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健康包涵三个要素: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其中心理健康对人生成就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所认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用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良好功能状态。也就是说,个体心理具有平稳的、良好的状态,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并具有最好的功能状态。而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为 :
一、学习态度积极
学习是高中生的主要任务。心理健康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责任感强,主动认真地完成学习任务。对各科学习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即使对个别学科缺乏兴趣,也能理智地分析原因,并努力克服困难,争取学好。
二、人际关系和谐
人是在一定的群体中生活的,并且要和别人交往相处,因而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人际关系,如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工作关系、社会关系等。心理健康的学生对人坦诚,尊重和关心别人,能够互相帮助,关系和谐。有了矛盾能正确认识,不为人际关系问题终日苦恼。
三、情绪愉快稳定
心理健康的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中心胸豁达、乐观,不烦躁,不郁闷,也不喜怒无常。即使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也能比较快地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四、适应周围环境
人生活的环境常发生变化,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主动适应变化的环境,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并以积极的态度识别环境中的善恶、美丑、借助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发展自己,对丑恶的东西进行抵制。
五、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高中学生还不够成熟,自我控制能力沿末达到成年人水平,但高中学生毕竟有了相当的自制能力,,在遇到困难、学习挫折、身体患病、友情变化时,能正确地分析认识,正确地对待,不引起心理上大的波动。
以上几点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不能仅从一点看心理健康程度。对于某些方面的不足,不能认为是心理不健康,只要积极进行调整,就可以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
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体育活动有助于消除心里疲劳、发展智力
智力是个体圆满完成工作、学习任务的基础条件。体育活动能消除心理疲劳。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打打球,跑跑步,人的感觉不是更加劳累,而是轻松愉快,体育运动促进了血液循环,锻炼了躯体功能,并能将由学习压力所致的心理疲劳转化为体力上的疲劳。一般体力疲劳经过休息之后很容易恢复,而心理疲劳则不容易调节。心理疲劳转化为体力疲劳后,会随体力疲劳的恢复而恢复。而且,在体育活动中,人的精神专注于运动中,可暂时抛开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烦恼。运动的竞争、游戏性质也使其充满乐趣,是调剂身心的好方法。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还可以使个体的注意、记忆、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提高活动效率,还可以使其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乐观自信、精神振奋、精力更加充沛,从而对人的智力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二)体育活动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情绪状态的调控能力是衡量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个体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常常会产生紧张、压抑、忧虑等不良情绪反应,体育活动可以使个体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降低应激水平,使处理应激情境的能力增强。体育活动的参与者能体验到运动带来的愉快感觉。心理学家认为,适度负荷的体育活动能够促进人体释放一种多肽物质——内啡肽,它能使人们获得愉快、兴奋的情绪体验。因此参加体育活动,尤其是参加那些自己喜爱和擅长的体育活动,可以使人从中得到乐趣,振奋精神,从而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三)体育活动有助于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
意志品质指一个人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独立主动的精神,是一个人行为特点的稳定因素的总和。意志品质需要在克服困难的实践过程中培养。体育运动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强的特点,需要地不断克服困难(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的难度或外部障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才能取得成功。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协作、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
(四)体育活动有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随着学习任务越来越重,使同学们越来越趋向封闭的状态,从而造成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缺乏,人际关系疏远。体育活动则打破了这种封闭,使得更多的同学相聚在运动场上,进行平等、友好、和谐的交往,使人们互相之间产生信任感,有效地增强了情感和信息的交流,互相之间产生一种默契和交融。在体育锻炼和竞赛活动中,特别是一些集体项目的竞赛,人与人、队与队之间的了际交往频繁,对加强友谊,发展人际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人们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认识更多的朋友,大家和睦相处、友爱互助,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将令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
(五)体育活动可以使人正确认识自我
体育活动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实际的认识。人在运动中对自己身体的满意可以增强自信,提高自尊;竞争又使自己的价值被认可。体育活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体育活动暴露了自身的优点与缺点,在较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尽量发挥自己的潜能与长处,克服缺点改正不足,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六)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
合作与竞争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体育运动是在规则的要求下,使双方在对等的条件下进行的体能和心理等方面的较量。这种竞争就是追求卓越成绩的努力,证明自己或本队比对手更强,更出色。同时,体育运动又包括个人和集体项目,在一个集体中,每个成员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合作。因此,要求每位成员的一切行为都要有整体意识,要从全局出发,要抛弃个人的私心杂念,为加强和发挥整体力量而努力。当然,这种合作不局限在同一个集体内,还应包括对手、观众、裁判等方面的合作。不尊重对手、观众,不服从裁判的判罚,比赛就无法进行。因此,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地培养人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总之,体育活动能够缓解学习压力,消除疲劳,调节紧张的学习节奏,提高学习效率;体育活动对于增进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调节情绪状态,磨练意志品质,消除心理障碍,提高社会适应性都具有积极作用,是促进心理健康最积极有效的手段。高中生应该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更多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以期更好地促进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为 :
一、学习态度积极
学习是高中生的主要任务。心理健康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责任感强,主动认真地完成学习任务。对各科学习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即使对个别学科缺乏兴趣,也能理智地分析原因,并努力克服困难,争取学好。
二、人际关系和谐
人是在一定的群体中生活的,并且要和别人交往相处,因而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人际关系,如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工作关系、社会关系等。心理健康的学生对人坦诚,尊重和关心别人,能够互相帮助,关系和谐。有了矛盾能正确认识,不为人际关系问题终日苦恼。
三、情绪愉快稳定
心理健康的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中心胸豁达、乐观,不烦躁,不郁闷,也不喜怒无常。即使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也能比较快地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四、适应周围环境
人生活的环境常发生变化,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主动适应变化的环境,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并以积极的态度识别环境中的善恶、美丑、借助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发展自己,对丑恶的东西进行抵制。
五、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高中学生还不够成熟,自我控制能力沿末达到成年人水平,但高中学生毕竟有了相当的自制能力,,在遇到困难、学习挫折、身体患病、友情变化时,能正确地分析认识,正确地对待,不引起心理上大的波动。
以上几点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不能仅从一点看心理健康程度。对于某些方面的不足,不能认为是心理不健康,只要积极进行调整,就可以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
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体育活动有助于消除心里疲劳、发展智力
智力是个体圆满完成工作、学习任务的基础条件。体育活动能消除心理疲劳。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打打球,跑跑步,人的感觉不是更加劳累,而是轻松愉快,体育运动促进了血液循环,锻炼了躯体功能,并能将由学习压力所致的心理疲劳转化为体力上的疲劳。一般体力疲劳经过休息之后很容易恢复,而心理疲劳则不容易调节。心理疲劳转化为体力疲劳后,会随体力疲劳的恢复而恢复。而且,在体育活动中,人的精神专注于运动中,可暂时抛开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烦恼。运动的竞争、游戏性质也使其充满乐趣,是调剂身心的好方法。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还可以使个体的注意、记忆、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提高活动效率,还可以使其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乐观自信、精神振奋、精力更加充沛,从而对人的智力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二)体育活动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情绪状态的调控能力是衡量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个体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常常会产生紧张、压抑、忧虑等不良情绪反应,体育活动可以使个体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降低应激水平,使处理应激情境的能力增强。体育活动的参与者能体验到运动带来的愉快感觉。心理学家认为,适度负荷的体育活动能够促进人体释放一种多肽物质——内啡肽,它能使人们获得愉快、兴奋的情绪体验。因此参加体育活动,尤其是参加那些自己喜爱和擅长的体育活动,可以使人从中得到乐趣,振奋精神,从而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三)体育活动有助于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
意志品质指一个人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独立主动的精神,是一个人行为特点的稳定因素的总和。意志品质需要在克服困难的实践过程中培养。体育运动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强的特点,需要地不断克服困难(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的难度或外部障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才能取得成功。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协作、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
(四)体育活动有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随着学习任务越来越重,使同学们越来越趋向封闭的状态,从而造成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缺乏,人际关系疏远。体育活动则打破了这种封闭,使得更多的同学相聚在运动场上,进行平等、友好、和谐的交往,使人们互相之间产生信任感,有效地增强了情感和信息的交流,互相之间产生一种默契和交融。在体育锻炼和竞赛活动中,特别是一些集体项目的竞赛,人与人、队与队之间的了际交往频繁,对加强友谊,发展人际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人们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认识更多的朋友,大家和睦相处、友爱互助,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将令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
(五)体育活动可以使人正确认识自我
体育活动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实际的认识。人在运动中对自己身体的满意可以增强自信,提高自尊;竞争又使自己的价值被认可。体育活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体育活动暴露了自身的优点与缺点,在较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尽量发挥自己的潜能与长处,克服缺点改正不足,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六)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
合作与竞争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体育运动是在规则的要求下,使双方在对等的条件下进行的体能和心理等方面的较量。这种竞争就是追求卓越成绩的努力,证明自己或本队比对手更强,更出色。同时,体育运动又包括个人和集体项目,在一个集体中,每个成员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合作。因此,要求每位成员的一切行为都要有整体意识,要从全局出发,要抛弃个人的私心杂念,为加强和发挥整体力量而努力。当然,这种合作不局限在同一个集体内,还应包括对手、观众、裁判等方面的合作。不尊重对手、观众,不服从裁判的判罚,比赛就无法进行。因此,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地培养人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总之,体育活动能够缓解学习压力,消除疲劳,调节紧张的学习节奏,提高学习效率;体育活动对于增进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调节情绪状态,磨练意志品质,消除心理障碍,提高社会适应性都具有积极作用,是促进心理健康最积极有效的手段。高中生应该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更多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以期更好地促进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