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到“世界读书日”。与形形色色的其他节日比起来,“世界读书日”显得更具有书卷气。读书日是为读书专设的日子,不过,读书如果仅靠“读书日”来拉动,则是一桩很无奈、很扫兴的事情。我们不能把平日散落在不同时间节点上的读书兴致积攒到“读书日”这一天才释放出来,突击做一次读书“团体操”。读书应是一项慢跑型的有氧运动,不能靠“突击”或一时心血来潮来打发它。“读书日”作为一个仪式性的活动,其目的不在于制造一个时令的读书运动,而是借助这个公共性的仪式,启动人们的阅读开关,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享受阅读的愉悦。
如今,我们的读书生活并不让人乐观。据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2年中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39本,人均阅读电子书2.35本。这些数据与往年比较虽有上升,尤其是电子书阅读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不小。就拿纸质图书阅读量来说,中国国民人均阅读量,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8.4本、日本的8.5本、美国的7本,这是数量上的差距。至于阅读质量的表现,只要看一看月度和年度畅销书榜单就不难看出:中国国民的阅读菜单还很单薄,阅读结构不合理,国内阅读真正有营养的图书尚少,低营养的快餐甚多。
受甚嚣尘上的功利主义社会风气的裹挟,国人的阅读行为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我们对读书,不能不功利,也不能太功利。读书毕竟与经商、从政、赶考不同,它不是一道只有单一选择项的考题,而是一个可以舒展多种阅读偏好的开放空间。如今,因受时风侵蚀,国人的阅读趣味显得惊人的单调,国民阅读出现了结构性的“偏食”,“同质化阅读”和“快餐式阅读”流行。
按理说,在数字化和媒介化时代,图书生产与传播无论是速度还是规模都是传统出版时代无法企及的,这为国人的阅读提供了极为广阔的选择空间,但海量的信息并不必然带来阅读的多元化选择。读者大多会扎堆在少数几道菜上。我们到书店或网店的畅销书榜单上看看就不难发现,人们的阅读味蕾往往徘徊在狭窄的区域内。人们习惯在有限的范围内选择食物,致使大家的阅读口味越来越单一。
功利性阅读更容易受到阅读潮流的影响。很多人读书,不是基于自家的立场和喜好,而是跟风阅读,社会上流行什么,我就尾随而至。在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的阅读行为更容易受到流行阅读风尚的牵制,阅读判断也容易受制于他人。为此,北京大学的陈平原教授提出,读书需要建立自家的阅读立场,必须学会“拒绝”与“遗忘”,自觉地关闭某些频道,回绝某种信息,遗忘某些知识,抗拒某些潮流,这才可能活出“精彩的人生”来。但要拒绝身外流行偏好的裹挟,谈何容易!
本来,大量民营独立书店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遏制被互联网制造的阅读议程“格式化”的趋势,但这些散落在大街小巷的知识孤岛,在互联网大潮中一个个沉没了。全国工商联书业商会调查显示,截至2011年的前10年里,有近五成民营书店倒闭,“倒闭潮”还在加剧。民营书店遭遇灭顶之灾,除了受到图书市场大环境影响之外,还与政府输血不力和政策不给力不无关联。国外的实体书店虽然也遭遇数字出版寒流,但他们的日子比中国的好过。以法国为例,3500家书店中有近3000家是独立实体书店。独立书店的坚守为读书环境的多样性提供了硬件支撑。失去了实体书店的支撑,中国靠什么来给功利性阅读降温?怎么创造健康的读书氛围?如何让书香充盈我们的生活?这些问题,是我们的政府、知识精英、社会公众要思考的。
如今,我们的读书生活并不让人乐观。据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2年中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39本,人均阅读电子书2.35本。这些数据与往年比较虽有上升,尤其是电子书阅读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不小。就拿纸质图书阅读量来说,中国国民人均阅读量,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8.4本、日本的8.5本、美国的7本,这是数量上的差距。至于阅读质量的表现,只要看一看月度和年度畅销书榜单就不难看出:中国国民的阅读菜单还很单薄,阅读结构不合理,国内阅读真正有营养的图书尚少,低营养的快餐甚多。
受甚嚣尘上的功利主义社会风气的裹挟,国人的阅读行为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我们对读书,不能不功利,也不能太功利。读书毕竟与经商、从政、赶考不同,它不是一道只有单一选择项的考题,而是一个可以舒展多种阅读偏好的开放空间。如今,因受时风侵蚀,国人的阅读趣味显得惊人的单调,国民阅读出现了结构性的“偏食”,“同质化阅读”和“快餐式阅读”流行。
按理说,在数字化和媒介化时代,图书生产与传播无论是速度还是规模都是传统出版时代无法企及的,这为国人的阅读提供了极为广阔的选择空间,但海量的信息并不必然带来阅读的多元化选择。读者大多会扎堆在少数几道菜上。我们到书店或网店的畅销书榜单上看看就不难发现,人们的阅读味蕾往往徘徊在狭窄的区域内。人们习惯在有限的范围内选择食物,致使大家的阅读口味越来越单一。
功利性阅读更容易受到阅读潮流的影响。很多人读书,不是基于自家的立场和喜好,而是跟风阅读,社会上流行什么,我就尾随而至。在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的阅读行为更容易受到流行阅读风尚的牵制,阅读判断也容易受制于他人。为此,北京大学的陈平原教授提出,读书需要建立自家的阅读立场,必须学会“拒绝”与“遗忘”,自觉地关闭某些频道,回绝某种信息,遗忘某些知识,抗拒某些潮流,这才可能活出“精彩的人生”来。但要拒绝身外流行偏好的裹挟,谈何容易!
本来,大量民营独立书店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遏制被互联网制造的阅读议程“格式化”的趋势,但这些散落在大街小巷的知识孤岛,在互联网大潮中一个个沉没了。全国工商联书业商会调查显示,截至2011年的前10年里,有近五成民营书店倒闭,“倒闭潮”还在加剧。民营书店遭遇灭顶之灾,除了受到图书市场大环境影响之外,还与政府输血不力和政策不给力不无关联。国外的实体书店虽然也遭遇数字出版寒流,但他们的日子比中国的好过。以法国为例,3500家书店中有近3000家是独立实体书店。独立书店的坚守为读书环境的多样性提供了硬件支撑。失去了实体书店的支撑,中国靠什么来给功利性阅读降温?怎么创造健康的读书氛围?如何让书香充盈我们的生活?这些问题,是我们的政府、知识精英、社会公众要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