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学习思考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746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一门科学深深的吸引着我们,我也是学习计算机技术的,自己也做了一些思考我一直认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门专业,在本科阶段是不可能切分成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因为计算机科学需要相当多的实践,而实践需要技术;每一个人包括非计算机专业,掌握简单的计算机技术都很容易(包括程序设计),但计算机专业的优势就在于,我们掌握许多其他专业并不“深究”的东西,例如,算法,体系结构,等等。
  今天我想专门谈一谈计算机科学,并将重点放在计算理论上。我国计算机科学系里的传统是培养做学术研究,尤其是理论研究的人,而计算机的理论研究,说到底了,如网络安全,图形图像学,视频音频处理,哪个方向都与数学有着很大的关系,虽然也许是正统数学家眼里非主流的数学。在此我还想说一下我的另外一个看法: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从实际生活当中抽象出来的理论,人们之所以要将实际抽象成理论,目的就在于想用抽象出来的理论去更好的指导实践,有些数学研究工作者喜欢用一些现存的理论知识去推导若干条推论,殊不知其一:问题考虑不全很可能是个错误的推论,其二:很多推论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原型,更不能得到指导实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得到指导实践,但是却与生活紧密相结合在一起,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很多领域我们都需要:如通信技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制造业、商业、银行、交通运输、医疗、办公自动化等;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多么需要它;那么作为一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学习者和传承者,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把我们知道改好传教下去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問题;我个人觉得必须要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充满活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从目前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中小学信技术课程教学基本上是在计算机教室里面完成的。而根据教专家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在机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 15 钟左右因此一堂信息技术课中教师讲解的时间不要超过 10分钟多讲无益。从目前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中小学信技术课程教学基本上是在计算机教室里面完成的。教师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呢?
  我们应该从这几方面把握:1.15 分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就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一般说来对他们学习兴趣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兴趣作用时间也较长。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直接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时地帮助他们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相对而言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有鉴于此不妨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在计算机课的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内容上也应力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游戏软件、工具软件、优秀的辅助教学软件和作图方法等让他们在比较轻松的学习情境中了解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程序。2.15 分钟任务驱动玩出激情 “电脑不是学出来的是玩出来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法就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开始是模仿制作出与教师的“成品”一样的作品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接踵而来的便是丰富多彩的创造作品这就是由“任务驱动”引发的学生的无穷的创造力。信息技术学科是开放性的、知识更新极快的学科在课堂上不可能将一个软件的所有上接第 173 页功能都学到也没必要这样做。计算机教师在教会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任务应该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正好给了学生这样一个机会。3.15 分钟培养热爱科学的观念丰富学生感情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坐在计算机前他们所面对的是既可以动手实验又可以动脑思考还可以发挥主动性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学习工具。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引导他们热爱科学与计算机交朋友。事实上只有学生对计算机原理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才会真正与计算机交朋友才能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进而激发起对真理和科学的追求和向往。
  总而言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使得现代化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极大地推动了各方面工作的开展,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作为一名学习者和传承者,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和更新自己的储备知识,要为学生提供更加新颖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能量,从而喜欢学习它,探索它和热爱它给我们带来的进步和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何让孩子们喜欢你的语文课堂?需要探讨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在我的从教生涯中,有这样的体会: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但教法大同小异。好的老师,不只是单单传授知识,在课堂上更应该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有思考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爱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思考能力 专业知识 爱  现在的农村学生,从小学阶段一直到初中阶段,大部分没有思考能力,上课时只等着老
【摘 要】微时代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来临并逐渐渗透到方方面面,教育领域方面也不例外。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微课引入教学中,并将它运用于导学、重难点讲解、课外延伸和巩固复习等方面,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开展的实效性。  【关键词】微课 初中地理教学 应用  微课是基于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展开的,以小视频为载体的,对知识点讲解的视频。这种模式将冗杂的知识化成比较固定的几个知识点,让
中考作文分数,原本就占据着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加之人为阅卷的较大主观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广大考生及家长对中考作文阅卷的争议。事实上,作文阅卷是非多,这主要源自于两点:一是阅卷者的主观文学素养及喜好决定了考生作文分数的高低,这导致考生所获得的作文分数似乎有了一些“运气”的成分;二是扁平化的阅卷给分方式限制了优等卷与基础卷作文之间的分值差距,如此的结果,便是优等卷的分数不是那么高,基础卷的分数也不是
期刊
【摘 要】生物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我们的生活中,生物知识无处不在。对于初中生来说,刚刚开始接触生物学习,由生活作为切入点,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以说,初中生物实现生活化教学既是实施新课程的客观需要,也是有效提高初中生生物教学效率的需要。在本文中,笔者对实现生物生活化教学展开研究,提出从情境教学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和作业与练习生活化三个方面着手来实现这一目标。  【关键词】初中生物 生活化
【摘 要】备课作为教学的重要一环,现在逐渐被教师所忽略,且出现了备课、上课两张皮的现象. 本文首先剖析了备课、上课两张皮现象发生的原因,接着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然而,现在有些教师从网络中一味地照搬照抄,或者随便写写教案应付检查,这样的教学成绩能好吗?因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高度重视备课,要通过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