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l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179-01
  民俗,又称为“风俗”“习俗”,即人们的传统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的人民在长期生活中逐渐形成的风尚、礼节和习惯的总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挖掘这些民俗文化,无疑会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热爱之情,自觉担当起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重任。新课程改革也明确了民俗文化的重要性,“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民俗文化的作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俗文化是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崇高理想的重要载体
  
  民族文化是爱国主义思想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民俗文化又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自然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材料。
  如学习《苏武牧羊》,可以结合“苏武牧羊北海边,冰天雪地,手持旌节”这一带有浓郁民俗意味的举动来引导学生体会苏武的思乡之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出使西域的使者,苏武受到虞常谋反事件的牵连,被扣押了19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苏武含辛茹苦,受尽折磨,宁死不屈。一方面北海生活困厄,环境恶劣,常常食不果腹,也无人可诉衷肠;另一方面匈奴首领又不断对他威逼利诱。但他毫不屈服,始终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忠心耿耿,每日杖节牧羊,正义凛然,气贯长虹。苏武为何把旌节始终握在手中呢?原来旌节是符节的一种,符节是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金、玉、铜、竹、木、等不同原料制成,刻上文字,分成两半,一半存朝廷,一半给外任官员或出征将帅。用时双方合之以验真假。《周礼》有细致的规定:负责管理国门和关门的人,只需使用普通的竹制“符节”即可;如果是财货出人,必须使用玉制的“玺节”;特使出访要持“旌节”。“旌节”跟其他的符节不同,虽然也是竹制的,但是柄长八尺,必须手持,而且竹节上缀有牦牛尾作装饰。那也就是说在那时旌节代表了朝廷,代表了国家。所以“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苏武到了北海,唯一和他作伴的就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随着时间的推移,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当他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城的百姓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可见苏武时时刻刻都在思念国家,忠于祖国!学生学了这篇文章之后,苏武的爱国情感就会跃然纸上,终生难忘。
  
  二、民俗文化是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课程资源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明确了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载体,凸显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更要承担起认识中华文化,植根传统精神的重任,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精髓。
  现行语文教材、诗词歌赋和文学名著中,涉及到民俗文化的内容不胜枚举,有的甚至直接接纳民俗事象为载体。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近当代著名作家如老舍、沈从文、鲁迅、汪曾祺等作品,都是民俗文化的典型材料,都是学生理解传统文化,认识社会的重要的课程资源。如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既描写了湘西边城美丽的风光:这里有幽碧的远山、清澈的溪水、挺立的白塔等一个乌托邦式的世外桃源;又穿插描写了湘西神奇的民俗:端午节穿新衣、喝雄黄酒、看龙舟竞赛和赛后水中捉鸭子,中秋节青年男女对歌传情,新年锣鼓喧天、舞狮子龙灯、燃烟花爆竹等,这些山花流水般绚丽神奇的民俗画面,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显示了湘西山城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情调,给《边城》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在增长了见识的同时,让学生也感悟到了寄托在《边城》民俗描写中作者对自由、原始,雄强生命的赞美和张扬。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去理解和评析作品中所包含着的民俗文化,去体会其中所浓郁着丰厚的地域特色,去了解中国这个多元化、多民族的各式各样又各有特色的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民俗文化,去感同作家们笔下的主人公因不同的地方民俗文化而造成的悲欢离合。
  
  三、开发利用地方民俗文化,也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促进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语文作为母语,既是我们思维的工具,又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对于人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比如我们在开展社会实践课时,就结合当地的大伊山石棺遗址以及学校的校本教材《大伊山石棺遗址及民俗探幽》,组织学生到大伊山石棺遗址调查。出发前,教师先做好动员,给学生们阐明进行“地方民俗文化调查”的目的与意义,希望学生积极主动认真地完成调查活动。同时要求学生们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自行组合,选择自己的搭档,自主确定地方民俗文化的主题。以此来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并能更容易地让学生学会合作,无形之中他们的主动探究和分工、团结合作的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在调查之后,我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来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以此来培养学生们的搜集、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资料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并能充分引导学生们提出创造性的看法或是观点。这次活动,我们充分利用了本地的语文资源,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从而提升文化素养。
  如果教师能深入挖掘,有效利用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的一些民俗文化,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传承传统文化,而且能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崇高理想,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因此,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并有效地利用好民俗文化,挖掘其思想内涵,充分发挥它的教育效能!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通过主体活动,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培养、激发、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进而达到中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一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关键词】主体活动;英语;自主学习;激发;潜能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主动获取和构建知识,进而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它的宗旨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注意对基本概念和定律形成过程的介绍,渗透潜科学思想,努力使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思考,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有很重要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求知的欲望。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的种种假说,争论和实验,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让学生知道这些会消除他们对知识的神秘感,带来亲切感,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勇气和热情登上巨人们的肩膀,以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这些知识,从俯视的角度掌
[摘 要]阅读是语文之根,学习之母,是学习其他各科的基础,是教育之本。学会阅读才能发展。可见阅读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运用正确的讲授方法,因势利导,渗透对生活的思考,引發写作的欲望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四项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即“听、说、读、写”。“听读”为输入能力,“说写”为信息输出能力。但长期以来,四项能力似乎备受关注的是“写
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使我深深地懂得小学是一个人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阶段,而良好的班风班貌是养成各种习惯的基础,一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作为担负孩子成长的铺路人,应该如何把握好这一关键时期?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抓住时机,耐心指导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一时很难适应角色的转换,对学校的学习完全生疏,许多规距和道理对成人来说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但对孩子还得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为此,《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在现实教学中,自主学习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笔者曾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责任、能力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效。
新课程下的作业应该是课程动态的生长性延伸,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过程。合理有效的作业设计与使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让学生喜欢做作业,高质高效地完成作业,从而把他们从繁重的机械的作业中解放出来。  长期以来,小学生数学作业负担过重而效率低下的现象始终存在,因而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树立以“生为
【摘要】调查发现目前不少学校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但由于各种各样的障碍致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进展十分缓慢,甚至出现停滞的状况。主要原因是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不积极主动、课程开发盲目、单一、课程管理杂乱、课程效果不理想等等。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作者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浅略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生物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为了不断优化课程和资源配置,使学校成为课程改革
[摘要] 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而且有利于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体育教学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结合文献资料,深入剖析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探讨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深远意义及其作用。力图以体育心理学为切入口,通过体育教学来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 体育教学;心理健康;贫困大学生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快速发展的高
人文是指人性和教养,是融于生命生活的一种态度、信念和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它形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建立在人性化、人文主义倡导的个性解放、个人自由思想和关心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基础上的,它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高科技时代不断融入人类所有文化精神(包括科学精神、伦理精神、艺术精神)而逐渐形成。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  当代人文精神可以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生成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是教师精当点拨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对话,共同发现、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必备手段。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样的教学内容,不一样的提问方法,产生了不一样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