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致富:不是一件苦差事

来源 :精品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esha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便你现在想要享受人生,也应该养成储蓄的习惯,但不要像之前一样:可能尝试过几次,后来又半途而废了。
  大部分人采用了错误的储蓄方法,把储蓄变成了一件苦差事。他们整月都勒紧腰带,这里抠一点,那里省一些,但一个月下来,依然所剩无几,而且还会出现突如其来的修缮费,或之前遗忘的账单。
  或许我们应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正常来说,你会付钱给别人,唯独不会付钱给自己。买面包时付钱给面包店老板;偿还利息时缴钱给银行;买肉时付钱给肉贩;理发时付钱给理发师。但是你什么时候付钱给自己呢?在你的生活中,你的地位应该不亚于面包店老板、银行家、肉贩子或理发师吧!
  你应该付钱给自己,而且还要首先付给自己!我的建议是:支薪给自己,将每个月收入的10%拨到另一个账户上,你可以利用这10%达到致富的目标,利用其余90%来支付其他费用,你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你会发现,用全部收入支付生活所需跟用收入的90%来支付其实都一样,只是后者让你多出10%的储蓄。
  不要将你现有的定存或保险计算在这10%之内。支付保险费有两大重要意义:意外保障以及养老。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两者都是绝对必要的。而定存是属于中期投资计划,或者计划购买新车、家具或度假之类的支出。
  你千万不要动用这10%的存款,你要用它来养一只会下金蛋的鹅。也就是说,10%就能让你实现致富美梦。你马上就能看到这10%是如何让你致富,让你不必工作依靠利息就足以生活的。
  或许你以前的收入比现在少,但想想还在念书的时候,生活开销也一定很低。一般而言,我们的收入会随着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高,但我们的生活开销也会相对增加,我们的生活水平总是与收入同步成长。
  这里有个秘诀可以让你避免发生类似的情况:拿出加薪部分的50%放入养鹅账户里。目前你已经习惯于依靠加薪前的收入生活,所以即使把加薪部分的50%存起来,对你来说也算不上什么牺牲。利用这种方式,你就会慢慢习惯薪水只增加了50%的想法,而其余的50%则会被存进你的养鹅账户里。
  例如,你目前月入5000马克,每个月初支付自己10%的薪水转入养鹅账户里,也就是500马克。如果现在你的薪水增加了1200马克,你将增加部分的50%,也就是600马克转入养鹅账户,如此一来你的储蓄率一下子就增加了100%。
  为什么大部分人的储蓄计划会失败,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1、过于贪心。对此,我建议只要从目前收入里扣除10%来储蓄就好。你根本不会注意到这10%,但15%甚至是20%可能负担就重了些。如果你有特殊的储蓄计划,那就可以考虑存下20%。
  2、大部分人在月底才把剩下的钱存起来。但一般而言,月底绝对不会剩很多,所以你最好在月初就将该存的钱扣除下来。
  很多人对储蓄抱持负面的信念,我们常常会听到:
  ·我没有能力约束自己存钱。
  ·储蓄是没天分和无聊的人才会做的事。
  ·我活在当下,储蓄意味着自我限制,我做不到。
  当你阅读到这里时,你应该已经有一套说法来质疑上述不利于储蓄的信念了。你可以随时运用我们在第五章所学到的方法,以有益的新信念来取代旧信念,或许以下几句话会对你有所帮助:
  ·把所有收成全数吃光的农夫,将无种可播。
  ·不储蓄只是一事无成、幼稚愚蠢的表现。无法证明自己能够处理好金钱问题的人,得不到别人的信任。
  ·我羡慕那些能够将精力投注于自己喜欢的工作上的人。要达到乐于工作的目标,健康的经济状况是必备条件。
  余生还很漫长,因此我必须确保未来的生活,这就是我储蓄的原因。
  然而在投资的时候,有一个很适用的信念:如果你和别人做的事一样,那你得到的也和别人没两样。所以,不要满足于一般的获利率。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尽快学习投资的基本知识,这也就是下章要讨论的主题。
  (摘自《小狗钱钱的爸爸教你实现财务自由》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
其他文献
“京城最美图书馆,怀柔的山野之中,光线柔和,坐着的都是爱书的男女……” 近日,微博上广泛转发一个神秘的图书馆,它坐落在山沟,建筑风格前卫,整个书屋的外观被柴禾覆盖,与周围环境自然融合。  近日,记者走进大山,实地探访这座书屋。更令人惊奇的是,这里完全是公益性质,无论是村民还是游客都可以随意进出阅览,不少人宁愿驱车两小时,只为一睹这座“最美图书馆”真容。  不过让人忧心的是,价值百万的公益书屋直接交
期刊
我们视二胡、笙箫为民间器乐,而视西洋乐器为正堂、高庙之“雅乐”,常常怀着对民乐因土气而谦卑、自轻的内心去敬仰西洋音乐和乐器的高贵与正宗。在这儿,低视自己虽有谦逊之美,但过于对己的卑视就成了软骨的奴相和崇洋。盲傲、封闭是一种可笑的短视。可如果硬说某个古老民族的古老音乐因失去现代性而失去了美和意义,那也未必就言之妥贴和恰切。  我不以为华贵豪奢的西洋乐就一定比新疆古老的麦西拉甫音乐更丰富和更具艺术性。
期刊
出嫁前,米东风在城里当过“鸡”的传闻已经在村里沸沸扬扬了。嫁过去之后,米东风的日子果然不好过。婆婆像监视犯人一样看着她,丈夫虐待她。这个世界上,还有她的生路吗?  这是我的小说《东风嫁》所要讲的故事。小说背后真实的事件是,曾在城里当过“小姐”的妻子,被丈夫活活打死了。之后,丈夫与婆婆合谋,把妻子的尸体吊在房梁上,伪装成妻子上吊自杀的现场。有了一个伪装,相继登场的还有一系列伪装。丈夫装作外出干活未归
期刊
关于教育有很多的真知灼见,有的沉淀在经典里,有的散落在网上,有的孕育并生长在一线名师的实践中。在信息泛滥的自媒体时代,人们得到的行业资讯更加容易,可是要想从海量的资讯中做个筛选,精准地把握有价值且与阅读者的生活与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付诸有深度的阅读,则需要一份接地气、有高度的杂志。  从已经读到的几期来看,中国教育观察家——《精品》做到了。  在以往准备校长培训和校长后备培训的讲稿时,我习惯从《校
期刊
虽然我和《校长》杂志的交往有七八年时间,也许更长,虽然我对《校长》杂志和它的编辑长期以来一直有着某种深刻的认同,但是,当《校长》的编辑老师向我介绍《精品》杂志时,我还是有些主观地认为一本新办的杂志,取名《精品》未必名副其实吧。  我翻看了它的最新两期。首先我看到了它的征稿启事。那里有主办单位和办刊宗旨,作为一个由新华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专业期刊,它的追求是办成一个“教师精英读物”,“ 为教师提
期刊
这是农历丙申猴年的岁末,这其实是很平常的一天:北方的飘雪,南国的暖阳,还有来来往往人海茫茫,历史并不常常在某个特定的时刻让一切发生改变,只是在我们的心里,习惯找一个开始。 一元复始,时间从此有了某种仪式感般的壮丽,我们是媒体,总有表达的欲望,尤其在这个容易让人百感交集的节点。我们兴许会触摸年轮的粗粝质感,喟叹流金岁月丰美成熟;而今天,我们更愿意赞美初生,因为它是伊始,是祈盼,是借以无限的可能而抵御
期刊
贵为某中国教育权威报刊的总编辑助理李君被审判的新闻播出了,看了视频后让人不免感慨,尽管早就传其被拘,但还是不太相信这个事实。李君的下场让人感叹中国教育的复杂性,一名只教过三年书的教育记者近些年来在教育界呼风唤雨,充当领袖,引领教育改革,更是亲自确定理念、设计模式,大肆造神,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在笔者看来,这就是某些人利用媒体、公权的影响力,明为引领教育改革,暗行不法獲利之事实!这也是中国教育的可悲之
期刊
2016年冬月初,“2016年江苏省中小学‘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颁奖暨综合学术活动”在江苏省海门中学举行,就是此等高端的学术盛宴上,来自中国教科院、江苏省教科院的专家和数百名全省与会代表品尝了一道绝美精神佳肴——《精品》杂志2016年第4期。  “中国教育观察家”一行字赫然位于杂志封面的最上端,是啊,一篇篇精雕细琢的妙文,字字珠玑,诸如“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卷首语、教育学研究高地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建
期刊
过去五六年间,这是他惟一一次联系高中时最投契的那位朋友。如同许多校园至交毕业后渐行渐远的故事,金丹华与韩寒的人生交集基本只剩下怀旧了。  那次接受采访前,金丹华想起家中相册里夹着一张字条,特意找了出来。那是韩寒退学前给他的一段赠言,圆珠笔写的,字迹模糊但尚可辨认,就如同十多年前的记忆。金丹华被它带回到少年意气中,顿觉百感交集,“那是我最真诚的时候,坚定相信自己认为对的东西。”  一个多月后,韩寒在
期刊
2个“文化人”在一起聊天,一个小声说,一个大声讲。小声的极有可能是个医生,大声的那一位则十有八九就是教师了。不敢高声语是恐惊了病中人,必须大声讲是怕孩儿们听不见。  这就是所谓的职业习惯!  咦,说好的谈谈李玉贵老师,怎么讲起了段子?  是的,因为不好谈,又怕谈不好,所以就先扯开去,找找别的话题呗。  在讨论“李玉贵”现象之前,我想先从“又一次”站在风口浪尖的杜郎口中学说起——其实早在杜郎口刚刚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