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思维能力的好坏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关键所在,也是学生开始了解数学、运用数学的阶段。数学思维是以对学科的正确理解为基础的,因此,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思考尤为重要。在小学数学问题中,很多学生由于不能较好的理解题目的意思,而导致解题时犯错。为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小学数学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深入分析了影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理解能力;课堂
一、小學数学教学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充分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建立起独特的数学思维模式,进而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快速掌握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进而实现良好的知识内化,小学阶段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
(一)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大部分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育重点都放在成绩提升上。而很少有小学数学教师关注学生的数学阅读情况。教师普遍认为,学生的数学思维主要通过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并且辅以教材内的一些简单阅读材料,就可以了。因为在大部分数学教师眼中他们普遍认为,数学教材比较抽象,趣味性较差,教师辛勤的教学有很多学生无法学习,让学生去阅读就比较困难,也难以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领学生多进行一些有助于数学思维培养的阅读内容,恰当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特殊的数学思维训练,及时关注学生的反馈,并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将数学阅读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并引导学生长期进行坚持,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能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二)有利于形成良性师生互动格局
数学思维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模式。数学思维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交流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形象,而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陪伴着,学生不再是命令的执行者,而成为积极参与者,不再是被牵着鼻子走的人。在数学思维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因此其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及主观能动性都得到了有效培养。师生之间建立起了良好的沟通渠道,实现无障碍沟通互动。
二、影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因素分析
(一)对“数学思维”的理解存在着误区
语文阅读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之间难免会因为阅读的内容、方式等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而面对这种种的差异,就要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在当今的教育形式下,阅读已经得到了广泛重视,但对数学阅读的理解依然不够深入。虽然数学思维是一般阅读的特殊形式,然而对一般阅读的教学策略研究,对数学思维教学策略研究也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及启示意义,对数学思维的发展也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二)缺乏有效的要求与指导
传统的数学教学以讲授为主,通过教师的讲解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及思维的建立。这样的方式显然效果不够理想。而新课改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但是由于教育界并没有对数学思维培养制定相关的规定,因此,大多数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并未对数学阅读引起足够重视。同时对教材的定位也不够准确,很大一部分教师单纯的将教材视为习题集,教材的使用往往是“翻开一页,完成一道题”。在教学实践中很少为学生设置阅读的时间。教学实践中教师也极少引导学生进行详细的教材阅读,以至于大部分学生对教材中的阅读部分置之不理,最终导致教材作为习题而不是阅读课文(包括课文描述和例子)。
在大多数教师的课堂中,过度的讲解削弱了学生阅读课本、自主获取知识及学习方法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关注点集中于口头表述及动手操作上,阅读指导中只是为了解决问题,更注重理解技能的培养。由于教师自身对数学的理解和对数学文化理解的影响,对学生的数学理解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引导,学生对数学的理解需要更深入的思维参与。因此,当没有人被“刺激”时,孩子们往往对阅读兴趣很低。对于许多父母来说,数学思维类书籍是闻所未闻的。也有一部分家长在教师的建议下会进行一些数学阅读材料的订阅,资料到手后就基本置之不理了,更不用说与学生一起阅读交流以及给孩子一些阅读指导了。
(三)数学材料缺乏
学校为学生提供数学教科书、数学补充练习和其他练习材料。对孩子来说生动有趣的数学书籍远不如儿童文学那样“丰富多彩”。课本中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讲过于生硬,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些数学题目的阅读材料是有趣的,但因为超出了学生的学习范围,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
三、提升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措施
对于小学生而言,要想提升数学思维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数学思维是以对学科的正确理解为基础的。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的数学成绩才会有显著的进步。
(一)读题和审题习惯的养成
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并不多,对于数学题目阅读起来很困难,所以一年级的练习或试卷,我们是以图案等直观的题型为主,对于文字较多的题型,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独立完成,但大多数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从几个测试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有阅读理解障碍,导致读题后不能明确把握题目的意思,从而导致解题错误。例如在一次的数学练习中(题目:农民伯伯有2筐苹果,其中一筐有31个,另外一筐卖出了18个,里面还剩15个,请问今天农民伯伯一共挑了多少个苹果来卖?)
生1:31+15=46(不写单位名称,不写答)
生2:31-18+15=28(个)答:农民伯伯一共有28个苹果
(以上两人简单看了看题目后,快速做题完成)
生3:……看了很久不敢下笔
很显然,答案都不对,学生们都只是简单的理解了剩余的苹果,没有考虑到最后的问题是最初农民伯伯带来的苹果数量。 由此看出,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很片面,做题比较随便,不作深思,不懂检查是否合理,可以说完全没有“套路”。其实其实质在于学生的身体习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学生无法对题中涉及的数量关系以及题意真正理解。
(二)例题变式法(举一反三)
在平时的课堂过程中,有些例子已经讲解过一次了,总有一些孩子认为自己已经理解了,但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有些孩子就会犯错误。显然孩子们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个主题的意义。按照老师的方法,在平时可以适当改变题目的条件,让学生从几个方面理解和解决这类问题,并掌握类似的问题。例如我们常常做的鸡兔同笼问题,一只笼子里有三只鸡,五只兔子,问一共有多少只脚?我们可以分析一只鸡是2只脚,一只兔是4只脚,那么答案是2×3+4×5=26(只),那么下次换成其它的动物,孩子们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这就需要根据题目举一反三,灵活变通。让学生真正去理解与掌握这类题型的应用题。
(三)加强课外数学材料阅读
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习的相关新知识,在课前就推荐相关阅读材料,从而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实用性。例如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中,可以先布置一项作业,让家长给孩子们讲一下曹冲称象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读读相关的书籍。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可以找一些故宫、赵州桥、埃菲尔铁搭等有相关对称图形的读物,感受数学知识的神奇,原来我们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数学。
(四)尊重个体差异
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等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对学生进行了解,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例如,在布置作业过程中要分层布置,对于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作业布置倾向于夯实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那些基础知识掌握较为牢固的学生,作业布置上就应倾向于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及思辨能力的培养,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
总之,能够滋养学生数学学科涵养的素材,离不开数学史、数学故事以及数学名题。不仅如此,它们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让学生通过对数学学科史的了解,来认识到数学对于人类发展文明的价值,进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从而感受数学学科魅力,进而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三种方法的改变,学生在平时的考试和作业中漏题的人数随着阅读和复习问题习惯的养成而逐渐减少,语感也越来越好。这种方法允许学生更仔细地思考灵活和新颖的问题。总之,数学是一门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学科,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实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训,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冬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4(2):51-51.
[2]王敬红.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策略[J].魅力中国,2016,000(027):32-33.
[3]徐晓辉.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之道[J].科普童话,2019(46).
[4]卓梅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J].学苑教育,2019(12):51-51.
[5]赵国琴.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J].小學生:多元智能大王,2018(9):84-84.
[6]李凤玲.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1):175.
【关键词】小学数学;理解能力;课堂
一、小學数学教学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充分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建立起独特的数学思维模式,进而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快速掌握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进而实现良好的知识内化,小学阶段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
(一)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大部分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育重点都放在成绩提升上。而很少有小学数学教师关注学生的数学阅读情况。教师普遍认为,学生的数学思维主要通过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并且辅以教材内的一些简单阅读材料,就可以了。因为在大部分数学教师眼中他们普遍认为,数学教材比较抽象,趣味性较差,教师辛勤的教学有很多学生无法学习,让学生去阅读就比较困难,也难以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领学生多进行一些有助于数学思维培养的阅读内容,恰当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特殊的数学思维训练,及时关注学生的反馈,并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将数学阅读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并引导学生长期进行坚持,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能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二)有利于形成良性师生互动格局
数学思维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模式。数学思维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交流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形象,而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陪伴着,学生不再是命令的执行者,而成为积极参与者,不再是被牵着鼻子走的人。在数学思维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因此其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及主观能动性都得到了有效培养。师生之间建立起了良好的沟通渠道,实现无障碍沟通互动。
二、影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因素分析
(一)对“数学思维”的理解存在着误区
语文阅读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之间难免会因为阅读的内容、方式等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而面对这种种的差异,就要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在当今的教育形式下,阅读已经得到了广泛重视,但对数学阅读的理解依然不够深入。虽然数学思维是一般阅读的特殊形式,然而对一般阅读的教学策略研究,对数学思维教学策略研究也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及启示意义,对数学思维的发展也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二)缺乏有效的要求与指导
传统的数学教学以讲授为主,通过教师的讲解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及思维的建立。这样的方式显然效果不够理想。而新课改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但是由于教育界并没有对数学思维培养制定相关的规定,因此,大多数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并未对数学阅读引起足够重视。同时对教材的定位也不够准确,很大一部分教师单纯的将教材视为习题集,教材的使用往往是“翻开一页,完成一道题”。在教学实践中很少为学生设置阅读的时间。教学实践中教师也极少引导学生进行详细的教材阅读,以至于大部分学生对教材中的阅读部分置之不理,最终导致教材作为习题而不是阅读课文(包括课文描述和例子)。
在大多数教师的课堂中,过度的讲解削弱了学生阅读课本、自主获取知识及学习方法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关注点集中于口头表述及动手操作上,阅读指导中只是为了解决问题,更注重理解技能的培养。由于教师自身对数学的理解和对数学文化理解的影响,对学生的数学理解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引导,学生对数学的理解需要更深入的思维参与。因此,当没有人被“刺激”时,孩子们往往对阅读兴趣很低。对于许多父母来说,数学思维类书籍是闻所未闻的。也有一部分家长在教师的建议下会进行一些数学阅读材料的订阅,资料到手后就基本置之不理了,更不用说与学生一起阅读交流以及给孩子一些阅读指导了。
(三)数学材料缺乏
学校为学生提供数学教科书、数学补充练习和其他练习材料。对孩子来说生动有趣的数学书籍远不如儿童文学那样“丰富多彩”。课本中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讲过于生硬,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些数学题目的阅读材料是有趣的,但因为超出了学生的学习范围,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
三、提升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措施
对于小学生而言,要想提升数学思维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数学思维是以对学科的正确理解为基础的。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的数学成绩才会有显著的进步。
(一)读题和审题习惯的养成
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并不多,对于数学题目阅读起来很困难,所以一年级的练习或试卷,我们是以图案等直观的题型为主,对于文字较多的题型,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独立完成,但大多数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从几个测试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有阅读理解障碍,导致读题后不能明确把握题目的意思,从而导致解题错误。例如在一次的数学练习中(题目:农民伯伯有2筐苹果,其中一筐有31个,另外一筐卖出了18个,里面还剩15个,请问今天农民伯伯一共挑了多少个苹果来卖?)
生1:31+15=46(不写单位名称,不写答)
生2:31-18+15=28(个)答:农民伯伯一共有28个苹果
(以上两人简单看了看题目后,快速做题完成)
生3:……看了很久不敢下笔
很显然,答案都不对,学生们都只是简单的理解了剩余的苹果,没有考虑到最后的问题是最初农民伯伯带来的苹果数量。 由此看出,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很片面,做题比较随便,不作深思,不懂检查是否合理,可以说完全没有“套路”。其实其实质在于学生的身体习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学生无法对题中涉及的数量关系以及题意真正理解。
(二)例题变式法(举一反三)
在平时的课堂过程中,有些例子已经讲解过一次了,总有一些孩子认为自己已经理解了,但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有些孩子就会犯错误。显然孩子们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个主题的意义。按照老师的方法,在平时可以适当改变题目的条件,让学生从几个方面理解和解决这类问题,并掌握类似的问题。例如我们常常做的鸡兔同笼问题,一只笼子里有三只鸡,五只兔子,问一共有多少只脚?我们可以分析一只鸡是2只脚,一只兔是4只脚,那么答案是2×3+4×5=26(只),那么下次换成其它的动物,孩子们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这就需要根据题目举一反三,灵活变通。让学生真正去理解与掌握这类题型的应用题。
(三)加强课外数学材料阅读
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习的相关新知识,在课前就推荐相关阅读材料,从而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实用性。例如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中,可以先布置一项作业,让家长给孩子们讲一下曹冲称象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读读相关的书籍。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可以找一些故宫、赵州桥、埃菲尔铁搭等有相关对称图形的读物,感受数学知识的神奇,原来我们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数学。
(四)尊重个体差异
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等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对学生进行了解,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例如,在布置作业过程中要分层布置,对于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作业布置倾向于夯实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那些基础知识掌握较为牢固的学生,作业布置上就应倾向于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及思辨能力的培养,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
总之,能够滋养学生数学学科涵养的素材,离不开数学史、数学故事以及数学名题。不仅如此,它们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让学生通过对数学学科史的了解,来认识到数学对于人类发展文明的价值,进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从而感受数学学科魅力,进而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三种方法的改变,学生在平时的考试和作业中漏题的人数随着阅读和复习问题习惯的养成而逐渐减少,语感也越来越好。这种方法允许学生更仔细地思考灵活和新颖的问题。总之,数学是一门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学科,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实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训,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冬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4(2):51-51.
[2]王敬红.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策略[J].魅力中国,2016,000(027):32-33.
[3]徐晓辉.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之道[J].科普童话,2019(46).
[4]卓梅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J].学苑教育,2019(12):51-51.
[5]赵国琴.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J].小學生:多元智能大王,2018(9):84-84.
[6]李凤玲.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