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歌唱活动:两只小鸟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y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曲谱
  两只小鸟
  美国儿童游戏
  林大春 改编
  (备注:伴奏时,在“丁丁飞走了”和“东东飞走了”两句中分别加入装饰音,以增加趣味,更加形象地表示小鸟不见了。)
  作品分析
  这是一首美国童谣,歌词内容简短易懂,描述了丁丁和东东在树上,飞走又飞回的过程。歌曲旋律进行呈音阶式阶进,琅琅上口,音域只有六度,适合小班幼儿的音域。第一和第二乐句均有附点音符,小班幼儿较难唱准。
  小班下学期的幼儿,已有集体生活经验,和同伴之间也建立了一定的感情,愿意和好朋友拥抱亲近、一起活动。歌曲中的“两只小鸟”就像两个好朋友在一起,表现了同伴间的亲密友好,能引起小班幼儿的共鸣。
  演唱部分动作建议
  1—4小节,双手各持一只小鸟纸偶随音乐,左右摇动。
  5—6小节,右手持小鸟,上下摆动。
  7—8小节,左手持小鸟,上下摆动。
  9—10小节,将右手小鸟藏到身后。
  11—12小节,将左手小鸟藏到身后。
  13—14小节,右手所持小鸟从身后回到胸前。
  15—16小节,左手所持小鸟从身后回到胸前。
  尾声的4小节,两只小鸟相对,随音乐靠近,以示拥抱。
  (备注:演唱时,要根据歌词内容演示相应颜色的小鸟。)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欢快,学会倾听前奏、尾声,尝试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根据纸偶和课件的演示记忆歌词内容,并能运用手指进行相应的表演。
  3.愿意和同伴拥抱,体验小鸟相亲相爱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课件《两只小鸟》、电脑、投影仪、钢琴;
  2.3对小鸟平面指偶: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黑色和白色;
  3.KT板制作的树模型一个,立体纸偶1对:丁丁和东东;
  4.场地布置:幼儿椅子摆成半圆形。
  活动过程:
  一、观看三对小鸟表演节目,熟悉歌词和旋律
  师:“今天我们到这里来观看表演,开心吗?节目就要开始啦,请大家掌声欢迎。”
  1.教师演示小鸟指偶(红红和绿绿),进行演唱。
  师:“第一个节目:两只小鸟。表演者:红红和绿绿。”
  2.教师演示小鸟指偶(黄黄和紫紫),进行演唱。
  师:“第二个节目:两只小鸟。表演者:黄黄和紫紫。”
  3.教师演示小鸟指偶(黑黑和白白),引导幼儿猜出小鸟名字之后,进行演唱。
  师:“第三个节目:两只小鸟。表演者是谁呢?”
  “为什么说是黑黑和白白呢?”
  (评析:小班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易受情境感染。小指偶的表演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在边运用指偶边演唱时,教师的眼神、体态语和歌声相融合,不仅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表演氛围,还引起幼儿对两只小鸟的倾听和关注,帮助幼儿感受了乐曲的旋律,理解了歌词的内容。“黑黑和白白”名字的猜测,既引起幼儿对小鸟名字的关注,又让幼儿通过推理,判断出小鸟的名字。)
  二、观看课件,进一步理解歌词内容,重点感受附点音符。
  1.完整观看课件。
  师:“这两只小鸟叫什么名字呢?我们认真看,仔细听。”
  观看课件的前半部分,并学念第一、二句歌词。
  师:“仔细听听小鸟究竟叫什么名字呢?谁会念出来?”
  观看课件的后半部分,了解丁丁和东东飞走飞回的先后顺序。
  师:“谁先飞走的?然后谁也飞走啦?”
  “谁先回来的?然后谁又跟着回来了?”
  观察课件的最后画面,感受好朋友之间的相亲相爱。
  师:“丁丁和东东飞回来之后,他们做什么了?”“爱心表示什么意思呢?”
  (评析:观看动画片是幼儿生活中最喜欢的活动。教学课件形象地展示了丁丁和东东飞走飞回的过程,清脆的童声演唱和课件画面紧紧吻合,这是帮助幼儿欣赏作品的有效途径。当幼儿第一次猜错小鸟的名字时,教师没有直接反驳幼儿,而是重新播放了第一、二乐句,让幼儿在自己的倾听中寻找正确答案。课件中的丁丁和东东在歌曲尾声部分相互拥抱,画面中还显现着一闪一闪的爱心,这些都给予幼儿明显的暗示,促使他们也相互拥抱,感受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增加了歌唱活动的趣味性,激发了好朋友之间的情感表达。)
  2.玩手指游戏,学唱歌曲。
  (1)引导幼儿用歌唱的方式,唤回丁丁和东东。
  师:“动画片放完了。还想见到丁丁和东东吗?”
  “他们听到我们的歌声就回来啦,回来吧,丁丁,回来吧,东东。”
  (2)教师演示小鸟指偶(粉红和淡蓝),师生共同演唱歌曲。
  (3)引导幼儿用大拇指及其他手指当小鸟,演唱歌曲二至三遍。
  (评析:小班幼儿大多不愿开口唱歌,教师用丁丁和东东的角色唤起幼儿演唱的兴趣,并用手指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唱,在唱中玩,减轻了幼儿唱歌的负担,让幼儿在乐此不疲的游戏中掌握了歌曲。)
  活动延伸:
  1.制作指偶、头饰放入音乐角,供幼儿区域游戏时自选表演。
  2.可运用沙锤、碰铃等乐器边演唱边演奏。
  3.引导幼儿将自己的姓名加入歌曲,如:“他叫兵兵,她叫芳芳”,初步培养幼儿改编歌词、创新演唱的意识。
其他文献
“花园里,篱笆下,我种下一朵小红花……”我依稀记得那醉红般丝绒的幕布一直垂下来,留出一道缝隙的光亮,就在那乡里的礼堂,那个扎着两个羊角辫的女孩,被老师呼着到那光亮处报幕的恍惚……印象最深刻的是,舅舅在岁月的长河里,一次又一次地,对腼腆之我这次表演的惊诧和意外的描述。做了老师后才渐渐明白,那是所有村幼儿园的“六一”节目在乡礼堂汇演!  做了老师后,每每“六一”,早年纠结的是到底让全班一起上呢还是让部
期刊
分享阅读在幼儿园里是一种教育活动,在家庭中则是一种亲子活动。家长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仅使孩子增加了阅读的兴趣,更使孩子感到父母和自己阅读时那种温暖和亲情。而家园联系卡也是亲子共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一、分享阅读家园联系卡  家园联系卡是幼儿参与分享阅读过程的必要用书,专为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与沟通设计。  分享阅读家园联系卡包括:  1.教学读本(12本)的教学重点提示、家庭导读建议,为
期刊
本教学引用绘本《上面和下面》的故事。  兔八哥:“小熊,你在家吗?我要向你借块地用一用。”  熊:“行,但是我有要求!庄稼咱们平分。”  兔八哥:“可以,那你要上面的?还是要下面的?”  熊:“哦,让我想想。”小熊伸了个懒腰说:“好吧,兔八哥,我就要上面那半。”  兔八哥笑了一笑,说:“小熊,那就这么说定了。”  教师:“小兔们,兔八哥会种什么呢?”  小熊天天睡觉,小兔下地干活儿,播种、灌溉、除
期刊
一次,全街道教师流程检查结束后,我们召开了教师代表讨论会,想听听来自一线教师对于我们教育评价的一些真实想法和诉求。各成员畅所欲言,对于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客观现状进行了描述。  俞老师:检查组成员总是拿着教材进班级,对班级各领域教学情况进行抽查,这样导致我们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片面地依样画葫芦,把教材相关的内容都完成下来,不去想内容是否切合本班实际,是否促进了孩子成长。有的儿歌篇幅比较长,
期刊
区角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因其氛围宽松自由,形式灵活多样,在幼儿自主学习、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成为城乡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备受重视的环节。然而,农村幼儿园由于经费、师资、场地等方面的原因,在区角游戏开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值得关注与思考。  问题一:空间小,班额大,区域划分不明显  目前,大部分农村园的活动室被数量较多的桌椅所占据,并且常常是
期刊
一、设计思路  天气热了,有家长反应孩子不爱洗澡。教材的内容应源于幼儿现实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对于幼儿来说,模仿可以成为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并且他们在模仿中同样有创造,有自己个性与情感的表达。本活动将幼儿零碎的经验进行整合,让幼儿快乐地体验洗澡的过程,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迁移生活经验及情景表演,
期刊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生活中离不开食物,那么食物在我们的消化器官里是怎样旅行的呢?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我设计了综合活动“食物的旅行”。整个活动以“旅行”为线索。首先设置问题情境,从孩子们的好奇心入手——“食物到哪里旅行了?”其次是观察法,用孩子的眼睛去发现——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外形
期刊
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产生较大的社会生活压力;计划生育政策下,独生子女都是金枝玉叶,缺乏必需的生活历练。这种矛盾催生了现在青少年越来越多的问题:生活幸福感不足,自杀、他杀、暴力事件时有发生,这些触发了中国当今教育对“生命、生存、生活”的重视,同时也暴露了“三生”教育的滞后性。  当一名10多岁的孩子喝农药自杀被救活却若无其事说“哭什么,人死了都会复活的,有什么大惊小怪”时;当活泼可爱的小孩残酷地杀害小
期刊
冲冲是个走路横冲直撞,整天咧着嘴,动个不停的小男孩。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都较好,但文明礼仪的习惯较差。和小朋友不能和睦相处,平时在幼儿园只和脾性相近的彤彤交往。  一、行为资料收集  A:刚入园的第一天,冲冲由爷爷领着来到幼儿园,只见他不哭也不闹,虽然爷爷的手一直紧紧地牵着他,但他却像一只随时准备挣脱缰绳的野马上窜下跳。当他看到幼儿园有好多玩具时,立刻甩开爷爷的手,玩起玩具来,爷爷跟他告别,他
期刊
“外化于行”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的表现往往是:教师在,幼儿就遵守规则,教师不在,就违反甚至破坏规则。幼儿遵守规则的动机主要是迫于教师的威严、外在的惩罚,并非幼儿真正的自觉行为。“内化于心”则反映了幼儿规则意识的觉醒,无论有无教师的控制与监督,他们依然能自觉地遵守集体规则,并能体会到遵守规则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和益处。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幼儿园常规教育也逐渐显现出从“外化于行”到“内化于心”的演化脉络。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