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来源 :心脑血管病防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e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比较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 对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58例不稳定心绞痛(UA )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40mg,对照组给予 复方丹参注射液30~50ml,两药分别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 脉滴注,qd连续14d。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4d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 疗组在治疗后低切全血黏度明显降低(P<0.05),红细胞变形性显著增高,血细胞比容 、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 1)。低切全血黏度下降和红细胞变形性升高幅度,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血小板聚集率的下降作用,治疗组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可显著地降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 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增加红细胞变形性,作用明显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
  [关键词]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不稳定心绞痛;血液流变学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07)03_0 190_03
  
  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UA)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一,大量的研究证明有效地降 低血小板活化,改善凝血纤溶系统紊乱能够防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 射液是从丹参中分离出二萜醌类化合物丹参酮ⅡA(tanshinone ⅡA)后经磺化得到的水溶性 物质,常用于心脑血管病及外周循环障碍性疾病的治疗。为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与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2005年1月至2006年3月, 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58例均为我院内科住院病例,均符合WHO制定的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及 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排除既往有严重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者及血液系统疾病者。其中 初发劳累型心绞痛23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26例,变异型心绞痛7例,梗死后心绞痛2例,采 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44~70 岁,平均57.2±8.3岁,病程7天~3月,平均2.9±0.3月;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 例 ,年龄45~72岁,平均58.3±7.3岁,病程6天~2.8月,平均2.5±0.4月。两组病例性 别、年龄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 号:国药准字H3102258。规格:每支10mg)40mg;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雅安三九药业 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1021883,规格:每支10ml)30~50ml,两药分别加入0.9 %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qd连续14d。
  1.3 观察指标:于用药前及用药后第14天抽静脉血,使用LBY-N6A型旋转式血液黏度计、L BY-BX型红细胞变形聚集仪和LBY-NJ血液凝聚仪(北京普利生科贸集团,北京普利生精美仪器 研究中心产品),检测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血细胞比容。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配对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 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见表1。
  
  
  2.2 不良反应: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有2例出现面红伴头晕,1例出现恶心、腹胀,但症状 均较轻微,未影响用药,复方丹参组未见明显异常反应。所有患者治疗后血糖、肝肾功能、 大小便均无异常变化。
  
  3 讨论
  
  不稳定心绞痛(UA)是稳定型心绞痛与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急性冠脉综合征,易发展成为急 性心 肌梗死(AMI),甚至缺血性心源性猝死。由于UA冠脉的斑块不稳定,易发生冠脉痉挛,导致 冠脉内的粥样斑块发生裂隙、出血或破碎,使更多的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血栓素A2,进而 促进冠脉痉挛及(或)冠脉内血栓形成,产生急性心肌缺血[1],故及时诊治至关重 要。文献表明[2]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通过下列途径改善心绞痛症状;(1)、清除氧 自由基,防治心肌损伤;(2)、抑制白细胞功能,防治心肌梗死;(3)、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 变状态提高心肌摄取能力;(4)、具有钙拮抗剂作用,可进一步保护心肌,改善缺血心肌代 谢。丹参酮属于黄酮类,有降低患者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血浆纤维蛋白、血细胞比容 ,增加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和红细胞间的排斥力,促使红细胞解聚等作用,同时还显著的抑 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从而降低血液黏度[3]。
  本文对2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给予静脉滴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并以30例静脉滴 注 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治疗组在治疗14d后低切全血黏度明显降低,红细胞 变 形性显著增高,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下降。结果表明丹参酮 ⅡA磺酸钠注射液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方面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能降低血黏度,增加血流量 ,改善心肌供血供氧,从而缓解心绞痛症状。
  
  参考文献
  [1]邵耕主编.现代冠心病[M].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联合出版社,1994,302,316-317.
  [2]张建虎,叶芊.丹参酮药理作用[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5(6):151-152.
  [3]Lenoir M, Pedruzzi E, Rais S. Sensitization of human neutrophil defense act ivities througn activation of 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receptors by ginkgolide B, a bioactive component of the Ginkgo biloba extract EGB 761[J]. Biochem Ph armacol, 2002,63(7):1241-1249.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 观察眩晕症患者的椎动脉(VA)颅外段形态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检测684例1368条颅外VA。观察其形态结构,血流频谱形态。测量VA内径,血流峰速、舒张末期流速、时间平均流速、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结果 颅外段VA形态结构改变占71.8%,血流频谱示动脉硬化72.2%,血流动力学示供血不足和两侧供血不平衡占50%。结论 彩色多普勒能有效地发现眩晕症患者
期刊
[摘 要] 目的 探讨颅内出血病例初诊CT报告阴性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初诊CT报告阴性但最终证实为颅内出血的病例37例,分析CT报告阴性的原因。结果 颅内出血按部位可分为:硬膜外出血2例,硬膜下出血1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脑出血3例。造成初诊Cr报告阴性的原因主要为病程早期出血量少造成CT血肿征象不够典型以及CT设备自身的局限性。结论 颅内出血病例初诊CT报告阴
期刊
中圖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16X(2006)01—0059—02  无症状性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nfaretion,SCI)是指患者无脑卒中病史,而影像学检查(CT或MRI)显示脑梗死灶者。首次卒中病人影像学检查发现的非责任灶也属SCI的范畴[1]。本文收集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所诊治的68例SCI患者分析如下:
期刊
自2001年2月至2005年8月,我們采用Seldinger法进行心包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45例心包积液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期刊
[摘 要] 目的 观察PCI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的时间及临床疗效。 方法 将研究对象386例PCI术后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在PCI术后应用低分子 肝素一周,另一组应用低分子肝素2天,观察两组术后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及术后 一月内心脏严重事件的发生情况及两组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急 性亚急性血栓形成发生率两组未见明显区别,术后MACE发生率两组也未见明显区别;出血并 发症方面2天组较7天组有
期刊
[摘 要] 目的 分析116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 ,探讨处理方法和减少并发症的策略。方法 对2003年1月~2006年10月本 院安装的116例永久起搏器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起搏器并发症共18例,术中严重心律失常发生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17例,其中囊 袋 内积血及血肿9例,囊袋皮肤溃破起搏器外露1例,电极导线脱位2例,电极导线断裂2例,起 搏介导性心律失常(PMT
期刊
[摘 要] 目的 探讨不同烟龄、吸烟量的吸烟者的D_二聚体、tPA 、PAI_1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80例不同烟龄、吸烟量的吸烟者, 年龄27~55岁,不吸烟者30例,年龄21~50岁,进行D_二聚体、tPA、PAI_1测定比较。结果 不同烟龄、吸烟量的吸烟者的D_二聚体、tPA、PAI_1的含量与不吸烟者 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吸烟者的D_二聚体 、tPA、P
期刊
[摘 要] 目的 评价BiPAP呼吸机在妊娠并发急性左心衰竭、低氧 血症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常规治疗30min后不能控制病情(SPO2 ≤90%)的8例妊娠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加用面罩BiPAP通气。定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 期间症状、体征、SPO2、动脉血气、胎心率(FHR)、胎儿监护、面罩耐受性等。结果 通气30min后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明显改善,HR、RR、MBP、FHR有所下 降
期刊
[摘 要] 目的 分析儿童血管性头痛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提高对 此病的认识。方法 对2004~2006年在我院门诊及住院诊断为血管性头痛 的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转归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46例头 颅MRI或头颅CT均正常。脑电图结果大部分在正常范围,部分异常表现以弥漫性慢波为主。T CD结果显示31例有不同程度的脑动脉血液速度增快。予以非药物治疗或配合药物治疗,头痛 症状明显缓解,发作次
期刊
[摘 要] 目的 总结急性右心室梗死(ARVMI)的发病特点及治疗体 会,探讨右心室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43例伴有ARVMI患者的临床资 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胸痛27例(62.7%),低血压或休克15例,左心 功能不全者17例;心电图V3R-V6R,ST段抬高≥0.1MV 25例,ST段抬高III导联>II导 联15例,V3R-V6R呈“QS”波,无ST段抬高3例;高度-III度房室传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