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flyn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随着科技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学生丰富知识的需求,各种电教媒体已广泛运用于教学的各个领域,实现了课堂教学资料的共享,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下面就谈谈如何发挥电教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运用电教媒体,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感受性来满足学生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电教媒体的运用,不仅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
  例如教学《七巧板》这一课时,为了在课堂伊始使学生产生好奇感,我出示了很多形象逼真、色彩清晰的七巧板拼成的图形。这时问:“你们觉得这些图片漂亮吗?你们想拼出和它们一样或者比它们更漂亮的图形吗?”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导入,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运用电教媒体,突出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中,许多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事物,或者对学生来说是高度抽象的知识,就可以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地显示出来,将复杂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用传统教学方法,拿一些教具比划演示,总是难以讲清。多媒体教学则可以让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并把这个过程保留下来,对折过程中还可以配上音乐,促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建立起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3.运用电教媒体,发展创新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新授课的教学中,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的表现力,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空间、抽象、宏观、微观的限制,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
  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投影在银幕上呈现“切割”、“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4.利用电教媒体,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输出信息,学生接受信息,学生作为接受信息的主体,其接受信息的积极性发挥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最后的效果。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传递信息的载体是语音信号,其实学生对此容易产生疲劳感,而多媒体具体的光、色、形的信号,通过调控,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反复感知。如我们可以借助投影片反映作业情况,及时点评;通过录音、录像使学生及时审视自己的操作情况,满足求知欲。
  5.利用电教媒体,开阔视野
  学校建成了校园网和联入了国际互联网,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学生可通过访问网络上相关的网站获取知识。一方面,学生可以学到丰富和扩展了的书本知识,可以学得更多、更快、更好;另一方面,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本身的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首先,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由传统教学模式中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其次,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下被动接受知识的“配角”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的“主角”,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确实有利于优化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益。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只要我们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地利用各种电教媒体,学生的数学学习就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收稿日期:2012-03-20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着勃勃生机、充满着智慧的挑战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变为充满智慧挑战的课堂。笔者以下面几个过程加以阐述。   1.从教材到教案   教材选定了教学内容,也给出了较为具
期刊
【摘 要】活动课与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但活动课不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重复。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课;学生思维能力     它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由学生本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由选择,自愿参加。它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比堂教学有较大的伸缩性,教学内容更加广泛和丰富多彩,能够加深和扩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可以更好地
期刊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建设优良的校风、开展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全面育人的功能。对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如何使校园文化建设的这三个方面全面、协调发展,则必须有一支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队伍。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最初期,则需要全体
期刊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呢?我认为学法指导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1.教师示范,展示学法  由于学生的认识规律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所以上课开始便向学生灌输抽象的学习方法是很难被小学生所接受的。即使接受了也只是
期刊
生活化教学是数学活动本身的需要,是现实生活本身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回顾以往的教学实践,我有以下的几点感悟:  1.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在我国传统教学中,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机械记忆、死战题海、
期刊
【摘 要】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解决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认识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学好数学;养成良好;素质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作为发展变化主体的学生态度消极、被动——不想学,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充分运用或者不能以正确的方法运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特别是不能或者不想动脑,去认
期刊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中学生心理特点进行剖析,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教育教学的建议,为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供心理学参考。  【关键词】心理特点;高中学生;教学建议     1.高中学生基本的心理特点  1.1 智力水平相对初中阶段进一步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增强,思维活跃,喜欢变化,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但相当部分同学学习的自主性差,学习动力缺乏,学习表现懒散。各年级无
期刊
【摘 要】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本文谈谈笔者在习题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体会。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基础知识;精选习题     本文介绍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从基础知识着手,精选习题,进行优化组合,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思维素质,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的教学方法及体会。  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
期刊
【摘 要】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认为,人脑系统是一个耗散结构,伴随着负熵的输入,就会导致系统处于非平衡态,进而能有效地吸纳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实现由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运用耗散结构理论指导语文教学,实际上是将表面上杂乱无序的语文知识,根据其内涵、本质及内在联系,逐步从混沌无序逐步转变为有序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将耗散结构理论应用到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会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给教学带来新的生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