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前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前奏,属于社会公益事业的范畴。学前教育的管理不仅关系到幼儿以后的身心健康成长,更是关系到社会家庭的和谐与民族的未来,也是衡量我国早期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要把解决农村早期教育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提高农村早期教育的公共服务水平,从长远考虑,从现实规划,优先建设。
关键词: 早期教育;城乡;不平衡性
一、城乡幼儿早期教育发展不平衡性的现状解读
1 城市幼儿入学率高,农村则“小学化”
城市由于人口的集中和经济实力的富裕,在县级以上的城市,不同的区域、街道、小区,甚至是大型的工厂、公司,人居比较集中的地方,一般都设有幼儿园,家长接送幼儿上下学也十分方便,能平衡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便利的入学条件,一方面能解决城市幼儿家长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家长送学童入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入学率。另外,随着城市幼儿教育办学的多元化,政府积极鼓励和提倡社会联合各种力量开办幼儿园,鼓励民间资本的参与。幼儿园除了由政府举办的公立幼儿园,还有集体单位、个人筹资举办的幼儿园,幼儿教育投资的热情高涨,各种办园力量之间的竞争,客观上促进了城市幼儿教育的发展。据调查显示,在城市,3~6岁的幼儿入学率达到90%以上,城市中心的入学率甚至达到了100%。
而农村的幼儿早期教育覆盖率的相对比率远远低于城市。随着城市进程化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农村的留守儿童已成为庞大的一支队伍。虽然幼儿的教育十分重要,但摆在他们面前的是生存不易的现实。农村由于受限于经济条件,基础设施薄弱,很多地方的幼儿园基本上附属于小学,或者不同程度上受制于小学,幼儿园教育直接“小学化”了。农村的幼儿园没有根据幼儿的年龄分为小、中、大班,也没有根据他们不同的心理、年龄配备不同的教育课程和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农村幼儿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等同于小学预备班,使幼儿天真活泼的个性和渴望了解世界的愿望过早被抑制或不同程度上地破灭,不能不说是阻碍了幼儿未来的发展。另一种情况则是,随农民工父母入城的幼儿,要解决入学的问题,相对城市的幼儿来说,十分困难。因为户籍制度的存在,限制了农民工在城市的扎根立足,高房价、低收入,他们始终只是徘徊在城市的失去故土的边缘人,而这直接影响了这部分幼儿的教育问题。
2 城市幼儿教学设施先进,农村幼儿教学设备落后
城市幼儿园一般都具备游乐场、多功能多媒体教室、幼儿图书馆、实验室、艺术楼、学生活动中心、甚至是舞蹈室、绘画室、游泳池等先进的教育设施。幼儿们一天的生活,都有科学的规划与安排,能够广泛地开展游戏、手工、娱乐、体育、幼儿与老师互动等活动,能真正实现幼儿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能根据不同的儿童行为,进行不同的教育,学校注重发掘不同孩子的兴趣爱好与专长,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原来的水平上得到提高,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
农村的幼儿园,由于办学条件的落后,许多教材都直接从小学一年级课程改编而来,教学内容也只是拼音、汉字、算数等,很少有精彩的课堂教学启蒙活动。每天固定有几节课,上课时间和下课时间,学生学了多少知识,都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农村的幼儿园更多的是看重固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成为“灌输式”的教学课堂。教学的枯燥,实属受限于教学设施的落后,基础设施的缺乏,幼儿的个性培养、素质教育自然成了空谈。
3 城市幼儿师资力量优越,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
师资队伍的素质是幼儿教育的关键。幼儿处于无自我辨别能力阶段,全靠教师的引导,幼儿生命活力的激发、自主能动性的增强也来源于教师。城市幼儿老师,基本从正规幼师专业毕业。近年来,不少大城市还呈现了幼师学历走高的趋势,绝大多数来自全日制本科院校,甚至是研究生。城市办园的高要求促使了完善的幼教师资格评审考核制度以及充满竞争性的人才上岗制度的建立,促使幼师高标准、严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完善自己。城市的幼师不仅具备良好的知识业务水平,其性格亲和、有爱心,了解幼儿的心理也成为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
城市幼儿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切实提高幼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水平,比如鼓励幼师去各个幼儿园观摩学习,甚至组织幼师继续进修和学习。由于城市幼师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他们能根据幼儿自然进程中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能够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一方面通过让幼儿在学习、游戏、互动中了解世界;另一方面,优秀的幼师不只是让幼儿坐、听、看,而是让幼儿亲身实践和尝试,他们能够注重个性教育,根据他们的性格、气质、爱好、学习能力的快慢,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对每一个幼儿的心理需求变化进行细微而有耐心的观察,渐渐掌握他们每一个人不同的优势与特点,提升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非智力方面的因素。
而纵观农村的幼儿园教师队伍,不难发现,最大的问题在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跟不上幼儿教育的发展需要。由于经济文化水平落后,教育的投入相对要少。重点也放在九年义务制教育上,因此学前教育考虑关注也较少,一个村,甚至是一个乡能有一所独立的、成规模的幼儿园实属不易,对教师队伍有更高的要求更是无从谈起。目前,我国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水平低,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在物价高涨的今天,他们的工资也许还达不到大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每个月靠几百块钱生活,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尚不足以维持日常开销,生活清苦,严重挫伤了他们工作和再学习的积极性。
再者,农村从地理意义上来说,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新一代毕业学子考虑自身长远发展,很少愿意选择去农村支教,因此,在大城市的幼师招聘季,经常出现一个教师岗位几百号甚至上千号人报考的情况,而在农村,尤其是偏远的山区,同样的职位则无人问津。长期以来,农村幼师的地位得不到重视,农村本是民办教师的集聚地,幼儿教师则从未纳入国家编制体系,大多是小学教师兼任,或聘请社会人员当任,教育质量堪忧,同时也遗留下许多教师退养安置的问题。因此,农村幼师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泥沙俱下。 农村幼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跟幼儿身处同一个环境,他们难以吸收外界新的信息,加之教师本来学历水平有限,根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幼儿教育专业训练和实践环节,也无法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扩充自己的眼界和知识量,只凭经验教学,无法启发一个更自由、更平衡、更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学校由于地处偏远,经济能力有限,无法给幼师提供再学习和培训上岗的机会,少有开放式的探讨教学,以至于无法知晓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益的,导致教育目标与教育效果分离。
二、解决城乡幼儿早期教育发展不平衡性的对策
1 实现农村办园形式多样化,提高幼儿入学率
国家和各级主管行政部门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发展农村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前提条件。尤其各级县、乡政府要端正学前教育的观念,看到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前瞻性与基础性,明确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响应国家和上级领导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扶植力度,把国家下发的各项关于学前教育的资金落实到位,改善办园条件,让更多的幼儿能享受到平等的学前教育机会。但光靠政府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支撑,并不是完美的现实之举。因此,在合理利用政府财政投入的前提下,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渠道要靠多元化来弥补和支撑,坚持公办民助的原则,动员和依靠各种社会力量,吸纳更多的非政府资金,多形式地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动员民间资本流入教育领域是较好的选择,使幼教事业的行动指南落到实处,让更多的农村幼儿受益,也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入学保障。民办教育作为学前教育机构的一种,它同样承当起培养我国学前儿童的重任,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更多关注。
针对农村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应让老师和家长更新观念,不要让孩子过早进入所谓的正规学习,应该坚持开放式的教学理念,让孩子在游戏和玩耍中学习,了解幼儿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而不是让许多的课程占有孩子的全部时间,抑制了儿童想象力的发展。在编订教材方面,要符合幼儿教育的实际需要,决不能只简单从小学教材中抽调内容,需要科学规划,专门研制。
2 积极改善农村学前教育办学条件
物质基础决定了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首先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重视农村幼儿园的建设,起码保证一个乡镇至少要有一所幼儿园,即使在偏远的乡村也要设置幼儿园班级,提高农村幼儿园的普及水平。其次,要规划好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如满足农民工子弟入园的要求。农村的幼儿园建设,应该严格执行标准,淘汰劣质幼儿园,努力配备好保教设施、玩具和幼儿课外书等,多组织学前教育研究活动,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最后,办学机构不能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挤压教学开支,缩减管理成本,在教学设备配备等方面大打折扣,从而使保教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3 加强管理,提高师资队伍综合素质
虽然农村幼儿教育的师资力量要赶超城市水平,还尚需时日,但下决心改变的力度刻不容缓。社会要让农村学前教育的老师更新观念,把自己从一个简单的管理孩子人员,定位成一个全方位、多功能型的老师,既是孩子学习上的老师,也是心灵上的引路人,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好朋友。教师应根据幼儿成长规律,科学引导孩子。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幼教老师有更多的机会再次学习,或向其他幼儿园借鉴经验,与老师一起共同探讨幼儿的发展规划,尽量帮助幼教老师改善教育环境和他们的生存环境。
此外,国家也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把农村幼教老师纳入国家正式编制,落实好幼教老师的待遇,为他们争取相比现行制度下更多的权益,比如薪酬、福利以及退休养老问题,消除他们的心理和生活上的不安定感,稳定教师队伍。只有解决了教职工的切身利益问题,才能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奔赴广大农村,为幼教事业添砖加瓦,贡献力量。最后,要加强对专业幼教老师的专业素质培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础。我国城市与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性,学前教育公平难以实现,农村幼儿园不仅在数量上占不到优势,质量现状更令人担忧,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我国教育发展现状极不相符。长期以来,对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关注较少,看待问题的视角也比较单一和模糊,因此虽然经济大发展了,教育质量却没有跟上来。研究我国城市与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有助于国家、社会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引起讨论和思考,唤起人们对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关注。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制定政策或相关法规,扶植农村学前教育,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早期教育;城乡;不平衡性
一、城乡幼儿早期教育发展不平衡性的现状解读
1 城市幼儿入学率高,农村则“小学化”
城市由于人口的集中和经济实力的富裕,在县级以上的城市,不同的区域、街道、小区,甚至是大型的工厂、公司,人居比较集中的地方,一般都设有幼儿园,家长接送幼儿上下学也十分方便,能平衡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便利的入学条件,一方面能解决城市幼儿家长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家长送学童入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入学率。另外,随着城市幼儿教育办学的多元化,政府积极鼓励和提倡社会联合各种力量开办幼儿园,鼓励民间资本的参与。幼儿园除了由政府举办的公立幼儿园,还有集体单位、个人筹资举办的幼儿园,幼儿教育投资的热情高涨,各种办园力量之间的竞争,客观上促进了城市幼儿教育的发展。据调查显示,在城市,3~6岁的幼儿入学率达到90%以上,城市中心的入学率甚至达到了100%。
而农村的幼儿早期教育覆盖率的相对比率远远低于城市。随着城市进程化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农村的留守儿童已成为庞大的一支队伍。虽然幼儿的教育十分重要,但摆在他们面前的是生存不易的现实。农村由于受限于经济条件,基础设施薄弱,很多地方的幼儿园基本上附属于小学,或者不同程度上受制于小学,幼儿园教育直接“小学化”了。农村的幼儿园没有根据幼儿的年龄分为小、中、大班,也没有根据他们不同的心理、年龄配备不同的教育课程和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农村幼儿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等同于小学预备班,使幼儿天真活泼的个性和渴望了解世界的愿望过早被抑制或不同程度上地破灭,不能不说是阻碍了幼儿未来的发展。另一种情况则是,随农民工父母入城的幼儿,要解决入学的问题,相对城市的幼儿来说,十分困难。因为户籍制度的存在,限制了农民工在城市的扎根立足,高房价、低收入,他们始终只是徘徊在城市的失去故土的边缘人,而这直接影响了这部分幼儿的教育问题。
2 城市幼儿教学设施先进,农村幼儿教学设备落后
城市幼儿园一般都具备游乐场、多功能多媒体教室、幼儿图书馆、实验室、艺术楼、学生活动中心、甚至是舞蹈室、绘画室、游泳池等先进的教育设施。幼儿们一天的生活,都有科学的规划与安排,能够广泛地开展游戏、手工、娱乐、体育、幼儿与老师互动等活动,能真正实现幼儿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能根据不同的儿童行为,进行不同的教育,学校注重发掘不同孩子的兴趣爱好与专长,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原来的水平上得到提高,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
农村的幼儿园,由于办学条件的落后,许多教材都直接从小学一年级课程改编而来,教学内容也只是拼音、汉字、算数等,很少有精彩的课堂教学启蒙活动。每天固定有几节课,上课时间和下课时间,学生学了多少知识,都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农村的幼儿园更多的是看重固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成为“灌输式”的教学课堂。教学的枯燥,实属受限于教学设施的落后,基础设施的缺乏,幼儿的个性培养、素质教育自然成了空谈。
3 城市幼儿师资力量优越,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
师资队伍的素质是幼儿教育的关键。幼儿处于无自我辨别能力阶段,全靠教师的引导,幼儿生命活力的激发、自主能动性的增强也来源于教师。城市幼儿老师,基本从正规幼师专业毕业。近年来,不少大城市还呈现了幼师学历走高的趋势,绝大多数来自全日制本科院校,甚至是研究生。城市办园的高要求促使了完善的幼教师资格评审考核制度以及充满竞争性的人才上岗制度的建立,促使幼师高标准、严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完善自己。城市的幼师不仅具备良好的知识业务水平,其性格亲和、有爱心,了解幼儿的心理也成为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
城市幼儿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切实提高幼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水平,比如鼓励幼师去各个幼儿园观摩学习,甚至组织幼师继续进修和学习。由于城市幼师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他们能根据幼儿自然进程中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能够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一方面通过让幼儿在学习、游戏、互动中了解世界;另一方面,优秀的幼师不只是让幼儿坐、听、看,而是让幼儿亲身实践和尝试,他们能够注重个性教育,根据他们的性格、气质、爱好、学习能力的快慢,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对每一个幼儿的心理需求变化进行细微而有耐心的观察,渐渐掌握他们每一个人不同的优势与特点,提升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非智力方面的因素。
而纵观农村的幼儿园教师队伍,不难发现,最大的问题在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跟不上幼儿教育的发展需要。由于经济文化水平落后,教育的投入相对要少。重点也放在九年义务制教育上,因此学前教育考虑关注也较少,一个村,甚至是一个乡能有一所独立的、成规模的幼儿园实属不易,对教师队伍有更高的要求更是无从谈起。目前,我国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水平低,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在物价高涨的今天,他们的工资也许还达不到大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每个月靠几百块钱生活,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尚不足以维持日常开销,生活清苦,严重挫伤了他们工作和再学习的积极性。
再者,农村从地理意义上来说,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新一代毕业学子考虑自身长远发展,很少愿意选择去农村支教,因此,在大城市的幼师招聘季,经常出现一个教师岗位几百号甚至上千号人报考的情况,而在农村,尤其是偏远的山区,同样的职位则无人问津。长期以来,农村幼师的地位得不到重视,农村本是民办教师的集聚地,幼儿教师则从未纳入国家编制体系,大多是小学教师兼任,或聘请社会人员当任,教育质量堪忧,同时也遗留下许多教师退养安置的问题。因此,农村幼师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泥沙俱下。 农村幼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跟幼儿身处同一个环境,他们难以吸收外界新的信息,加之教师本来学历水平有限,根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幼儿教育专业训练和实践环节,也无法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扩充自己的眼界和知识量,只凭经验教学,无法启发一个更自由、更平衡、更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学校由于地处偏远,经济能力有限,无法给幼师提供再学习和培训上岗的机会,少有开放式的探讨教学,以至于无法知晓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益的,导致教育目标与教育效果分离。
二、解决城乡幼儿早期教育发展不平衡性的对策
1 实现农村办园形式多样化,提高幼儿入学率
国家和各级主管行政部门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发展农村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前提条件。尤其各级县、乡政府要端正学前教育的观念,看到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前瞻性与基础性,明确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响应国家和上级领导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扶植力度,把国家下发的各项关于学前教育的资金落实到位,改善办园条件,让更多的幼儿能享受到平等的学前教育机会。但光靠政府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支撑,并不是完美的现实之举。因此,在合理利用政府财政投入的前提下,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渠道要靠多元化来弥补和支撑,坚持公办民助的原则,动员和依靠各种社会力量,吸纳更多的非政府资金,多形式地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动员民间资本流入教育领域是较好的选择,使幼教事业的行动指南落到实处,让更多的农村幼儿受益,也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入学保障。民办教育作为学前教育机构的一种,它同样承当起培养我国学前儿童的重任,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更多关注。
针对农村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应让老师和家长更新观念,不要让孩子过早进入所谓的正规学习,应该坚持开放式的教学理念,让孩子在游戏和玩耍中学习,了解幼儿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而不是让许多的课程占有孩子的全部时间,抑制了儿童想象力的发展。在编订教材方面,要符合幼儿教育的实际需要,决不能只简单从小学教材中抽调内容,需要科学规划,专门研制。
2 积极改善农村学前教育办学条件
物质基础决定了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首先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重视农村幼儿园的建设,起码保证一个乡镇至少要有一所幼儿园,即使在偏远的乡村也要设置幼儿园班级,提高农村幼儿园的普及水平。其次,要规划好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如满足农民工子弟入园的要求。农村的幼儿园建设,应该严格执行标准,淘汰劣质幼儿园,努力配备好保教设施、玩具和幼儿课外书等,多组织学前教育研究活动,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最后,办学机构不能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挤压教学开支,缩减管理成本,在教学设备配备等方面大打折扣,从而使保教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3 加强管理,提高师资队伍综合素质
虽然农村幼儿教育的师资力量要赶超城市水平,还尚需时日,但下决心改变的力度刻不容缓。社会要让农村学前教育的老师更新观念,把自己从一个简单的管理孩子人员,定位成一个全方位、多功能型的老师,既是孩子学习上的老师,也是心灵上的引路人,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好朋友。教师应根据幼儿成长规律,科学引导孩子。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幼教老师有更多的机会再次学习,或向其他幼儿园借鉴经验,与老师一起共同探讨幼儿的发展规划,尽量帮助幼教老师改善教育环境和他们的生存环境。
此外,国家也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把农村幼教老师纳入国家正式编制,落实好幼教老师的待遇,为他们争取相比现行制度下更多的权益,比如薪酬、福利以及退休养老问题,消除他们的心理和生活上的不安定感,稳定教师队伍。只有解决了教职工的切身利益问题,才能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奔赴广大农村,为幼教事业添砖加瓦,贡献力量。最后,要加强对专业幼教老师的专业素质培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础。我国城市与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性,学前教育公平难以实现,农村幼儿园不仅在数量上占不到优势,质量现状更令人担忧,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我国教育发展现状极不相符。长期以来,对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关注较少,看待问题的视角也比较单一和模糊,因此虽然经济大发展了,教育质量却没有跟上来。研究我国城市与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有助于国家、社会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引起讨论和思考,唤起人们对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关注。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制定政策或相关法规,扶植农村学前教育,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