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其运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其高效性与便捷性逐渐被人们发现,由此不断推动了学习、生活及工作的效率提升。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推进,教育各方要求推进教学模式的创新,由此催生了教育信息化进程,即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这一过程。初中地理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地理知识,并且为其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若学生在此时未正确认识地理课程的意义,忽视地理学习,便会导致其未来深层次学习效率无法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应加快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结合策略探究进程,以求不断提升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初中地理;结合策略
在过去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保证学生全面掌握知识,便较为重视课堂讲解过程,教师将重心放置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听取知识,但是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的调动,同时无法准确掌握学生学习进度,从而便会造成自主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培养的后果,并且学生学习进度逐步落后于教学进度,进而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效率低下。信息技术涉及信息收集、分析、储存以及展示等方面功能,因此教师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中,有助于省去繁杂的低效率步骤,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成效。
一、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在目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首先教师缺乏对科目的重视,地理科目并非主科,并且学生在后续学习中不一定会选择继续学习该科目,因此教师忽视课程教学,降低了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从而学生便会受其影响,学习热情下降,进而学习效率不断下降;其次,教师教学方式传统陈旧,多采取课本讲解与例题讲解相结合的形式,虽可保证知识的传授,但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掌握,从而导致教学方式与教学策略不具有针对性,教学目标无法有效达成。由此可见,在目前初中地理课程中,教师的忽视导致地理教学的生命力受损,学生无法感知课程趣味性,从而无法积极主动探索地理课程知识,并且教学方式的传统导致学生逐渐产生厌学情绪,因此便会使得学生无法在课程学习中集中注意力,最后导致初中地理教学逐渐走入僵局。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结合策略
(一)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加强课程内容展示
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媒体资源是其发展的重要媒介,其内容多种多样且形式丰富,在内容展示方面具有强大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便是将课本知识运用朗读、讲解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因此将媒体形式引入教学中,可以丰富课程講解形式,并且为内容增添展示性,从而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将媒体资源融入课程教学中时,应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力求为课程教学源源不断注入活力,例如,教师在讲解亚洲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时,首先教师可运用幻灯片的动画效果将环境类型一一放置在亚洲地图上,由此学生可在感知趣味性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其次教师可寻找并播放关于亚洲自然环境的视频以及音频解说,最后教师结合幻灯片、音频以及视频,脱离课本生动讲述课程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综合运用多种媒体资源,以不断提高课程内容的展示性,引导学生在趣味学习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印象。由此可见,教师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可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的有效结合,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巧妙运用信息资源,不断丰富课程内容
在初中地理课本编纂的过程中,教育部门对其中内容以及例题都作了一定的筛选和删减,从而保证了教材的典型代表性,但同时造成教材无法涵盖全面知识,故学生学习知识的范围均固定在课本中,其无法有效接触更具广泛性与实时性的信息。但在考试过程中,出题者在出题过程中,往往会选择学生未接触的知识以及与时代联系较为紧密的内容,但因为学生长期学习固定知识,因此其在面对试卷时会产生无从下手的感觉,从而影响其解题效率。因此教师应该运用信息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例如,教师在讲解“欧洲的气候”知识时,首先教师讲解课本内容,引导学生对知识建立初步印象,其次教师可展示目前一些欧洲气候的图片与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是否与课本描述相同,若有异常,要求学生尝试分析原因,最后教师寻找一些在气候带中出现异常气候的地区,并分析其成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将课外资源引入教学中,促进学生不应将眼光仅放置在课本知识上,而应去接触新内容及全面了解知识。由此可见,教师巧用信息资源,有助于丰富课程内容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三)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激励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自主创设的,并且将学生的兴趣点纳入考虑,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助于营造适合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氛围,为此,教师应适时创设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信息技术可促使教师通过简单的步骤实现更高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将其运用在构建教学情境的进程中,有助于减轻教师工作量,同时还可持续提升学习效率。为此,教师应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在讲授“各具特色的地区”时,可设置情境,首先教师寻找与课本中插图不同的可代表各地区的图片或视频,并将其放置在幻灯片中,编上序号,其次教师要求学生随意选择号码,在观察图片或视频后说出该地区是哪里,并阐述判断依据,最后教师可给予回答正确的学生奖励。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游戏情境与激励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其主动回想课程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印象。由此可见,教师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情境,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结合,可不断推进教学创新与改革。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首先地理课程教学容易受到忽视,从而影响学生后续深层次学习,其次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可为课程教学提供高效工具,最后新课程改革进程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模式,以求持续引导课程教学良性发展。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深入分析目前教学现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并且还应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龙潜.初中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学探究[J].明日,2017(28):0147-0147.
【2】梁树祥.浅议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积极整合的方法[C]//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2016.
【关键词】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初中地理;结合策略
在过去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保证学生全面掌握知识,便较为重视课堂讲解过程,教师将重心放置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听取知识,但是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的调动,同时无法准确掌握学生学习进度,从而便会造成自主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培养的后果,并且学生学习进度逐步落后于教学进度,进而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效率低下。信息技术涉及信息收集、分析、储存以及展示等方面功能,因此教师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中,有助于省去繁杂的低效率步骤,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成效。
一、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在目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首先教师缺乏对科目的重视,地理科目并非主科,并且学生在后续学习中不一定会选择继续学习该科目,因此教师忽视课程教学,降低了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从而学生便会受其影响,学习热情下降,进而学习效率不断下降;其次,教师教学方式传统陈旧,多采取课本讲解与例题讲解相结合的形式,虽可保证知识的传授,但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掌握,从而导致教学方式与教学策略不具有针对性,教学目标无法有效达成。由此可见,在目前初中地理课程中,教师的忽视导致地理教学的生命力受损,学生无法感知课程趣味性,从而无法积极主动探索地理课程知识,并且教学方式的传统导致学生逐渐产生厌学情绪,因此便会使得学生无法在课程学习中集中注意力,最后导致初中地理教学逐渐走入僵局。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结合策略
(一)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加强课程内容展示
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媒体资源是其发展的重要媒介,其内容多种多样且形式丰富,在内容展示方面具有强大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便是将课本知识运用朗读、讲解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因此将媒体形式引入教学中,可以丰富课程講解形式,并且为内容增添展示性,从而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将媒体资源融入课程教学中时,应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力求为课程教学源源不断注入活力,例如,教师在讲解亚洲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时,首先教师可运用幻灯片的动画效果将环境类型一一放置在亚洲地图上,由此学生可在感知趣味性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其次教师可寻找并播放关于亚洲自然环境的视频以及音频解说,最后教师结合幻灯片、音频以及视频,脱离课本生动讲述课程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综合运用多种媒体资源,以不断提高课程内容的展示性,引导学生在趣味学习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印象。由此可见,教师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可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的有效结合,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巧妙运用信息资源,不断丰富课程内容
在初中地理课本编纂的过程中,教育部门对其中内容以及例题都作了一定的筛选和删减,从而保证了教材的典型代表性,但同时造成教材无法涵盖全面知识,故学生学习知识的范围均固定在课本中,其无法有效接触更具广泛性与实时性的信息。但在考试过程中,出题者在出题过程中,往往会选择学生未接触的知识以及与时代联系较为紧密的内容,但因为学生长期学习固定知识,因此其在面对试卷时会产生无从下手的感觉,从而影响其解题效率。因此教师应该运用信息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例如,教师在讲解“欧洲的气候”知识时,首先教师讲解课本内容,引导学生对知识建立初步印象,其次教师可展示目前一些欧洲气候的图片与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是否与课本描述相同,若有异常,要求学生尝试分析原因,最后教师寻找一些在气候带中出现异常气候的地区,并分析其成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将课外资源引入教学中,促进学生不应将眼光仅放置在课本知识上,而应去接触新内容及全面了解知识。由此可见,教师巧用信息资源,有助于丰富课程内容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三)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激励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自主创设的,并且将学生的兴趣点纳入考虑,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助于营造适合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氛围,为此,教师应适时创设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信息技术可促使教师通过简单的步骤实现更高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将其运用在构建教学情境的进程中,有助于减轻教师工作量,同时还可持续提升学习效率。为此,教师应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在讲授“各具特色的地区”时,可设置情境,首先教师寻找与课本中插图不同的可代表各地区的图片或视频,并将其放置在幻灯片中,编上序号,其次教师要求学生随意选择号码,在观察图片或视频后说出该地区是哪里,并阐述判断依据,最后教师可给予回答正确的学生奖励。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游戏情境与激励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其主动回想课程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印象。由此可见,教师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情境,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结合,可不断推进教学创新与改革。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首先地理课程教学容易受到忽视,从而影响学生后续深层次学习,其次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可为课程教学提供高效工具,最后新课程改革进程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模式,以求持续引导课程教学良性发展。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深入分析目前教学现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并且还应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龙潜.初中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学探究[J].明日,2017(28):0147-0147.
【2】梁树祥.浅议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积极整合的方法[C]//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