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层次理论对教师评价的启示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AN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涵
  需要层次理论又称“需求层次理论”、“动机层次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布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这一理论认为:第一,人是有需要的动物。人的各种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动机产生于人自身内在的各种需要。只有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才能对行为产生激励作用,已得到满足的需要无法对人产生激励作用。第二,人的需要不仅有层次高低之分,而且有先后顺序。只有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更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但这并不是说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得到百分之百的满足以后,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事实上,任何一种需要都只能部分地得到满足,难以得到充分满足。此外,需要层次的上升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从无到有、缓慢地、逐步地产生的。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排列成五个层次:⑴生理需要。这是人类最原始的基本需求,包括人体生理上的主要需求,如衣、食、住、行等生存的基本条件。⑵安全需要。包括对组织、秩序、安全感和可预见性等的需要。⑶归属和爱的需要。包括追求友谊、爱情、归属感等的需要。⑷尊重需要。包括要求独立、自主、自信、能力、实力、知识、成就、名誉、地位等,获得社会和他人的承认和尊重。⑸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个体需要从事最适宜的工作,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实现所能实现的一切理想和抱负,获得力所能及的最大成就,感受到最大的满足,充分展现个人的情感、思想、愿望、兴趣、能力、意志和特征,不断地自我创造和发展,成为“自我实现的人”。正如马斯洛所说:“每个人都必须成为自己所希望的那种人。”
  二、需要层次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就教师而言,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以及归属和爱的需要已经基本得到满足,他们的关注点已经从较低层次的需要转向较高层次的需要,愈来愈多的教师希望获得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这一点对于我们对教师评价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提倡教师民主参与和自我反思
  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就会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世界上的价值;尊重需要一旦受挫,就会使人感到自卑、软弱、无能,甚至失去生活的基本信心。因此,在教师评价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每一位教师的主体地位——不仅把被评教师看作评价的对象,也看作评价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评价者应通过与被评价教师建立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鼓励教师民主参与、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使教师的工作得到学校的赞赏和认可,就可以使教师感到辛勤的工作受到尊重,成绩得到认可,由此树立了自信,产生成就感、自豪感、荣誉感和满足感。
  2、主张评价主体多元化,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
  2002年,《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第一部分明确指出:“对教师的评价要多元化,既要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评价标准既应注意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为教师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该通知第三部分第11条再次重申:“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在教师评价过程中,教师自我评价是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有效途径。教师自我评价重点在关注自己的职称学历等知识条件、教学能力(含效果)、教学成果与研究成果的评价。学校与教师共同协商、取向一致的教师自我评价便于教师自我反思,使教师由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主动反省总结工作得失,同时可以要求教师总结工作业绩与核心创新点,使其成为自我认识、自我改进、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有效途径。此外,学校应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使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能,成为“自我实现的人”。
  3、主张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深受传统教师评价标准的影响,把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这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容易使教师产生心理压力,有损教师的身心健康。其实每个教师进入学校工作,内心都会怀着某种要求——有的希望获得专业进修的机会,有的希望尽快晋升职称,有的希望承担一定的管理工作。尽管教师在年龄、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的个人需要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需要,即获得专业发展。因此,教师评价要通过尊重每一位教师,实施“因材施评”和差异分析,了解教师的优势和劣势,从而确定教师个人的专人发展需求,为教师个人提供发展的机会,实现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目标。
  综上所述,需要层次理论对我们改变传统教师评价制度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树立起大教育观,在真正意义上保证教师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展示,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斌华编著:《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周卫勇编著:《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藏族学生来说,汉语是第二语言,学生基础不好,学起来很吃力,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更好地掌握汉语文这门工具科目,探索一套高效率的学习方法,是我们语文老师肩负的责任。汉语是我国的通用语言,学好汉语是我们汉藏间思想交流的前提和保证。因此,要了解学生,加强对汉语理解的听说练习;加强学生开口说汉语的习惯;激发藏族学生学习汉语的自觉意识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藏族学生 汉语言教学 教学水平 激发兴趣
期刊
【摘要】本文简述了以美国为例的国外特殊教育发展现状和我国现阶段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并针对其问题对特殊教育提出改革建议。指出应该坚持引进吸收、坚持应用现代化教育科学的最新成果,要研究和关注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保持和发扬我国特殊教育长期以来形成的最优秀的东西。  【关键词】特殊教育 基本状况 教育改革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
期刊
在这里,我要着重说一说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的习惯问题,因为这是一个有文化的现代公民一生中经常要碰到的问题,这种习惯养成之后将终身受益。  说到阅读,人们很容易误以为是说语文课的阅读教学问题。其实不然,阅读的概念,无论内涵还是外延,比“阅读教学”要丰富得多、广泛得多。阅读是人们通过视觉对文字符号的辨认、理解和吸收,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以往阅读的对象是写在纸上的意义明确连贯的文字,现在阅读的对象
期刊
【摘要】培养中学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重视“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在中高考中写出什么样的作品,使之获取较高分值,历来是同行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指导者,首先应当树立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既要辩证分析学生通过中学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作文训练而达到的水准,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中
期刊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之一,促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教师指导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主要阐述了合作学习的由来及好处,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尝试,具体研究了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及技巧。  【关键词】合作学习 小组学习 初中体育  1.合作学习的由来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
期刊
【摘要】让孩子从小受点苦好,还是过分的“富”好,两个截然不同的起点,蕴含着两种不同的结果。如今,“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口号已变味了,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孩子因“富”惯坏的苦果,家长开始尝到。青少年犯罪率升高并越来越呈低龄化趋势,不能不引起党政高层领导人及国内一有识之士的忧虑。本文将辨析两种不同育人理念的是与非。  【关键词】育人理念 过富则溺  近些年来,“再苦不能苦孩子”几乎是全社会的主流认识;而在
期刊
杜威说过:“走出教室一点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选择了一种教育,就选择了一种生活。”  陶行知说过:“行动的生活与生活的磨擦,便包含了行动的主导地位……行是知之始,即行即知,书和书中的知识都是著书人从行动中得来的……”  江泽民也说过:“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经验。”……  遑论其他,语文学科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诸多学者认为,语文
期刊
【摘要】小学阅读教学,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 激发兴趣 实践应用  小学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积累语言,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呢?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指导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中体会语言的魅力  汉语是世界上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之一。它具有思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农村中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培养进行了论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内容,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体育课兴趣 体育意识 培养  在农村中学里,由于体育设施欠缺,器材缺乏,条件差,不少学生进入中学后,认为只要文化课成绩好,就能考上大学摆脱农村的思想意识。继而造成上体育课无兴趣感
期刊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从学习中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从学习中获得方法和本领,从而达到探求知识的性质、规律的目的,更深层次地了解所学知识的真谛。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这种能力需要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一点一点地渗透、一点一点地培养。具备这种能力,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学习中受益呢?笔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