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雾霾等环境污染使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因此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发挥绿色金融的重要支持功能。论文认为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绿色信贷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需要积极推动碳金融的发展,但核心在于绿色金融人才的储备。
【关键词】生态文明 绿色金融 金融人才
2013年下半年,陆续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雾霾天气,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然而,雾霾只是目前我国环境污染中的“冰山一角”,水污染、陆地污染和海洋污染等渐渐成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因素,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持功能。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融资决策中要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并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引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充分发挥绿色信贷的主体作用
众所周知,伴随着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大一统”银行体系为起点的中国金融在经历了30余年的制度变迁和发展之后,已经发生了极为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初步构建了一个市场化的金融体系。但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7.29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8.89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1.4%,再加上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等,使得间接融资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88.3%;而企业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只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11.7%。可见,我国金融市场以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为主,是一个较为典型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因此,发展绿色信贷是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是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主体。
2007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出台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标志着我国绿色信贷正式起步。2012年2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绿色信贷指引》,旨在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绿色信贷,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提升履行社会责任的深度和广度。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于2013年6月28日公布的《2012年度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7.3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绿色信贷余额6.1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9%。从增量上来看,2012年我国绿色信贷余额增长速度快于总体贷款余额的增长速度,显示出绿色信贷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量上来看,2012年绿色信贷余额仅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12%,比重较低,显示出我国绿色信贷的发展尚处于初步阶段,绿色信贷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在实践中,要充分发挥绿色信贷在绿色金融中的主体地位,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内生动力不强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商业银行的主要动机是实现效益最大化,而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因此,除非能够得到足够的利益补偿,否则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供给往往是低于社会的最优水平。此外,众多的经济学家应用博弈论的思想论证了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他们认为:在不加以干预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往往不愿意执行綠色信贷。因此,绿色信贷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政府干预,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解决绿色信贷发展中正的外部性问题。
(二)相关金融人才储备不足
绿色信贷需要考察信贷活动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而多数银行对环境与社会风险缺乏相应的认知能力、管理能力和管理技术,归根结底便是相关金融人才储备不足。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最富创造力的资源。绿色信贷的发展必不同于传统信贷的发展,需要我国银行业的相关金融人才发挥创造力,以创新推动绿色信贷的发展。同时,政府应该在相关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方面等方面给予支持,有效促进人才储备,充分发挥绿色信贷的主体作用,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二、积极推动碳金融的发展
发展绿色金融,核心在于如果解决绿色金融的正外部性问题。庇古税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外部性的方式,但著名经济学家科斯提出:财产权是解决外部性更好的方式。因此,相关人士便想把科斯定理应用于实际,并由此催生了碳金融。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总量控制配额交易系统(Cap-and-trade systems)、证书、定额和可交易财产权等基于市场的政策工具已经得到的实践的验证。
碳金融是一种创新的绿色金融,在推动我国碳金融的发展中,相关金融人才的储备显得尤为重要。以碳排放权为例,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程序复杂,交易大都涉及境外客户,交易期限较长,非专业性机构一般不具备项目的开发和执行能力。因此,相比于绿色信贷,我国碳金融的发展道路显得更加漫长。在碳金融方面,我国政府可以积极开展碳金融的国际合作,加快相关金融人才的储备。
三、总结
可见,发挥绿色金融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支持功能,需要充分发挥绿色信贷的主体作用,需要积极推动碳金融的发展。在发展绿色金融中,我们可以学习国外的经验,但绿色金融人才储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公民等各方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徐枫,陈昭豪.金融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3(08).
[2]范达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分析[J].时代金融,2013(10).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2012021)的资助。
作者简介:周金带(1981-),男,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绿色金融。
【关键词】生态文明 绿色金融 金融人才
2013年下半年,陆续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雾霾天气,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然而,雾霾只是目前我国环境污染中的“冰山一角”,水污染、陆地污染和海洋污染等渐渐成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因素,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持功能。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融资决策中要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并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引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充分发挥绿色信贷的主体作用
众所周知,伴随着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大一统”银行体系为起点的中国金融在经历了30余年的制度变迁和发展之后,已经发生了极为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初步构建了一个市场化的金融体系。但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7.29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8.89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1.4%,再加上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等,使得间接融资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88.3%;而企业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只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11.7%。可见,我国金融市场以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为主,是一个较为典型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因此,发展绿色信贷是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是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主体。
2007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出台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标志着我国绿色信贷正式起步。2012年2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绿色信贷指引》,旨在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绿色信贷,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提升履行社会责任的深度和广度。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于2013年6月28日公布的《2012年度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7.3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绿色信贷余额6.1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9%。从增量上来看,2012年我国绿色信贷余额增长速度快于总体贷款余额的增长速度,显示出绿色信贷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量上来看,2012年绿色信贷余额仅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12%,比重较低,显示出我国绿色信贷的发展尚处于初步阶段,绿色信贷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在实践中,要充分发挥绿色信贷在绿色金融中的主体地位,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内生动力不强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商业银行的主要动机是实现效益最大化,而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因此,除非能够得到足够的利益补偿,否则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供给往往是低于社会的最优水平。此外,众多的经济学家应用博弈论的思想论证了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他们认为:在不加以干预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往往不愿意执行綠色信贷。因此,绿色信贷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政府干预,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解决绿色信贷发展中正的外部性问题。
(二)相关金融人才储备不足
绿色信贷需要考察信贷活动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而多数银行对环境与社会风险缺乏相应的认知能力、管理能力和管理技术,归根结底便是相关金融人才储备不足。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最富创造力的资源。绿色信贷的发展必不同于传统信贷的发展,需要我国银行业的相关金融人才发挥创造力,以创新推动绿色信贷的发展。同时,政府应该在相关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方面等方面给予支持,有效促进人才储备,充分发挥绿色信贷的主体作用,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二、积极推动碳金融的发展
发展绿色金融,核心在于如果解决绿色金融的正外部性问题。庇古税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外部性的方式,但著名经济学家科斯提出:财产权是解决外部性更好的方式。因此,相关人士便想把科斯定理应用于实际,并由此催生了碳金融。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总量控制配额交易系统(Cap-and-trade systems)、证书、定额和可交易财产权等基于市场的政策工具已经得到的实践的验证。
碳金融是一种创新的绿色金融,在推动我国碳金融的发展中,相关金融人才的储备显得尤为重要。以碳排放权为例,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程序复杂,交易大都涉及境外客户,交易期限较长,非专业性机构一般不具备项目的开发和执行能力。因此,相比于绿色信贷,我国碳金融的发展道路显得更加漫长。在碳金融方面,我国政府可以积极开展碳金融的国际合作,加快相关金融人才的储备。
三、总结
可见,发挥绿色金融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支持功能,需要充分发挥绿色信贷的主体作用,需要积极推动碳金融的发展。在发展绿色金融中,我们可以学习国外的经验,但绿色金融人才储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公民等各方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徐枫,陈昭豪.金融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3(08).
[2]范达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分析[J].时代金融,2013(10).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2012021)的资助。
作者简介:周金带(1981-),男,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绿色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