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正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生态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我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调查等形式,对崇信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 建设 情况调查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正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生态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我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调查等形式,对崇信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
1.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崇信县有6个乡镇,1个工业园区,79个行政村,有农村基层党组织95个,其中村党支部80个。全县有农村党员3229名,乡镇干部417名,村干部230名。
近年来,崇信县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放在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生态新崇信的大局中去谋划,按照有组织、有阵地、有活动、有作为的“四有”工作要求,坚持创新思路抓突破,夯实基础扩效应,优化机制聚合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1.1 抓班子、强龙头,实施“堡垒工程”。把乡村班子建设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来抓。按照建产业型、发展型、创业型班子的要求,从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入手,加强了乡镇党委班子选配。2011年乡镇党委换届后,先后有14名优秀干部进入班子,目前,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6.3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98.1%。突出加强村级班子,县委先后出台了《改进和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的意见》,落实定编定责,并对村干部兼任社干部提出了具体要求。坚持把“一好双强”要求作为选拔村干部的标准,2010年结合村级组织换届工作,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的方式,有160多名产业型、致富型党员进入村支部班子,36名党员被选拔到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79名村党组织书记中产业带头人、致富能手占70 %。选派 65名乡镇优秀年轻干部和11名大学生到村级任职。从2006年开始,在全市率先落实了村干部报酬财政定补措施。
1.2 抓干部,提能力,实施“素质工程”。坚持把提高党员干部能力素质作为推动农村发展的有效措施来抓,2007年以来,先后制定出台了《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学习的意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开展了党员干部能力建设年活动,实施了“百千万”党员干部技能提高工程、党员干部学历达标计划,组织编写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系列乡土教材,制作了《新技术架起“致富桥”》等63部远程教育课件,多渠道培训乡村干部,2007年以来,共培训乡村党员干部12000人(次),组织600多名干部到山东、陕西等地参观学习,有80多人取得大专以上学历,160多名乡村干部取得了初中高级职称,党员干部推动发展的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1.3 抓党员、强党性,实施“先锋工程”。 坚持一手抓党员发展壮大,改善结构,一手抓教育管理,提高素质。县委研究制定出台了《崇信县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制定了党员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注重在产业带头人、致富能人、回乡创业青年中发展党员,2007年以来共发展党员670名,35岁以下的年轻党员占43.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到了51.4%。重视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2007年以来投资350万元,建成85个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在县电视台开办了《党员教育》视频互动节目,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等党员网络教育平台。开展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戴党徽、亮身份、作表率、创先争优促发展”活动,落实“二十字”措施,实现了流动党员管理经常化。为全县2800多名农民党员建立了规范化档案,今年制定出台了农村老党员生活补助金发放办法,进一步激发了农村党员争先创优,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
1.4 抓投入,强基础,实施“安家工程”。把加强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作为夯实基础,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采取“县级财政下拨一点、县管党费补助一点、包村部门帮扶一点、村上自筹一点”的办法,2007-2011年,共投入资金334.68万元新建了26个村级活动场所,对19个使用面积较小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了改扩建和维修,实现了村村有村部的目标。今年计划投入资金660多万元,新建村部10个,改扩建维修村部23个,全县标准化村部将达到90%以上。与此同时,制定了阵地标准化建设意见和作用发挥意见,建立并落实了村部值班,资产管理等制度,村级活动阵地很好地发挥了决策议事,为民服务、教育培训的作用。
1.5 抓规范,强管理,实施“服务工程”。建立了乡镇党委决策议事及“五个一”工作责任制,开展了乡村领导干部参与式、带领式“联家帮户”和机关党员“双承诺”活动,在村级组织深入推行了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双议双评”等工作制度,在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较好的村,组建了29个“支部+协会”模式的党群共富经济组织,采取“六靠”措施建办了东信牧业等57户村级集体经济实体,今年组织开展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解难题”和“六村党建富民”活动,乡村组织服务和推动发展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1.6 抓典型,强示范,实施“亮点工程”。坚持把培育和树立先进典型作为工作的助推器,深入推进了“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实施了“十百千”党建综合示范工程。2007年以来,全县共命名党建综合示范乡镇4个,党建综合示范村39个,培育了全省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黄寨乡党委,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木林乡崖窑村等5个党支部,市级优秀共产党员梁志勇等一批能人型、富人型村干部。锦屏镇于家湾村“两委”班子做活职能转变和产业开发两篇文章,全村87%的群众从事蔬菜生产,蔬菜收入占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5%,使昔日“一套差班子,一个贫困村,一片落后相”的后进村一跃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蔬菜产业专业村和全省党建示范村。 2.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总体上看,崇信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是好的,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形势、新任务也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模式与分散的生产经营活动不相适应。长期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直接掌握经济和政治资源,直接动员和组织生产,直接负责具体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由此形成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并支持着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的发挥。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税费改革后,单家独户的分散生产方式使农民拥有了更多的经营自主权,农民对基层党组织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在某些方面弱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权力,乡村基层党组织在组织、管理和引导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缺少了抓手。
2.2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与农村经济深刻变革不相适应。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按照行政区划设置党组织的形式在一定程序上影响和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技术、资金等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产业发展缓慢,不适应市场化发展要求,党组织开展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比较弱,活动内容缺少吸引力,活动形式比较单一,不能激发党员、群众的参与热情。农村基层党组织帮助农民进入市场的办法还不多,在如何有效地为农民群众提供市场、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还不够多。
2.3 村级组织服务推动发展的能力与加快农村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村级党组织是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坚强堡垒。当前还存在村干部工资报酬较低,村干部岗位吸引力差,农村优秀人才不愿当“村官”,人难选、人难留,村干部队伍不够稳定;个别村干部年龄超过60岁,文化程度偏低,班子软弱涣散,村容村貌多年没有变化,群众意见大。村集体经济积累不足,全县还有21个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乡村历史性债务沉重,经过化解,2010年底乡村债务共4776万元,其中村级债务1167.29万元,乡村组织缺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必要的物质条件,修桥、铺路、改水等社会公益事业无力去办,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
2.4 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与农民群众的服务需求不相适应。通过调研,当前有80%的农民盼望乡镇和基层干部为他们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政策、技术、资金、销售等各个方面的服务信息。乡村基层干部整体素质还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生产多样化的服务和需求,乡村干部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还局限于计划经济抓生产力提高上,没有潜心研究生产关系如何适应日益提高的生产力水平上,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2.5 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现状与党的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据统计,全县农村党员平均年龄51岁,个别村60岁老党员占多数,党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能力偏弱的“三偏”问题还比较突出,在农村党员发展难的问题还没有解决。面对市场经济的深层次发展,农村党员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深刻变化。少数农村基层党组织忽视了党员思想教育,有的党员观念退化,在群众中起不到先锋模范作用;有的不能正确认识和看待社会矛盾,把社会上一些现象扩大化,把表面现象的东西看成本质的东西,在群众中没有起到积极的正面引导作用,走向了对立面。
3.对策及建议
3.1 转变方式,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职能作用。一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管理职能。要通过政策、法律、文化、科技等全方位的宣传,从思想上引导农民群众,教育农民群众,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科技文化意识和政策法纪观念。 二是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协调职能。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面的服务对象,突出重点,实施分类指导,从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服务,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三是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教育引导的职能。要引导农民科学发展,重视解决现阶段农村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积极化解农村社会的各种风险。
3.2 因地制宜,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一是以行业进行分类设置。对于那些经济较好,专业分工相对明显的行政村,可按行业划分成党支部或党小组,这样设置可以使分布在各个行业、各个岗位上的党员既能够接受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又能为共同切磋技艺、交流体会创造条件。二是建立产业化党组织。根据产业发展特点,在产业专业合作社或产业协会建立党组织,按照区域相联、产业相同的原则,就近就便,建立产业联村党总支,有利于整合资源。三是开展村企联建。村级党组织企业党组织联合建立党组织,实现资源共享,党员共管、互利互赢,共同发展的目标。
3.3 健全机制,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要坚持自身造血与外部输血相结合,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的方式,从本村产业带头人、致富能人、回乡退伍军人中择优选用,或从优秀乡镇干部、大学村村官中录用。要积极探索跨村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村干部的有效方式,着力选优配强村级班子。
3.4 拓宽渠道,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认真贯彻实施中央及省市《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实施意见》,坚持整合资源,创新方式,拓宽渠道,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大力实施农村党员干部能力提升工程,采取县委党校阵地培训、赴外参观考察等方式多途径、大规模培训乡村干部。特别是要加强对乡村干部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农村工作的领导管理方法,农业科技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增强农村党员干部适应新的形势任务发展要求的能力。
3.5 创新措施,切实解决村级组织没钱办事的问题。鼓励支持能人富人领办、村干部自办、村干部同能人富人合办村级集体经济实体,采取靠项目、靠资源、靠招商引资等办法,按“公司+农户”,“协会连市场”的模式,新办村级集体经济实体,增加村级积累。乡镇要千方百计跑项目,争资金,多方增加收入。对乡村形成累积性债务,在省市出台政策,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有效化解的情况下,乡村要采取分期偿还、清息降息、高息转本等措施积极化解。对欠债过大,难以化解或债权、债务不清的要核实登记,按同期银行利率挽结,防止恶性积累。
3.6 提升素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要认真落实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把发展党员的对象放在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返乡青年中,不断改善结构,提高素质。要认真落实党的组织生活会制度,定期召开支部会、党员会,学习党的政策,商议村上的重大事项,保证党员对村务管理的参与权。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 建设 情况调查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正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生态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我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调查等形式,对崇信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
1.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崇信县有6个乡镇,1个工业园区,79个行政村,有农村基层党组织95个,其中村党支部80个。全县有农村党员3229名,乡镇干部417名,村干部230名。
近年来,崇信县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放在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生态新崇信的大局中去谋划,按照有组织、有阵地、有活动、有作为的“四有”工作要求,坚持创新思路抓突破,夯实基础扩效应,优化机制聚合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1.1 抓班子、强龙头,实施“堡垒工程”。把乡村班子建设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来抓。按照建产业型、发展型、创业型班子的要求,从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入手,加强了乡镇党委班子选配。2011年乡镇党委换届后,先后有14名优秀干部进入班子,目前,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6.3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98.1%。突出加强村级班子,县委先后出台了《改进和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的意见》,落实定编定责,并对村干部兼任社干部提出了具体要求。坚持把“一好双强”要求作为选拔村干部的标准,2010年结合村级组织换届工作,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的方式,有160多名产业型、致富型党员进入村支部班子,36名党员被选拔到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79名村党组织书记中产业带头人、致富能手占70 %。选派 65名乡镇优秀年轻干部和11名大学生到村级任职。从2006年开始,在全市率先落实了村干部报酬财政定补措施。
1.2 抓干部,提能力,实施“素质工程”。坚持把提高党员干部能力素质作为推动农村发展的有效措施来抓,2007年以来,先后制定出台了《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学习的意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开展了党员干部能力建设年活动,实施了“百千万”党员干部技能提高工程、党员干部学历达标计划,组织编写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系列乡土教材,制作了《新技术架起“致富桥”》等63部远程教育课件,多渠道培训乡村干部,2007年以来,共培训乡村党员干部12000人(次),组织600多名干部到山东、陕西等地参观学习,有80多人取得大专以上学历,160多名乡村干部取得了初中高级职称,党员干部推动发展的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1.3 抓党员、强党性,实施“先锋工程”。 坚持一手抓党员发展壮大,改善结构,一手抓教育管理,提高素质。县委研究制定出台了《崇信县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制定了党员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注重在产业带头人、致富能人、回乡创业青年中发展党员,2007年以来共发展党员670名,35岁以下的年轻党员占43.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到了51.4%。重视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2007年以来投资350万元,建成85个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在县电视台开办了《党员教育》视频互动节目,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等党员网络教育平台。开展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戴党徽、亮身份、作表率、创先争优促发展”活动,落实“二十字”措施,实现了流动党员管理经常化。为全县2800多名农民党员建立了规范化档案,今年制定出台了农村老党员生活补助金发放办法,进一步激发了农村党员争先创优,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
1.4 抓投入,强基础,实施“安家工程”。把加强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作为夯实基础,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采取“县级财政下拨一点、县管党费补助一点、包村部门帮扶一点、村上自筹一点”的办法,2007-2011年,共投入资金334.68万元新建了26个村级活动场所,对19个使用面积较小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了改扩建和维修,实现了村村有村部的目标。今年计划投入资金660多万元,新建村部10个,改扩建维修村部23个,全县标准化村部将达到90%以上。与此同时,制定了阵地标准化建设意见和作用发挥意见,建立并落实了村部值班,资产管理等制度,村级活动阵地很好地发挥了决策议事,为民服务、教育培训的作用。
1.5 抓规范,强管理,实施“服务工程”。建立了乡镇党委决策议事及“五个一”工作责任制,开展了乡村领导干部参与式、带领式“联家帮户”和机关党员“双承诺”活动,在村级组织深入推行了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双议双评”等工作制度,在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较好的村,组建了29个“支部+协会”模式的党群共富经济组织,采取“六靠”措施建办了东信牧业等57户村级集体经济实体,今年组织开展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解难题”和“六村党建富民”活动,乡村组织服务和推动发展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1.6 抓典型,强示范,实施“亮点工程”。坚持把培育和树立先进典型作为工作的助推器,深入推进了“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实施了“十百千”党建综合示范工程。2007年以来,全县共命名党建综合示范乡镇4个,党建综合示范村39个,培育了全省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黄寨乡党委,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木林乡崖窑村等5个党支部,市级优秀共产党员梁志勇等一批能人型、富人型村干部。锦屏镇于家湾村“两委”班子做活职能转变和产业开发两篇文章,全村87%的群众从事蔬菜生产,蔬菜收入占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5%,使昔日“一套差班子,一个贫困村,一片落后相”的后进村一跃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蔬菜产业专业村和全省党建示范村。 2.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总体上看,崇信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是好的,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形势、新任务也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模式与分散的生产经营活动不相适应。长期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直接掌握经济和政治资源,直接动员和组织生产,直接负责具体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由此形成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并支持着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的发挥。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税费改革后,单家独户的分散生产方式使农民拥有了更多的经营自主权,农民对基层党组织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在某些方面弱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权力,乡村基层党组织在组织、管理和引导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缺少了抓手。
2.2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与农村经济深刻变革不相适应。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按照行政区划设置党组织的形式在一定程序上影响和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技术、资金等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产业发展缓慢,不适应市场化发展要求,党组织开展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比较弱,活动内容缺少吸引力,活动形式比较单一,不能激发党员、群众的参与热情。农村基层党组织帮助农民进入市场的办法还不多,在如何有效地为农民群众提供市场、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还不够多。
2.3 村级组织服务推动发展的能力与加快农村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村级党组织是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坚强堡垒。当前还存在村干部工资报酬较低,村干部岗位吸引力差,农村优秀人才不愿当“村官”,人难选、人难留,村干部队伍不够稳定;个别村干部年龄超过60岁,文化程度偏低,班子软弱涣散,村容村貌多年没有变化,群众意见大。村集体经济积累不足,全县还有21个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乡村历史性债务沉重,经过化解,2010年底乡村债务共4776万元,其中村级债务1167.29万元,乡村组织缺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必要的物质条件,修桥、铺路、改水等社会公益事业无力去办,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
2.4 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与农民群众的服务需求不相适应。通过调研,当前有80%的农民盼望乡镇和基层干部为他们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政策、技术、资金、销售等各个方面的服务信息。乡村基层干部整体素质还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生产多样化的服务和需求,乡村干部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还局限于计划经济抓生产力提高上,没有潜心研究生产关系如何适应日益提高的生产力水平上,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2.5 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现状与党的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据统计,全县农村党员平均年龄51岁,个别村60岁老党员占多数,党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能力偏弱的“三偏”问题还比较突出,在农村党员发展难的问题还没有解决。面对市场经济的深层次发展,农村党员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深刻变化。少数农村基层党组织忽视了党员思想教育,有的党员观念退化,在群众中起不到先锋模范作用;有的不能正确认识和看待社会矛盾,把社会上一些现象扩大化,把表面现象的东西看成本质的东西,在群众中没有起到积极的正面引导作用,走向了对立面。
3.对策及建议
3.1 转变方式,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职能作用。一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管理职能。要通过政策、法律、文化、科技等全方位的宣传,从思想上引导农民群众,教育农民群众,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科技文化意识和政策法纪观念。 二是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协调职能。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面的服务对象,突出重点,实施分类指导,从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服务,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三是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教育引导的职能。要引导农民科学发展,重视解决现阶段农村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积极化解农村社会的各种风险。
3.2 因地制宜,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一是以行业进行分类设置。对于那些经济较好,专业分工相对明显的行政村,可按行业划分成党支部或党小组,这样设置可以使分布在各个行业、各个岗位上的党员既能够接受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又能为共同切磋技艺、交流体会创造条件。二是建立产业化党组织。根据产业发展特点,在产业专业合作社或产业协会建立党组织,按照区域相联、产业相同的原则,就近就便,建立产业联村党总支,有利于整合资源。三是开展村企联建。村级党组织企业党组织联合建立党组织,实现资源共享,党员共管、互利互赢,共同发展的目标。
3.3 健全机制,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要坚持自身造血与外部输血相结合,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的方式,从本村产业带头人、致富能人、回乡退伍军人中择优选用,或从优秀乡镇干部、大学村村官中录用。要积极探索跨村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村干部的有效方式,着力选优配强村级班子。
3.4 拓宽渠道,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认真贯彻实施中央及省市《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实施意见》,坚持整合资源,创新方式,拓宽渠道,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大力实施农村党员干部能力提升工程,采取县委党校阵地培训、赴外参观考察等方式多途径、大规模培训乡村干部。特别是要加强对乡村干部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农村工作的领导管理方法,农业科技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增强农村党员干部适应新的形势任务发展要求的能力。
3.5 创新措施,切实解决村级组织没钱办事的问题。鼓励支持能人富人领办、村干部自办、村干部同能人富人合办村级集体经济实体,采取靠项目、靠资源、靠招商引资等办法,按“公司+农户”,“协会连市场”的模式,新办村级集体经济实体,增加村级积累。乡镇要千方百计跑项目,争资金,多方增加收入。对乡村形成累积性债务,在省市出台政策,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有效化解的情况下,乡村要采取分期偿还、清息降息、高息转本等措施积极化解。对欠债过大,难以化解或债权、债务不清的要核实登记,按同期银行利率挽结,防止恶性积累。
3.6 提升素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要认真落实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把发展党员的对象放在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返乡青年中,不断改善结构,提高素质。要认真落实党的组织生活会制度,定期召开支部会、党员会,学习党的政策,商议村上的重大事项,保证党员对村务管理的参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