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成功的课堂教学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和谐的课堂。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宽松、积极的教学气氛,自觉养成高效的课堂习惯,使学生身心愉悅,有成就感。这样,学生才能自由地,敏捷地去求知,去探索。
关键词 激情满怀 乐趣 互动 微笑+赞美
这些年,我一直从事英语学科的教学工作。作为语言类学科的英语,跟其它思维类学科的教授方法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我们一直在呼吁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如何提高?相信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长期以来工作的经验和课改的收获。我对此也体会颇多,感受颇深。现以英语课堂教学者可以自我培养的习惯来谈几点个人看法,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激情满怀地走入课堂
教师并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他还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着“形象使者”的重要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及一切外在表现和内在素养都极大程度地影响和感染着他的学生。课堂教学既是教书,更是育人。一节课四十五分钟,我们不光应该把它看做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把它视为在影响和塑造一代人。故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充分地表明了偶像的力量。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应抓住这个特有的舞台来展现自己,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征服他的崇拜者”,靠自身富有激情的“表演”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靠这种积极性来燃烧学习的热情,在燃烧中收获知识。为了达到这个境界,教师在上课前就应该满怀激情,面带微笑,语言要有鼓舞和感染力,课堂组织要张弛有度,语调要抑扬顿挫,必要时动作表情要夸张有力。总之,要“忘我”地投入课堂。什么叫“忘我”?就是忘掉生活中的烦恼,工作中的不顺,甚至忘掉自己是谁。全神贯注发挥“火柴”的作用来成就一节课。当每节课都去有意识的培养并使其成为一种习惯之后,我们的每节课都会是一节既教书又育人的课堂,一节有独特风格的课堂。伴随着这种习惯的影响也就造就了一名有个性有风格的教师。
二、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
那么该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对学生而言,对某学科所产生的兴趣首先基于对该学科老师的喜爱,所以教师一定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力争做一名有鲜明个性风格的课堂表演者,要把自己对英语、对人生、对生活的深沉的爱和理解传授给学生,要把自己最具独特魅力的东西展现给学生,感染学生,让其产生共鸣,从而激起他们内心深处对语言、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进而转化为学习动力。其次,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利用录音机、投影仪、简笔画、实物、模型、动作、表情、小表演等多种直观手段,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化难为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将其引入特定的情境,在具有游戏性、趣味性、故事性、探索性、竞争性等各种活动中获得乐趣,增长知识。最后,让学生体验成功是教师进行兴趣培养的重要策略。心理学者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成功愿望,在课堂教学中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快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
三、养成“偷懒”的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其含义很广,表现在课堂上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讲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但事实上又有几个人“放心”我们的学生?由于怀疑学生的能力和自觉性,或者受教学进度的制约,我们不都在一如既往地努力承包着四十五分钟吗?即使有一些师生互动,我们也是在不遗余力地“诱导”学生朝向正确的答案。说的严重些,那是摧残式的教育和掠夺式的启发。邓小平同志说:速度再快一点,步子再大一点。为什么我们课堂改革的胆子不能再正一点?难道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就那么重要?重要到可以忽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非要以我们的经验来代替学生的思考?所以,教师要学会“偷懒”,根据教学需要,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表演,培养优秀演员。让学生动起来不仅是让他们的手和口动起来,更需要他们敢于思考,学会思考,敢于挑战“权威”,具备怀疑精神。所以在组织教学时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各种语言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力争最大程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使英语课堂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就师生互动的英语情景课。
四、养成“走到学生中去”的习惯
这里的“走到学生中去”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形式上的走近,即就是教师一节课不要霸住讲台,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我们不妨走到学生中去,教室的各个区域基本都应照顾到。这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这种“距离之美”的消亡有利于学生在心灵上对老师的接纳。这种形式上的接近学生便于他们在心灵不设防的状态中更容易接受外界的信息,也不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厚此薄彼。从而更好的实现师生的互动与沟通。而第二次含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就是教师要走入学生心灵。也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们的解决办法就是“微笑+赞美”。在整个课堂活动中,我们应始终“微笑服务”。笑是打开学生心门的最美好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同时,在适当的时候选择合适的语言赞美学生,把握好教育契机,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表扬。实践证明,表扬及时得法,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极大作用。同时,要注意表扬方式多样性。可以教师点评,也可以生生互评。但应注意表扬切忌滥用和夸大其辞。如果表扬太做作,语言上夸大其词,难免拉远了师生距离,让学生觉得你低估他,这甚至对学生是一种侮辱.结果会适得其反。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外界(特别是老师)的肯定是有一定需求的。教师满足了这一点,自然也就走入了他们的心灵。所以不要让我们的学生等我们的关心等得最后却关上了心。
课堂教学之美是一种缺憾美。既然注定要有缺憾,我们教育者又何必以牺牲学生的主动思考为代价,一味苦苦追求所谓的完美?正是因为有缺憾,才给了每一个参与课堂教学的教者以追求的空间。在教学中思考,在思考中改进,无限接近可望而不可及的课堂之美。
参考文献:
[1] 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新世界出版社
[2] 许高厚.课堂教学技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激情满怀 乐趣 互动 微笑+赞美
这些年,我一直从事英语学科的教学工作。作为语言类学科的英语,跟其它思维类学科的教授方法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我们一直在呼吁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如何提高?相信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长期以来工作的经验和课改的收获。我对此也体会颇多,感受颇深。现以英语课堂教学者可以自我培养的习惯来谈几点个人看法,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激情满怀地走入课堂
教师并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他还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着“形象使者”的重要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及一切外在表现和内在素养都极大程度地影响和感染着他的学生。课堂教学既是教书,更是育人。一节课四十五分钟,我们不光应该把它看做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把它视为在影响和塑造一代人。故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充分地表明了偶像的力量。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应抓住这个特有的舞台来展现自己,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征服他的崇拜者”,靠自身富有激情的“表演”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靠这种积极性来燃烧学习的热情,在燃烧中收获知识。为了达到这个境界,教师在上课前就应该满怀激情,面带微笑,语言要有鼓舞和感染力,课堂组织要张弛有度,语调要抑扬顿挫,必要时动作表情要夸张有力。总之,要“忘我”地投入课堂。什么叫“忘我”?就是忘掉生活中的烦恼,工作中的不顺,甚至忘掉自己是谁。全神贯注发挥“火柴”的作用来成就一节课。当每节课都去有意识的培养并使其成为一种习惯之后,我们的每节课都会是一节既教书又育人的课堂,一节有独特风格的课堂。伴随着这种习惯的影响也就造就了一名有个性有风格的教师。
二、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
那么该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对学生而言,对某学科所产生的兴趣首先基于对该学科老师的喜爱,所以教师一定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力争做一名有鲜明个性风格的课堂表演者,要把自己对英语、对人生、对生活的深沉的爱和理解传授给学生,要把自己最具独特魅力的东西展现给学生,感染学生,让其产生共鸣,从而激起他们内心深处对语言、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进而转化为学习动力。其次,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利用录音机、投影仪、简笔画、实物、模型、动作、表情、小表演等多种直观手段,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化难为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将其引入特定的情境,在具有游戏性、趣味性、故事性、探索性、竞争性等各种活动中获得乐趣,增长知识。最后,让学生体验成功是教师进行兴趣培养的重要策略。心理学者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成功愿望,在课堂教学中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快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
三、养成“偷懒”的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其含义很广,表现在课堂上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讲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但事实上又有几个人“放心”我们的学生?由于怀疑学生的能力和自觉性,或者受教学进度的制约,我们不都在一如既往地努力承包着四十五分钟吗?即使有一些师生互动,我们也是在不遗余力地“诱导”学生朝向正确的答案。说的严重些,那是摧残式的教育和掠夺式的启发。邓小平同志说:速度再快一点,步子再大一点。为什么我们课堂改革的胆子不能再正一点?难道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就那么重要?重要到可以忽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非要以我们的经验来代替学生的思考?所以,教师要学会“偷懒”,根据教学需要,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表演,培养优秀演员。让学生动起来不仅是让他们的手和口动起来,更需要他们敢于思考,学会思考,敢于挑战“权威”,具备怀疑精神。所以在组织教学时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各种语言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力争最大程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使英语课堂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就师生互动的英语情景课。
四、养成“走到学生中去”的习惯
这里的“走到学生中去”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形式上的走近,即就是教师一节课不要霸住讲台,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我们不妨走到学生中去,教室的各个区域基本都应照顾到。这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这种“距离之美”的消亡有利于学生在心灵上对老师的接纳。这种形式上的接近学生便于他们在心灵不设防的状态中更容易接受外界的信息,也不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厚此薄彼。从而更好的实现师生的互动与沟通。而第二次含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就是教师要走入学生心灵。也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们的解决办法就是“微笑+赞美”。在整个课堂活动中,我们应始终“微笑服务”。笑是打开学生心门的最美好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同时,在适当的时候选择合适的语言赞美学生,把握好教育契机,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表扬。实践证明,表扬及时得法,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极大作用。同时,要注意表扬方式多样性。可以教师点评,也可以生生互评。但应注意表扬切忌滥用和夸大其辞。如果表扬太做作,语言上夸大其词,难免拉远了师生距离,让学生觉得你低估他,这甚至对学生是一种侮辱.结果会适得其反。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外界(特别是老师)的肯定是有一定需求的。教师满足了这一点,自然也就走入了他们的心灵。所以不要让我们的学生等我们的关心等得最后却关上了心。
课堂教学之美是一种缺憾美。既然注定要有缺憾,我们教育者又何必以牺牲学生的主动思考为代价,一味苦苦追求所谓的完美?正是因为有缺憾,才给了每一个参与课堂教学的教者以追求的空间。在教学中思考,在思考中改进,无限接近可望而不可及的课堂之美。
参考文献:
[1] 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新世界出版社
[2] 许高厚.课堂教学技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