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康社会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小康社会的含义也不断在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在的小康社会已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温饱小康,而是要将我国建成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我深刻的感受着小康带来的美好生活,小康社会也体现了我国从量到质的飞跃。
关键词:小康;生活;身边
一、从“吃饱”到“吃好”
以前外婆告诉我他们的那个年代,吃不饱穿不暖,吃糠咽菜,挖树根,稻米不丰足,吃饭还要配些红薯、大麦片等杂粮,只有逢年过节时,才能买些鱼肉来改善下伙食。现在,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的饮食质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粮票,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一些象征短缺经济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继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走在肇庆的农贸市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反映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
二、靓起来的衣着服饰
闲暇时,常听爸妈说起他们儿时的生活情境……“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这句俗语说的是爸妈小时候兄弟姐妹多,生活比较贫困,一件衣服要穿好几个人。平常根本买不起成衣,只有待到过年时,才能买上几尺布来做一套加棉袄的外套。现如今,保暖已不是我穿衣的首选标准,色彩艳丽、款式新颖已成为新的时尚追求。现在,我的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 一季多衣”取代了过去爸妈年代的“一衣多季”。衣着消费的个性化特征明显。从服装的变化上,我们看出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现在的“追求个性”。服饰的变化是中国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
三、大起来的住房
刚建国时期——居住条件极差,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摇摇欲坠。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
改革开放前——不断改善,但居住条件仍较差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民居。一片片鱼鳞状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
改革开放以来——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广东从1998年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低保居民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通过经济适用房,人们理解了什么叫“破旧立新”。一大批居民走出没有厨房、厕所,没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进房屋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方便的新楼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以前我小时候,住宅面积小,十分拥挤杂乱,厕所都是使用公共卫生间。房子里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而今天,我们家搬进了高层住宅区,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四、多起来的私人轿车
中国是个自行车的国度。站在街头,滚滚而来的自行车流,曾经让外国人感到惊讶。轿车的称呼,意思是像轿子一样的车,只有当官的才坐得起。2000年前,没有多少人敢奢望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轿车。2000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做起“轿车梦”,越来越多的人把这个过去看来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我国私人轿车保有量从2004年的0.6亿辆增加到2018年的12.5亿辆,年均增长23.7%,远高于全国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私人轿车保有量占民用轿车保有量的比值从2004年的65.2%上升至2018年的91.9%。
以前我們家出行基本靠走,后来才有了自行车、摩托车,风里来雨里去,出行基本是风刮日晒的状态。现如今家里有小车,改变了过去的出行方式和状态,还有各种公共交通工具自由选择,非常方便快捷。
五、高起来的文化程度
我父辈那个年代政府、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人们基本都是高中文化程度,那时候有个大专文凭,那都是不得了。现如今,人们的文化程度也不断提高,本科、硕士人才累累。目前,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毕业升学率从1990年的74.6%上升到2018年的99.1%;初中升学率从1990年的40.6%上升至2018年的95.2%;普通本专科招生人数从1990年60.9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791万人。每十万人口高等教育平均在校人数从1990年的326人上升至2018年的2658人。可见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
盼小康,祖祖辈辈盼了多少代;奔小康,风风雨雨奔了多少年。今天,小康生活就在我们身边。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与每个老百姓的点点滴滴密切相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感受变化;在翔实的数字中,人们见证变迁。
这种种现象也映证了我们的祖国正在飞速的发展着。衣食住行处处有变化,祖国时时在发展。每一位中国公民都为祖国而感到骄傲与自豪。逝去的是时光,不变的是辉煌。中国人民奋斗了数年,所取得的辉煌业绩都体现在点点滴滴、微不足道的变化。如同一幅逶迤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凝视着即将西沉的太阳,我思绪万千,回想着中国的点滴变化。无边的霞光好似神圣的祥云普照着大地,中华大地宛如一条腾飞的巨龙在万丈霞光中奔向下一个白昼。
作者简介:
朱琳,1989年5月,女,陕西西安,星海音乐学院,本科学历:学士学位,音乐学。
关键词:小康;生活;身边
一、从“吃饱”到“吃好”
以前外婆告诉我他们的那个年代,吃不饱穿不暖,吃糠咽菜,挖树根,稻米不丰足,吃饭还要配些红薯、大麦片等杂粮,只有逢年过节时,才能买些鱼肉来改善下伙食。现在,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的饮食质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粮票,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一些象征短缺经济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继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走在肇庆的农贸市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反映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
二、靓起来的衣着服饰
闲暇时,常听爸妈说起他们儿时的生活情境……“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这句俗语说的是爸妈小时候兄弟姐妹多,生活比较贫困,一件衣服要穿好几个人。平常根本买不起成衣,只有待到过年时,才能买上几尺布来做一套加棉袄的外套。现如今,保暖已不是我穿衣的首选标准,色彩艳丽、款式新颖已成为新的时尚追求。现在,我的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 一季多衣”取代了过去爸妈年代的“一衣多季”。衣着消费的个性化特征明显。从服装的变化上,我们看出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现在的“追求个性”。服饰的变化是中国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
三、大起来的住房
刚建国时期——居住条件极差,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摇摇欲坠。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
改革开放前——不断改善,但居住条件仍较差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民居。一片片鱼鳞状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
改革开放以来——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广东从1998年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低保居民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通过经济适用房,人们理解了什么叫“破旧立新”。一大批居民走出没有厨房、厕所,没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进房屋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方便的新楼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以前我小时候,住宅面积小,十分拥挤杂乱,厕所都是使用公共卫生间。房子里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而今天,我们家搬进了高层住宅区,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四、多起来的私人轿车
中国是个自行车的国度。站在街头,滚滚而来的自行车流,曾经让外国人感到惊讶。轿车的称呼,意思是像轿子一样的车,只有当官的才坐得起。2000年前,没有多少人敢奢望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轿车。2000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做起“轿车梦”,越来越多的人把这个过去看来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我国私人轿车保有量从2004年的0.6亿辆增加到2018年的12.5亿辆,年均增长23.7%,远高于全国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私人轿车保有量占民用轿车保有量的比值从2004年的65.2%上升至2018年的91.9%。
以前我們家出行基本靠走,后来才有了自行车、摩托车,风里来雨里去,出行基本是风刮日晒的状态。现如今家里有小车,改变了过去的出行方式和状态,还有各种公共交通工具自由选择,非常方便快捷。
五、高起来的文化程度
我父辈那个年代政府、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人们基本都是高中文化程度,那时候有个大专文凭,那都是不得了。现如今,人们的文化程度也不断提高,本科、硕士人才累累。目前,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毕业升学率从1990年的74.6%上升到2018年的99.1%;初中升学率从1990年的40.6%上升至2018年的95.2%;普通本专科招生人数从1990年60.9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791万人。每十万人口高等教育平均在校人数从1990年的326人上升至2018年的2658人。可见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
盼小康,祖祖辈辈盼了多少代;奔小康,风风雨雨奔了多少年。今天,小康生活就在我们身边。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与每个老百姓的点点滴滴密切相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感受变化;在翔实的数字中,人们见证变迁。
这种种现象也映证了我们的祖国正在飞速的发展着。衣食住行处处有变化,祖国时时在发展。每一位中国公民都为祖国而感到骄傲与自豪。逝去的是时光,不变的是辉煌。中国人民奋斗了数年,所取得的辉煌业绩都体现在点点滴滴、微不足道的变化。如同一幅逶迤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凝视着即将西沉的太阳,我思绪万千,回想着中国的点滴变化。无边的霞光好似神圣的祥云普照着大地,中华大地宛如一条腾飞的巨龙在万丈霞光中奔向下一个白昼。
作者简介:
朱琳,1989年5月,女,陕西西安,星海音乐学院,本科学历:学士学位,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