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努力突破班级授课制的局限,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权力,我们提出了建设因材施教、高效低负的差异课堂教学目标,树立正确的差异观,着眼学生的个性发展,实行分层教学,使“教”为“学”服务,在差异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差异教学,即在班级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发展的教学。在现实中,教师要面对发展水平不一、学习特点各异的学生,关注每个个体之间的差异。这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对教师教学能力要求较高。从可行性角度考虑,我们认为开展分层教学比较合适。分层教学旨在根据学生的差异,尽可能多地提供动态的、多层面的、多形式的教学,在师生的相互作用下,学生的个体资源得到利用,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会学、善学的能力,通过分层实践,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开展差异教学理论的学习,正确认识学生差异的客观存在,树立以差异为资源的观念,理解、把握分层教学背后的核心价值,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根本,更是分层教学开展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学生学业水平、兴趣、态度、习惯的差异,通过不断研究实践,初步构建了我校“学情分析—动态分组—因人设问—分层练习—分层作业”的差异教学模式。
学情分析——搭建认知基础。学生个性、兴趣与习惯的差异,是需要教师长期关注并有意培养的。我们把学情分析的重点放在知识基础和已有经验上,要求教师进行学习前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例如,在低年级开展数学日记教学实践研究之前,对参加课题实验的学生从“听过数学故事”“有数学课外读物”“在生活中应用数学”“喜欢数学课”四个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学生没有参加写数学日记活动之前的基本情况。我们还把学情分析与 “课前三分钟短课”相结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知识反馈,激活学生已有记忆,为新知识学习做好准备。
动态分组——确定分层目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课堂教学采用的主要形式。我们把教学设计研讨重点放在内容取舍、学生编组、分类指导上。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不同需求,教师会把学生分为同质组、异质组,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进行动态分组,并体现学生的主体意愿。我们在考虑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即基础性目标、能力性目标、发展性目标,使每一类学生都有要达成的明确目标,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
因人设问——落实学生主体。对学困生,我们变换提问的方式,降低难度,或把较难的问题分解,让他们有参与和表达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对中等学生,我们发展他们的学习成就感,提高他们的学习快乐感。对于优秀学生,我们设置问题梯度,使学生不断接受挑战,不断提高和突破。教师还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类型选择不同的实践方式。给外向型学生多提供展示机会;给内向型学生设计一些小群体展示活动带动参与;对接受能力弱的学生,用活泼生动的图片、视频、直观的实物或用体态语言直接刺激,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设计不同的认知语境、情感情境,既关注了学生的认知差异,又兼顾了学生在集体学习中的个性发展。
分层练习——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要求教学过程中的练习内容、练习方法、练习形式都要体现层次性,由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到变式和简单的综合练习,再到综合和探索性问题。
分层作业——验证教学效果。作业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检验,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在层次作业布置中,我们注重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布置基础性习题,强化训练,同时不放弃思维训练。家庭作业布置要有基础性、能力性、创造性,我们将其分为必做作业、能力挑战、选做作业。
有效分层教学模式实践,助推教师差异教学观下的学生观、教学观与发展观的提升。教师已能了解和把握学生的个体特点、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已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理念上有了质的转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成绩都得到很大提高,促进了素质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稳步落实。
■ 编辑吴君 ■
差异教学,即在班级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发展的教学。在现实中,教师要面对发展水平不一、学习特点各异的学生,关注每个个体之间的差异。这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对教师教学能力要求较高。从可行性角度考虑,我们认为开展分层教学比较合适。分层教学旨在根据学生的差异,尽可能多地提供动态的、多层面的、多形式的教学,在师生的相互作用下,学生的个体资源得到利用,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会学、善学的能力,通过分层实践,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开展差异教学理论的学习,正确认识学生差异的客观存在,树立以差异为资源的观念,理解、把握分层教学背后的核心价值,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根本,更是分层教学开展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学生学业水平、兴趣、态度、习惯的差异,通过不断研究实践,初步构建了我校“学情分析—动态分组—因人设问—分层练习—分层作业”的差异教学模式。
学情分析——搭建认知基础。学生个性、兴趣与习惯的差异,是需要教师长期关注并有意培养的。我们把学情分析的重点放在知识基础和已有经验上,要求教师进行学习前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例如,在低年级开展数学日记教学实践研究之前,对参加课题实验的学生从“听过数学故事”“有数学课外读物”“在生活中应用数学”“喜欢数学课”四个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学生没有参加写数学日记活动之前的基本情况。我们还把学情分析与 “课前三分钟短课”相结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知识反馈,激活学生已有记忆,为新知识学习做好准备。
动态分组——确定分层目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课堂教学采用的主要形式。我们把教学设计研讨重点放在内容取舍、学生编组、分类指导上。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不同需求,教师会把学生分为同质组、异质组,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进行动态分组,并体现学生的主体意愿。我们在考虑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即基础性目标、能力性目标、发展性目标,使每一类学生都有要达成的明确目标,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
因人设问——落实学生主体。对学困生,我们变换提问的方式,降低难度,或把较难的问题分解,让他们有参与和表达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对中等学生,我们发展他们的学习成就感,提高他们的学习快乐感。对于优秀学生,我们设置问题梯度,使学生不断接受挑战,不断提高和突破。教师还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类型选择不同的实践方式。给外向型学生多提供展示机会;给内向型学生设计一些小群体展示活动带动参与;对接受能力弱的学生,用活泼生动的图片、视频、直观的实物或用体态语言直接刺激,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设计不同的认知语境、情感情境,既关注了学生的认知差异,又兼顾了学生在集体学习中的个性发展。
分层练习——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要求教学过程中的练习内容、练习方法、练习形式都要体现层次性,由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到变式和简单的综合练习,再到综合和探索性问题。
分层作业——验证教学效果。作业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检验,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在层次作业布置中,我们注重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布置基础性习题,强化训练,同时不放弃思维训练。家庭作业布置要有基础性、能力性、创造性,我们将其分为必做作业、能力挑战、选做作业。
有效分层教学模式实践,助推教师差异教学观下的学生观、教学观与发展观的提升。教师已能了解和把握学生的个体特点、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已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理念上有了质的转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成绩都得到很大提高,促进了素质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稳步落实。
■ 编辑吴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