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雨果的沙龙里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ju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29年的7月10日,雨果请了一批作家、诗人和画家来听他朗诵新写的一部戏剧。雨果的家在田园圣母街11号,屋后有一个浪漫风格的花园,里面有一潭碧水和一座简陋的小桥;再往里,有一个小出口,一直通到美丽的卢森堡公园。
  当晚受到邀请的有大仲马、巴尔扎克、维尼、梅里美、圣勃夫、缪塞,等等。这样的沙龙在巴黎是很常见的。雨果脸色苍白,用一种威严、庄重的声音朗诵着自己的作品,朗诵到高潮处,眼睛里放出像闪电一样的光芒。听众们仰着脸,听得如痴如狂。朗诵完毕,年轻的听众们又跳又嚷,拉着雨果的手大喊。在这热烈的欢呼声中,雨果显得自信而强大,可是他的一些朋友们生出了另外的情绪。
  30岁的巴尔扎克独自坐在一个角落里。前不久,他出版了第一本小说《朱安党人》,但报道上几乎都是对他的批评,《软毡帽报》直接说他缺乏写作经验。书只卖了300本,這让他很受打击。众人对雨果的吹捧让巴尔扎克很不以为然,同时又对吹捧的不是自己而心如刀绞,于是他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大仲马这一天显得特别激动,他一把抱住雨果,把他举了起来,大声喊道:“让我们把你带上荣誉的宝座!”不久前,他的剧本《亨利三世及其宫廷》搬上了舞台,获得了很好的反响。他与雨果都是27岁,两个同龄人一见如故。不过很快,他们将成为戏剧界的竞争对手。高傲的维尼比大仲马和雨果年长五岁,已经是有名的大诗人。他和雨果早就是好朋友,还是雨果的证婚人。他刚刚写完了一部浪漫主义戏剧《威尼斯的摩尔人》,很是满足。看大家对雨果不可思议的赞美,他心里很不乐意。
  梅里美比雨果小一岁,才26岁。虽然人们最熟悉的《卡门》他还没有写出来,不过已经发表了许多小说和诗歌。他和年长20岁的司汤达是至交好友。司汤达和雨果不和,这在巴黎的沙龙里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梅里美为了撮合两个人,把他们请到家里来,动手做了两个菜。据说,两个人见面以后像屋顶上的两只猫,弓起背,怒目而视,结果大家不欢而散。
  圣勃夫长相虽然丑陋,却是当时最有名的评论家。他此时还是雨果最有力的支持者,可是不久之后,他为了惩罚雨果对他的轻慢,想方设法成了雨果夫人的情人。事情闹得满城风雨,两个人终于绝交。
  至于缪塞,这个多年后因为与乔治·桑的爱情轰动巴黎的诗人才19岁。他刚刚写出了第一本诗集。缪塞是个叛逆的人,他诗歌的内容就是反雨果。
  之所以发生这一切,是因为雨果太傲慢。对此,雨果是这样回答的:“有人指责我傲慢。没错,傲慢就是我的力量。”
  然而,这几个与他决裂的人又正是因为更加的傲慢,希望成为自己,从而成就了自己。在1829年7月的那次沙龙里,为雨果喝彩,并且一直把他当成偶像崇拜的另一些人慢慢就消失无声了,没人知道他们是谁。
  (程晓东摘自《扬子晚报》)
其他文献
老张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他气质优雅,从容不迫,在我们青春的书页里写下惊鸿一笔,那一笔足以让时光惊艳,在我们韶年时光的流淌中平添几分诗意,几分厚重,几分描摹。  初见·原来诗歌情最浓  语文,是一门讲浪漫的学科。老张,是一位具有诗意的长者。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讲《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老张说完这一句,身体竟然微微抖动起来,眼中蓄满了泪水。然后他缓步走到讲台中央,双手举起,神情坚定
在中国,竹子上刻字、岩洞里题字、城墙上留字,自是文人雅士的习惯。古代文人写诗,题目常常爱写成“题×××壁”“题×××庙”:“不识庐山真面目”是苏东坡刻在庐山西林壁上的,“两山排闼送青来”是王安石刻在朋友湖阴先生房子的墙壁上的。幸亏水上不能写字,不然估计“疑是银河落九天”就被李白写到瀑布上去了。  美国孟菲斯大学历史系教授孙隆基有一个有趣的观点:国人缺乏公共空间的基本礼貌的原因在于对婴儿排泄习惯的训
裴休(791——864),字公美。河內济源(今河南济源)人,祖籍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唐朝晚期名相、书法家。裴休在唐穆宗时登进士第,为相时曾主持改革漕运及茶税等积弊,颇有政绩。裴休博学多能,工于诗画,擅长书法,以欧阳询、柳公权为宗。《旧唐书》记载:“裴休长于书翰,自成笔法。家世奉佛,休尤深于释典。”其撰写的《圭峰禅师碑》貌似柳体,然而风格较柳体更为遒媚劲健。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评价此碑:“裴休率
美国“密西西比號”客轮在波澜壮阔的密西西比河上航行。  一位游客主动与船长搭讪:“船长先生,您在这河上航行了这么久,经验这么丰富,我想您一定对河中的每一处浅滩都摸得一清二楚、了如指掌了吧?”  这位船长在这条人称“老人河”的大河上已经航行了几十年,当然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教训,可是他的回答却让这位游客大吃一惊。他说:“不,先生,我对河中的暗礁、浅滩并不完全清楚。”  “您说什么?”游客疑惑了,接着又好
那云样的眼睑,梦样的瞳子啊!  诗人们日夜的辛勤  用诗韵造就的倾国之美  却被一个女人的眼神轻易击溃,  被天穹里悠然的群星輕易击溃。  于是,当露水打湿睡意,  我的心就会倾倒,直到  上帝燃尽时间  在群星與你的面前。
人文主义,它的深度,无不抵于悲观主义;悲观主義止步,继而起舞,便是悲剧精神。  毋庸讳言,悲剧主义是知识的初级、知识的终极,谁不是凭借甘美的绝望,而过尽其自鉴自适的一生。  年轻的文士们,一个一个都很能谈,谈得亮亮的,陈列着不少东西——冰箱!这些人真如冰箱,拉开门,里面通明,关了,里面就是黑暗。冷着。  我们最大的本领,不过是把弄糟的了事物,总算不惜工本地弄得差强人意了些——没有一件事是从开始就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明确提出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但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课堂上发言的总是那么几个熟脸,很多孩子成了课堂的观众甚至是看客,他们要么是因为羞怯不敢表达,要么是茶壶里煮饺子不会表达,当然也有孩子缺乏对文本的思考压根儿就不知道要表达,没有表达意
每个读者基于人生经验和认知积累的不同,即使读同一本书,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不能拘泥于传统,制定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下为学生制定适合的阅读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将阅读兴趣转变为阅读习惯,赢得阅读教学活动的主动权。一、确定个性化阅读目标  个性化阅读更加重视学生在阅
那两年,我在北京主持一项工程,住在专门招待外国宾客的旅舍里。旅舍的服务员很有礼貌,他们穿着白色套服,打着黑领结,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我在旅舍里休息、饮食,可称安适,唯一不满足的是感觉不像生活在中国。  夏日的某次筵席上,我遇见了旧时同学。她已是颇负盛名的雕塑家,工作场所离我住的旅舍很近。散席时,她说:“做浮雕很累人,我中午想睡一会儿。你白天不在旅舍,可否关照值班人员给我钥匙?”  我很高兴地同意了
英国BBC有档电视节目叫《你以为你是谁》,每期邀请一个名人上去揭家底,认祖归宗。这个节目十分火爆,说明即便到了21世纪,大家对祖宗来路的兴趣依然浓厚,它依然是大众心目中定义“你是谁”的重要参数。  2016年的最后一期《你以为你是谁》特别火,因为这一期的男演员把这件事给玩高兴了,他认的祖太酷,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这个演员叫丹尼·戴尔,他出道20年,几乎是在媒体的一片嘲讽声中走过来的,《卫报》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