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价值中立原则并不完全适用于学校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教师在开展工作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价值干预。这即是心理咨询教育目标的要求,也是中国文化背景下开展咨询工作的需要。进行价值干预需要注意重视引导、把握干预时机、对自身价值观保持谨慎态度和营造良好的咨访关系四个方面。
关键词 心理咨询 必要性 注意点
一、引言
价值干预是指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为了实现咨询目标,咨询师对来访者的价值观进行程度不同的价值参与的过程。长期以来,受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心理咨询一直倡导“价值中立”原则,认为咨询师在咨询工作中不应该对来访者进行价值干预,以免抑制来访者的主动性。这种思想也对学校心理咨询产生深刻影响,学校心理咨询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也秉承“价值中立”原则,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价值干预。但是,在学校心理咨询中,“价值中立”并非完全适用,适当价值干预是必要的。
二、价值干预必要性
(一)心理咨询教育目标的要求
同其他形式的心理咨询不同,学校心理咨询的具有自身的特点。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其具有明显的教育性。学生在心理上仍然不成熟,也缺少必要的社会经验,容易受到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这就决定了学校心理咨询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价值干预,通过价值澄清,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中国文化背景下开展咨询工作的需要
价值中立原则诞生于西方文化背景之下。这就使其就有明显的文化属性和地域限制性。但是,中国文化中具有崇尚权威的成分,每个来访者均希望通过咨询师获得必要的帮助。这一点在学校心理咨询中更为突出。每个学生均希望从咨询教师中获得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如果心理咨询教师一味强调“价值中立”,这势必会影响教育的效果,甚至会给学生造成一种教师没有能力的不良印象。这无助于良好咨访关系的建立。
三、价值干预注意点
(一)重视引导
在学校心理咨询中,价值干预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心理咨询教师通过必要的价值干预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心理咨询教师可以用说教替引导。说教容易引发学生的叛逆心理,反而无助于咨询工作的开展。另外,说教还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他们自身成长,违反了心理咨询“助人自助”的原则。为此,心理咨询教师要重视引导。心理咨询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的自我发展的潜能,并在咨询中进行有效引导,以帮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问题的解决。另外,心理咨询教师还需要重视咨询技巧的使用。咨询教师可以通过具体化、共情、澄清等技术,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即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又维护良好的咨访关系。
(二)把握干预时机
除了重视引导之外,心理咨询教师还要把握好干预时机。承认价值干预的必要性并不意味着可以在任何时候对学生进行干预。找准干预的时间能够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心理咨询教师进行价值干预应该是建立在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咨询教师切勿在没有充分理解学生价值观的前提下便匆忙进行干预。这容易导致干预的失败,影响良好咨访关系的建立。另外,咨询教师可以将咨询的时机定在学生出现价值观问题的时候。这样容易强化干预的针对性,更好帮助学生认识到价值观的错误,从而拥有正确的价值导向。
(三)对自身价值观保持谨慎态度
必要的价值干预是一个教育的过程,而不是心理咨询教师“兜售”自身价值观的过程。在咨询过程中,咨询教师应该对自己的价值观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一方面,教师应该对自身的价值观进行充分的了解,及时发现自身在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纠正。这能够避免因拥有错误的价值观而对学生进行不正确的价值引导。另一方面,教师引导的内容应该是社会主流的正确的价值观,而并非自身的价值观。这就要求心理咨询教师对主流价值观进行充分的分析和了解,以便为咨询工作的开展提供素材与内容。
(四)营造良好的咨访关系
有效的价值干预应该建立在良好的咨访关系之上。良好的咨访关系可以消除来访者的阻抗,使其更好接受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为此,心理咨询教师在咨询中可以采用共情技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心理咨询教师在咨询中应该保持良好的态度,对于学生出现的价值观问题,咨询教师应该耐心、有效的指导,而不是指责,甚至是谩骂。这将有助于良好咨访关系的建立,从而实现价值干预活动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张丽丽.“价值中立”依然是中小学心理咨询中的重要原则[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6).
[2]陈华.心理咨询中价值干预的有关问题[J].内蒙古师大学报,2000,(2).
[3]江光荣.心理咨询的价值干预[J].心理学动态,2001,(3).
[4]朱建军.论心理咨询中价值问题的处理原则[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5).
关键词 心理咨询 必要性 注意点
一、引言
价值干预是指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为了实现咨询目标,咨询师对来访者的价值观进行程度不同的价值参与的过程。长期以来,受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心理咨询一直倡导“价值中立”原则,认为咨询师在咨询工作中不应该对来访者进行价值干预,以免抑制来访者的主动性。这种思想也对学校心理咨询产生深刻影响,学校心理咨询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也秉承“价值中立”原则,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价值干预。但是,在学校心理咨询中,“价值中立”并非完全适用,适当价值干预是必要的。
二、价值干预必要性
(一)心理咨询教育目标的要求
同其他形式的心理咨询不同,学校心理咨询的具有自身的特点。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其具有明显的教育性。学生在心理上仍然不成熟,也缺少必要的社会经验,容易受到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这就决定了学校心理咨询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价值干预,通过价值澄清,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中国文化背景下开展咨询工作的需要
价值中立原则诞生于西方文化背景之下。这就使其就有明显的文化属性和地域限制性。但是,中国文化中具有崇尚权威的成分,每个来访者均希望通过咨询师获得必要的帮助。这一点在学校心理咨询中更为突出。每个学生均希望从咨询教师中获得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如果心理咨询教师一味强调“价值中立”,这势必会影响教育的效果,甚至会给学生造成一种教师没有能力的不良印象。这无助于良好咨访关系的建立。
三、价值干预注意点
(一)重视引导
在学校心理咨询中,价值干预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心理咨询教师通过必要的价值干预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心理咨询教师可以用说教替引导。说教容易引发学生的叛逆心理,反而无助于咨询工作的开展。另外,说教还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他们自身成长,违反了心理咨询“助人自助”的原则。为此,心理咨询教师要重视引导。心理咨询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的自我发展的潜能,并在咨询中进行有效引导,以帮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问题的解决。另外,心理咨询教师还需要重视咨询技巧的使用。咨询教师可以通过具体化、共情、澄清等技术,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即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又维护良好的咨访关系。
(二)把握干预时机
除了重视引导之外,心理咨询教师还要把握好干预时机。承认价值干预的必要性并不意味着可以在任何时候对学生进行干预。找准干预的时间能够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心理咨询教师进行价值干预应该是建立在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咨询教师切勿在没有充分理解学生价值观的前提下便匆忙进行干预。这容易导致干预的失败,影响良好咨访关系的建立。另外,咨询教师可以将咨询的时机定在学生出现价值观问题的时候。这样容易强化干预的针对性,更好帮助学生认识到价值观的错误,从而拥有正确的价值导向。
(三)对自身价值观保持谨慎态度
必要的价值干预是一个教育的过程,而不是心理咨询教师“兜售”自身价值观的过程。在咨询过程中,咨询教师应该对自己的价值观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一方面,教师应该对自身的价值观进行充分的了解,及时发现自身在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纠正。这能够避免因拥有错误的价值观而对学生进行不正确的价值引导。另一方面,教师引导的内容应该是社会主流的正确的价值观,而并非自身的价值观。这就要求心理咨询教师对主流价值观进行充分的分析和了解,以便为咨询工作的开展提供素材与内容。
(四)营造良好的咨访关系
有效的价值干预应该建立在良好的咨访关系之上。良好的咨访关系可以消除来访者的阻抗,使其更好接受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为此,心理咨询教师在咨询中可以采用共情技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心理咨询教师在咨询中应该保持良好的态度,对于学生出现的价值观问题,咨询教师应该耐心、有效的指导,而不是指责,甚至是谩骂。这将有助于良好咨访关系的建立,从而实现价值干预活动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张丽丽.“价值中立”依然是中小学心理咨询中的重要原则[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6).
[2]陈华.心理咨询中价值干预的有关问题[J].内蒙古师大学报,2000,(2).
[3]江光荣.心理咨询的价值干预[J].心理学动态,2001,(3).
[4]朱建军.论心理咨询中价值问题的处理原则[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