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赫凡1995年从新疆农业大学毕业,当年7月,张赫凡被分配到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从此与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
野马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经历了6000万年的进化,被世人誉为“活化石”。新疆是野马的原产地,由于生态环境恶化,人类捕杀、战乱等原因,野生野马种群上世纪70年代灭绝。目前全世界仅存的1300余匹野马是十九世纪末从准噶尔捕捉到的野马后代,均圈养在欧美等国的动物园或自然保护区内。因长期脱离原产地,近亲繁殖,野马的生活力、繁殖力明显下降,出现明显物种退化趋势,被国际自然与自然保护联盟(IUCN)组织将其列为世界濒临灭绝物种。
为了拯救这一珍贵物种,1985至今我国共从国外引进野马24匹,实施野马重引入工程。野马中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人工饲养繁殖野马,努力发展野马种群,进行野化研究实验,总结放养、繁殖、发展野马种群的经验,优化提高繁殖种群质量,并逐步扩大饲养繁殖其他珍稀动物。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把中心建成我国野马种源和科学研究基地。
这些年来,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一线人员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和不可想像的难以承受的寂寞孤独作斗争。张赫凡就是野马中心一线职工的典型代表。
野马女神,与野马为伴
野马中心地处荒漠戈壁,离乌鲁木齐140多公里,距最近的城镇40余公里。张赫凡刚分配到中心时,野马中心在茫茫的大戈壁滩上,仅有几座简陋的小平房和一个大马圈。这里交通不便,没有商店、没有长明电、没有电话、没有电视、没有新鲜的水果蔬菜……冬天最低零下40多度,夏天高温达零上40多度,一年四季,大风不断,2002年野马中心才通上长明电。
张赫凡来之前听说过这里艰苦,留不住人,分来的大学生都跑了,没有想到这么荒凉。张赫凡也想出去,但是她没有坚硬的后台,每天寂寞的时候,张赫凡就在中心到处走动,去会见每一匹野马,为它们“号脉”、为它们体检。
张赫凡在日常工作之外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整理野马系谱,建立并管理野马的系谱档案和技术档案。
做好系谱工作的基础有赖于对野马的个体识别。野马的个体识别,是准确记录、管理和监测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尤其是野马的繁殖生物学、疾病控制和医治及行为研究,更是依赖于对野马个体的仔细识别。
张赫凡在工作中,凭着对野马的热爱和对野马工作顽强的执着精神,将野马中心历年来的每一匹马的特征都牢记在心,并且给喜欢的马起了小名。中心建立以来的200余匹马,张赫凡全部记得一清二楚,这对野马的组群、繁殖、野放、疾病控制等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她成为野马中心唯一一个能全部识别野马的技术人员。
她熟练掌握野马的系谱和个体间的亲缘关系,绘制出了全部野马的个体系谱图,以尽量降低近交系数为原则,进行选种选配,拟定组群、调群方案,经会议研究通过后对野马进行组群配种繁殖。这些工作如果张赫凡不参加,就几乎无法进行。
她还培养技术人员和饲养人员认马,并把这些当成饲养人员的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进行考核。但是这些人员往往因为工作调动,或者环境艰苦待遇太低等原因离开。而野马中心成立以来,一直没有采用国际通用打印标记认马方法。在此种情况下,必须有一个人常年坚持不懈地把马全部认识清楚。
以张赫凡十多年如一日在野马中心的系谱、建档、管理档案及认马工作为基础,新疆野马中心野马近交系数控制在0.2以下,繁殖成活率达到86%,居世界领先地位,得到世界同行的赞扬和认可。2005年德国科隆动物园园长兹莫曼博士来到野马中心,对野马中心系谱工作抱有极大怀疑。她认真运算了几遍近交系数后,发现新疆野马近交系数控制得比欧洲还低,吃惊地翘起大拇指说:“这真是一个奇迹!”
原来新疆野马中心只有10匹野马有国际编号,2005年野马中心又向国际野马保护组织登记注册了237匹野马并获得了国际编号。
给野马打印标记的那一天,张赫凡的弟弟结婚,因为工作实在离不开,张赫凡就没有回家。12月份的戈壁滩上零下三十几度,张赫凡与同事们起早贪黑,在冰天雪地里一呆就是整整一天,人都快冻成了冰棍,中午仅以一包方便面充饥,这样连续工作了一周的时间,圆满地完成了100多匹野马打印标记工作,结束了野马中心20年来仅靠人工识记野马的历史。
2006年冬季,为2005年出生的野马打印标记时,张赫凡因高烧输液三天。当时液体尚未输完,她拔掉针头坐车来到野马中心,在戈壁滩的雪地中坚持整整一天,将野马标记打完。
野马天使,11年心血付出
整理野马系谱,建立野马档案,培训技术人员及饲养员,是张赫凡投入心血最多的工作。但她对野马中心的宣传工作也倾注了极大的热心。
野马中心周围的宣传栏,黑板报等等,都由她一手操办。同时,正常工作之余,她还要与同事们一起,参加到野马中心植树造林,铺路修路,来人接待及为野马调草等工作中去。饲养员人手不足时,还充当野马饲养员。为此,她放弃了许多休假日,1997、1998年连续两个春节她都在中心值班。
她参加工作以来,除1998年五一大假以外,其余的十个五一节及11个国庆节都在野马中心值班。一个女同志,在野马中心甚为荒凉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来,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牺牲和代价。更为难得的是,这样一个女孩子,放弃了许多本该享受的生活,与一群野马在一起,而且生活了11年之久。野马伊人,荒原女孩,她用自己的坚守,树立了动物保护工作者的典范。
张赫凡喜欢读书并热爱音乐。一个小小的十几元的收音机,陪她度过了11载春秋。在戈壁无边的荒凉中,她籍此打发孤独与死一般的寂寞。
在此环境下,她没有忘记记下自己的观察日记及心灵轨迹。她写下了30余万字的野马观察记录及她与野马之间感人的故事。在此基础上,她写了一部《野马重返卡拉麦里》。此书问世,引起社会各界的赞扬,对宣传野马的境遇,普及环境保护理念,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等等,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
原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说:“这十年的艰苦,她这本书也就够了。”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纪检委书记杨继平握着张赫凡的手说:“出这本书的意义不亚于野马回归故乡。”
国家林业局保护司的领导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物种很丰富,各地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人像张赫凡这样用真挚的感情去完整地记述一种野生物种生活的书。”
张赫凡也荣登了“中华当代环保名流2005口碑金榜”。
因为十年写一书及她的个人经历富有传奇色彩,吸引了包括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湖南卫视等国内知名媒体、香港及国内各界朋友的广泛关注。
2006年,新华社以“劳动者之歌”形式播发张赫凡事迹,包括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在内的国内数十家大媒体同时刊发,张赫凡被世人誉为“野马天使”。
现在,在以张赫凡为代表的“野馬人”的努力下,新疆野马繁殖事业逐步发展壮大。那里的条件已大为改善,那里有了楼房、野马展厅、观马台,看到了电视,也可以拨打手机了。
自从野马引入20年来,已经度过了适应关、繁殖关(1988年)和子一代(1992年)、子二代(1995年)、子三代(2004年)繁殖关,成功地繁殖了四代野马。
截至目前,野马中心在册野马记录达294匹,近交系数平均控制在0.2以下,年均增长率21.12%,平均繁殖成活率达86%。野马的繁殖成活率和近交控制程度都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得到国内外有关机构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除调出和死亡外,中心现圈养野马142匹,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野马繁殖基地。野马种群的迅速壮大,为野马野放奠定了基础。
2001年8月28日,中心向野外放归27匹野马,实现了我国首次野马野放实验。这是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已开始由单纯的物种异地保护阶段发展到以物种回归自然为代表的野外种群恢复阶段。2003年野外繁殖取得成功,2004年形成自然分群,截至目前,野外共繁殖24匹,成活18匹,共有45匹野放的野马。
张赫凡目前正在攻读动物养殖学研究生,为野马事业的发展继续奉献她的青春和智慧,她说:“荒原是我心灵的故乡,使我能在纷繁的生活中有真正宁静心灵。野马是我灵魂的支撑,我愿生就一副野马魂。”
2007年3月,她荣获五一巾帼英雄奖章及建设新疆奖章。
野马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经历了6000万年的进化,被世人誉为“活化石”。新疆是野马的原产地,由于生态环境恶化,人类捕杀、战乱等原因,野生野马种群上世纪70年代灭绝。目前全世界仅存的1300余匹野马是十九世纪末从准噶尔捕捉到的野马后代,均圈养在欧美等国的动物园或自然保护区内。因长期脱离原产地,近亲繁殖,野马的生活力、繁殖力明显下降,出现明显物种退化趋势,被国际自然与自然保护联盟(IUCN)组织将其列为世界濒临灭绝物种。
为了拯救这一珍贵物种,1985至今我国共从国外引进野马24匹,实施野马重引入工程。野马中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人工饲养繁殖野马,努力发展野马种群,进行野化研究实验,总结放养、繁殖、发展野马种群的经验,优化提高繁殖种群质量,并逐步扩大饲养繁殖其他珍稀动物。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把中心建成我国野马种源和科学研究基地。
这些年来,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一线人员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和不可想像的难以承受的寂寞孤独作斗争。张赫凡就是野马中心一线职工的典型代表。
野马女神,与野马为伴
野马中心地处荒漠戈壁,离乌鲁木齐140多公里,距最近的城镇40余公里。张赫凡刚分配到中心时,野马中心在茫茫的大戈壁滩上,仅有几座简陋的小平房和一个大马圈。这里交通不便,没有商店、没有长明电、没有电话、没有电视、没有新鲜的水果蔬菜……冬天最低零下40多度,夏天高温达零上40多度,一年四季,大风不断,2002年野马中心才通上长明电。
张赫凡来之前听说过这里艰苦,留不住人,分来的大学生都跑了,没有想到这么荒凉。张赫凡也想出去,但是她没有坚硬的后台,每天寂寞的时候,张赫凡就在中心到处走动,去会见每一匹野马,为它们“号脉”、为它们体检。
张赫凡在日常工作之外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整理野马系谱,建立并管理野马的系谱档案和技术档案。
做好系谱工作的基础有赖于对野马的个体识别。野马的个体识别,是准确记录、管理和监测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尤其是野马的繁殖生物学、疾病控制和医治及行为研究,更是依赖于对野马个体的仔细识别。
张赫凡在工作中,凭着对野马的热爱和对野马工作顽强的执着精神,将野马中心历年来的每一匹马的特征都牢记在心,并且给喜欢的马起了小名。中心建立以来的200余匹马,张赫凡全部记得一清二楚,这对野马的组群、繁殖、野放、疾病控制等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她成为野马中心唯一一个能全部识别野马的技术人员。
她熟练掌握野马的系谱和个体间的亲缘关系,绘制出了全部野马的个体系谱图,以尽量降低近交系数为原则,进行选种选配,拟定组群、调群方案,经会议研究通过后对野马进行组群配种繁殖。这些工作如果张赫凡不参加,就几乎无法进行。
她还培养技术人员和饲养人员认马,并把这些当成饲养人员的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进行考核。但是这些人员往往因为工作调动,或者环境艰苦待遇太低等原因离开。而野马中心成立以来,一直没有采用国际通用打印标记认马方法。在此种情况下,必须有一个人常年坚持不懈地把马全部认识清楚。
以张赫凡十多年如一日在野马中心的系谱、建档、管理档案及认马工作为基础,新疆野马中心野马近交系数控制在0.2以下,繁殖成活率达到86%,居世界领先地位,得到世界同行的赞扬和认可。2005年德国科隆动物园园长兹莫曼博士来到野马中心,对野马中心系谱工作抱有极大怀疑。她认真运算了几遍近交系数后,发现新疆野马近交系数控制得比欧洲还低,吃惊地翘起大拇指说:“这真是一个奇迹!”
原来新疆野马中心只有10匹野马有国际编号,2005年野马中心又向国际野马保护组织登记注册了237匹野马并获得了国际编号。
给野马打印标记的那一天,张赫凡的弟弟结婚,因为工作实在离不开,张赫凡就没有回家。12月份的戈壁滩上零下三十几度,张赫凡与同事们起早贪黑,在冰天雪地里一呆就是整整一天,人都快冻成了冰棍,中午仅以一包方便面充饥,这样连续工作了一周的时间,圆满地完成了100多匹野马打印标记工作,结束了野马中心20年来仅靠人工识记野马的历史。
2006年冬季,为2005年出生的野马打印标记时,张赫凡因高烧输液三天。当时液体尚未输完,她拔掉针头坐车来到野马中心,在戈壁滩的雪地中坚持整整一天,将野马标记打完。
野马天使,11年心血付出
整理野马系谱,建立野马档案,培训技术人员及饲养员,是张赫凡投入心血最多的工作。但她对野马中心的宣传工作也倾注了极大的热心。
野马中心周围的宣传栏,黑板报等等,都由她一手操办。同时,正常工作之余,她还要与同事们一起,参加到野马中心植树造林,铺路修路,来人接待及为野马调草等工作中去。饲养员人手不足时,还充当野马饲养员。为此,她放弃了许多休假日,1997、1998年连续两个春节她都在中心值班。
她参加工作以来,除1998年五一大假以外,其余的十个五一节及11个国庆节都在野马中心值班。一个女同志,在野马中心甚为荒凉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来,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牺牲和代价。更为难得的是,这样一个女孩子,放弃了许多本该享受的生活,与一群野马在一起,而且生活了11年之久。野马伊人,荒原女孩,她用自己的坚守,树立了动物保护工作者的典范。
张赫凡喜欢读书并热爱音乐。一个小小的十几元的收音机,陪她度过了11载春秋。在戈壁无边的荒凉中,她籍此打发孤独与死一般的寂寞。
在此环境下,她没有忘记记下自己的观察日记及心灵轨迹。她写下了30余万字的野马观察记录及她与野马之间感人的故事。在此基础上,她写了一部《野马重返卡拉麦里》。此书问世,引起社会各界的赞扬,对宣传野马的境遇,普及环境保护理念,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等等,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
原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说:“这十年的艰苦,她这本书也就够了。”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纪检委书记杨继平握着张赫凡的手说:“出这本书的意义不亚于野马回归故乡。”
国家林业局保护司的领导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物种很丰富,各地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人像张赫凡这样用真挚的感情去完整地记述一种野生物种生活的书。”
张赫凡也荣登了“中华当代环保名流2005口碑金榜”。
因为十年写一书及她的个人经历富有传奇色彩,吸引了包括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湖南卫视等国内知名媒体、香港及国内各界朋友的广泛关注。
2006年,新华社以“劳动者之歌”形式播发张赫凡事迹,包括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在内的国内数十家大媒体同时刊发,张赫凡被世人誉为“野马天使”。
现在,在以张赫凡为代表的“野馬人”的努力下,新疆野马繁殖事业逐步发展壮大。那里的条件已大为改善,那里有了楼房、野马展厅、观马台,看到了电视,也可以拨打手机了。
自从野马引入20年来,已经度过了适应关、繁殖关(1988年)和子一代(1992年)、子二代(1995年)、子三代(2004年)繁殖关,成功地繁殖了四代野马。
截至目前,野马中心在册野马记录达294匹,近交系数平均控制在0.2以下,年均增长率21.12%,平均繁殖成活率达86%。野马的繁殖成活率和近交控制程度都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得到国内外有关机构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除调出和死亡外,中心现圈养野马142匹,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野马繁殖基地。野马种群的迅速壮大,为野马野放奠定了基础。
2001年8月28日,中心向野外放归27匹野马,实现了我国首次野马野放实验。这是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已开始由单纯的物种异地保护阶段发展到以物种回归自然为代表的野外种群恢复阶段。2003年野外繁殖取得成功,2004年形成自然分群,截至目前,野外共繁殖24匹,成活18匹,共有45匹野放的野马。
张赫凡目前正在攻读动物养殖学研究生,为野马事业的发展继续奉献她的青春和智慧,她说:“荒原是我心灵的故乡,使我能在纷繁的生活中有真正宁静心灵。野马是我灵魂的支撑,我愿生就一副野马魂。”
2007年3月,她荣获五一巾帼英雄奖章及建设新疆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