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纽约时报》公布了2012年网站点击率最高的十条稿件。除新闻报道外,评论与博客也跻身榜上,硬新闻以突发事件挂帅,分析解释性报道居后,大众心理、养生休闲之类的软文也吸引了众多眼球,与严肃新闻分庭抗礼。
这份排行榜代表了在美国有相当教育水准的公众所关注的话题,移动终端阅读的方式正在悄然改变传统媒体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取向。
位居榜首的是康州小学枪击案。这件震惊美国的惨案发生在圣诞节前,事发之后半天各方报道彼此出入,公众于是纷纷登录《纽约时报》网站查看究竟,足以证明在关键时刻,有公信力的全国性媒体在发挥作用。同样属于硬新闻的超级飓风Sandy,排名第三。这是纽约地方新闻也是全国新闻,读者从《纽约时报》中寻求现场报道,信任记者掌握的丰富的消息来源,在情理之中。
点击率名列第二位的是高盛公司金融衍生品部门前任主管撰写的评论,暴露投行只为了赚钱,不在乎牺牲客户利益。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公众对华尔街的信任度跌至最低点,雷曼兄弟之类的投行向客户推销有毒资产(toxic assets)之类的劣迹,已不新鲜。然而由内部人把读者带入投行会议室和交易厅内,近距离观察投行内部文化,看那些年薪百万美元的天之骄子们如何把客户当作冤大头忽悠、玩弄于掌股之间,的确令人大开眼界。
2012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关心选情的读者点击新闻报道了解分析选战中的虚实。名列第七的是奥巴马选战告捷后,分析他如何在两党对峙中,找到空隙,智取几个关键的“摇摆州”。排名第五的是大选中横空而出的统计学家西维尔的博客。他冷静分析了50州的选情调查,加上对不同时间民调趋势的分析,以及人口年龄分布等观察,得出选情调查的有效性程度,丝毫不差地预测出选举结果。这位年仅35岁的小伙子,让那些专业的选情顾问、评论家、政治行为学者大跌眼镜。
财经新闻一向在综合媒体中不是吸引广大读者的题材,即使媒体声嘶力竭地大谈“财政悬崖”和欧元危机,公众都反应冷淡。在点击率最高的十条新闻中,唯一与产业有关的是第九名“为什么iphone和其他苹果产品在国外生产?”这篇报道指出美国产业空心化导致长期就业不振,苹果由于国外代工厂的劳工待遇受各方猛烈批评,于是计划在美国国内寻求一家代工厂来组装iMac电脑。未来美国跨国公司是否会把更多的生产线搬回本土,显然引起广泛关注。
其他四条都是和生活、健康、心理、休闲旅游有关。第四名是介绍时代广场一家新潮餐馆;第六名解释现代人的焦虑感:人们忙碌,是怕闲下来的空虚;第八名讲到瑜伽可能会伤害身体;第十名是总结2012年休假旅游胜地,郑重推荐巴拿马。
从这份排行榜可以看出,报纸电子版受欢迎的内容更像杂志,一般读者有很强的恻隐之心去关注枪击事件和飓风,对国际新闻淡漠,而由非新闻专业者提供的评论与博客看来很受欢迎。
据调查,从手机和平板电脑上获得新闻的人占读者的40%,当美国人获取新闻的方式大量转移到移动终端时,这种随时随地、小屏幕的阅读方式无疑影响了读者的选择。
《纽约时报》从2011年底开始向网络读者收费,整个报业集团——包括《纽约时报》、《国际先驱论坛报》和《波士顿环球报》,数码订户接近60万,成为集团盈利的新支撑点,目前订阅收入差不多和广告收入持平。当点击率成为商业运作追求对象,不少新闻媒体把“搜索引擎最大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当作采编标准之一。《纽约时报》虽然还没有跟着这个风气走,但从长期看,编辑部在选题上,会在相当程度上迎合读者的偏好。美国人喜欢狗,正好新任的女总编爱犬,有人统计在前年到去年之间,《纽约时报》对宠物狗的报道暴增,“狗”这个字出现的频率上升了45%。
对手机和平板电脑阅读者来说,长篇特写越来越没有市场。《哥伦比亚新闻评论》统计2003至2011年之间,《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2000字以上的报道,分别减少了86%到35%不等。在《纽约时报》,2000字至3000字报道减少了四分之一,但3000字以上的报道却有所增加,最近的沃尔玛报道居然长达7000字。这表明,作为严肃大报,深度分析报道是《纽约时报》品牌所在。如果没有这个坚硬的脊梁,读者就不会在发生重要事件时进入《纽约时报》网,寻求可依赖的信息。对大报而言,真是既要媚俗,又要秉承严肃性。
(作者为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访问教授)
这份排行榜代表了在美国有相当教育水准的公众所关注的话题,移动终端阅读的方式正在悄然改变传统媒体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取向。
位居榜首的是康州小学枪击案。这件震惊美国的惨案发生在圣诞节前,事发之后半天各方报道彼此出入,公众于是纷纷登录《纽约时报》网站查看究竟,足以证明在关键时刻,有公信力的全国性媒体在发挥作用。同样属于硬新闻的超级飓风Sandy,排名第三。这是纽约地方新闻也是全国新闻,读者从《纽约时报》中寻求现场报道,信任记者掌握的丰富的消息来源,在情理之中。
点击率名列第二位的是高盛公司金融衍生品部门前任主管撰写的评论,暴露投行只为了赚钱,不在乎牺牲客户利益。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公众对华尔街的信任度跌至最低点,雷曼兄弟之类的投行向客户推销有毒资产(toxic assets)之类的劣迹,已不新鲜。然而由内部人把读者带入投行会议室和交易厅内,近距离观察投行内部文化,看那些年薪百万美元的天之骄子们如何把客户当作冤大头忽悠、玩弄于掌股之间,的确令人大开眼界。
2012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关心选情的读者点击新闻报道了解分析选战中的虚实。名列第七的是奥巴马选战告捷后,分析他如何在两党对峙中,找到空隙,智取几个关键的“摇摆州”。排名第五的是大选中横空而出的统计学家西维尔的博客。他冷静分析了50州的选情调查,加上对不同时间民调趋势的分析,以及人口年龄分布等观察,得出选情调查的有效性程度,丝毫不差地预测出选举结果。这位年仅35岁的小伙子,让那些专业的选情顾问、评论家、政治行为学者大跌眼镜。
财经新闻一向在综合媒体中不是吸引广大读者的题材,即使媒体声嘶力竭地大谈“财政悬崖”和欧元危机,公众都反应冷淡。在点击率最高的十条新闻中,唯一与产业有关的是第九名“为什么iphone和其他苹果产品在国外生产?”这篇报道指出美国产业空心化导致长期就业不振,苹果由于国外代工厂的劳工待遇受各方猛烈批评,于是计划在美国国内寻求一家代工厂来组装iMac电脑。未来美国跨国公司是否会把更多的生产线搬回本土,显然引起广泛关注。
其他四条都是和生活、健康、心理、休闲旅游有关。第四名是介绍时代广场一家新潮餐馆;第六名解释现代人的焦虑感:人们忙碌,是怕闲下来的空虚;第八名讲到瑜伽可能会伤害身体;第十名是总结2012年休假旅游胜地,郑重推荐巴拿马。
从这份排行榜可以看出,报纸电子版受欢迎的内容更像杂志,一般读者有很强的恻隐之心去关注枪击事件和飓风,对国际新闻淡漠,而由非新闻专业者提供的评论与博客看来很受欢迎。
据调查,从手机和平板电脑上获得新闻的人占读者的40%,当美国人获取新闻的方式大量转移到移动终端时,这种随时随地、小屏幕的阅读方式无疑影响了读者的选择。
《纽约时报》从2011年底开始向网络读者收费,整个报业集团——包括《纽约时报》、《国际先驱论坛报》和《波士顿环球报》,数码订户接近60万,成为集团盈利的新支撑点,目前订阅收入差不多和广告收入持平。当点击率成为商业运作追求对象,不少新闻媒体把“搜索引擎最大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当作采编标准之一。《纽约时报》虽然还没有跟着这个风气走,但从长期看,编辑部在选题上,会在相当程度上迎合读者的偏好。美国人喜欢狗,正好新任的女总编爱犬,有人统计在前年到去年之间,《纽约时报》对宠物狗的报道暴增,“狗”这个字出现的频率上升了45%。
对手机和平板电脑阅读者来说,长篇特写越来越没有市场。《哥伦比亚新闻评论》统计2003至2011年之间,《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2000字以上的报道,分别减少了86%到35%不等。在《纽约时报》,2000字至3000字报道减少了四分之一,但3000字以上的报道却有所增加,最近的沃尔玛报道居然长达7000字。这表明,作为严肃大报,深度分析报道是《纽约时报》品牌所在。如果没有这个坚硬的脊梁,读者就不会在发生重要事件时进入《纽约时报》网,寻求可依赖的信息。对大报而言,真是既要媚俗,又要秉承严肃性。
(作者为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访问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