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典诗歌,是一条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走进经典诗歌的意境,并且欣赏这份美,则是用心在寻找这条历史长河的璀璨珍珠。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经典诗歌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材每一册都会安排少数量的古诗,这些诗歌既是我国古代诗人诗作的名篇,又是众多诗篇中朗朗上口的佳作。小学阶段让学生初步学习、吟诵这些优秀诗词,不仅能让学生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了解到我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常识和历史,而且也丰富了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受到美学的熏陶和感染,进而提高其审美塑美能力,不断塑造其人格魅力。
小学教材里一共有五十首左右的诗歌。这些诗歌几乎都是唐宋著名诗人的名篇名作,而且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春晓》、杜甫的《绝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贺知章的《咏柳》、朱熹的《春日》、苏轼的《题西林壁》、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等诗歌。那么,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在学习诗歌上,基本的要求就是能背诵能默写,简单地理解诗歌的意思。而在学诗歌过程中,我们经常要提及到的是诗歌的意境美,那么,小学生该如何欣赏诗歌的意境美呢?
诗歌的意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诗境。诗境界美,就是说诗的意境很美,也有可能要表达的意思是在说一首诗的意境美在哪里的意思。诗境的第一层境界是“景物的想象空间”。更进一层,可以想象的空间包括:时光、禅意、哲理、人性、运动、变化等等。这是“诗境”。
小学生处于年龄小、认知浅、想法纯的特点,他们对表面上的东西交易掌握,而对于深一层的东西则难于理解。针对这些情况,我觉得小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应从以下五方面入手,慢慢地掌握欣赏意境的方法。
一、初读诗歌,浅知意境美
我们拿到一首诗歌,首先就是要解决读的问题,把生字词解决,再顺利地朗读诗歌,使其朗朗上口。古典诗歌,以其形式上的创作不一,内容上的丰富多彩,成为我国古代文学艺苑中的一株奇葩。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中学阶段选用的古诗都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其道理就是这样。
1、学生自读。在诗歌教学之前,充分让学生自读,是诗歌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后来“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前提。诗歌教学的初始,就是让学生能自己利用解决生字词的前提下,自己能够把诗歌朗读通顺、流利,这为下面诗歌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在进行杜甫的《绝句》教学中,学生对“黄鹂”的“鹂”字不是那么的熟悉,需要学生自己去解决生字或者由教师指导学生去解决。在自读的过程中,学生对诗歌有了一定的了解,就能朦朦胧胧地意识到诗歌的意境。
2、结合图读。学生初读诗词后,引导他们看插图,学生就能初步感受诗歌中的感情。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的课文都配有插图,这对于引导学生的思维想象能有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生不同于初中、高中的学生,没有他们那么丰富的想象能力,不太能根据意思就能构想图画;因此,针对这种情况,课文配有插图显得如此重要。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插入与诗歌相关的插图,冲击学生的视觉,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这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图画或者课件的图画,再一次让学生边想象边读,就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整首诗歌的理解,进一步知道诗歌所要传达的意境。
3、生生互读。在流利地朗读基础上,再把自己对诗歌的感受,从自己的声音中表现出来,融入自己的感情,然后再读给其他的同学听。小学生很乐意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其他人,好动性很强,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就要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不但要自己读,还要把自己对诗歌的读法读给自己的同学听。这样,学生就会更加关注诗歌的朗读,会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意境欣赏了。如学生朗读骆宾王的《咏鹅》一诗时,就可以利用这个方式,让学生对着自己的同学,把自己对鹅这种家禽的认知融进到朗读中,让听的对方都能知道鹅这种动物。
4、听录音读。几乎每一首古诗,都有富于感情的朗读范例。学生在进行了自读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听名家的朗读,听名家是如何停顿、如何有感情地朗读、如何在朗读中进入到意境的欣赏过程中。这朗读为学生浅知意境,是非常重要的。如在小学二年级的教学中,学生如何欣赏李白的《赠汪伦》这首诗歌的意境呢?学生就得听读录音,在录音的朗读中,了解到作者对汪伦的深深感情,对于离别的的惋惜之情,那种“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感悟就进一步加深了。
读诗,是学生掌握诗歌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这位后来的诗歌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学生才能往下一步来走进诗歌的意境美。
二、了解背景,走进意境美
诗歌的背景是欣赏意境美的一个关键因素。诗歌的背景包括作者的背景、写作的背景、体裁的背景等方面。相关方面的了解,对于欣赏诗歌的意境,具有独到之处。
1、作者背景。作者介绍是欣赏诗歌的重要因素,众多诗歌,学生可以从了解作者的背景知道诗歌的意境。例如,相当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杜甫的人生经历。他,一生当中经历了盛唐的繁华昌盛,也经历了晚唐的屈辱衰败;仕途也经历了相对安定的日子,也饱尝了漂流多病的残年,渴望出仕、建功立业的愿望得不到实现的打击;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跟他苦苦相依。所以,杜甫的诗歌里面,学生会经常看到一个凄惨的影子,表达的感情也较哀伤,意境也较凄美婉转。
2、写作背景。我国的诗词渊源流长,根深叶茂,这与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分不开的。空前繁荣的唐王朝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了比较自由的政策,作家的思想获得了解放,又因我国有着优秀的诗歌传统和创作经验,为唐代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借鉴,终于使唐代诗歌呈现出百媚千娇的勃勃生机。因此,唐代诗人的写作背景就要结合唐代来说。前唐的“初唐四杰”的诗歌、盛唐的李白的诗歌、晚唐杜甫的诗歌等,这些写作的背景都是不一样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宋王朝虽也结束了晚唐、五代的混乱局面,但国势却远不及唐代昌盛,尖锐的民族矛盾贯穿于整个赵宋王朝。不同的历史情况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内涵完全不同的爱国热情,正是在这种人民的意志和力量的影响和推动下,就有了李白“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灵豪放和陆游“尽复汉唐故地”的悲壮疾呼的区别。学习古诗词,只有结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征,让学生充分了解诗人创作时期的历史背景,才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充分了解诗歌写作时的历史背景,是进入诗歌意境的前提,也是一把进入诗歌意境的钥匙。只有学生充分了解诗歌所处的特定历史背景,教师再适当的点拨和提示,学生便能很快领悟诗歌的大意和蕴涵的中心,感情自然而然就上来了。所谓“情动而辞发”,感情诵读就不会成什么问题了。可见,探究诗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对学习诗词的意境美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体裁背景。体裁的背景,对进入意境欣赏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经典诗歌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材每一册都会安排少数量的古诗,这些诗歌既是我国古代诗人诗作的名篇,又是众多诗篇中朗朗上口的佳作。小学阶段让学生初步学习、吟诵这些优秀诗词,不仅能让学生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了解到我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常识和历史,而且也丰富了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受到美学的熏陶和感染,进而提高其审美塑美能力,不断塑造其人格魅力。
小学教材里一共有五十首左右的诗歌。这些诗歌几乎都是唐宋著名诗人的名篇名作,而且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春晓》、杜甫的《绝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贺知章的《咏柳》、朱熹的《春日》、苏轼的《题西林壁》、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等诗歌。那么,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在学习诗歌上,基本的要求就是能背诵能默写,简单地理解诗歌的意思。而在学诗歌过程中,我们经常要提及到的是诗歌的意境美,那么,小学生该如何欣赏诗歌的意境美呢?
诗歌的意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诗境。诗境界美,就是说诗的意境很美,也有可能要表达的意思是在说一首诗的意境美在哪里的意思。诗境的第一层境界是“景物的想象空间”。更进一层,可以想象的空间包括:时光、禅意、哲理、人性、运动、变化等等。这是“诗境”。
小学生处于年龄小、认知浅、想法纯的特点,他们对表面上的东西交易掌握,而对于深一层的东西则难于理解。针对这些情况,我觉得小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应从以下五方面入手,慢慢地掌握欣赏意境的方法。
一、初读诗歌,浅知意境美
我们拿到一首诗歌,首先就是要解决读的问题,把生字词解决,再顺利地朗读诗歌,使其朗朗上口。古典诗歌,以其形式上的创作不一,内容上的丰富多彩,成为我国古代文学艺苑中的一株奇葩。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中学阶段选用的古诗都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其道理就是这样。
1、学生自读。在诗歌教学之前,充分让学生自读,是诗歌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后来“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前提。诗歌教学的初始,就是让学生能自己利用解决生字词的前提下,自己能够把诗歌朗读通顺、流利,这为下面诗歌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在进行杜甫的《绝句》教学中,学生对“黄鹂”的“鹂”字不是那么的熟悉,需要学生自己去解决生字或者由教师指导学生去解决。在自读的过程中,学生对诗歌有了一定的了解,就能朦朦胧胧地意识到诗歌的意境。
2、结合图读。学生初读诗词后,引导他们看插图,学生就能初步感受诗歌中的感情。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的课文都配有插图,这对于引导学生的思维想象能有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生不同于初中、高中的学生,没有他们那么丰富的想象能力,不太能根据意思就能构想图画;因此,针对这种情况,课文配有插图显得如此重要。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插入与诗歌相关的插图,冲击学生的视觉,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这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图画或者课件的图画,再一次让学生边想象边读,就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整首诗歌的理解,进一步知道诗歌所要传达的意境。
3、生生互读。在流利地朗读基础上,再把自己对诗歌的感受,从自己的声音中表现出来,融入自己的感情,然后再读给其他的同学听。小学生很乐意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其他人,好动性很强,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就要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不但要自己读,还要把自己对诗歌的读法读给自己的同学听。这样,学生就会更加关注诗歌的朗读,会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意境欣赏了。如学生朗读骆宾王的《咏鹅》一诗时,就可以利用这个方式,让学生对着自己的同学,把自己对鹅这种家禽的认知融进到朗读中,让听的对方都能知道鹅这种动物。
4、听录音读。几乎每一首古诗,都有富于感情的朗读范例。学生在进行了自读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听名家的朗读,听名家是如何停顿、如何有感情地朗读、如何在朗读中进入到意境的欣赏过程中。这朗读为学生浅知意境,是非常重要的。如在小学二年级的教学中,学生如何欣赏李白的《赠汪伦》这首诗歌的意境呢?学生就得听读录音,在录音的朗读中,了解到作者对汪伦的深深感情,对于离别的的惋惜之情,那种“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感悟就进一步加深了。
读诗,是学生掌握诗歌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这位后来的诗歌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学生才能往下一步来走进诗歌的意境美。
二、了解背景,走进意境美
诗歌的背景是欣赏意境美的一个关键因素。诗歌的背景包括作者的背景、写作的背景、体裁的背景等方面。相关方面的了解,对于欣赏诗歌的意境,具有独到之处。
1、作者背景。作者介绍是欣赏诗歌的重要因素,众多诗歌,学生可以从了解作者的背景知道诗歌的意境。例如,相当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杜甫的人生经历。他,一生当中经历了盛唐的繁华昌盛,也经历了晚唐的屈辱衰败;仕途也经历了相对安定的日子,也饱尝了漂流多病的残年,渴望出仕、建功立业的愿望得不到实现的打击;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跟他苦苦相依。所以,杜甫的诗歌里面,学生会经常看到一个凄惨的影子,表达的感情也较哀伤,意境也较凄美婉转。
2、写作背景。我国的诗词渊源流长,根深叶茂,这与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分不开的。空前繁荣的唐王朝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了比较自由的政策,作家的思想获得了解放,又因我国有着优秀的诗歌传统和创作经验,为唐代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借鉴,终于使唐代诗歌呈现出百媚千娇的勃勃生机。因此,唐代诗人的写作背景就要结合唐代来说。前唐的“初唐四杰”的诗歌、盛唐的李白的诗歌、晚唐杜甫的诗歌等,这些写作的背景都是不一样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宋王朝虽也结束了晚唐、五代的混乱局面,但国势却远不及唐代昌盛,尖锐的民族矛盾贯穿于整个赵宋王朝。不同的历史情况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内涵完全不同的爱国热情,正是在这种人民的意志和力量的影响和推动下,就有了李白“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灵豪放和陆游“尽复汉唐故地”的悲壮疾呼的区别。学习古诗词,只有结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征,让学生充分了解诗人创作时期的历史背景,才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充分了解诗歌写作时的历史背景,是进入诗歌意境的前提,也是一把进入诗歌意境的钥匙。只有学生充分了解诗歌所处的特定历史背景,教师再适当的点拨和提示,学生便能很快领悟诗歌的大意和蕴涵的中心,感情自然而然就上来了。所谓“情动而辞发”,感情诵读就不会成什么问题了。可见,探究诗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对学习诗词的意境美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体裁背景。体裁的背景,对进入意境欣赏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