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度雾霾连连袭击中国北方地区。刚过去的“双十一”阿里生活电器产品热销榜上空气净化器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足见销售之火爆。
空气净化器在中国起步于2002年左右,最初定位是消除室内甲醛及挥发性有机物。从2010年起全国大范围雾霾天气持续严重,成为激活这一产业的契机,商家纷纷打出“消除PM2.5”牌。现在有近千家厂商在售卖空气净化器,价格从几百元至上万元不等。
其实,空气净化器并不是专为灰霾研发。世界第一台空气净化器是1823年诞生于消防事业。当时这种新型烟雾防护装置,可使消防队员在灭火时避免烟雾侵袭。“二战”期间,美国政府投资研制出可过滤有害颗粒的HEPA过滤器——像纸一样的、由叠片状硼硅微纤维制成的一种干型过滤器。
与呼吸到雾霾,国人才想到空气净化器不同,国外的空气净化器主要用于除味、消除细菌以及挥发性有机物等,每种都标明了重点消除的污染物,比如主要用于甲醛、微生物及病菌的,会叫做空气消毒机。这些产品在韩国的普及率高达70%,美国为27%,欧洲42%,日本17%。
商家们宣传PM2.5去除率高达99%。从技术原理看,空气净化器对去除颗粒物有一定效果,但局限性在于,只在特定的适用面积及时间内有效。
目前的主流空气净化技术主要有两种:滤网过滤和静电吸附。国内以PM2.5为营销概念的空气净化器,基本采取的是过滤式技术,配置有过滤网、风机,外配机器外壳。工作原理是:机器内的微风扇搅动室内空气,在风机作用下,将颗粒物吸附在过滤网上,使空气中的颗粒物递减,达到清洁目的。
滤网一般由多层过滤材料组成:前置过滤网,用于吸附空气中较大的灰尘和毛发颗粒等;活性炭滤网,主要用于吸附和去除有机物质、甲醛、微生物、病毒和一定量的重金属,以及脱色、除臭等;HEPA滤网,即高效率空气微粒滤芯,这层网就像更细密的针织网,也是整台机器最贵的核心部件,面积越大、密度越细,吸附颗粒物的效果越好。产品价格的差异,就取决于过滤网配有几层,以及材质的优劣。
HEPA孔径微小,吸附容量大,净化效率高,对≥0.3微米颗粒的捕捉能力很强,是国际公认的高效滤材。但其致命的弱点——容尘量有限。在过滤和吸附过程中慢慢的就会饱和,直至失去效力,如果不能及时更换滤网,反而会加重室内空气污染。至于更换的频率,则必须根据使用环境、空气质量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更换周期在四个月到一年之间不等。
静电吸附类空气净化器是利用高压静电吸附的原理。在前端设置高压电极丝,将通过的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带上电荷,然后在后端设置负吸附电极板,将空气中带有正电荷的微粒吸附在负极板上,以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它的优点是,不用更换滤网,运行噪音小,且可静电灭菌。缺陷是,对苯、甲醛等有害化学物过滤效果较差,同时会因高压放电而产生臭氧,造成二次污染。
空气净化器每小时输出的洁净空气容量,即CADR值很重要,一般厂商都会在产品的介绍、包装和机身上提到。这个值越高,封闭环境内空气循环经过滤网的次数越多,空气净化的效率也就会相对更高。目前国内市场上有些品牌空气净化器标注的适用面积数值往往不够严谨,而空气净化器的适用面积一般是通过CADR值计算得出的。
国际上认可的标准一般要求空气净化器在工作时,房间内的空气循环次数每小时不能低于5次,CARD=2.3×房间容积/时间。比如,一间房的室内面积为15平方米,房间高度约为3米,那么,此房间空气净化器的CARD值应达到100以上。否则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是不是这样就能达到市面上宣传的“PM2.5净化率达到99%”呢?一位环境领域教授认为,净化器确实对PM2.5值甚至以下的粉尘、悬浮颗粒有一定过滤作用,尤其是对空气中漂浮的肉眼可见的颗粒物净化效果较好,但能否去除大部分PM2.5还很难说。
很多品牌的净化器都宣称获得了空气净化效果检测单位出具的检测报告或合格证明,但这一结果是在特定实验条件下得到的实验测试数据,很难在真实的家庭生活环境中复制达到。
作为放置在室内长期使用的设备,空气净化器的噪音指标也是相当的重要。国家标准规定,住宅室内噪音不高于45分贝,噪音与CARD值成正相关,因此,45分贝下的CADR值是一台空气净化器的重要指标。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的商家对此讳莫如深。
空气净化器在中国起步于2002年左右,最初定位是消除室内甲醛及挥发性有机物。从2010年起全国大范围雾霾天气持续严重,成为激活这一产业的契机,商家纷纷打出“消除PM2.5”牌。现在有近千家厂商在售卖空气净化器,价格从几百元至上万元不等。
其实,空气净化器并不是专为灰霾研发。世界第一台空气净化器是1823年诞生于消防事业。当时这种新型烟雾防护装置,可使消防队员在灭火时避免烟雾侵袭。“二战”期间,美国政府投资研制出可过滤有害颗粒的HEPA过滤器——像纸一样的、由叠片状硼硅微纤维制成的一种干型过滤器。
与呼吸到雾霾,国人才想到空气净化器不同,国外的空气净化器主要用于除味、消除细菌以及挥发性有机物等,每种都标明了重点消除的污染物,比如主要用于甲醛、微生物及病菌的,会叫做空气消毒机。这些产品在韩国的普及率高达70%,美国为27%,欧洲42%,日本17%。
商家们宣传PM2.5去除率高达99%。从技术原理看,空气净化器对去除颗粒物有一定效果,但局限性在于,只在特定的适用面积及时间内有效。
目前的主流空气净化技术主要有两种:滤网过滤和静电吸附。国内以PM2.5为营销概念的空气净化器,基本采取的是过滤式技术,配置有过滤网、风机,外配机器外壳。工作原理是:机器内的微风扇搅动室内空气,在风机作用下,将颗粒物吸附在过滤网上,使空气中的颗粒物递减,达到清洁目的。
滤网一般由多层过滤材料组成:前置过滤网,用于吸附空气中较大的灰尘和毛发颗粒等;活性炭滤网,主要用于吸附和去除有机物质、甲醛、微生物、病毒和一定量的重金属,以及脱色、除臭等;HEPA滤网,即高效率空气微粒滤芯,这层网就像更细密的针织网,也是整台机器最贵的核心部件,面积越大、密度越细,吸附颗粒物的效果越好。产品价格的差异,就取决于过滤网配有几层,以及材质的优劣。
HEPA孔径微小,吸附容量大,净化效率高,对≥0.3微米颗粒的捕捉能力很强,是国际公认的高效滤材。但其致命的弱点——容尘量有限。在过滤和吸附过程中慢慢的就会饱和,直至失去效力,如果不能及时更换滤网,反而会加重室内空气污染。至于更换的频率,则必须根据使用环境、空气质量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更换周期在四个月到一年之间不等。
静电吸附类空气净化器是利用高压静电吸附的原理。在前端设置高压电极丝,将通过的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带上电荷,然后在后端设置负吸附电极板,将空气中带有正电荷的微粒吸附在负极板上,以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它的优点是,不用更换滤网,运行噪音小,且可静电灭菌。缺陷是,对苯、甲醛等有害化学物过滤效果较差,同时会因高压放电而产生臭氧,造成二次污染。
空气净化器每小时输出的洁净空气容量,即CADR值很重要,一般厂商都会在产品的介绍、包装和机身上提到。这个值越高,封闭环境内空气循环经过滤网的次数越多,空气净化的效率也就会相对更高。目前国内市场上有些品牌空气净化器标注的适用面积数值往往不够严谨,而空气净化器的适用面积一般是通过CADR值计算得出的。
国际上认可的标准一般要求空气净化器在工作时,房间内的空气循环次数每小时不能低于5次,CARD=2.3×房间容积/时间。比如,一间房的室内面积为15平方米,房间高度约为3米,那么,此房间空气净化器的CARD值应达到100以上。否则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是不是这样就能达到市面上宣传的“PM2.5净化率达到99%”呢?一位环境领域教授认为,净化器确实对PM2.5值甚至以下的粉尘、悬浮颗粒有一定过滤作用,尤其是对空气中漂浮的肉眼可见的颗粒物净化效果较好,但能否去除大部分PM2.5还很难说。
很多品牌的净化器都宣称获得了空气净化效果检测单位出具的检测报告或合格证明,但这一结果是在特定实验条件下得到的实验测试数据,很难在真实的家庭生活环境中复制达到。
作为放置在室内长期使用的设备,空气净化器的噪音指标也是相当的重要。国家标准规定,住宅室内噪音不高于45分贝,噪音与CARD值成正相关,因此,45分贝下的CADR值是一台空气净化器的重要指标。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的商家对此讳莫如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