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是一门很需要智力和动脑的学科,要想小学生数学学得好,就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想办法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他们逐渐喜欢上数学,就会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学起来就会感到亲切、自然。
关键词 展现;抽象;判断;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7-0088-01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不言而喻,数学是一门很需要智力和动脑的学科,在学生眼里属于不太容易学的科目,一些概念抽象模糊,需要很强的抽象思续能力和逻判断能力。小学生性格活波好动,好奇心强烈,喜欢接触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要想小学生数学学得好,就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想办法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他们逐渐喜欢上数学,就会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学起来就会感到亲切、自然。具体而言,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有:
一、改变传统教育观念,采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育现念认为,教育只是一门艺术。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渐成熟,它已经走向了学校课堂,成为各学科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以前一直单调桔燥、形式单一的课堂教学已经被充满了色彩、构图和声音的视听资料所取代。动画、声音、图像等鲜活的教学媒质的引入,构成新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媒体教学情境,它一方面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给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导入,另一方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同学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它的好处很多,比如原来数学老师上课时要带着粉笔、圆规、直尺等教具一应俱全,在黑板上面图需要有很熟练的技术,而且占用太多的课上时间。同学们在下边看着教师画图,不能不说是一种时间的浪费,还造成部分同学注意力分散,采用多媒体作图后,这再也不是问题了。另外,以前难以在课堂上解释清楚的抽象概念和不容易展示的立体图形可以借助多媒体软件轻而易举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那些所谓的重点和难点都瞬间迎刃而解,春风化雨。还有,到单元小结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多媒体课件,把知识要点一揽子呈现在同学们眼前,大大节省了同学们复写的效率。
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我们可以把生活中呈对称图形的事物用课件呈现在学生们面前,加深学生们的认识,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多媒体,学生们用亲眼看到蝶的两个彩色翅膀重合在一起;放大的树叶清晰的脉络也是完全对称的;还有人或者动物的肢体;两扇对应的门等等。在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我用多媒体播放了超市人们购物的一段画面,焦点对准货架上不同商品的陈列。这时候,我会引导同学们去注意商品的标签,然后问:“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商品的标价和我们课上学的数字有什么不同吗?”细心的学生就会发现,这些数字带着小数点。然后再启发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小数点符号有什么作用吗?”学生们产生了疑问,就有兴趣学习这部分知识。这样,我们借助多媒体把同学们不知不觉地带到数学情境中来,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也转变成了对知识的求知欲。
二、突出学生主体,数学知识情境化,多让学生动手
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是当代教学的核心理念。教师是主导,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努力地创设数学学习的情境,把数学知识情境化,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积极地获取数学知识并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创设数学情境,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比如:做数字游戏、讲数学家的故事、猜数字谜等。让每位学生主动参与是激发自主学习的前提,所以无论课上课下,教师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动手参与。比如,在学习时间的单位及认识钟表时,老师就让同学们先是买好表芯和电池,再让每个学生拿一张硬纸板做表盘,自己制作钟表,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然后钟表制作好以后,老师再给同学们统一播报时间,同学们用手来按动时针和分针,看看谁拨得又快又准。同学们一听说要比赛,都热情高涨,积极踊跃,大脑反应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当下课铃声响过,教师喊停时学生们还意犹未尽,大呼“不过癮,再比一轮”。试想下,像这样的数学课,学生们完全是在“享受”而不是“忍受”,让学习伴着快乐飞,何乐而不为呢?
再比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点”时,为了让这部分知识在教学时更加具体、形象,教师可以发给同学们一些火柴棍,让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摆小棍做实验的办法来找到规律。用心的学生会发现,当摆出来的小棍的根数正好是3的倍数时,那这个数就能够被3整除,为了进一步来验证这个假想和猜测,教师再报数让学生来摆,当老师报51时,学生在大脑中这时已经有了初步表象,即使不用摆出来也能反映出该数字能不能被3整除,这个认识有了之后,老师就可以要求学生不去动手,而是直接动脑来思考,闭上眼睛静静地去想。当老师报到153时,学生马上联想到153是51的3倍数,51能被3整除,显然153也能被3整除。这样通过初步的表象融合和感性认识,经过认真思索和用心总结,学生思维产生了跳跃,找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一下子感到豁然开朗,学生们为自己能找到这个规律而兴奋不已,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提高。
总之,要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首先要转变观念,以教师为主导,采用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自发地成为学习的主体,努力创设数学情境,让学生多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发现数学知识的作用,每个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数学这门学科,享受到数学所能带给大家的最大快乐。
参考文献:
[1]姚齐梅.浅谈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中小学電教,2012(1):105.
作者简介:冯自如(1972-),女,河北省沙河市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
关键词 展现;抽象;判断;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7-0088-01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不言而喻,数学是一门很需要智力和动脑的学科,在学生眼里属于不太容易学的科目,一些概念抽象模糊,需要很强的抽象思续能力和逻判断能力。小学生性格活波好动,好奇心强烈,喜欢接触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要想小学生数学学得好,就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想办法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他们逐渐喜欢上数学,就会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学起来就会感到亲切、自然。具体而言,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有:
一、改变传统教育观念,采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育现念认为,教育只是一门艺术。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渐成熟,它已经走向了学校课堂,成为各学科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以前一直单调桔燥、形式单一的课堂教学已经被充满了色彩、构图和声音的视听资料所取代。动画、声音、图像等鲜活的教学媒质的引入,构成新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媒体教学情境,它一方面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给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导入,另一方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同学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它的好处很多,比如原来数学老师上课时要带着粉笔、圆规、直尺等教具一应俱全,在黑板上面图需要有很熟练的技术,而且占用太多的课上时间。同学们在下边看着教师画图,不能不说是一种时间的浪费,还造成部分同学注意力分散,采用多媒体作图后,这再也不是问题了。另外,以前难以在课堂上解释清楚的抽象概念和不容易展示的立体图形可以借助多媒体软件轻而易举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那些所谓的重点和难点都瞬间迎刃而解,春风化雨。还有,到单元小结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多媒体课件,把知识要点一揽子呈现在同学们眼前,大大节省了同学们复写的效率。
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我们可以把生活中呈对称图形的事物用课件呈现在学生们面前,加深学生们的认识,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多媒体,学生们用亲眼看到蝶的两个彩色翅膀重合在一起;放大的树叶清晰的脉络也是完全对称的;还有人或者动物的肢体;两扇对应的门等等。在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我用多媒体播放了超市人们购物的一段画面,焦点对准货架上不同商品的陈列。这时候,我会引导同学们去注意商品的标签,然后问:“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商品的标价和我们课上学的数字有什么不同吗?”细心的学生就会发现,这些数字带着小数点。然后再启发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小数点符号有什么作用吗?”学生们产生了疑问,就有兴趣学习这部分知识。这样,我们借助多媒体把同学们不知不觉地带到数学情境中来,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也转变成了对知识的求知欲。
二、突出学生主体,数学知识情境化,多让学生动手
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是当代教学的核心理念。教师是主导,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努力地创设数学学习的情境,把数学知识情境化,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积极地获取数学知识并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创设数学情境,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比如:做数字游戏、讲数学家的故事、猜数字谜等。让每位学生主动参与是激发自主学习的前提,所以无论课上课下,教师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动手参与。比如,在学习时间的单位及认识钟表时,老师就让同学们先是买好表芯和电池,再让每个学生拿一张硬纸板做表盘,自己制作钟表,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然后钟表制作好以后,老师再给同学们统一播报时间,同学们用手来按动时针和分针,看看谁拨得又快又准。同学们一听说要比赛,都热情高涨,积极踊跃,大脑反应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当下课铃声响过,教师喊停时学生们还意犹未尽,大呼“不过癮,再比一轮”。试想下,像这样的数学课,学生们完全是在“享受”而不是“忍受”,让学习伴着快乐飞,何乐而不为呢?
再比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点”时,为了让这部分知识在教学时更加具体、形象,教师可以发给同学们一些火柴棍,让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摆小棍做实验的办法来找到规律。用心的学生会发现,当摆出来的小棍的根数正好是3的倍数时,那这个数就能够被3整除,为了进一步来验证这个假想和猜测,教师再报数让学生来摆,当老师报51时,学生在大脑中这时已经有了初步表象,即使不用摆出来也能反映出该数字能不能被3整除,这个认识有了之后,老师就可以要求学生不去动手,而是直接动脑来思考,闭上眼睛静静地去想。当老师报到153时,学生马上联想到153是51的3倍数,51能被3整除,显然153也能被3整除。这样通过初步的表象融合和感性认识,经过认真思索和用心总结,学生思维产生了跳跃,找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一下子感到豁然开朗,学生们为自己能找到这个规律而兴奋不已,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提高。
总之,要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首先要转变观念,以教师为主导,采用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自发地成为学习的主体,努力创设数学情境,让学生多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发现数学知识的作用,每个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数学这门学科,享受到数学所能带给大家的最大快乐。
参考文献:
[1]姚齐梅.浅谈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中小学電教,2012(1):105.
作者简介:冯自如(1972-),女,河北省沙河市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