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金融学的角度,研究20世纪上半叶哈尔滨的金融发展情况,梳理银行、证券、保险、典当几个行业的业务经营和金融管理状况。从中可看出当时哈尔滨在东北亚的重要经济地位。
关键词:哈尔滨;金融;银行;保险;典当
中图分类号:F8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6-0039-02
哈尔滨作为近代城市是随着1898年中东铁路的修建而开始形成的,在不到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它便成为远东地区著名的工商巨埠和国际大都市,创造了中国近代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奇迹,在中国近现代城市发展史上留下了耐人寻味的一页。以华俄道胜银行为代表的各类金融商业机构纷纷出现。哈尔滨冲破原来的自然经济的樊篱,迅速完成了近代城市诸构成要素的有序组合,以全新的城市姿态出现在古老的松花江畔。此后,哈尔滨的城市总体发展仍十分惊人。由于交通便利,哈尔滨很快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日俄战争后,哈尔滨被迫开埠通商,各国资本迅速涌入,哈尔滨遂成为金融调转之中枢。1918年哈尔滨就有外资银行16家,华资银行18家,中外保险公司14家,信托行、票据交换所若干,与长春、沈阳、大连等东北重要商埠保持密切的关系,与京、津、沪、浙、粤以及莫斯科、彼得堡、东京、大阪、巴黎、纽约、伦敦等国内外金融中心亦有直接的业务往来。哈尔滨这时的商贸资金流通总额占东北地区的40%。
一、银行业
(一)民间性质的货币交易机构
在银行产生之前,民间性质的货币交易机构有钱桌子、钱庄、银号、贷庄、汇兑所和货币交易所。钱桌子是指露天经营货币的兑换场所。设在闹市区或贫民区的马路边,一桌一椅,备齐各种流通货币用于兑换。主要靠索取兑出兑入的贴水,赚取利润。哈尔滨的钱桌子产生于20世纪初,到1910年已有70多家,1915年则增加到100多家。钱庄是旧中国的一种私人信用机构。分为银号、汇兑庄和钱号。贷庄是指室内货币兑换场所。经营贷庄须经商会和有关部门批准,并发给牌照。贷款额度小,期限短,均为高利贷。滨江货币交易所是兑换货币的大市场。
(二)近代银行业的发展概况
十月革命前,俄国银行业一马当先。华俄道胜银行哈尔滨银行是哈埠近代金融业的开端。十月革命前,俄国形成了“一大众小”的局面,控制了哈尔滨的银行业。随后各国银行纷纷在哈尔滨设立分行。20世纪20年代。外国银行33家,其中俄国12家、日本10家、美国4家、法国4家、英国3家。中国官办银行和民族资本银行也应运而生。1908年奉天官银号哈尔滨分号的成立是哈尔滨新式银行的开端。随后,黑龙江官银号、黑龙江广信公司、吉林永衡官银号、东三省官银号、大清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接踵在哈设立分行。1912年3月,哈尔滨民族资本创办了第一家商业银行——滨江公立储蓄银行。随后,福顺德、天和兴、中泰、恒聚等民族资本银行纷纷建立。“九一八事变”后,日伪劫收了东三省官银号、吉林永衡官银号、黑龙江官银号、边业银行。1933年设立满洲中央银行哈尔滨分行。1932年2月,公布了《货币及金融制度方针要纲》,不久又相继颁布了《货币法》、《满洲中央银行法》、《银行组织法》、《旧货币整理办法》等一系列法令,对金融管理实行了“统制”。日本还新设立并整顿了一批金融机构,公布《银行法》,挤垮了一些外国银行。1941年,伪满有普通银行46家,到1945年光复以前,普通银行只剩下15家,日本完全控制了哈尔滨的金融。“日伪当局限定银行的经营主体为股份公司,组成董事会,做为银行的最高决策机构。”
八·一五后,东北银行哈尔滨分行及5家私营银行支撑起了整个哈尔滨金融业。
(三)银行业的主营业务
存款、贷款、生金银买卖是银行的主营业务。存款按照所有者的不同划分为公共存款、企业存款、个人存款和同业存款;按照支取方式分为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贷款是银行的主营业务之一,其种类有存款抵押贷款、盐票抵押贷款、有价证券抵押贷款、不动产抵押贷款、货物抵押贷款等。生金银买卖需要解决统一金价、消灭黑市、调度资金、与金矿配合、提高技术与内部会计保管等制度问题。
二、证券业
20世纪初,随着各国涉足哈尔滨金融界的浪潮和工商业的发达,股票发行的数量越来越多。同时,地方政府和银行也大量发行公债、各种兑换券等。1919年4月,由哈埠绅商组织了一个专门从事证券交易活动的证券交易所,名为“哈尔滨证券交易所”,资本金大洋20万元。主要业务是经营国债券、股票、公司债券及其它有价证券。“交易方法采取‘相对’的方式,即一次成交即有—个价格,开做市盘有前场和后场之分。”前几个月,生意红火。但在接下来的一年中,羌贴的贬值和日本金票的大量发行,摧毁了这个脆弱的证券交易所。
三、保险业
(一)保险业的发展概况
清光绪年间,中外保险业进入黑龙江地区之初,保险业主要是办理财产水火保险、运输保险和人寿保险,且多集中于哈尔滨一埠。民国初,在激烈的业务竞争中,哈埠保险业务大部分为外商保险业所控制,迫使华商保险业务向地区内其他市县伸展。北沦陷时期,哈尔滨的保险业务逐步被日商保险业和伪满洲国保险业所垄断。八·一五后,“在创办人民保险事业和对私营保险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保险业务得到发展,社会经济补偿制度初步建立。”
(二)保险种类与保险意识
财产保险是哈尔滨开办最早的险种之一,分为企业财产保险和家庭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保险也是哈尔滨保险业早期开办的险种之一,沙俄商人凭借该国管理中东铁路的特权,办理铁路货物运输保险。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保险公司独揽了货物运输保险业务。哈尔滨早期的人身保险是以“人寿保险”为主,投保者多为外国侨民。1937年,由伪满邮政机关办理的简易生命保险,其种类有“养老保险”、“终身保险”、“立业保险”。1940年,伪满生命保险株式会社经营800-2000元之间的生命保险,其种类有“利益分红养老保险”和“定期生命保险”两种。货物运输险在民国初期主要由沙俄保险商承办。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保险商取代各国而独霸哈尔滨的进出口货物运输保险。九·一八之前,哈尔滨有中国保险公司10家,外国保险公司14家,洋商资本占70%,多以火险为主。九·一八之后,日本采取限制与管制方针,西洋保险公司陆续撤退。八·一五以后,中国保险公司相继开业。营业比九·一八之前好,市民有保险习惯,保险公司也相对较少。各保险公司资本少,遇火灾极易关闭。保险费有惊人提高。政府和大资本家都认识到保险业的融资功能,纷纷投资保险业。市民多保货物,而很少对房屋投保。公企大多投资火险。企业和个人的保险意识逐渐加强。
四、典当业
(一)典当业的概念
典当业是金融业中一种以物品为抵押的借贷机构,专为 私人提供押放款的行业。典当业受押物品分为三大类:衣着类,装饰品类、杂品类。典当期限,有长有短。典当要填“押品证”,并经验证无误后,即可成交。融资渠道出现问题或是遇货币贬值,典当业将出现危机,甚至停业。典当业融资利率高、有物资保证,风险小、利率高。
(二)典当业的发展概况
哈尔滨的典当业萌芽于日俄战争之后,大体分为当商和押铺。哈尔滨的第一家当铺是奉天官银号于1910年在哈尔滨傅家甸开设的公济当。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哈尔滨典当业迅速发展。官银钱号、钱庄、钱粮代理店和商店纷纷兼营当业。此后,随着卢布暴跌和哈大洋币值的不稳,典当业走向低潮。九·一八后,大批难民进入哈尔滨。政局的动荡,使得逃难者大多无法就业而时常出入当铺。1937年后,随着日本全面侵华的脚步,金融统制进一步加强,哈尔滨“当铺只剩11家”。1946年解放后,人民政府取缔了当铺一类的高利盘剥行业。
五、金融管理
(一)货币管理
在旧政权时代,哈尔滨的货币种类繁多而略显混乱。总体来看,在不同时期主要是羌贴、哈大洋券和日币唱主角。1898年到1919年为哈尔滨金融史上的“俄币时期”。哈尔滨开埠之币是羌贴,即哈尔滨人民对沙俄发行的卢布纸币的俗称。1920年到1931年为哈尔滨金融史上的“战国时期”。哈大洋与卢布、日元成鼎足之势。1931年到1945年,是伪满中央银行货币独霸哈尔滨金融界时期。伪满洲国的货币有哈大洋、吉林官帖、奉票、银元、卢布以及日本正金银行发行的钞票、朝鲜银行发行的金票等数种流通货币。伪满中央银行“承接了过去的一切旧通货,计有纸币15种、流通券126种,金额达14220余万元的巨额”。哈尔滨解放后,由人民币统一了哈尔滨金融市场。
(二)基金管理
哈尔滨自清末银行发行货币始,即有发行基金。“由于货币发行权不集中,发行基金分别由各行自行管理。”嘞满洲国时期,伪满中国银行发行基金。1943年,其制定《寄托金制度》,将一部分发行基金委托兴农金库保管。哈尔滨解放后,东北总行管理发行基金。
(三)金银管理
哈尔滨在清朝末期使用银两、银元。民国时期,白银仍可自由买卖。东北沦陷后,日本对金银实行统一管制,矿产金银、民间收藏金银及饰品,只能出售给伪满洲中央银行,禁止生产和销售金银饰品。哈尔滨解放后,“各省东北银行行使金银管理的职能,禁止金银流通,按收购牌价收兑金银,并加强对私营金银业的管理。黑龙江省人民银行,执行金银管理政策,在打击金银走私活动,取缔金银黑市交易的同时,积极组织金银收购,对保证经济建设和增加国家金银储备起了重要作用。”
(四)会计核算管理
哈尔滨自清代、民国初期金融业兴起后,“各银行号即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经营活动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的、系统的记录和核算,并根据核算资料分析和检查经营成果。各个时期有所不同的只是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凭证的式样、帐务组织、记帐方法、联行制度和财务处理等方面。”
(责任编辑 张一宁)
关键词:哈尔滨;金融;银行;保险;典当
中图分类号:F8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6-0039-02
哈尔滨作为近代城市是随着1898年中东铁路的修建而开始形成的,在不到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它便成为远东地区著名的工商巨埠和国际大都市,创造了中国近代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奇迹,在中国近现代城市发展史上留下了耐人寻味的一页。以华俄道胜银行为代表的各类金融商业机构纷纷出现。哈尔滨冲破原来的自然经济的樊篱,迅速完成了近代城市诸构成要素的有序组合,以全新的城市姿态出现在古老的松花江畔。此后,哈尔滨的城市总体发展仍十分惊人。由于交通便利,哈尔滨很快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日俄战争后,哈尔滨被迫开埠通商,各国资本迅速涌入,哈尔滨遂成为金融调转之中枢。1918年哈尔滨就有外资银行16家,华资银行18家,中外保险公司14家,信托行、票据交换所若干,与长春、沈阳、大连等东北重要商埠保持密切的关系,与京、津、沪、浙、粤以及莫斯科、彼得堡、东京、大阪、巴黎、纽约、伦敦等国内外金融中心亦有直接的业务往来。哈尔滨这时的商贸资金流通总额占东北地区的40%。
一、银行业
(一)民间性质的货币交易机构
在银行产生之前,民间性质的货币交易机构有钱桌子、钱庄、银号、贷庄、汇兑所和货币交易所。钱桌子是指露天经营货币的兑换场所。设在闹市区或贫民区的马路边,一桌一椅,备齐各种流通货币用于兑换。主要靠索取兑出兑入的贴水,赚取利润。哈尔滨的钱桌子产生于20世纪初,到1910年已有70多家,1915年则增加到100多家。钱庄是旧中国的一种私人信用机构。分为银号、汇兑庄和钱号。贷庄是指室内货币兑换场所。经营贷庄须经商会和有关部门批准,并发给牌照。贷款额度小,期限短,均为高利贷。滨江货币交易所是兑换货币的大市场。
(二)近代银行业的发展概况
十月革命前,俄国银行业一马当先。华俄道胜银行哈尔滨银行是哈埠近代金融业的开端。十月革命前,俄国形成了“一大众小”的局面,控制了哈尔滨的银行业。随后各国银行纷纷在哈尔滨设立分行。20世纪20年代。外国银行33家,其中俄国12家、日本10家、美国4家、法国4家、英国3家。中国官办银行和民族资本银行也应运而生。1908年奉天官银号哈尔滨分号的成立是哈尔滨新式银行的开端。随后,黑龙江官银号、黑龙江广信公司、吉林永衡官银号、东三省官银号、大清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接踵在哈设立分行。1912年3月,哈尔滨民族资本创办了第一家商业银行——滨江公立储蓄银行。随后,福顺德、天和兴、中泰、恒聚等民族资本银行纷纷建立。“九一八事变”后,日伪劫收了东三省官银号、吉林永衡官银号、黑龙江官银号、边业银行。1933年设立满洲中央银行哈尔滨分行。1932年2月,公布了《货币及金融制度方针要纲》,不久又相继颁布了《货币法》、《满洲中央银行法》、《银行组织法》、《旧货币整理办法》等一系列法令,对金融管理实行了“统制”。日本还新设立并整顿了一批金融机构,公布《银行法》,挤垮了一些外国银行。1941年,伪满有普通银行46家,到1945年光复以前,普通银行只剩下15家,日本完全控制了哈尔滨的金融。“日伪当局限定银行的经营主体为股份公司,组成董事会,做为银行的最高决策机构。”
八·一五后,东北银行哈尔滨分行及5家私营银行支撑起了整个哈尔滨金融业。
(三)银行业的主营业务
存款、贷款、生金银买卖是银行的主营业务。存款按照所有者的不同划分为公共存款、企业存款、个人存款和同业存款;按照支取方式分为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贷款是银行的主营业务之一,其种类有存款抵押贷款、盐票抵押贷款、有价证券抵押贷款、不动产抵押贷款、货物抵押贷款等。生金银买卖需要解决统一金价、消灭黑市、调度资金、与金矿配合、提高技术与内部会计保管等制度问题。
二、证券业
20世纪初,随着各国涉足哈尔滨金融界的浪潮和工商业的发达,股票发行的数量越来越多。同时,地方政府和银行也大量发行公债、各种兑换券等。1919年4月,由哈埠绅商组织了一个专门从事证券交易活动的证券交易所,名为“哈尔滨证券交易所”,资本金大洋20万元。主要业务是经营国债券、股票、公司债券及其它有价证券。“交易方法采取‘相对’的方式,即一次成交即有—个价格,开做市盘有前场和后场之分。”前几个月,生意红火。但在接下来的一年中,羌贴的贬值和日本金票的大量发行,摧毁了这个脆弱的证券交易所。
三、保险业
(一)保险业的发展概况
清光绪年间,中外保险业进入黑龙江地区之初,保险业主要是办理财产水火保险、运输保险和人寿保险,且多集中于哈尔滨一埠。民国初,在激烈的业务竞争中,哈埠保险业务大部分为外商保险业所控制,迫使华商保险业务向地区内其他市县伸展。北沦陷时期,哈尔滨的保险业务逐步被日商保险业和伪满洲国保险业所垄断。八·一五后,“在创办人民保险事业和对私营保险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保险业务得到发展,社会经济补偿制度初步建立。”
(二)保险种类与保险意识
财产保险是哈尔滨开办最早的险种之一,分为企业财产保险和家庭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保险也是哈尔滨保险业早期开办的险种之一,沙俄商人凭借该国管理中东铁路的特权,办理铁路货物运输保险。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保险公司独揽了货物运输保险业务。哈尔滨早期的人身保险是以“人寿保险”为主,投保者多为外国侨民。1937年,由伪满邮政机关办理的简易生命保险,其种类有“养老保险”、“终身保险”、“立业保险”。1940年,伪满生命保险株式会社经营800-2000元之间的生命保险,其种类有“利益分红养老保险”和“定期生命保险”两种。货物运输险在民国初期主要由沙俄保险商承办。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保险商取代各国而独霸哈尔滨的进出口货物运输保险。九·一八之前,哈尔滨有中国保险公司10家,外国保险公司14家,洋商资本占70%,多以火险为主。九·一八之后,日本采取限制与管制方针,西洋保险公司陆续撤退。八·一五以后,中国保险公司相继开业。营业比九·一八之前好,市民有保险习惯,保险公司也相对较少。各保险公司资本少,遇火灾极易关闭。保险费有惊人提高。政府和大资本家都认识到保险业的融资功能,纷纷投资保险业。市民多保货物,而很少对房屋投保。公企大多投资火险。企业和个人的保险意识逐渐加强。
四、典当业
(一)典当业的概念
典当业是金融业中一种以物品为抵押的借贷机构,专为 私人提供押放款的行业。典当业受押物品分为三大类:衣着类,装饰品类、杂品类。典当期限,有长有短。典当要填“押品证”,并经验证无误后,即可成交。融资渠道出现问题或是遇货币贬值,典当业将出现危机,甚至停业。典当业融资利率高、有物资保证,风险小、利率高。
(二)典当业的发展概况
哈尔滨的典当业萌芽于日俄战争之后,大体分为当商和押铺。哈尔滨的第一家当铺是奉天官银号于1910年在哈尔滨傅家甸开设的公济当。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哈尔滨典当业迅速发展。官银钱号、钱庄、钱粮代理店和商店纷纷兼营当业。此后,随着卢布暴跌和哈大洋币值的不稳,典当业走向低潮。九·一八后,大批难民进入哈尔滨。政局的动荡,使得逃难者大多无法就业而时常出入当铺。1937年后,随着日本全面侵华的脚步,金融统制进一步加强,哈尔滨“当铺只剩11家”。1946年解放后,人民政府取缔了当铺一类的高利盘剥行业。
五、金融管理
(一)货币管理
在旧政权时代,哈尔滨的货币种类繁多而略显混乱。总体来看,在不同时期主要是羌贴、哈大洋券和日币唱主角。1898年到1919年为哈尔滨金融史上的“俄币时期”。哈尔滨开埠之币是羌贴,即哈尔滨人民对沙俄发行的卢布纸币的俗称。1920年到1931年为哈尔滨金融史上的“战国时期”。哈大洋与卢布、日元成鼎足之势。1931年到1945年,是伪满中央银行货币独霸哈尔滨金融界时期。伪满洲国的货币有哈大洋、吉林官帖、奉票、银元、卢布以及日本正金银行发行的钞票、朝鲜银行发行的金票等数种流通货币。伪满中央银行“承接了过去的一切旧通货,计有纸币15种、流通券126种,金额达14220余万元的巨额”。哈尔滨解放后,由人民币统一了哈尔滨金融市场。
(二)基金管理
哈尔滨自清末银行发行货币始,即有发行基金。“由于货币发行权不集中,发行基金分别由各行自行管理。”嘞满洲国时期,伪满中国银行发行基金。1943年,其制定《寄托金制度》,将一部分发行基金委托兴农金库保管。哈尔滨解放后,东北总行管理发行基金。
(三)金银管理
哈尔滨在清朝末期使用银两、银元。民国时期,白银仍可自由买卖。东北沦陷后,日本对金银实行统一管制,矿产金银、民间收藏金银及饰品,只能出售给伪满洲中央银行,禁止生产和销售金银饰品。哈尔滨解放后,“各省东北银行行使金银管理的职能,禁止金银流通,按收购牌价收兑金银,并加强对私营金银业的管理。黑龙江省人民银行,执行金银管理政策,在打击金银走私活动,取缔金银黑市交易的同时,积极组织金银收购,对保证经济建设和增加国家金银储备起了重要作用。”
(四)会计核算管理
哈尔滨自清代、民国初期金融业兴起后,“各银行号即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经营活动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的、系统的记录和核算,并根据核算资料分析和检查经营成果。各个时期有所不同的只是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凭证的式样、帐务组织、记帐方法、联行制度和财务处理等方面。”
(责任编辑 张一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