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后加一伏,燥热十八天。秋老虎发起威来,丝毫不逊于酷暑盛夏。高顶红、磨盘柿、大红袍、懒柿子都上市了,仍然让人感到燥热难耐。
时值晌午头,在周家口西寨门外、刘方平庄北的官道边、东零西散的几处箔搭的简陋的茶摊、饭铺前,南来北往的客官各取所需,有的在饭铺买饭充饥,有的到茶摊喝茶打尖,有的找树荫歇脚纳凉。
突然,只听一个湖北口音晴天陡响炸雷般惊叹道:“好一条壮汉,可惜命将休矣!”
众人举目视之,但见一位头戴草帽,身着一袭深蓝色土布圆领大袖衫,足登草鞋,身背一个装有根的、枝的、叶的、花的中草药的竹编的圆筐,左腋下夹一短柄三齿抓钩的老者,正在用惊愕与充满着惋惜的神情,遥视着数步开外的一个轰柿摊发愣。
这老者年约六旬,中等身材,胖瘦适中,浓密的一字眉下,二目明亮有神,充满着智慧的光芒;一抹长须,配着挺拔的鼻梁,更显得道骨仙风。他,便是千古巨人、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
几个月前,李时珍的老家湖北省蕲州连降暴雨,山洪暴发,滔滔洪水犹如脱缰的野马,势不可当地冲出蕲春河大堤,无情地将千顷良田化作汪洋泽国。百姓倾家荡产,无以为生,没淹死的为了保命,只得流离失所,四处逃荒。
为避水灾,已无法在当地行医的李时珍,也只得随着难民,北上逃难到周家口,投奔到位于周家口西岸的同行、当时全镇唯一的一家中药铺“瑞竹堂”门下,受到掌门人、中医名师刘华绅的热情款待。一番交谈,二人相见恨晚。刘华绅当下便与李时珍叩首换贴,结为金兰之交,李时珍便在“瑞竹堂”药铺住了下来。烛光里,十分健谈的李时珍与刘华绅推心置腹,侃侃而谈,切磋岐黄之术;白天,李时珍身背药篓,到沙河、颍河、贾鲁河三河六岸采集各种中草药,制成标本,鉴别研究。
这会儿,采完药的李时珍,本想到官路边找个地方喝碗茶,吃点东西,然后找个树凉儿小憩片刻,岂料刚走到茶摊前,无意间陡然看到卖轰柿的小摊前,一个膀大腰圆、豹头环眼、赤裸上身的彪形壮汉,停稳推着的红车子,从脖子上摘下绊绳往车子上一撂,顺手从车上推的货物里掂出个灰黢黢的小布袋,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卖轰柿的摊前,蹲下半截黑铁塔般的身躯,一把从小布袋内掏出四张荞麦面饹馍,摊开在左手,右手旋即从轰柿筐内抓起三四个轰柿,也不问价钱,捺碎摊匀在饹馍里,三下五除二地一卷,便狼吞虎咽地啖了起来。李时珍看到他时,第二卷饹馍已经快下肚了,想阻拦哪里来得及。见死不救,何以为医!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乃医者之基本职业操守。出于职业习惯,于是便急得情不自禁地惊呼起来。
卖茶的老妇与李时珍年纪差不离,见他大呼小叫的,不解地问:“你蛮里疙瘩的,瞎邪火个啥?”
李时珍着急地解释道:“大嫂有所不知,这荞麦面与轰柿同食,相反。那汉子吃的少了中毒,吃多了是会要命啊!”
老妇显然是不认同李时珍的说法,听后咧嘴一笑,不以为然地与李时珍理论道:“你这蛮子胡连八扯个啥!别看俺这儿地方小,但南来哩、北往哩、赶集哩、挑担哩、锢露锅哩卖蒜哩、牵骆驼哩玩猴哩、推红车子赶牛哩,来来往往、无计其数,都是这个吃法!大热天赶路的人出汗多,口干舌燥的,饹馍卷轰柿,清爽利口又能当菜,年年如此,吃的人多啦,也没见死一个。”
“大嫂,我说这话是有依据的,《神农本草》、《日华本草》、《金匮要略》、《本草拾遗》等药书中都是这样讲的!”李时珍试图说服老妇,让她去劝阻壮汉别再这样吃了。他想:这哪里是在充饥,这分明是在吃毒药,是在饮鸠止渴呀!
“你说的这些书俺听都没听说过,别说见啦!你要是硬抬杠,我只能给你说,如果那人等会儿是因为这个吃法出事了,我把两个眼珠子抠给你。”说罢话锋一转,三句话不离本行,又急头上火地质问道:“这会儿正有生意,没工夫跟你磨牙嗑嘴。要喝茶就坐下,不喝赶紧走,别耽误俺做生意……”
老妇死难听百难听的一番话,把李时珍戗得张口结舌,无以对答。真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讲不通。他啼笑皆非地想:男不与女斗。反正也与她争不出啥条理来,有道是耳听是虚,眼见为实。莫不如跟着壮汉,探个究竟,验证一下是书上讲的对,还是老妇说的对。于是,待壮汉搭绊又推起红车子赶路时,李时珍便尾随其后,在观察的同时,随时准备施救。
通过实践获得真知的甜头,李时珍已不止一次感受到。他认为:在幅员辽阔的华夏大地,到处都是知识的海洋,只要走近它,就会有收获。医治风痹、惊搐、癞癣有特效的蕲州白花蛇,李时珍刚开始仅仅有药典中的感知,并没见过活的标本,有内行人提醒他,蕲春市面上卖的蛇,都是蛇贩子从江西兴国一带捕来的,冒充蕲春白花蛇,药性根本不能与蕲春白花蛇同日而语。为杜绝这种鱼龙混杂的现象继续发生,掌握真正的蕲春白花蛇的特征,李时珍硬是冒着生命危险,跟随捕蛇人到蕲春城北的龙峰山一带寻找这种毒蛇,后在《本草纲目》中准确描述该蛇:“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从而为自己和其他医者提供了蕲春白花蛇的准确形状。
庸医杀人。为避免以讹传讹,这次,李时珍又尾随考证,但见那壮汉推着三四百斤重的红车子,天气又热,没走几步,豆粒大的汗珠便扑扑簌簌从他那油光发亮,酱紫色的脊背上滚落下来。果然是个大力不怯,那壮汉一口气推到赵集,足有两个时辰没歇脚。李时珍见他毫无异常,知已无妨,只得纳闷地扭头返回。一路上,他脑海里翻江倒海,反复思忖,终于悟出壮汉安然无恙的原因。于是,李时珍先找卖茶的老妇承认了自己读死书、尽信古人的不足,回到“瑞竹堂”后,赶紧又将自己所著《本草纲目》中“荞麦面与柿子同食,相反”的论断,修改、完善为:“荞麦面与柿子同食,相反,烈如砒霜。出大汗,可解。”
当晚,又把这件事告诉给刘华绅。刘华绅听后心悦诚服地赞扬道:“贤弟德高望重,名满天下,尤其在医术、药理领域,寰宇之内,几无出入君之左右者,但治学仍如此严谨,一丝不苟,着实令我辈钦佩!”
李时珍听后连连摇头,真心实意地对刘华绅感慨道:“仁兄过奖了,实践大于学问。常言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真正的能人在民间。在这件事上,愚弟食古不化,尽信书本,结果不如老妇,闹出笑话,惭愧还来不及呢,怎值钦佩!唉!这人呐,越有建树、名望愈大,越应谨言慎行,存心养性,虚怀若谷,服从真理。”
时值晌午头,在周家口西寨门外、刘方平庄北的官道边、东零西散的几处箔搭的简陋的茶摊、饭铺前,南来北往的客官各取所需,有的在饭铺买饭充饥,有的到茶摊喝茶打尖,有的找树荫歇脚纳凉。
突然,只听一个湖北口音晴天陡响炸雷般惊叹道:“好一条壮汉,可惜命将休矣!”
众人举目视之,但见一位头戴草帽,身着一袭深蓝色土布圆领大袖衫,足登草鞋,身背一个装有根的、枝的、叶的、花的中草药的竹编的圆筐,左腋下夹一短柄三齿抓钩的老者,正在用惊愕与充满着惋惜的神情,遥视着数步开外的一个轰柿摊发愣。
这老者年约六旬,中等身材,胖瘦适中,浓密的一字眉下,二目明亮有神,充满着智慧的光芒;一抹长须,配着挺拔的鼻梁,更显得道骨仙风。他,便是千古巨人、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
几个月前,李时珍的老家湖北省蕲州连降暴雨,山洪暴发,滔滔洪水犹如脱缰的野马,势不可当地冲出蕲春河大堤,无情地将千顷良田化作汪洋泽国。百姓倾家荡产,无以为生,没淹死的为了保命,只得流离失所,四处逃荒。
为避水灾,已无法在当地行医的李时珍,也只得随着难民,北上逃难到周家口,投奔到位于周家口西岸的同行、当时全镇唯一的一家中药铺“瑞竹堂”门下,受到掌门人、中医名师刘华绅的热情款待。一番交谈,二人相见恨晚。刘华绅当下便与李时珍叩首换贴,结为金兰之交,李时珍便在“瑞竹堂”药铺住了下来。烛光里,十分健谈的李时珍与刘华绅推心置腹,侃侃而谈,切磋岐黄之术;白天,李时珍身背药篓,到沙河、颍河、贾鲁河三河六岸采集各种中草药,制成标本,鉴别研究。
这会儿,采完药的李时珍,本想到官路边找个地方喝碗茶,吃点东西,然后找个树凉儿小憩片刻,岂料刚走到茶摊前,无意间陡然看到卖轰柿的小摊前,一个膀大腰圆、豹头环眼、赤裸上身的彪形壮汉,停稳推着的红车子,从脖子上摘下绊绳往车子上一撂,顺手从车上推的货物里掂出个灰黢黢的小布袋,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卖轰柿的摊前,蹲下半截黑铁塔般的身躯,一把从小布袋内掏出四张荞麦面饹馍,摊开在左手,右手旋即从轰柿筐内抓起三四个轰柿,也不问价钱,捺碎摊匀在饹馍里,三下五除二地一卷,便狼吞虎咽地啖了起来。李时珍看到他时,第二卷饹馍已经快下肚了,想阻拦哪里来得及。见死不救,何以为医!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乃医者之基本职业操守。出于职业习惯,于是便急得情不自禁地惊呼起来。
卖茶的老妇与李时珍年纪差不离,见他大呼小叫的,不解地问:“你蛮里疙瘩的,瞎邪火个啥?”
李时珍着急地解释道:“大嫂有所不知,这荞麦面与轰柿同食,相反。那汉子吃的少了中毒,吃多了是会要命啊!”
老妇显然是不认同李时珍的说法,听后咧嘴一笑,不以为然地与李时珍理论道:“你这蛮子胡连八扯个啥!别看俺这儿地方小,但南来哩、北往哩、赶集哩、挑担哩、锢露锅哩卖蒜哩、牵骆驼哩玩猴哩、推红车子赶牛哩,来来往往、无计其数,都是这个吃法!大热天赶路的人出汗多,口干舌燥的,饹馍卷轰柿,清爽利口又能当菜,年年如此,吃的人多啦,也没见死一个。”
“大嫂,我说这话是有依据的,《神农本草》、《日华本草》、《金匮要略》、《本草拾遗》等药书中都是这样讲的!”李时珍试图说服老妇,让她去劝阻壮汉别再这样吃了。他想:这哪里是在充饥,这分明是在吃毒药,是在饮鸠止渴呀!
“你说的这些书俺听都没听说过,别说见啦!你要是硬抬杠,我只能给你说,如果那人等会儿是因为这个吃法出事了,我把两个眼珠子抠给你。”说罢话锋一转,三句话不离本行,又急头上火地质问道:“这会儿正有生意,没工夫跟你磨牙嗑嘴。要喝茶就坐下,不喝赶紧走,别耽误俺做生意……”
老妇死难听百难听的一番话,把李时珍戗得张口结舌,无以对答。真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讲不通。他啼笑皆非地想:男不与女斗。反正也与她争不出啥条理来,有道是耳听是虚,眼见为实。莫不如跟着壮汉,探个究竟,验证一下是书上讲的对,还是老妇说的对。于是,待壮汉搭绊又推起红车子赶路时,李时珍便尾随其后,在观察的同时,随时准备施救。
通过实践获得真知的甜头,李时珍已不止一次感受到。他认为:在幅员辽阔的华夏大地,到处都是知识的海洋,只要走近它,就会有收获。医治风痹、惊搐、癞癣有特效的蕲州白花蛇,李时珍刚开始仅仅有药典中的感知,并没见过活的标本,有内行人提醒他,蕲春市面上卖的蛇,都是蛇贩子从江西兴国一带捕来的,冒充蕲春白花蛇,药性根本不能与蕲春白花蛇同日而语。为杜绝这种鱼龙混杂的现象继续发生,掌握真正的蕲春白花蛇的特征,李时珍硬是冒着生命危险,跟随捕蛇人到蕲春城北的龙峰山一带寻找这种毒蛇,后在《本草纲目》中准确描述该蛇:“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从而为自己和其他医者提供了蕲春白花蛇的准确形状。
庸医杀人。为避免以讹传讹,这次,李时珍又尾随考证,但见那壮汉推着三四百斤重的红车子,天气又热,没走几步,豆粒大的汗珠便扑扑簌簌从他那油光发亮,酱紫色的脊背上滚落下来。果然是个大力不怯,那壮汉一口气推到赵集,足有两个时辰没歇脚。李时珍见他毫无异常,知已无妨,只得纳闷地扭头返回。一路上,他脑海里翻江倒海,反复思忖,终于悟出壮汉安然无恙的原因。于是,李时珍先找卖茶的老妇承认了自己读死书、尽信古人的不足,回到“瑞竹堂”后,赶紧又将自己所著《本草纲目》中“荞麦面与柿子同食,相反”的论断,修改、完善为:“荞麦面与柿子同食,相反,烈如砒霜。出大汗,可解。”
当晚,又把这件事告诉给刘华绅。刘华绅听后心悦诚服地赞扬道:“贤弟德高望重,名满天下,尤其在医术、药理领域,寰宇之内,几无出入君之左右者,但治学仍如此严谨,一丝不苟,着实令我辈钦佩!”
李时珍听后连连摇头,真心实意地对刘华绅感慨道:“仁兄过奖了,实践大于学问。常言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真正的能人在民间。在这件事上,愚弟食古不化,尽信书本,结果不如老妇,闹出笑话,惭愧还来不及呢,怎值钦佩!唉!这人呐,越有建树、名望愈大,越应谨言慎行,存心养性,虚怀若谷,服从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