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作文教学体现着开放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让作文教学中充满活力、注重体验、强调感悟,努力实现教与学的交流,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关键词】 教学方法 兴趣 赏识 积累 设题 写作水平
新课程作文教学的现状给教师提供了极大的创新空间。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喜欢作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织共振;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丰富知识。改变学生习作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现状。在近几年作文教学中,我不断探索,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1 培养兴趣,乐于创作
皮亚杰说:“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从一定程度上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使学生克服写作文的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动机,就应重视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有关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开发潜能和智力的内在动力。有了这些内在动力的驱使,学生会逐渐对作文训练有好感、有热情、有信心,进而产生写作的欲望和浓厚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感时,作文训练才会有效。我国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用全副的精神去做事,学与乐密不可分。”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创作素材来源于生活,认真观察生活才能描绘出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写作,如果离开了生活,坐在教室或家里冥思苦想,会感到无话可说,写出的文章就会空洞无味。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惧怕写作,失去写作兴趣。教师要不怕麻烦,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去观察大自然,体验生活,搜集写作素材。如,春暖花开时节,带领学生到梨园、蚬河公园或校园游览。出发前,注意观察顺序和方法的指导,游览时学会抓住景点特色,写出真情实感。教师要教会学生从生活中捕捉素材,如秋季运动会、校园文化艺术节、红歌大赛、韵律操赛等等,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观察,授以写作方法,学生亲身体验或耳闻目睹,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且平添了许多写作趣味。学生愉悦地习作,内容具体,语言清新活泼,有条不紊。通过活动,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宽了思路,丰富了知识,陶冶了情操,也增强了写作兴趣。作文时,不再是无话可说,而是笔下生花。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样的写作不仅不会增加学生思想负担,还会使他们品尝到创作的乐趣,激发出写作热情,培养出写作兴趣,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赏识教学,感受成功
每个学生的作文基础不同,水平各异。有的学生擅长细致描绘,有的喜欢简洁表达,有的词汇丰富,有的语言贫乏。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求应因人而异,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学生。对于那些作文能力较差学生的作文,能基本达到要求,做到语句基本通顺,不写错别字,意思基本表达清楚即可。教师在批语时应饱含“爱心”,具有启发性,激励性,让学生从批语中读出老师对他们的爱,品出自己作文的优点。教师把情感倾注于笔尖,化作热情的批语,能不断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扬起写作兴趣之帆。教师在批语中对文章里的一些小的优点也给予表扬,尤其是对后进生文章中的闪光点,要及时给予鼓励,并提出新的要求,要求不可过高也不可太低,让他们“跳一跳可以摘到苹果”,这样有利于开发学生习作创新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诱发写作动机。小学生自尊心和荣誉感特别强。教师抓住他们这一心理,把奖励当作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如把优秀作文汇编成册发给学生,把最佳作品推荐给报刊发表,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表现自我的舞台,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成功感。事实证明,学生的文章一经发表,对他们的鼓舞和影响非常大,同学们争相传阅先睹为快;家长的赞扬,使其尝试到成功的莫大喜悦,由此增强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这样以点带面,也会激起全班学生的写作热情。
教师点评作文也很重要。作文点评方法得当,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心理学家指出:“人有自尊的需要,而实现自己的潜能是人的最高需要”。作文点评要满足学生的自尊需要,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作文点评成为学生爱写作文的催化剂。作文点评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如,赞语式点评、诱导式点评、商讨式点评等。教师可点评优秀作文,也可点评进步大的作文,表扬文中的闪光点,指出努力的方向,这样既可以让优秀的学生不满足,写作更上一层楼;又可以对写作一般或是写作基础差的学生起到激起自信的作用。教师在班级里用热情的语言点评他的作文,充分肯定文章长处,以此为契机,使其对写作充满自信,乐于写作,产生兴趣。
3 勤于积累,灵活运用
作文离不开素材,而丰富的素材要靠平时的点滴积累。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中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阅读与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当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阅读得其方,写作能力亦即随而增长。”也就是说,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去领会作文技巧,并且运用所学的知识再去作文,以逐步达到提高的目的。著名特级教师斯霞也说过:“阅读为写作提供了知识与技能”,“多读多写,首先是个‘读’,靠的是阅读课”。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都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教师可让学生多读多记。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但仅仅依靠课本的阅读是不够的。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丰厚,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似“有神”助。所以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也可举办读书赛,以此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但仅仅多读是不够的,有些学生经常看课外书,可写作水平不见提高,其根本原因,就是不善于积累。教师在积极引导学生看课外书籍的同时,要提醒他们注重作者的写作方法,积累作者在描写人物、景物中的好词、好句,以便在写作过程中灵活运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就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告诫学生对所读之书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所写的,必须是学生积蓄的”。学生作文是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勤于积累不仅能丰富习作题材,解决言之无物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生活、关心生活的有心人。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多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多看新闻,多动手,如做家务、小制作,参与社区活动等,日久天长,学生不仅仅积累了书本素材,也积累了生活素材,有了亲身体验,写起文章来就会有感而发,就会情不自禁下笔有神了。正是“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有了一定的读和背的量的积累,才会在写作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4 潜心设题,培养想象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要是我的语言干巴巴的,人家决不会承认我的思想好像刚开的花朵,因为语言干巴巴的就是思想干巴巴的。”说明思维缺乏形象性,就会导致语言的空洞。因此,除了要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事物,积极调动感官,用眼看、手摸、口尝、耳听,充分感受事物各方面之外,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
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大有益处。教师作文设题要潜心,如《假如我是xx》、《二十年后的我》、《太空里的生活》、《假如我有一双翅膀》、《假如我是风》等等。通过假设某种情况,让学生根据这种情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联想和补充。善于想象的同学借助想象往往能使文思如泉涌,使语言更鲜活,妙笔生花,写出灿烂的文章来。学生的思维长上了翅膀,无拘无束地大胆想象,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用书面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想象越丰富,其语言表达也越生动;想象越活跃,其语言表达也越有情趣。
总而言之,“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教师应在“作前”做好大量的工作,为学生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作文教学有时更多地需要“攻心”战术,只要教师调动了学生的内驱力,想办法使他们用心地投入写作,那么,就有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就有可能迎来作文教学的春天,就有可能使作文教学花艳果香。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第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8
2 孙春福等.课程、教材、教法.论集·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转引自作文与做人相统一是叶圣陶的作文教学主导思想,1993(6)
3 刘文霞.个性教育论.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
4 张云鹰文.培养兴趣 训练观察 引导积累 启发想象.刊载于小学语文老师
5 王贺玲文.作文教学中个性化的思考.刊载于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 教学方法 兴趣 赏识 积累 设题 写作水平
新课程作文教学的现状给教师提供了极大的创新空间。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喜欢作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织共振;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丰富知识。改变学生习作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现状。在近几年作文教学中,我不断探索,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1 培养兴趣,乐于创作
皮亚杰说:“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从一定程度上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使学生克服写作文的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动机,就应重视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有关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开发潜能和智力的内在动力。有了这些内在动力的驱使,学生会逐渐对作文训练有好感、有热情、有信心,进而产生写作的欲望和浓厚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感时,作文训练才会有效。我国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用全副的精神去做事,学与乐密不可分。”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创作素材来源于生活,认真观察生活才能描绘出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写作,如果离开了生活,坐在教室或家里冥思苦想,会感到无话可说,写出的文章就会空洞无味。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惧怕写作,失去写作兴趣。教师要不怕麻烦,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去观察大自然,体验生活,搜集写作素材。如,春暖花开时节,带领学生到梨园、蚬河公园或校园游览。出发前,注意观察顺序和方法的指导,游览时学会抓住景点特色,写出真情实感。教师要教会学生从生活中捕捉素材,如秋季运动会、校园文化艺术节、红歌大赛、韵律操赛等等,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观察,授以写作方法,学生亲身体验或耳闻目睹,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且平添了许多写作趣味。学生愉悦地习作,内容具体,语言清新活泼,有条不紊。通过活动,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宽了思路,丰富了知识,陶冶了情操,也增强了写作兴趣。作文时,不再是无话可说,而是笔下生花。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样的写作不仅不会增加学生思想负担,还会使他们品尝到创作的乐趣,激发出写作热情,培养出写作兴趣,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赏识教学,感受成功
每个学生的作文基础不同,水平各异。有的学生擅长细致描绘,有的喜欢简洁表达,有的词汇丰富,有的语言贫乏。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求应因人而异,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学生。对于那些作文能力较差学生的作文,能基本达到要求,做到语句基本通顺,不写错别字,意思基本表达清楚即可。教师在批语时应饱含“爱心”,具有启发性,激励性,让学生从批语中读出老师对他们的爱,品出自己作文的优点。教师把情感倾注于笔尖,化作热情的批语,能不断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扬起写作兴趣之帆。教师在批语中对文章里的一些小的优点也给予表扬,尤其是对后进生文章中的闪光点,要及时给予鼓励,并提出新的要求,要求不可过高也不可太低,让他们“跳一跳可以摘到苹果”,这样有利于开发学生习作创新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诱发写作动机。小学生自尊心和荣誉感特别强。教师抓住他们这一心理,把奖励当作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如把优秀作文汇编成册发给学生,把最佳作品推荐给报刊发表,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表现自我的舞台,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成功感。事实证明,学生的文章一经发表,对他们的鼓舞和影响非常大,同学们争相传阅先睹为快;家长的赞扬,使其尝试到成功的莫大喜悦,由此增强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这样以点带面,也会激起全班学生的写作热情。
教师点评作文也很重要。作文点评方法得当,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心理学家指出:“人有自尊的需要,而实现自己的潜能是人的最高需要”。作文点评要满足学生的自尊需要,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作文点评成为学生爱写作文的催化剂。作文点评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如,赞语式点评、诱导式点评、商讨式点评等。教师可点评优秀作文,也可点评进步大的作文,表扬文中的闪光点,指出努力的方向,这样既可以让优秀的学生不满足,写作更上一层楼;又可以对写作一般或是写作基础差的学生起到激起自信的作用。教师在班级里用热情的语言点评他的作文,充分肯定文章长处,以此为契机,使其对写作充满自信,乐于写作,产生兴趣。
3 勤于积累,灵活运用
作文离不开素材,而丰富的素材要靠平时的点滴积累。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中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阅读与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当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阅读得其方,写作能力亦即随而增长。”也就是说,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去领会作文技巧,并且运用所学的知识再去作文,以逐步达到提高的目的。著名特级教师斯霞也说过:“阅读为写作提供了知识与技能”,“多读多写,首先是个‘读’,靠的是阅读课”。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都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教师可让学生多读多记。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但仅仅依靠课本的阅读是不够的。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丰厚,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似“有神”助。所以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也可举办读书赛,以此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但仅仅多读是不够的,有些学生经常看课外书,可写作水平不见提高,其根本原因,就是不善于积累。教师在积极引导学生看课外书籍的同时,要提醒他们注重作者的写作方法,积累作者在描写人物、景物中的好词、好句,以便在写作过程中灵活运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就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告诫学生对所读之书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所写的,必须是学生积蓄的”。学生作文是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勤于积累不仅能丰富习作题材,解决言之无物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生活、关心生活的有心人。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多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多看新闻,多动手,如做家务、小制作,参与社区活动等,日久天长,学生不仅仅积累了书本素材,也积累了生活素材,有了亲身体验,写起文章来就会有感而发,就会情不自禁下笔有神了。正是“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有了一定的读和背的量的积累,才会在写作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4 潜心设题,培养想象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要是我的语言干巴巴的,人家决不会承认我的思想好像刚开的花朵,因为语言干巴巴的就是思想干巴巴的。”说明思维缺乏形象性,就会导致语言的空洞。因此,除了要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事物,积极调动感官,用眼看、手摸、口尝、耳听,充分感受事物各方面之外,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
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大有益处。教师作文设题要潜心,如《假如我是xx》、《二十年后的我》、《太空里的生活》、《假如我有一双翅膀》、《假如我是风》等等。通过假设某种情况,让学生根据这种情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联想和补充。善于想象的同学借助想象往往能使文思如泉涌,使语言更鲜活,妙笔生花,写出灿烂的文章来。学生的思维长上了翅膀,无拘无束地大胆想象,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用书面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想象越丰富,其语言表达也越生动;想象越活跃,其语言表达也越有情趣。
总而言之,“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教师应在“作前”做好大量的工作,为学生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作文教学有时更多地需要“攻心”战术,只要教师调动了学生的内驱力,想办法使他们用心地投入写作,那么,就有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就有可能迎来作文教学的春天,就有可能使作文教学花艳果香。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第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8
2 孙春福等.课程、教材、教法.论集·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转引自作文与做人相统一是叶圣陶的作文教学主导思想,1993(6)
3 刘文霞.个性教育论.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
4 张云鹰文.培养兴趣 训练观察 引导积累 启发想象.刊载于小学语文老师
5 王贺玲文.作文教学中个性化的思考.刊载于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