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孩子长时间地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有助于他们的观察、记忆和想象,使他们善于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并不断地探求新的知识。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首先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关键词:兴趣;语文老师;语文课内容;语文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7-078-2
一、激发学生对语文老师的喜爱之情
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首先应该是受学生喜欢的一名老师,这样,学生就会爱屋及乌,从而自然而然地喜欢上语文课,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成为一名让学生喜爱的语文老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德,更要有灵活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
语文老师应当是“知识的化身”。在学生眼里,语文老师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对于学生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很快地解决。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要有广泛的阅读,在掌握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对每一方面的知识都有所了解,虽然不可能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至少能恰当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对老师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试想,一个老师常常对学生说:这个问题让我们下课后去解决。长此以往,学生嘴上不说,心里就会有想法,这样的心情去上语文课,学生能兴趣盎然吗?
语文老师还是“慈母严父的化身”。任何一个有魅力的语文教师,都是以其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热情诚恳的态度,深深地、持久地吸引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表现为对全体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把爱洒向全体学生。在老师眼中,每一个学生,没有成绩好坏之分,没有美丑之分,他们都是活泼可爱的孩子,老师对他们是一视同仁的。其次,要严爱结合,恩威并重,严而有格,严而有效。对待学生的错误与缺点,要尽力帮助,对待学生成长进步热情肯定,用火热的心肠,满腔的热忱去温暖学生的心灵。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学生的信任和宽容,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不光看到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将来,既是学生现在的引路人,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设计师。如果语文教师充满爱心,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相信这样的老师一定会使学生对语文课怀着一颗敬重的心。
二、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内容的喜爱之情
1.感受课文的音乐美
小学语文的课本中,大多数课文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美。这种音乐美是通过叠音、摹声、押韵、语调等语音修辞手段表现出来的,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而且还使描写更形象,意义更突出,气氛更浓郁,感情更强烈。
如课文《石榴》(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中“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其中“酸溜溜、甜津津”非常逼真地写出了石榴那种酸酸甜甜的美味,而这种美味只要“嚼嚼”,顿时就可以感受到,不需要仔细品尝。叠音词的运用,不但使得声音优美,还表现了石榴味道的鲜美以及品尝者对石榴由衷的喜爱。又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诗句中,平声和仄声的音节在诗句中相互交替,在对仗中相互对立,这样就能使声调协调,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有一种高低抑扬之美。在这优美的旋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内容,更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2.领悟语言的思想美
“语言是思想的表现”,小学课本中,许多课文都是优秀文化的结晶。如《三顾茅庐》表现了刘备的求贤若渴及诸葛亮的出类拔萃;《祁黄羊》的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即便是译文,如《半截蜡烛》也反映出了二战中法国人民的英勇机智,正义必胜的感情。一篇课文的学习,就是对学生思想的一次洗礼,一次升华,激发起他们崇高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语言的规范美
一位著名的外国语言学家说过:“你应注意的首先是,不论说哪一种语言,都要力求纯正,遵守语法,我们决不违反语法。”汉语主张遣词造句的目的是“达意”。孔子说:“辞达而已矣!”意思是说,能把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了。小学语文课文,大都是典范的白话文,语言不仅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而且合乎不同文体的语言规范。如《珍珠鸟》、《鸟的天堂》等课文,都符合文艺语体的语言特点,具有情意性、形象性、变异性和独创性等特征。《太阳》《人类的“老师”》等带有常识性课文则具有科学语体的特点,语言运用讲究精确性和简明性。
三、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喜爱之情
1.激疑
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我们在上每一堂课时,先要让学生根据老师指示的学习方向自己去读课文,去理解文中的大意,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懂了哪些,明白了哪些,哪里不明白,然后教师要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采用“质疑——引思——解意”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时,笔者以“作者为什么把叶欣称作白衣战士,而不叫白衣天使?”抛砖引玉,让同学们根据所提出的问题仔细阅读课文,寻找答案。老师抓住这个疑问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求结果的兴趣。同学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认真思考和讨论,会很快弄清原因,也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中,恰当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因此,笔者每讲授一篇课文,都要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把他们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触发学生产生弄清事物真相的迫切愿望,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老师引导解决的问题寻求答案。例如,笔者在讲完《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对诸葛亮敬佩得五体投地,再顺势让学生去了解诸葛亮还有什么本领,后来开故事会时,笔者发现同学们不但读了很多小故事,而且对《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等相关的书籍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求异
语文课上,要改变单一的标准答案模式,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例如,笔者在教完《三打白骨精》后提问:“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绝大多数的同学表示喜欢孙悟空,因为他很机智勇敢而且本领高强;可突然有一位同学说,他喜欢白骨精。笔者一愣,惊讶地问:“为什么?”那位同学振振有词地说:“白骨精具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不达目的不罢休。”笔者没有一下子就反驳,而是让大家讨论,这时,犹如油锅里进了水,在教室里引起了轩然大波,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就被调动了起来。最后,笔者作了点评:“白骨精错就错在目标,不应该去吃人。”这时,学生明白了道理,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他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3.走进生活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精辟地阐述了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问题。她说:“读有字书,精读博览,广为采撷;读无字书,开阔视野。”教师要善于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习课堂延伸到生活实践之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外活动是开展教育的重要场所,其优点是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际,可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对某项活动产生了兴趣之后,就会有一股动力驱使他努力参与,直到自己满足为止。因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外活动的兴趣。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1)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可以结合学习内容举行故事会、诗歌朗诵会、成语接龙、猜谜语、辩论赛等。(2)培养学生读写的能力。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要求学生每月必须阅读一部课外名著,并写下自己对这本书的认识和感受,随时检查。还有让学生自己设计板报,包括板报的形式、刊头、材料都自己完成。
语文的教学是无穷的大课堂,走进语文教学世界,你就会发现它的丰富多彩。要让学生喜爱语文,使得语文充满活力,语文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不断改革,为学生营造宽松、良好的教学氛围,努力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使得学生喜欢学习,乐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就一定能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出乎寻常的快乐,就一定能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兴趣;语文老师;语文课内容;语文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7-078-2
一、激发学生对语文老师的喜爱之情
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首先应该是受学生喜欢的一名老师,这样,学生就会爱屋及乌,从而自然而然地喜欢上语文课,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成为一名让学生喜爱的语文老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德,更要有灵活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
语文老师应当是“知识的化身”。在学生眼里,语文老师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对于学生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很快地解决。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要有广泛的阅读,在掌握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对每一方面的知识都有所了解,虽然不可能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至少能恰当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对老师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试想,一个老师常常对学生说:这个问题让我们下课后去解决。长此以往,学生嘴上不说,心里就会有想法,这样的心情去上语文课,学生能兴趣盎然吗?
语文老师还是“慈母严父的化身”。任何一个有魅力的语文教师,都是以其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热情诚恳的态度,深深地、持久地吸引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表现为对全体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把爱洒向全体学生。在老师眼中,每一个学生,没有成绩好坏之分,没有美丑之分,他们都是活泼可爱的孩子,老师对他们是一视同仁的。其次,要严爱结合,恩威并重,严而有格,严而有效。对待学生的错误与缺点,要尽力帮助,对待学生成长进步热情肯定,用火热的心肠,满腔的热忱去温暖学生的心灵。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学生的信任和宽容,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不光看到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将来,既是学生现在的引路人,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设计师。如果语文教师充满爱心,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相信这样的老师一定会使学生对语文课怀着一颗敬重的心。
二、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内容的喜爱之情
1.感受课文的音乐美
小学语文的课本中,大多数课文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美。这种音乐美是通过叠音、摹声、押韵、语调等语音修辞手段表现出来的,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而且还使描写更形象,意义更突出,气氛更浓郁,感情更强烈。
如课文《石榴》(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中“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其中“酸溜溜、甜津津”非常逼真地写出了石榴那种酸酸甜甜的美味,而这种美味只要“嚼嚼”,顿时就可以感受到,不需要仔细品尝。叠音词的运用,不但使得声音优美,还表现了石榴味道的鲜美以及品尝者对石榴由衷的喜爱。又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诗句中,平声和仄声的音节在诗句中相互交替,在对仗中相互对立,这样就能使声调协调,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有一种高低抑扬之美。在这优美的旋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内容,更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2.领悟语言的思想美
“语言是思想的表现”,小学课本中,许多课文都是优秀文化的结晶。如《三顾茅庐》表现了刘备的求贤若渴及诸葛亮的出类拔萃;《祁黄羊》的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即便是译文,如《半截蜡烛》也反映出了二战中法国人民的英勇机智,正义必胜的感情。一篇课文的学习,就是对学生思想的一次洗礼,一次升华,激发起他们崇高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语言的规范美
一位著名的外国语言学家说过:“你应注意的首先是,不论说哪一种语言,都要力求纯正,遵守语法,我们决不违反语法。”汉语主张遣词造句的目的是“达意”。孔子说:“辞达而已矣!”意思是说,能把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了。小学语文课文,大都是典范的白话文,语言不仅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而且合乎不同文体的语言规范。如《珍珠鸟》、《鸟的天堂》等课文,都符合文艺语体的语言特点,具有情意性、形象性、变异性和独创性等特征。《太阳》《人类的“老师”》等带有常识性课文则具有科学语体的特点,语言运用讲究精确性和简明性。
三、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喜爱之情
1.激疑
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我们在上每一堂课时,先要让学生根据老师指示的学习方向自己去读课文,去理解文中的大意,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懂了哪些,明白了哪些,哪里不明白,然后教师要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采用“质疑——引思——解意”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时,笔者以“作者为什么把叶欣称作白衣战士,而不叫白衣天使?”抛砖引玉,让同学们根据所提出的问题仔细阅读课文,寻找答案。老师抓住这个疑问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求结果的兴趣。同学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认真思考和讨论,会很快弄清原因,也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中,恰当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因此,笔者每讲授一篇课文,都要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把他们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触发学生产生弄清事物真相的迫切愿望,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老师引导解决的问题寻求答案。例如,笔者在讲完《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对诸葛亮敬佩得五体投地,再顺势让学生去了解诸葛亮还有什么本领,后来开故事会时,笔者发现同学们不但读了很多小故事,而且对《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等相关的书籍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求异
语文课上,要改变单一的标准答案模式,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例如,笔者在教完《三打白骨精》后提问:“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绝大多数的同学表示喜欢孙悟空,因为他很机智勇敢而且本领高强;可突然有一位同学说,他喜欢白骨精。笔者一愣,惊讶地问:“为什么?”那位同学振振有词地说:“白骨精具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不达目的不罢休。”笔者没有一下子就反驳,而是让大家讨论,这时,犹如油锅里进了水,在教室里引起了轩然大波,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就被调动了起来。最后,笔者作了点评:“白骨精错就错在目标,不应该去吃人。”这时,学生明白了道理,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他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3.走进生活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精辟地阐述了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问题。她说:“读有字书,精读博览,广为采撷;读无字书,开阔视野。”教师要善于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习课堂延伸到生活实践之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外活动是开展教育的重要场所,其优点是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际,可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对某项活动产生了兴趣之后,就会有一股动力驱使他努力参与,直到自己满足为止。因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外活动的兴趣。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1)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可以结合学习内容举行故事会、诗歌朗诵会、成语接龙、猜谜语、辩论赛等。(2)培养学生读写的能力。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要求学生每月必须阅读一部课外名著,并写下自己对这本书的认识和感受,随时检查。还有让学生自己设计板报,包括板报的形式、刊头、材料都自己完成。
语文的教学是无穷的大课堂,走进语文教学世界,你就会发现它的丰富多彩。要让学生喜爱语文,使得语文充满活力,语文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不断改革,为学生营造宽松、良好的教学氛围,努力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使得学生喜欢学习,乐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就一定能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出乎寻常的快乐,就一定能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