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哮喘

来源 :婚育与健康·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e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哮喘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78例和同期非感染性疾病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测,并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哮喘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哮喘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针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应充分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性,积极展开检测和预防,以改善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小儿哮喘;肺炎支原体感染;抗生素;相关性;临床价值
  近几年的临床研究发现,支气管哮喘已经成为一种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慢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有研究认为,哮喘的发生原因与多基因遗传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并且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呼吸道感染为哮喘的主要触发因素,因此关于感染与哮喘之间的相关性成为了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1]。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哮喘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对我院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和同期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展开了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的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和同期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分别抽取其中的78例和60例作为研究对象。哮喘组男44例,女34例;年龄10个月~14岁,平均(5.4±1.7)岁;非哮喘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11个月~13岁,平均(5.3±1.6)岁。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有比较价值,所有患儿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自愿接受临床研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以上统计研究对象按照疾病类型分成哮喘组与非哮喘组,对这两组患儿展开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测,而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检测结果。将检测阳性患儿分成两组,分别采取阿奇霉素和常规抗生素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1.2.2 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测方法 在上述患儿入院后采集次日晨起空腹静脉血3ml,经离心操作分离血清后,采取被动冷凝集法对肺炎支原体进行检测,所有检测操作均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检测结果判定标准为:样品与未致敏粒子出现反应图像可判定检测结果为阴性;若是样品与致敏粒子出现反应图像则可判定检测结果为阳性,证实为肺炎支原体感染[2]。
  1.2.3 治疗方法 将上述检测结果为阳性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取阿奇霉素和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阿奇霉素组治疗具体流程为:在接受哮喘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儿静脉注射阿奇霉素注射液10mg/kg·d,连续用药3~5d后,若是患儿体温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则改阿奇霉素颗粒口服,每天10mg/kg,连续用药3d后停药4d,继续服用,疗效在2~3周左右,在用药过程中对尿常规、肝功能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以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的判断标准为依据,将疗效分成有效和无效两种情况[3]。计算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并进行对比。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患儿年龄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进行表示,在对比分析中,针对计量资料的对比采取t检验,针对计数资料的对比则是采取χ2检验,在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哮喘组与非哮喘组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测结果比较 经比较发现,哮喘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较非感染组发生明显升高(P<0.05),详见表1。
  2.2 不同治疗方案者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效果 研究中共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患儿39例,其接受阿奇霉素治疗者19例,接受常规抗生素治疗者20例,经比较发现,阿奇霉素组患儿治疗有效率较常规组发生明显升高(P<0.05),详见表2。
  3 讨 论
  近几年关于哮喘病因学的研究逐渐增多,且取得了一定成效,近期有学者指出,哮喘与支原体感染治疗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提出了支原体感染为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触发原因的理论,并且支原体感染为小儿哮喘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4]。经临床研究发现,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的主要机制可能为:①支原体感染会对呼吸道上皮造成直接损伤,使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影响到细胞的正常代谢,进而诱发哮喘的发作;②支原体感染科促进细胞因子以及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引起组织免疫损伤,造成呼吸道慢性变应性反应的发生,从而诱发哮喘发作;③支原体感染还会促进生长因子的释放;④ 支原体感染会对IgE的产生进行诱导;⑤支原体感染会诱发哮喘神经机制以及呼吸道高反应性[5]。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哮喘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和同期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展开了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测,经对比发现,哮喘组患儿支原体感染阳性率较非哮喘组发生显著升高;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患儿经阿奇霉素治疗后,其治疗有效率较常规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发生明显改善。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证实了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且该类患儿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相对理想,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 王栋.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儿童哮喘的临床研究[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5(5):331-332.
  [2] 吴剑.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7(7):219-220.
  [3] 林爱顺,方英莲.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及阿奇霉素疗效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1,4(4):219-220.
  [4] 陈楚雷,王美英,李飞鹏.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儿童哮喘60例临床疗效分析[J].河北医学,2010,8(8):992-993.
  [5] 陈楚雷,王美英,李飞鹏.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儿童哮喘60例临床疗效分析[J].河北医学,2010,8(8):221-223.
其他文献
生命教育是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教育不是抽象的关于生命的教育,而应当是基于具体实例的教育.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生命的认知并不是很清晰,也不知道生命背后
期刊
【摘要】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多样化的支持,但目前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较为表面化。对此,文章提出了对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小学学科中的应用分析,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特点总结教育应用要点,并基于当前中小学应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中小学;技术;课堂互动一、交互电子白板及其教学功能性  交互式电子白板最早是与计算机、投影仪连接且具备触控感应功能的
牡丹江戏剧主创人员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型:一是痴迷于“平民剧”,以王治普为代表;一是专情于“伟人戏”,以付军凯为代表.无论哪一种类型,他们都是将情字置于首位,依平民说
【摘 要】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重症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30例,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并对患者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本组30例患者,好转21例,5例改行气管插管,4例自动退出治疗;在治疗前后,对好转的21例患者的血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治疗后明显优于治
[目的]探讨口腔门诊显微根尖手术中,医生护士四手操作的护理配合技术.[方法]40例患者46颗患牙在实施显微根尖手术的过程中采用“四手操作”,护士除做好术前环境、用物、患者
【摘 要】 目的:探讨改良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120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钢丝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改良张力带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对于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采用骨折有限切开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分析疗效。结果:35例患者随访6个月~2年,2例发生轻度髋内翻,其余33例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操作简单方便,固定牢靠,创伤小,是一种效果良好的内固定方法。  【关键词】 股骨
实验诊断学实验教学是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整个教学课时的近1/2.长期以来实验课只是学生按照老师设定好的实验方案做,这样的实验教学有其可取之处:学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