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在备课中要充分体现其开放性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也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明确教学的任务,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顺利有效地进行学习做好准备。新课程要求注意备课的开放性和科学性。
首先,要吃透《课程标准》和教材
《课程标准》是政治学科教师教学的指南,教材是教学传递过程的主要载体,我们必须重视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要明确《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知识的要求,要从教材要求的具体内容出发,把握这些知识在整个节、章或网络体系中的地位,从而认识其具有的功能和作用。
教材相对时代的发展来说总是滞后的,许多观念例证远落后于时代。因此,新课程要求走进社会大课堂,及时了解政治形势的变化、经济形势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更新、科技的进步,冷静分析,认真汲取其中的养分,来充实自己的备课内容。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按部就班一板一眼死抠课本的做法已经腐朽过时。
其次,调查和了解学生,即备学生
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了解学生情况,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了解学生情况的主要方法有:翻阅和分析有关的学生书面材料、观察法、同个别学生谈话法、召开座谈会法、问卷调查法等,另外还可以加强横向联系,通过与班主任、其他授课教师和学生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的情况,特别要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兴趣发展情况和思想状况,以便为后面的备课作好充分的准备。与过去的学生相比,现在的学生更有朝气,更有活力,兴趣更广泛,接触面也更广。他们总是站在时代最前列,他们始终关注社会,他们敏感敏锐。所以不要只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
再次,备结合点
其一,教材和学生的结合点
因为每节课的重点、难点不是单独由教材和《课程标准》内容决定的,而应结合学生的知识面和接受能力来决定。所以在备课中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找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接受的最佳结合点;
其二,政治与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之间知识的结合点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逐步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本科的做法,而趋于综合,不仅学科内综合,而且要求加强科际综合,注意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只有教师在备课时挖掘得深,才能为更好的指导学生做好准备。
最后,备教学法
即寻找突破重点、突破难点的教法和学法。由于教学中非预期因素很多,常常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我们在备课时要充分留有余地。另外,为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学习,应力求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而应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在教案的撰写上,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必过于细致、完整和严密,而应突出其灵活性、变通性,给老师上课以充分发挥的余地。
二、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其互动性
授课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它是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的过程。传统教学理论把课堂教学分为几个相关联的教学环节,如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传统的上课方法也就是按照事先预期的计划进行“表演”,往往忽视学生主体的存在。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体现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新颖性
在教学诸环节上,要新颖别致,要做到教师处理教材的方式新、教学过程新、教学角度新、教学中引用的材料新,以致教师的教态要新、板书要新、语言要新和教学手段要新,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师生平等性
民主平等是创新教学的重要特征,也是实施创新教学的前提条件之一。教师不应是课堂的主宰,而应是学生创新学习的引路人、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人;教师不应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权威,而应是课堂讨论的平等参与者、启发学生有疑难问题的积极倡导者。只有在这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氛围里,才能给学生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参与中有所收获。
(三)灵活可变性
传统的教学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可控制性的特征。教师在讲课时严格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计划进行,忽视了教学中的许多非预期因素,以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严重脱离联系。所以新的教学方式是在事前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和新的问题的出现而不断调整和改变。同时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控制能力和教学艺术。
(四)师生互动性
师生互动性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学交往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其功能是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双向互动,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教学的互动性包括师生间、生生间动态的活动与交流,导致双方观念和行为的适应和调整,相互沟通与促进。师生互动与教学密切相关,教学如果没有本质性的交往,就没有真正意义的教学。有效的教育取决于有效的师生互动与交流,它既是教学的核心、教学的条件,也是教学的内容和手段,所以在课堂上,要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和“死记硬背”的窠臼,采取“师生互动,人人来讲”灵活多样的方式,这样教师通过教可以重新学习,不断提高,学生通过学,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五)开放性
传统教学实质上是一种封闭式的教学,这种封闭式教学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保证了教育对社会一定程度的超越性,但同时导致学生与社会、与实践、与生活的隔离,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由封闭式的教学向开放式的教学转变,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表现在教育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的进一步拓展:在时间上的拓展表现为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刻刻学习政治;在空间上的拓展表现为教学与社会、与生活、与实践的广泛结合,从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加强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内容上的拓展表现为各学科之间的广泛联系和相互渗透,从而进一步增强教学的综合性。
总之,新的教学方式应是一种互动的、开放的教学形式,能给学生以自由成长和发展空间。
(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处长地民族学校)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也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明确教学的任务,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顺利有效地进行学习做好准备。新课程要求注意备课的开放性和科学性。
首先,要吃透《课程标准》和教材
《课程标准》是政治学科教师教学的指南,教材是教学传递过程的主要载体,我们必须重视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要明确《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知识的要求,要从教材要求的具体内容出发,把握这些知识在整个节、章或网络体系中的地位,从而认识其具有的功能和作用。
教材相对时代的发展来说总是滞后的,许多观念例证远落后于时代。因此,新课程要求走进社会大课堂,及时了解政治形势的变化、经济形势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更新、科技的进步,冷静分析,认真汲取其中的养分,来充实自己的备课内容。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按部就班一板一眼死抠课本的做法已经腐朽过时。
其次,调查和了解学生,即备学生
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了解学生情况,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了解学生情况的主要方法有:翻阅和分析有关的学生书面材料、观察法、同个别学生谈话法、召开座谈会法、问卷调查法等,另外还可以加强横向联系,通过与班主任、其他授课教师和学生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的情况,特别要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兴趣发展情况和思想状况,以便为后面的备课作好充分的准备。与过去的学生相比,现在的学生更有朝气,更有活力,兴趣更广泛,接触面也更广。他们总是站在时代最前列,他们始终关注社会,他们敏感敏锐。所以不要只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
再次,备结合点
其一,教材和学生的结合点
因为每节课的重点、难点不是单独由教材和《课程标准》内容决定的,而应结合学生的知识面和接受能力来决定。所以在备课中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找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接受的最佳结合点;
其二,政治与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之间知识的结合点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逐步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本科的做法,而趋于综合,不仅学科内综合,而且要求加强科际综合,注意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只有教师在备课时挖掘得深,才能为更好的指导学生做好准备。
最后,备教学法
即寻找突破重点、突破难点的教法和学法。由于教学中非预期因素很多,常常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我们在备课时要充分留有余地。另外,为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学习,应力求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而应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在教案的撰写上,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必过于细致、完整和严密,而应突出其灵活性、变通性,给老师上课以充分发挥的余地。
二、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其互动性
授课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它是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的过程。传统教学理论把课堂教学分为几个相关联的教学环节,如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传统的上课方法也就是按照事先预期的计划进行“表演”,往往忽视学生主体的存在。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体现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新颖性
在教学诸环节上,要新颖别致,要做到教师处理教材的方式新、教学过程新、教学角度新、教学中引用的材料新,以致教师的教态要新、板书要新、语言要新和教学手段要新,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师生平等性
民主平等是创新教学的重要特征,也是实施创新教学的前提条件之一。教师不应是课堂的主宰,而应是学生创新学习的引路人、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人;教师不应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权威,而应是课堂讨论的平等参与者、启发学生有疑难问题的积极倡导者。只有在这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氛围里,才能给学生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参与中有所收获。
(三)灵活可变性
传统的教学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可控制性的特征。教师在讲课时严格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计划进行,忽视了教学中的许多非预期因素,以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严重脱离联系。所以新的教学方式是在事前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和新的问题的出现而不断调整和改变。同时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控制能力和教学艺术。
(四)师生互动性
师生互动性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学交往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其功能是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双向互动,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教学的互动性包括师生间、生生间动态的活动与交流,导致双方观念和行为的适应和调整,相互沟通与促进。师生互动与教学密切相关,教学如果没有本质性的交往,就没有真正意义的教学。有效的教育取决于有效的师生互动与交流,它既是教学的核心、教学的条件,也是教学的内容和手段,所以在课堂上,要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和“死记硬背”的窠臼,采取“师生互动,人人来讲”灵活多样的方式,这样教师通过教可以重新学习,不断提高,学生通过学,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五)开放性
传统教学实质上是一种封闭式的教学,这种封闭式教学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保证了教育对社会一定程度的超越性,但同时导致学生与社会、与实践、与生活的隔离,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由封闭式的教学向开放式的教学转变,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表现在教育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的进一步拓展:在时间上的拓展表现为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刻刻学习政治;在空间上的拓展表现为教学与社会、与生活、与实践的广泛结合,从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加强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内容上的拓展表现为各学科之间的广泛联系和相互渗透,从而进一步增强教学的综合性。
总之,新的教学方式应是一种互动的、开放的教学形式,能给学生以自由成长和发展空间。
(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处长地民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