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待客的态度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boy_zs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鲁迅待客的态度,徐志摩在给周作人的信中曾经说道:“只有令兄鲁迅先生脾气不易捉摸,怕不易调和,我们又不易与他接近。”由此可見,徐志摩认为鲁迅的脾气不大好,所以,做他的客人很不容易。但是,鲁迅有时候对待客人是非常可亲的,比如唐驶就就在文章中写到鲁迅见到青年人时的平易近人和一见如故的热情。
  其实,生活中的鲁迅对待来客并非是一味冷漠的。1924年十二月十日晚上,高长虹带了几份《狂飙》和《世界语》周刊,去拜访鲁迅,受到了鲁迅的热情接待。从此,高长虹便成了鲁迅家里的座上客。1925年三月十二日的中午,高歌去拜访鲁迅,当天晚上,吕蕴儒、向培良去拜访鲁迅,鲁迅非常热情地赠以他翻译的日本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著作《苦闷之象征》各一本。
  当然,在对待来客的事情上,鲁迅有时候的确显得不那么热情。冯雪峰第一次经柔石介绍见到鲁迅时,两人就几乎无话可说,彼此相对坐了半天,最后只好无聊的告辞。白莽(殷夫)第一次受鲁迅的邀请将《彼德裴诗集》送来给鲁迅校对时,就受到了冷遇,后来,白莽写信给鲁迅,抱怨说他很后悔与鲁迅见面,因为自己的话多,鲁迅的话少,天气又冷,“像受了某种威压似的”。鲁迅回信解释说,初次见面说话不多,是人之常情。由此可见,鲁迅有时候对待来客的确是显得不易接近。
  对于自己不愿见的客人,鲁迅的态度更不好。有一次,一位鲁迅不愿见的客人上门求见,佣人请示鲁迅是不是见这位客人,鲁迅要佣人告诉这位客人,就说鲁迅不在。不料,这位客人竟然声称自己是见了鲁迅回家后才来拜访的。佣人急忙进去再次请示鲁迅,鲁迅大怒,对佣人说:“你去告诉他:说我不在是对他客气!”结果,这位客人只好快快而去。
  鲁迅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对于某些客人,他不愿意见就是不愿意见,决不会浪费时间与之周旋,更不会坐在那里听对方胡言乱语。
  有的时候,鲁迅也会碰上硬要见他的客人,他也只好与之相见。有一次,鲁迅卧病在床,一个青年来拜访他,佣人告诉青年,说鲁迅的身体不好,不能见客。这个青年二话不说,转身就走。过一会儿,这个青年又来敲门声,佣人开门后,青年默不作声,直往楼上冲。这时,许广平正在二楼与鲁迅在一起,忙迎下来,企图挡住青年,不让他影响鲁迅休息。可是,青年却固执地冲到了鲁迅的床边。青年见到躺在床上的鲁迅,一句话也不说,在床头放下了鲜花,转身下楼而去。鲁迅也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看着青年。这个青年名叫徐梵澄,后来,鲁迅多次为他介绍报纸发表文章。
  鲁迅当时不理徐梵澄,是因为徐梵澄去德国时,鲁迅给了他许多中国的宣纸,希望他送给德国版画家,来宣传中国的造纸文化。可是,徐梵澄太马虎,忘记了把宣纸送给德国版画家,回国时,他又把这些宣纸原封不动地带回来了。鲁迅为此很生气,所以不想理他。徐梵澄不管这么多,他要见鲁迅,就直冲上楼相见,也不管鲁迅高兴不高兴见他,对于徐梵澄这样的性情中人,同样是性情中人的鲁迅最终还是要见的。
  编辑/林青雨
其他文献
前面说到了脂肪,这次接着说肥胖。现代人以为肥胖就是形容脂肪多的,但是在古代不是这样,“肥”恰恰是形容肌肉多的一个词。《说文》:“肥,多肉也。”  唐朝人张志和的词中写道:“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鱼的脂肪很少,鱼肥自然是指鱼的肉多,体形大。旧时北京商贩叫卖时吆喝:“驴肉!肥!”我开始听了就纳闷,驴又不是猪,怎么会有那么多脂肪?要是肉那么肥,怎么有人爱吃?殊不知人家还是遵循古义,说的是肉多
期刊
觀茶
期刊
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时代,仅就出版业来说,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每年出版的书可谓汗牛充栋,令人应接不暇。面对这种状况,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读完更多的书,很多读者便选择了快读的方式,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想要读的书读完。快读的确能提高阅读效力,但这种方式是否值得推广?还有待商榷。最近读了关于台湾作家王文兴的访谈录,对他所提倡的“慢读法”颇有感慨。  少年时代的王文兴,也和大多同学一样,读书速度很快,
期刊
一  人生是什么?  “不如意事常八九。”  人生中的确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明明已達到成功边缘的挫败,幸福多年只因为一件小事而离散的婚姻,长久奋斗只因为一点疏忽而造成的消沉。  这些事情常常令人恨不得一头撞死,因为这些事情都是无可奈何的。  无可奈何,岂非就是人生中最悲伤的悲伤。  就算你有八百匹五花马、七千件千金裘,都拿去换了美酒,这种无可奈何的悲伤,还是无法消去。  可是人生中无疑还是有很多值
期刊
在孔子的文化生命中,七十是心灵最自由而圆融的阶段。他说自己“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即到了七十岁心里想什么就做什么,却处处与人相融,与物相和,与世相安。  孔子从“十又五岁志于学”为发端,其中志字,士下有心,即发心坚持于学习,到七十仍回到“心”,其一生所学,落实在此心之自由从容,圆融安详。这种境界,真如泰戈尔所言“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样的老来之境,心还是如此温暖而自如。  古人认为“
期刊
中国人对“九”情有独钟,什么“九拜”、“九州”、“九天”、“九龙壁”、“九五之尊”等等。就连许多成语也都与“九”沾上了边,“九曲回肠”、“九牛一毛”、“一言九鼎”,还有官分“九品”,水分“九派”,宗分“九族”等。可见人们对“九”是多么崇拜和重视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而“九”又是最大的阳数,阳气最盛,所以人们对“九”格外崇尚。再加上“十”为满盈之数,物极必反,满则溢,极盛必衰
期刊
入秋,正是采莲时节。此时若身处江南,赏采莲美景,当是快事。  自古江南水道纵横,湖塘遍布,秋日采莲,也是水乡人家寻常事。接天莲叶间,小舟出没,渔歌互答,玉手如藕,莲蓬轻折,真是满湖风情荡漾,风光迷人。  江南采莲,自古即为文人骚客记叙描述。最早的吟咏,当来自民间。汉乐府中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即是一首民歌。  这首民歌,前三句应是
期刊
史学——沙漠玫瑰的开放  我把史学放在最后。历史对于价值判断的影响,好像非常清楚。鉴往知来,认识过去才能以测未来,这话都已经说烂了。我不太用成语,所以试试另外一个说法。  一个朋友从以色列来,给我带了一朵沙漠玫瑰。沙漠里没有玫瑰,但是这个植物的名字叫做沙漠玫瑰。拿在手里,是一蓬干草,真正的枯萎,干的,死掉的草,这样一把,很难看。但是他要我看说明书;说明书告诉我,这个沙漠玫瑰其实是一种地衣,针叶型,
期刊
秦始皇号称“千古一帝”,然而围绕其身上的谜团却非常多。首要问题就是,秦始皇的生父到底是谁?《史记·秦始皇本纪》本来写得很清楚:“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那么秦始皇就是秦庄襄王的儿子,秦昭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正月出生,白纸黑字铁板钉钉。  然而,同书另一篇《吕不韦列传》却说:“吕不韦取邯
期刊
从《论语》中可以得知,孔子教育學生以人格养成为第一要义。他教给学生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以此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的各种能力。但是,他更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品德,具有理想人格的价值追求。他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准则要求学生,希望弟子们能够做到仁、智、勇“三达德”。  首先是仁。孔子在很多场合下把“仁”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说,仁是一切道德的最高品质。我们在学习《论语》的时候,可以从中看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