗粒在齿间咯吱咯吱如冬天雪子落在大理石地面的声音,这声音让我迷醉。我吃了六碗饭。
  是实在满足,实在想继续,实在继续不下去的饱腹感。
  仿佛走了那么远的路,受了很多惊吓,只是为了来见见这盘雪菜肉丝和她的姐妹白米饭。
  物我两忘。莫道不消魂。人生得意须尽餐。出饭馆,有家药店,我买了盒健胃消食片。


  10年后,我挺着大肚子在北京东直门来福士负一层转悠时,总要吃一盘鸡丝凉面。说来奇怪,怀孕前我绝对不会碰鸡肉,但怀孕改变一切,包括口味。
  自打好邻居Z女士带我在来福士负一层大排档点过一次鸡丝凉面,原本一脸嫌弃的我,闻到味儿,莫名其妙就变了脸,从此深深地被吸引,孕吐也令人吃惊地消失了。
  怀孕会传染。没多久,Z女士也宣布有喜了,还是双胞胎。
  当时,我们都住在立水桥北的一个小区,上班的地儿是东直门一个大院内相邻的两栋楼。
  Z女士上下班如果开车就会捎上我,这时,我们就会互相提醒:“车上有五条人命啊!”
  如果我们出去吃饭,又会在结账后同时做拨算盘状:“哎呀呀!真便宜,五个人才吃了这么点儿!”
  长达七八个月的时间,我和Z女士一起吃过很多次好饭,眉州东坡、北平居、三千里烤肉、海底捞……踏遍簋街、来福士、龙德广场。
  当然,最爱的还是鸡丝凉面。
  首先,它凉。不知道为啥,心里总是发烧,比喝了烧刀子还烧。临盆际,我简直每天要浇一瓶凉水到胃里,才能平息无端翻腾的心火。
  而鸡丝凉面,每根面经凉水洗礼,根根分明,鸡丝、黄瓜丝、胡萝卜丝、花生碎,温和的、清新的、绚丽的、忽隐忽现的,筷子一挥、一拌,让它们彼此关联,“利益均沾”,比冰块、冰激凌有人情味。
  其次,它辣。嘴里没味儿,舌尖需要一点儿兴奋剂。
  再次,它是被家人禁止的食物。不知是谁最先提出的,所有人,除了我,都坚持“孕妇不能吃辣”。越不能吃,越想,一旦出门,我就锁定鸡丝凉面,偷着吃更过瘾。
  2012年的6月29日是我的预产期,毫无动静。又过了两天,烧心、热、胸闷,我上网查了很多催生的法子,包括封建迷信的,其中一个方子叫“过道面”,意思是过条马路去朋友家吃顿面,回来就能生。
  我马上联系Z女士,特地过了一条小马路,像企鹅一样腆着肚子,摇摇摆摆去吃面。吃鸡丝凉面。
  厨房,不太会做飯的Z女士也像企鹅一样腆着肚子,摇摇摆摆,把调料罐摆一排,把鸡丝、黄瓜丝、胡萝卜丝、花生碎放在四个盘子里,也摆一排。
  冰箱上贴着张A4纸,是菜谱,刚下载的。Z女士烧水、捞面,对着菜谱念念有词,“生抽”,倒生抽;“蒜末”,拿蒜末;“糖”,加糖;“红油”,放红油……
  这天,Z女士家只有我们两个。阳光很好,餐桌对着宽阔的阳台,我们坐在桌子的两头,一言不发,闷声吃面。第一次,在孕期,在饭店外,光明正大吃上辣椒,还管够。
  再没吃过那么好的鸡丝凉面。吃完再加,加到不能加,就坐在那里回味,回味什么叫“吃饱了撑的”。
  再没见过那么灵验的面。我和Z女士像两只企鹅似的挥手告别。第二天,我就进了产房。


  今年,我在家里,被关得太久了。正月初一从深圳回来,之后一个月,我“竞争上岗”倒垃圾、取快递,一共用了一个口罩—下楼时间加起来不超过一小时。
  我想蛋糕,想乳鸽,想生煎包,想水煮鱼,想鸭血粉丝汤,想烤鸭,想比萨,想大小龙虾。
  我不是一个人。我所在的每个微信群,那段时间几乎都在讨论吃的。每个朋友的“朋友圈”几乎都在晒吃的—用有限物资自制的。几乎每个人都在发誓,疫情结束后一定要吃什么,一定要和谁一起吃。
  画风全变了。我记得,还是这些人,一个月前还嚷嚷着报减肥营,每天万步走,宣讲“过午不食”,立志不掉30斤不换头像,连深夜发美食图都会说“太罪恶了”。
  那天,我收到湖南朋友寄来的一箱腊肉。我打开纸箱,将腊肉摊在阳台,排了一排,像将军阅兵,比将军开心,因为我闻得见腊肉香。
  急不可耐地,我拿起一块儿,冲进厨房,用热水洗净,用滚水煮开,晾透了,切片,在有限物资中找到把韭菜。油噗噗响,下肉片,煸;再下韭菜,炒。肉色绯红,把韭菜叶也映红了,盛进盘子里,噗噗响的油淋上去,麻利端上桌。
  风卷残云。我看着空盘子、空碗发呆。
  我想起十几年前,在九华山,走了很远的路,去见一盘雪菜肉丝;生产前,在Z女士家,两人一言不发,闷头对着一盆鸡丝凉面。
  就是这样吃饱了撑的感觉,就是些微甜就知足的感觉。
  物质丰富、自由唾手可得时,我们没有什么“特别想得到”的念头—被满足太容易,就不会珍惜。寻常日子谁会认为,想干吗就干吗,路边随便喝咖啡,街角随便买蛋饼,说走就走,想见谁就见谁,说撑就撑,撑了还要努力减掉,时间、空间、胃饱满到需要“断舍离”的寻常本身是福?但现在,我认为。
  微信响,一个很会做饭的朋友发来图片。她说,她用饺子皮做了10个生煎包,等疫情过去,请我尝尝。她还说,昨天吃了一口别人送她的手打年糕,眼泪都快流下来了。“我们这一代,没经过颠沛流离,总以为一切理所当然。”
  我说,我懂,等疫情过去,我要带一瓶香槟去吃生煎包,吃到撑。和你吃饭,就是我的“西窗”。
  要好好享受人间烟火。
  毕竟,每一个吃饱了撑的日子,都值得纪念;每一个吃饱了撑的日子,都值得期待。
其他文献
“轰”的一声,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站了起来。  你能想象那样的画面吗?就在前一秒,他们还手捧爆米花,眼眉上挑地彼此开着玩笑,然而下一秒,就已经笔直地立正站好了。爆米花和可乐罐统统立在了脚边,然后又有两三个人像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偷偷低头抻了抻压皱的衣角。  “去印度看一场宝莱坞电影”,这是我早在出发之前就已经拟定好了的旅行愿望之一。于是,在抵达印度的第二个晚上,我们就来到了位于新德里市中心的一家电影院
期刊
说起来,我和隋傲并无血缘关系。  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刚从中国传媒大学退学,又和北京的影视经纪公司解了约,学业与事业双失意。他叫我一声“姐姐”,其实他比我来北京的年头还要久。  他比我努力,比我能吃苦,为人处事上尽显周到,比我情商高。  每次见面我们对彼此认知的惊讶程度都会加深。去年年底,他从香港回到北京,我们在大悦城吃饭的过程中,他和朋友一直在聊这趟旅程的心得。我以为他们是去玩儿了,听半天,才知道
期刊
记得小时候的春天,跟几个小伙伴上山游逛,转过一个山沟,忽然看到一丛桃花时的那种欣喜。彼时,阳光正暖,微风正熏,花儿也开得正好,几个小姑娘忘了路上的争执,摘一大捧花带回家插到花瓶里,没有人能拒绝摘花这个诱惑。当时没有手机,否则的话,肯定也没有人能拒绝和花朵合影的诱惑。的确如此,桃花的美太单纯,只适宜单纯的偶遇,一旦养在院子里、种在公园里,就少了那种灵性和野趣。  说到赏花,李渔这个生活家说,桃花不会
期刊
初夏  夏天才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三个人就中了创作漫画的毒,开始窝在教室想一些可以画的关于校园的事情。故事以我们三个人为原型,小岳负责画,我负责情节,小尤负责创作主题歌曲。分工明确。  小尤是我的同桌,他唱歌很好听,最大的理想是可以在这个夏天逃学去听一场草莓音乐节,他还有一个更大的理想就是有天可以站在音乐节的舞台上唱自己的歌。  他最大的困扰是不会写歌词,所以,我们问他想在漫画里有什么超能力的时候
期刊
一  夜里9点,窗外的上海已经下了一整天的雨,汽车经过,可以听见车轮碾过地面积水的声音。我趴在窗户前面,屋子里灰暗,隐约可以看见玻璃映出我的轮廓,和亮起的手机屏幕。  同一秒,L那边却是晴空万里。视频里,他从悬崖上纵身一跃,接着,像一只灵活的鱼儿钻入水里。淡蓝色的水波淹没他的身体,只能看见一些水花被拍起,像是透明的烟火在空气里飞舞。  我不知道这是L的第几站,只知道他永远在路上。他去热带岛屿,去寒
期刊
吴曼:我与他相恋于2006年,在一起14年了。他记不起恋爱纪念日、结婚纪念日,甚至偶尔会忘记我的生日。他心里牵挂的是如果升职了就全家一起吃个大餐庆祝一下;他不再觉得我漂亮,只是感恩我对家庭的付出。我之于他,是人生的伙伴,而我终生都在追求爱人的陪伴。我想念那个在大学宿舍楼下等我一个小时也不生气的憨小伙儿,我想念那个因为我生理痛而急得团团转的傻小伙儿,我想念那个在我生完孩子第一时间亲吻我、感谢我生下女
期刊
一  这是广东中山某鞋厂宿舍。十多年前,我在这个地方混得不堪回首、一言难尽。  这个宿舍住着8个人,大部分是我的同乡。我被一位沾亲带故的老乡带到这里,他在这个镇上以补鞋为生。  我是一只手拖着一个大包、另一边肩膀上扛着一个大包进来的。此时,宿舍里所有人都抬起头看我。她们显然愣了一下,然后互相对视,掩嘴而笑。  一个女孩子指着我身上的某处,问我:“这是什么?”  我低头一看,立即尴尬得想去死—不知道
期刊
辽阔的5月里的每一天,都和桐花有关。香可嚼,醉可调。  一大早,我便去朝阳道上拍泡桐花。虽说故意起了个早,避开了人流车流的高峰期,可是总有那起得更早的鸟儿已经在觅食的路上。那条街道两边栽种着高大的泡桐树,开着淡紫间白的层层花朵,远远看去,路的尽头花树相交,像沁了淡紫色的云雾,连附近那些盖起并不太久的楼都一同有了历史感。  女儿读初中时,这条路我来回走了三年,度过了三年的“紫”春。  泡桐应该是顶中
期刊
在我的观念中,还是觉得比起昆虫来,植物缺乏丰富性,也缺少动态美。实在没有昆虫可拍,我才仔细观察起那些陌生的植物来。  忽然发现一串“小鸟儿”,似乎眼前一亮,一下子激动起来。它们从上至下,由小到大,从雏鸟到幼鸟,从翩然欲飞到展翅翱翔,阶梯状排列。翅膀和鸟身颜色不同,展翅后姿态各异。它们一律将嘴巴插进竖直的嫩茎之中,似乎在吸吮里面的蜜汁。大部分两两相对,像正在举行一个祭祀的仪式。  放眼望去,这种花儿
期刊
李思侬:大概真的懂了毛姆那句“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一开始选择阅读是为了逃避,逃避每日疫情报告中不断增长的数字、日益空下去的冰箱,还有父母不停的絮叨。随之而来的情绪也是极其丰富的:惶恐、悲痛、感动……一定要找点儿事情来做了,我反复告诫(更准确的形容是逼迫)自己,最终在阅读时得到的感悟和思索中寻求到一份内心的平静。  倩:如果问我在这个特殊的假期中体会到了什么,我会回答说:“负罪感。”这种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