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通过继承与创新,由教书向教人转化,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树立数学课程理念.运用新理念,活学活用活教新教材,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以组织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领悟和有效教学的探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数学课堂教学
长期以来,人们把数学教学简单的理解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对数学教学的认识有失偏颇,认为数学教学就是概念、定理、公式和解题.新课程实施以来,人们对教学,尤其是数学教学的认识有了新的变化,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发展的过程”..那么课堂教学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以适应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新课程具体的实践中,广大数学教师将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新课程?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1 树立数学新课程理念
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的本质在于育人,即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使其在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主动发展,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的人.这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的实质,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根本.
1.1继承与创新并进.
新课程、新理念并非否认过去,而是对过去的继承、创新和丰富.实施新课程,树立新课程理念,并不意味着要将过去的教学理念完全抛弃,另起炉灶.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探索,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改进,其中存在着许多优秀的教学理念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继承的.新课程要的是“扬弃”,而不是完全的“抛弃”.教师在接受新课程理念的同时,应勇于创新,为建立更加完善的课程理念贡献力量.
1.2由教“书”向教“人”转化.
传统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偏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略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学习方法.在此前提下,教师的教学侧重于将书本知识转变为学生的知识,是为满足少数人升学需要的教学,这种教学的对象是“书”.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自己不是“为教而教”,而是“为了使学生学得有价值的知识而教”.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不是全体中的部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学生学习需要的多样性,这也决定了教师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教师设计要尽可能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针对学生间的差异因材施教,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1.3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正发生着新的变化,而作为教师队伍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教师,其角色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新课程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师中心”的教学观,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由学生学习的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仲裁者变为促进者,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由执行者变为开发者,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文化,为学生创建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确立“师生民主平等的主体间的新型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师生关系状况”,作为组织者,教师致力于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作为引导者,教师致力于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以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高水平发挥;作为合作者,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
2 课堂教学的实施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它的整体质量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应注重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
2.1活学活用活教新教材.
数学新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指导性文本,它明确规定了学生学习数学应掌握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技能.要求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观察、分析社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中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数学教学材料的选取可以从多方面获得,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补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教材真正成为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材”.教科书不是“圣经”,而是教学活动展开的一种文本和载体.教学不仅是忠实地执行教学计划,准确地传授课程内容的过程,而且也是以教科书为文本和载体,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的需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
2.2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人格平等的主体,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和学生友好相处,是营造和谐氛围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形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是在知识、能力上的交流,也是感情、心理上的沟通和交流.只有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概括、猜想、推理、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各种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平等的关系与学生相处,是帮助、启发、诱导,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家长式”的姿态,要给学生创造积极参与学习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发言,使他们在没有束缚、压力的情况下融入集体和谐的氛围中.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回答或板演证明过程的不完整或错误,不应该一味的指责,而是用“很好,再试一试”等恳切的激励语言,并加以指正,补充,让失败孕育成功;对学生思维受阻,不能置之不理,而应给予启发和诱导,对学生的“创造性”答案,不能冷漠对待,而应该让学生说明理由,对学生的正确,教师应给以热情的赞赏和鼓励.
2.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特点容易使数学教学偏置于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发展,而忽略在教学中激发、调动和利用学生的情感因素,加大了师生工作、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因而效果不甚理想.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师进行数学教学,必须充分激发、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数、形及其变换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对于数学问题能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的课堂教学,要实现引导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课程改革已有多年时间,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应该尽快成长起来,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在领悟了新课程真谛的前提下,只要我们善于总结、勇于创新、不断完善,就会一步步走向新课程的实质,就能创造出既形式灵活又数学味浓郁的数学课堂教学新境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曹一鸣,辛兴云.从数学本质解读数学课程改革[J].数学教育学报,2005,(1):42.
[2]郑兆顺.新课程中学数学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1:5.
[3]陈明华.新课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1:28.
[4]尹弘飚,李子建.论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改变[J].教育研究,2007,(3).45~49.
[5]王春明.数学教学必须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新走向[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5,(1):25.
[6]邢改萍.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论文精选(上)[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7:631.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数学课堂教学
长期以来,人们把数学教学简单的理解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对数学教学的认识有失偏颇,认为数学教学就是概念、定理、公式和解题.新课程实施以来,人们对教学,尤其是数学教学的认识有了新的变化,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发展的过程”..那么课堂教学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以适应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新课程具体的实践中,广大数学教师将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新课程?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1 树立数学新课程理念
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的本质在于育人,即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使其在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主动发展,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的人.这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的实质,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根本.
1.1继承与创新并进.
新课程、新理念并非否认过去,而是对过去的继承、创新和丰富.实施新课程,树立新课程理念,并不意味着要将过去的教学理念完全抛弃,另起炉灶.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探索,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改进,其中存在着许多优秀的教学理念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继承的.新课程要的是“扬弃”,而不是完全的“抛弃”.教师在接受新课程理念的同时,应勇于创新,为建立更加完善的课程理念贡献力量.
1.2由教“书”向教“人”转化.
传统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偏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略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学习方法.在此前提下,教师的教学侧重于将书本知识转变为学生的知识,是为满足少数人升学需要的教学,这种教学的对象是“书”.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自己不是“为教而教”,而是“为了使学生学得有价值的知识而教”.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不是全体中的部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学生学习需要的多样性,这也决定了教师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教师设计要尽可能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针对学生间的差异因材施教,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1.3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正发生着新的变化,而作为教师队伍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教师,其角色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新课程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师中心”的教学观,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由学生学习的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仲裁者变为促进者,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由执行者变为开发者,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文化,为学生创建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确立“师生民主平等的主体间的新型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师生关系状况”,作为组织者,教师致力于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作为引导者,教师致力于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以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高水平发挥;作为合作者,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
2 课堂教学的实施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它的整体质量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应注重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
2.1活学活用活教新教材.
数学新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指导性文本,它明确规定了学生学习数学应掌握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技能.要求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观察、分析社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中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数学教学材料的选取可以从多方面获得,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补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教材真正成为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材”.教科书不是“圣经”,而是教学活动展开的一种文本和载体.教学不仅是忠实地执行教学计划,准确地传授课程内容的过程,而且也是以教科书为文本和载体,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的需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
2.2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人格平等的主体,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和学生友好相处,是营造和谐氛围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形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是在知识、能力上的交流,也是感情、心理上的沟通和交流.只有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概括、猜想、推理、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各种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平等的关系与学生相处,是帮助、启发、诱导,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家长式”的姿态,要给学生创造积极参与学习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发言,使他们在没有束缚、压力的情况下融入集体和谐的氛围中.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回答或板演证明过程的不完整或错误,不应该一味的指责,而是用“很好,再试一试”等恳切的激励语言,并加以指正,补充,让失败孕育成功;对学生思维受阻,不能置之不理,而应给予启发和诱导,对学生的“创造性”答案,不能冷漠对待,而应该让学生说明理由,对学生的正确,教师应给以热情的赞赏和鼓励.
2.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特点容易使数学教学偏置于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发展,而忽略在教学中激发、调动和利用学生的情感因素,加大了师生工作、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因而效果不甚理想.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师进行数学教学,必须充分激发、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数、形及其变换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对于数学问题能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的课堂教学,要实现引导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课程改革已有多年时间,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应该尽快成长起来,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在领悟了新课程真谛的前提下,只要我们善于总结、勇于创新、不断完善,就会一步步走向新课程的实质,就能创造出既形式灵活又数学味浓郁的数学课堂教学新境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曹一鸣,辛兴云.从数学本质解读数学课程改革[J].数学教育学报,2005,(1):42.
[2]郑兆顺.新课程中学数学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1:5.
[3]陈明华.新课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1:28.
[4]尹弘飚,李子建.论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改变[J].教育研究,2007,(3).45~49.
[5]王春明.数学教学必须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新走向[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5,(1):25.
[6]邢改萍.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论文精选(上)[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7: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