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旅游文本英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haiyugui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功能目的论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这一理论赋予了译者极大的自由空间,译者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去选择和采用合适满意的策略和方法来实现翻译目的。旅游文本有着特殊的的功能性和目的性,译者应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完成旅游文本预期功能和实现文本的预期目的。
  【关键词】功能目的论 旅游文本 译者主体性
  一、引言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和壮美的山河景色,吸引着大量的国外游客,汉英旅游资料的翻译作为向外国游客提供信息的重要渠道,对提升中国旅游形象、促进中国国际旅游业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译者在整个翻译活动中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译文以怎样的面貌呈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但在传统的翻译理论的影响下,旅游资料的翻译过分强调原语向目的语的转化,而忽视了译者的主体性作用,这就造成旅游资料译文的质量不高,进而影响了对外宣传的效果。
  二、译者的主体性
  一般来说,译者主体性是指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译者主体性的问题一直以来广受翻译界各流派热议。各研究者和翻译家对于译者主体性的具体定义各有不同。屠国元和朱献珑认为:“译者的主体性是译者在受到边缘主体或外部环境及自身视域的影响制约下,为满足译入语文化需要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主观能动性,它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目的性、创造性等特点。”(屠国元、朱献珑,2003)。 查明建和田雨将其性定义为“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查明建、田雨,2003)。方梦之提出:“译者主体性”(subjectivity of translator)亦称‘翻译主体性’,指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本质特性,即翻译主体能动地操纵原本(客本)、转换原本,使其本质力量在翻译行为中外化的特性”(方梦之,2005:82)。许均认为,所谓“译者主体性”是指翻译的主体及其体现在译作中的艺术人格自觉,其核心是翻译主体的审美要求和审美创造力(许均,2003)。
  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要参与人员对译文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作用。译者必须要考虑诸多因素,如不同语言的风格和文化意识形态、翻译活动发起人的特殊要求、译文的预期目的,以及目的语读者期待等,译者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处理各种客观因素。
  三、功能目的论与旅游文本
  功能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功能翻译学派的核心理论,由汉斯·弗米尔于1978年首次提出。他认为翻译行为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往往取决于翻译的目的。目的论的核心思想是“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主要包括三个法则:(1)目的法则,即翻译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整个过程;(2)连贯法则,即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准则;(3)忠实法则,即通常所说的忠实于原文。其中“目的法则”为首要法则。目的论认为翻译的目的注重的不是译文与原文是否对等或译文是否“完善”,而是强调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译文预期的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处理方法。根据目的论,评价一个译文成功与否,要看它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目的论更加注重目标语文化和社会环境下的功能翻译,提出译者应该对比目的语与原语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差异来进行翻译。功能目的论突破了“等值” 翻译观,强调了翻译应从文本功能和目的出发,采用相应策略和方法,将“翻译放到了一个综合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多重关系的动态的行为范畴,从文本的交际功能方面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它强调译者和文化在翻译中的作用,“目的决定方法”——其最突出的特点赋予了译者更大的自由空间去选择和采用合适满意的策略和方法。
  旅游文本是一种应用文体,涵盖面极广,主要包括旅游景点牌示解说、旅游宣传广告、旅游宣传册、旅游告示标牌、导游图、旅游影视片等各方面的内容,主要目的是吸引潜在旅游者,激发他们游览的兴趣,为游客或潜在游客提供相关的地理人文信息;其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诱导行动,在潜在的旅游者心目中树立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吸引其前往该地旅游;二是传递信息,为旅游者提供准确实用的旅游信息。因此,根据翻译目的论的观点,在对此类文本的翻译中,为了达到其文本目的与实现其文本功能,译者应该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尽量避免目的语读者对译语的误解,并增加其可读性。译者在旅游文本的翻译中具有极大的主体性作用,他可以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与方法,按照目的语的表达方式,为游客或潜在游客提供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信息,以满足其需要来实现翻译目的。
  四、汉语旅游文本英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长久以来,翻译一直在学术领域处于边缘地位,处于一种被遮掩、被压制、被排斥状态和仆人状态(陈大亮,2004)。译者一直生活在原文作者的阴影之中,努力使自己做隐形人,处于一仆二主的地位,既要忠实于原文作者,又要小心谨慎地为译文读者服务,译者试图在夹缝中生存的欲望一次又一次地被翻译批评所压制,译者的创造性翻译常被斥为不忠实抑或背叛。(成天娥,朱益平,2006)。功能目的论有力的肯定了译者的主体性作用,为译者的创造性翻译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使译者从“被忽视”、“被束缚”和“被边缘化”上升到了 “被重新认可”和“尊重”的地位。译者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尤其在旅游资料翻译中不可或缺。
  译者主体性地位在旅游资料翻译中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得以实现,即对原文进行批判性阅读和文化差异下的模式转换。
  1.对原文进行批判性阅读。功能目的论强调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尤其注重译文的交际目的。旅游资料的翻译注重交流的结果,目的清晰明确,即向游客或潜在游客宣传旅游目的地,为游客提供目的地信息,或激起潜在游客好奇心,诱发旅游动机。在对旅游资料英译的过程中,为了达到翻译目的与实现文本功能,译者应对原文进行批判性阅读,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目的语的角度出发,灵活地对文本的信息和篇章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对原文中的错误和不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的表述都予以纠正。   例如:
  银川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位于甘肃省中心。从明清以来,她就是伊斯兰教在西北部的居住地和传播中心。(刘慧梅,杨寿康,1996)
  Honored as a smaller Mecca,Yinchuan,the capital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Prefecture,is located in Central Gansu Province.Since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Yinchuan has been a place for Moslems to live and a center of Islamic education in the Northwest.(刘慧梅,杨寿康,1996)
  在此译文中,译者应用增译法将银川类比成小麦加,使英语读者认识到银川在中国穆斯林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但因译者忽视了原文中的一个重大信息错误——银川位于甘肃省中心,而导致译文的错误。在此译文中,译者主体性未得充分到发挥,向目的语读者盲目地传递了错误的信息,误导了目的语读者。
  2.文化差异下的模式转换。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基础,是语言的生命源泉。中英不同的传统文化观念、历史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等造成了中英两种语言读者在知识的结构上的差异。旅游资料的翻译是以译语文化为归属的应用型文体的翻译。所以,在英译汉语旅游文本时,为了使译文更易于被英语读者所接受,实现旅游资料英译的宣传交际功能,译者应发挥其主体性,在基本传达原文信息的基础上,遵循英语文化环境的规范和标准,按照需要把原文里面的信息和内容按照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加以重组成为英语旅游文本的篇章模式。译者应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如调整、删减、增益、省略、注释等,处理各文本信息:首先,适当的整和整个文本,厘清主次信息; 其次,对于汉语中过多的渲染修饰、辞藻华丽的召唤和美感信息进行适当简化或删除,使译语文本既具有感染力,达到宣传效果,又符合英语旅游文本准确性和客观性的特点;对于富含典型中国文化特点的文化信息应当加以补偿和解释,减少交际中出现的文化障碍,从而真正做到跨文化交际。
  例如:
  《 安徽省志·黄山图》 载,“又时有云铺海之奇,半山出云,一白无际,微风鼓荡,尤为奇观。”出现云铺海时,“海”中烟云翻飞,波澜起伏,浩瀚似海,且变化无穷。
  译文 1:In Historical Records of Anhui,there is the following description:“Often the wonderful sight of clouds forming up into a limitless expanse of white sea is presented before the eye,heaving up and down the mid- slopes of the peaks.”When such a sight presents itself,the misty clouds will swell up and roll like billows,undergoing a phantasmagoria of instantaneous changes.
  译文 2:According to a historical record,the sea of clouds in Huangshan Mountain undergoes a myriad changes in the twinkling of an eye,which makes it more like a fairyland.(袁琼,2011)
  原文的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华丽辞藻扬描绘出了黄山云海的奇美变化。译文 1几乎对原文进行了照搬直译,使得语言冗长繁琐,不符合英语旅游文本简洁、准确、客观的表达习惯,让英文读者不得要领,反而阻碍了吸引游客的预期效果。译文2采用了省译法和整合法,省略了原文中夸张、渲染的信息,保留了主要信息,增强了译语的可读性,符合英语读者的审美观,从而更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和发挥译文的预期功能。
  五、结语
  在旅游资料翻译中,译者拥有非常重要的主体性地位。译者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对原文的批判性阅读基础上,以目标语读者的接受力为前提,对原文从词句到风格、从局部到整体进行能动的处理和加工,采取调整、删减、增益、省略、注释等各种手段进行两种文化差异下的模式转换,从而完成旅游资料英译的宣传交际功能,最终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当然,也不能盲目夸大译者主体性在旅游翻译中的作用,应避免走向译者主体性的过分发挥和极度压抑两个极端,也只有在制约中合理地发挥主体性才能有效地提高译文的质量,实现旅游资料翻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大亮.谁是翻译主体[J].中国翻译.2004.(2).
  [2]成天娥.朱益平.旅游资料汉译英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J]西北大学学报学社会科学版).2006.11.
  [3]查明建.田雨.论译者主体性[J].中国翻译.2003.(1):22.
  [4]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5]屠国元.朱献珑.译者主体性.阐释学的阐释[J].中国翻译.2003 (6):8-14.
  [6]方梦之.译学辞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7]许均.“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J].中国翻译. 2003.(1).
  [8]刘慧梅.杨寿康.从文化角度看旅游资料的英译[J].中国翻译. 1996.(5).
  [9]袁琼.功能翻译理论视域下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
  *论文为伊犁师范学院2014年科研一般项目《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伊犁旅游文本英译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YSYB08。
  作者简介:丁雪莲,女,(1983.12),回族,新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翻译。
其他文献
“随文练笔”,即紧紧跟随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写作训练。在随文练笔的教学中,可以巧妙设置“支点”,架设学生随文练笔的阶梯。“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依托课文,随文练笔,是一条值得架设的支点。教学设计就像一架梯子,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了至高点,让学生去摘取那颗最美的星辰。在《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中,我随文练笔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在习作练习中习得对话描写中提示语的写
【摘要】被动语态在英语中广泛使用是英语有别于汉语的一大特点。文化频繁和英语被动语态常见于各种科技文章和新闻报道中前后缺乏逻辑关系。相对于汉语,英语中被动语态用得比较多,在动作的发出者不可知或不必说出时,英语常用被动语态来表示。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和习惯表达上有很大差异,英译汉就成了学习者学习的难点,尤其是被动语态的翻译。本文就英语被动句的使用情况及其翻译方法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被动语态
可靠性是衡量电子阅览室系统优劣的重要指标,研究电子阅览室系统的可靠性成为现实的需要。此外,如何使装备安全、高效、经济地运行,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图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陕北民歌是流传在黄土高原上的一部鸿幅巨著,一首饱含高原人情感的不朽史诗,这块光彩夺目的艺术瑰宝在民俗音乐史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本文中,以《西北回响》的中英翻译为
作文教学目标的科学化、作文教学过程的科学化、作文教学评价的科学化是实现作文教学的科学化,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Scientific teaching composition of the comp
研究结果表明:NSI-15保水剂在新疆干旱区灌溉造林和无灌溉造林中应用,对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幼树生长量具有明显的效果.在困难立地粘质土和砾质戈壁土造林,保
书面表达是中学生学习英语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具备一定的审题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等。然而从近几年的考试情况来看,学生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日益普及,新科学、新理论、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对承担传播人类文明使命的教师知识更新的要求越来越强烈,面对见多识广、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对一个除了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