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对比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比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方法:我们收治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体检的200例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2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10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静脉血采集方式,观察组末梢血采集方式,比较观察两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的数值。结果:MCHC(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以及稳定性均低于观察组,两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血采血方法更适用于血常规检验。
  【关键词】两种;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345-01
  在实验室医学检验中最常见、最基本的检验之一即为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能够通过细胞数量、分布情况以及形态的变化反映出身体的健康状况,可以尽早的发现疾病迹象[1],有利于临床诊断。而在血常规检验中,人们对于静脉血采血和末梢采血这两种采血方式有着不同的认知,因此,为了对比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进行体检的200例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们选取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来我院进行体检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80例,女性120例,年龄在27-68岁之间,平均年龄(47.25±3.76)岁。把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10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性39例,女性61例,年龄在30-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3±12.5)岁。观察组男性41例,女性59例,年龄在27-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2±12.7)岁。两组体检人员均身体健康且自愿进行血常规检验,在健康状况、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检测方法
  1.2.1对照组 清早7时空腹采集血液,采用静脉血采集方式,即于肘部静脉处采集血液,2小时内进行血常规检验。
  1.2.2观察组
  1.2.2.1使用真空试管一次性采集手指末梢血于抗凝管。
  1.2.2.2将血液稀释至一定浓度,并摇匀。
  1.2.2.3所有血液标本需在2小时内采集完毕[2]。
  1.3评价指标 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的数值。
  1.4仪器及试剂选择 采用BTX-2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其血液稀释剂,选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类抗凝剂,用量为EDTA-K.2H2O 1.5~2.2mg/ml血液。
  1.5統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对收集的所有患者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 两组患者资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体检人员不同采血方式血常规检验结进行比较,发现MCHC(P>0.05),无统计学意义,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以及血小板(PLT)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以及稳定性均低于观察组。
  3讨论
  血常规检验的检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受采血方法影响,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全自动血常规检验仪器的应用愈加广泛,而该仪器要求使用静脉血,另外,静脉血有较好的重复性,可以更准确的反映真实数据[3]。由于末梢血循环较慢,因此温度较低,这就加快了末梢血的溶血速度,此外,末梢血血量过少,不易采集,且容易在穿刺处由血小板形成血块,从而影响检验结果。
  在采集末梢血时,为了获取更多的血液,通常会对穿刺口进行挤压,从而使组织液进入血液,另外,白细胞会由于挤压出现破损现象,从而降低白细胞数量,因此需在血液中添加适量稀释液,该稀释液会影响白细胞的形态结构,使血小板发生聚集,进而增高白细胞含量,这就为血液检测增加了不稳定因素,末梢血比静脉血更易受环境影响。
  据研究表明,除MCHC以外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以及血小板(PLT)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两种采血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有明显差异。因此,不可将两种采血方式结合使用。为了提高检验准确性,宜使用静脉血采血方法。
  参考文献:
  [1]范英华.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1,24(9):204-205.
  [2]李靖萍.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对比结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3,18(34):3715.
  [3]周立强.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14,02(11):134.
其他文献
【摘要】如何提高临床妇产科的教学质量,提高医学生的临床能力,本文重点讨论在新的形势下,采取情景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BL)、典型病例教学法、模型直观教学法及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改进妇产科的临床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临床教学;妇产科;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336-01  我院属广东医学院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及分析脑血管畸形患者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MRI平扫、增强扫描的诊断效果。 方法 收集从2013年2月到2014年7月期间来我院的脑血管畸形患者病例54例,分别对其进行SWI技术、MRI平扫、增强扫描来扫描成像,分析三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 结果 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脑血管畸形患者的诊断上准确率高达88.9%,相比于MRI平扫的64.8%和增强扫描的74.1%,SWI技术的诊断方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采用螺旋CT进行诊断,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临床治疗资料,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结果:在本组45例患者中,17例(37.78%)为椎间盘部分脱出,11例(24.44%)为韧带肥厚。10例(22.22%)硬膜
期刊
【摘要】目的:对急性胃炎患者行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62例急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一组为综合性护理组,一组为常规护理组。结果:综合性护理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93.55%和70.97%),差异有显著性(P0.05)。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组:护理人员通过常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指引患者保障充足的睡眠时间,并
期刊
【摘要】目的:探索黄芩茎叶总黄酮分散片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崩解时限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法和正交设计实验,对黄芩茎叶总黄酮分散片处方进行筛选。结果:按优化处方制备的黄芩茎叶总黄酮分散片可在3分钟内完全崩解,符合药典规定[1]。结论:优化处方的黄芩茎叶总黄酮分散片其崩解度明显优于普通制剂。  【关键词】黄芩茎叶总黄酮 单因素考察法 正交试验法 分散片 崩解时限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46例宫颈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46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并发肠梗阻1例,尿潴留1例均经保守治愈。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宫颈癌发生的关键,诊断明确后依据患者个体化病情决定治疗方案。  【关键词】宫颈癌;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340-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P53及其信号通路在肿瘤耐药分子機制中的应用,为日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首先对P53自身稳定性与肿瘤耐药性展开分析,将得到的结果作为基础部分,深入开展P53及其信号通路在肿瘤耐药分子机制中的作用分析。同时,对P53及其信号通路在肿瘤耐药分子机制中的应用进行相应的论述。 结果:P53自身稳定性与肿瘤耐药性集中在P53的自身降解、P53磷酸化等几个方面,经过大量
期刊
【摘要】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為一种糖蛋白分子。主要于妊娠期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产生并分泌,故机体正常情况下体内含量极少[1]。但是,研究发现多种肿瘤中,均有HCG的表达[2],如宫颈癌[3]、卵巢癌[4]、膀胱癌[5]等,而这种HCG均属于HCG的β亚单位。因此,本文就?-HCG的性质及?-HCG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肿瘤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目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 有害反应,喹诺酮类药物是人工化学合成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来发展 较快的合成抗菌药物,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DNA螺旋体,破坏细菌DNA代谢而发挥抗菌作用。造成喹诺酮 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可能是该类药物主要采用合成法制作工艺, 容易带有大分子抗原或半抗原, 另外, 有些药物由于稳定性问题,
期刊
【摘要】社区的卫生服务在城市卫生中占有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形势药学服务教育下,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是建造我国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开展社区卫生药学服务不仅在就医方面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方便,使社区患者在医疗费用上的负担也有所减少,而且还可以促进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在此基础上使我国的社区卫生医药学的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快,在社区公众的安全和合理用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