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育层次的构筑能反映全面素质教育思想、符合新世纪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课程体系。护理系统教育建立在分层教育基础上均有自己独立的目标,分层教育将更加明显。
【关键词】 护理人才;分层教育
我国目前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未能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和新世纪对护理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临床对本科毕业生的使用也存在培养和使用之间脱节的问题;提出以新世纪人类的卫生健康需求和护理发展的趋势为依据,正确培养和使用人才。护理大专教育是介于中专和本科教育的中间层次,对大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更具体化和可操作化;同时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调整增补必修课目,增设选修课;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1 护理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部在制定《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要积极稳定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在具有高中文化基础上,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具有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及对人才类型与教育类型的分析,阐述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性,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同时为了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还重点对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各种培养模式呈现的态势分析,提出了构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
国内外护理基础教育的分析和比较,表明我国护理基础教育中存在指导思想上、教育内容上、教育方法上及教育层次与水平上的缺陷。提出基础教育改革须提高护理教育的地位,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对教育内容吐故纳新。谢德秋等研究认为随着我国中等护理教育改革的深入,生物医学基础课的教师面对的根本性挑战就是其教学如何才能更好地与新的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专业适用性研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对策。
护理教育改革首先要优化护理教育层次结构,压缩中专,大力发展大专,稳妥发展本科护理教育。针对各教育层次,构筑能反映全面素质教育思想、符合新世纪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课程体系。护理系统教育建立在分层教育基础上均有自己独立的目标,分层教育将更加明显。护校应强调终身学习的概念;“适时教育”(临时进修、岗前培训)将是一个增长的需求;专升本、成人函授、在职教育等方式也将日益增多;应逐步完善护理专业不同水平、不同方式的分层教育结构;护理教育评价也从以过程为中心转移到以结果为中心。
2 综合素质是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
综合各种研究结果表明,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①具有利他精神和人道主义价值观。尊重人的权利,对病人及家属、对同事及其他必须接触的人保持诚实正直;有健康的心态和正确的伦理道德标准。②护理人员应该是知识渊博、技能熟练的。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技能(基础护理、急救护理,康复保健等);具有临床判断能力,对病人现有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处理;③具有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能维持公众信任度,保持与医生等其他专业人员和病人及家属的合作气氛。除此之外,护理专业还要求护士具有一定的管理水平,能预测评估护理工作质量;具有健康教育能力,能讲授如何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保持健康、预防疾病;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有继续学习的习惯,能面对不同病人,适应多种变化。在护理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培养护生运用现代信息资源、学习现代医学知识的学习与发展能力;驾御临床护理、解决疑难问题的创造性工作能力;参与社会活动的交际能力;除此之外,自我约束能力(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驱策能力和对他人情绪的识别,移情及适度反映能力)也很重要。这就要求护理教育培养目标中,应重视培养护生价值观及情商(EQ)等非智力因素,以促进护士的角色升华,把技术主义的知识结构变为“管理、人文、心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提高护理教育质量。故课程设置要体现6种综合能力即有效、精确的沟通能力、自我控制力、法律或政策意识、领导能力、危机应付策略、有效的组织和优先考虑技巧。
2.1 学生从一开始接触护理课到毕业,每一阶段的成绩都能在实训报告上得以显示,对学生的各段成绩采用积分制,不仅重视毕业成绩,而且增加了平时成绩的比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能正确评价学生的真实水平,避免了考试成绩的偶然性。
2.2 学生带着任务到临床实习,使整个实习过程目标明确,效果显著。学生在实习前只有认真阅读表格中的各项要求,并在实习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去做,才能完成实习任务。评价表作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纽带,为学校和实习医院的沟通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加大了对实习生的监管力度,提高了实习质量。
2.3 全面评价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各个方面,如专业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等,增加了评价内容,丰富了评价内涵。这种多角度的评价,其前提是承认学生多元能力的存在,其实质是促进学生各项潜能的充分发挥与提升,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
2.4 采取校内成绩考核与直属医院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改革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注重教学考核评价中的三个结合,即技能考核与职业素质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和阶梯递进式三级考核评价办法,构建了一整套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模式,突出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关键词】 护理人才;分层教育
我国目前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未能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和新世纪对护理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临床对本科毕业生的使用也存在培养和使用之间脱节的问题;提出以新世纪人类的卫生健康需求和护理发展的趋势为依据,正确培养和使用人才。护理大专教育是介于中专和本科教育的中间层次,对大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更具体化和可操作化;同时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调整增补必修课目,增设选修课;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1 护理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部在制定《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要积极稳定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在具有高中文化基础上,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具有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及对人才类型与教育类型的分析,阐述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性,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同时为了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还重点对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各种培养模式呈现的态势分析,提出了构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
国内外护理基础教育的分析和比较,表明我国护理基础教育中存在指导思想上、教育内容上、教育方法上及教育层次与水平上的缺陷。提出基础教育改革须提高护理教育的地位,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对教育内容吐故纳新。谢德秋等研究认为随着我国中等护理教育改革的深入,生物医学基础课的教师面对的根本性挑战就是其教学如何才能更好地与新的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专业适用性研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对策。
护理教育改革首先要优化护理教育层次结构,压缩中专,大力发展大专,稳妥发展本科护理教育。针对各教育层次,构筑能反映全面素质教育思想、符合新世纪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课程体系。护理系统教育建立在分层教育基础上均有自己独立的目标,分层教育将更加明显。护校应强调终身学习的概念;“适时教育”(临时进修、岗前培训)将是一个增长的需求;专升本、成人函授、在职教育等方式也将日益增多;应逐步完善护理专业不同水平、不同方式的分层教育结构;护理教育评价也从以过程为中心转移到以结果为中心。
2 综合素质是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
综合各种研究结果表明,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①具有利他精神和人道主义价值观。尊重人的权利,对病人及家属、对同事及其他必须接触的人保持诚实正直;有健康的心态和正确的伦理道德标准。②护理人员应该是知识渊博、技能熟练的。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技能(基础护理、急救护理,康复保健等);具有临床判断能力,对病人现有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处理;③具有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能维持公众信任度,保持与医生等其他专业人员和病人及家属的合作气氛。除此之外,护理专业还要求护士具有一定的管理水平,能预测评估护理工作质量;具有健康教育能力,能讲授如何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保持健康、预防疾病;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有继续学习的习惯,能面对不同病人,适应多种变化。在护理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培养护生运用现代信息资源、学习现代医学知识的学习与发展能力;驾御临床护理、解决疑难问题的创造性工作能力;参与社会活动的交际能力;除此之外,自我约束能力(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驱策能力和对他人情绪的识别,移情及适度反映能力)也很重要。这就要求护理教育培养目标中,应重视培养护生价值观及情商(EQ)等非智力因素,以促进护士的角色升华,把技术主义的知识结构变为“管理、人文、心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提高护理教育质量。故课程设置要体现6种综合能力即有效、精确的沟通能力、自我控制力、法律或政策意识、领导能力、危机应付策略、有效的组织和优先考虑技巧。
2.1 学生从一开始接触护理课到毕业,每一阶段的成绩都能在实训报告上得以显示,对学生的各段成绩采用积分制,不仅重视毕业成绩,而且增加了平时成绩的比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能正确评价学生的真实水平,避免了考试成绩的偶然性。
2.2 学生带着任务到临床实习,使整个实习过程目标明确,效果显著。学生在实习前只有认真阅读表格中的各项要求,并在实习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去做,才能完成实习任务。评价表作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纽带,为学校和实习医院的沟通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加大了对实习生的监管力度,提高了实习质量。
2.3 全面评价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各个方面,如专业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等,增加了评价内容,丰富了评价内涵。这种多角度的评价,其前提是承认学生多元能力的存在,其实质是促进学生各项潜能的充分发挥与提升,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
2.4 采取校内成绩考核与直属医院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改革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注重教学考核评价中的三个结合,即技能考核与职业素质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和阶梯递进式三级考核评价办法,构建了一整套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模式,突出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