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觉醒来,你变成“音乐家”

来源 :亚太传统医药·都市健康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c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在睡眠过程中是没有意识的,可是这并不代表人脑没有在工作。做梦、梦游等现象说明即使在睡觉的时候,人脑的一部分仍然活跃着。传统观点认为,睡眠中的人脑主要负责自主神经系统的运转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修复和再生细胞。最新的研究表明,睡眠中的脑活动是巩固记忆和已学知识的必要环节。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取决于他睡眠时大脑运转的过程。更有趣的是,科学家通过实验还发现当人们睡觉时,大脑可以在其主人完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睡梦中呼唤你的名字
  伦敦城市学院的波塔斯博士利用一个有趣的实验,向我们揭示了大脑在睡眠状态下是如何对外界发生的事情做出反应的。首先,12名“不幸”的被试者需要在实验前24小时内不睡觉,以保证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很快入睡。入睡约两小时以后,被试者进入深度睡眠的状态。实验人员开始时而播放频率为1400赫兹的“嘟嘟”声,时而播放被试者的名字。音量的大小全部控制为80分贝,这样的音量既可以让被试者大脑接收到,又不至于吵醒被试者。利用先进的脑成像技术和脑电技术,实验人员观察到,当被试者听到自己的名字时大脑所产生的反应有别于听到“嘟嘟”声时所产生的反应。这说明,即使在没有意识的睡眠状态中,人类的大脑还是可以区分有意义的声音和没有意义的噪音。
  更令人惊讶的是,当实验人员将同样的实验在被试者清醒的状态下重复时,所得到的结果与睡眠状态下非常相似。这表明睡眠中的大脑不但可以区分有意义的和无意义的声音,而且已经“听懂”有人在呼喊自己的名字。这一切都是在被试者完全没有意识,并且在醒来以后没有记忆的情况下观察到的。由此可见睡眠中的大脑不但进行着自主神经系统的工作,而且还有处理外来信息的能力;其对于像噪音和姓名这样的简单信息的识别程度,与清醒状态下的人脑非常接近。
  午觉醒来变成“音乐家”
  基于以上发现,人们不禁要问,睡眠中的大脑是否可以“学习”新知识,还是只能识别已知的信息?近年来科学家们正在积极探索让人类可以一边睡觉一边学习的可能性,并且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2012年早些时候,世界知名学术期刊《自然神经学》,连续报道了两篇有关睡眠中产生新记忆的学术研究。美国西北大学的科学家们试图通过一个实验证明睡一个特殊的午觉就可以使人变成一名“音乐家”。参加这个实验的被试者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被试者必须从没弹过钢琴。第二,被试者需要有睡午觉的习惯。经过筛选,16名幸运者参与了这个有趣的实验。
  在实验的开始阶段,他们先通过电子软件学习了用键盘弹奏两小段乐曲。经过反复训练,两段曲子的熟练程度都有了一定提高,并且演奏水平非常接近,实验随后进入睡眠学习阶段。在被试者进入深度睡眠约10分钟以后,实验人员任意选择两首曲子中的一首放给被试者听。由于人类午睡时的睡眠通常比较浅,音乐的音量被控制在一个较低的范围(35分贝)。约90分钟以后,被试者醒来,随即被要求演奏之前学过的两首曲子。结果使实验人员异常兴奋:被试者在演奏那段他们睡眠中听过的曲子时,不但演奏流利而且准确度显著高于那段没有在睡眠中听过的曲子。
  为了进一步确定是由于睡眠中播放的音乐提高了被试者的演奏水平而不是其他的原因,科学家们又将这组被试者的实验结果与另外两组被试者进行了对比。这两组被试者一组为实验中途没有睡午觉;另一组为睡了午觉,但是午睡过程中并没有听任何音乐。对比结果显示无论被试者个体的比较,还是组间比较,都证明了睡觉过程中的脑活动可以巩固之前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以色列科学家阿里茨博士和他的同事为我们提供了更加直接的证据,以证明人类不但可以在睡眠中加强原有记忆,还可以学习新能力。他们的实验巧妙地结合了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原理和闻到气味不会打断睡眠这一特点。
  实验人员用化学试剂调制好两种味道的气体,一种带有令人愉快的气味(如花香);另一种带有令人反感的气味(如肉体的腐烂味道)。当被试者入睡以后,实验人员会先放一段短促的“哔哔”声做为引导声响,紧接着便释放一种气体。引导音分为高频(1400赫兹)和低频(400赫兹)两种,分别搭配不同气味的气体(比如高频音引导带有愉快气味的气体;低频音引导带有反感气味的气体)。如此便形成了一个经典条件反射模式。实验人员观察到,当被试者闻到令人愉悦的气味时鼻息的频率会稍稍增加。与其相反,当被试者闻到令人反感的气味时鼻息则会稍微放缓。这一现象与人在清醒时的反应是一致的,说明睡眠中的大脑可以区分开两种气体的味道。经过一定次数的引导音与气体的搭配,仅仅播放引导音便可以调节睡眠中的被试者的鼻息,而不用释放带有味道的气体。这个结果表明人脑在睡眠中依然可以建立与清醒时一样的条件反射。
  接下来的发现更令科学家们感到惊讶。当被试者睡醒以后,睡眠中所建立的条件反射被保留下来:睡觉时听到高频音并闻到愉悦气体,被试者醒来以后听到高频音会增加鼻息的频率。同样,睡觉时听到低频音并闻到反感气体,被试者醒来以后听到低频音会降低鼻息的频率。这个实验最奇特的地方是,被试者完全不知道为什么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会使他们的鼻息频率改变,因为他们完全不记得睡觉过程中有听到任何声音或者闻到任何气味。
  一边睡觉一边学习
  很显然,人们目前对于睡眠中的大脑的了解还很有限。科学家正在积极探索人脑是否可以在睡眠中处理更为复杂的信息,而不仅局限于气味、声音等感官信息,这项研究意义重大。有些人相信,通过研究如何接受并处理睡眠中的大脑所反馈的信息,我们有一天可以和植物人交流。也有人相信这个领域的研究最终可以使得人类获取知识的过程变得更加有效率。想象一下,你是一名大学生,网络游戏和恋爱使你完全忘记了明天就是期末考试。晚上临睡前你将一个特制的播音设备放在枕头底下并开始播放整个学期所学的内容。第二天早上你便轻松通过考试。一切皆有可能!
其他文献
天气很好,燕子打电话约我去咖啡屋聊聊,匆匆赶到,几个好友都到齐了,“喝什么?咖啡……”,我打断了燕子的话,“我胃不好,不喝咖啡,喝红茶养胃”,“哎呀,真不愧是做健康杂志的,看看,喝点东西也要‘喝红茶养胃’”,好友打趣道。其他好友也你一言我一语谈论起来如何保养胃、心脏、肠……  “肾呢?”不知谁提出来的,然后大家相互看了下,都是一脸的迷茫。  “肾,好像是男性关注的,再说是和性关系密切吧?!”一个好
期刊
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3月19日正式开展工作,中心第一号室内环境和车内环境行业发展趋势报告同时发布,群众最为关注的室内空气净化器净化PM2.5测试方法和汽车内饰件挥发性有机物测试评价指南也一并出台。其中,室内、车内的PM2.5的标准参考2012年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日平均浓度标准为35μg/m3。  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在原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
期刊
根据《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的统计,居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的是肺癌,居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第一位的仍是肺癌。北京市卫生局发布一组统计数据显示,2001-2010年北京市肺癌发病率增长56%,全市新发癌症患者中有五分之一为肺癌患者。肺癌目前已经成为中国人健康的第一大杀手。  吸烟的人就一定得肺癌吗?  尽管烟民不承认,尽管肺癌的发病并未找到明确病因,但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病学都证明,吸烟与肺癌之间存在
期刊
在职场待久了,人自然会变得成熟起来。所谓成熟,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你渐渐明白,工作的目的是把事情做成,至于是以你钟爱的姿态还是用别人主张的方式,其实并没有多大关系。给出路,而不是给态度,这是解决任何分歧的起点。  柔软往往比刚烈更有效  狭路相逢。很显然,胡同的宽度仅够一辆车通行,必须有人作出退让。路牌清晰地标识着这是一条单行道。于是顺行的那辆车走得理直气壮:你违章,自然你要倒车。逆行的那位索性耍起了
期刊
抱一点重东西上楼就胳膊酸疼,汽车出现故障一个人根本没法推动……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人类的力量正变得越来越虚弱,以上这些事也许我们的祖父母一辈还能做到,但现代人,尤其是女性的肌肉力量,已进入停滞或退化阶段。  南澳大学健康科学系高级讲师格兰特·汤姆金森博士研究发现,人类的肌肉耐力(重复施力的能力,如做仰卧起坐的能力)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已经衰退了8%-10%;平均肌肉力量在1985年达到了顶峰
期刊
人脉对于职场中的许多人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由于繁忙的工作、生活压力的负荷,人们对于人脉的经营便会疏淡下来。那么如何能呵护好自己的职场人脉呢?  用细节打动对方  30岁的张强,如今已是苏州一旅行社的总经理助理。几年前,他还是另外一家旅行社的小职员。自己之所以升迁这么快完全是人脉起了巨大作用。2004年,福建人张强来到苏州闯荡,应聘进入一家旅行社工作。那时候他刚刚离开大学校门,在苏州又举
期刊
现状:网络医药广告虚假猖獗泛滥成灾  76.7%的人认为当前虚假医疗广告非常多  我国网络医疗广告违法问题严重。在2012年6月28日国家工商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召开的贯彻实施《大众传播媒介广告发布审查规定》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家工商总局表示,通过对主要商业网站广告监测发现,我国网络广告违法问题十分严重,一些网站发布的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的违法率高达90%以上。而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
期刊
作为公司从事公关工作的一员,为加强与客户的联络,我需要经常在MSN或QQ上与客户聊天,这种见面的交流方式却往往很快会让双方的关系走得更近,因为双方可以从工作、家庭、个人思绪等各种领域进行“全接触”,再通过网络的传播,这种不设防、没有拘束感的畅谈让合作显得更加愉快甚至默契。前几天,我终于和在网上进行了半年业务往来的胡斌见面了。半年来,我们两人几乎都是通过MSN谈合作,却从未见过面。通过网上交流,我感
期刊
2010年漳州天城山乌石岩寺一位98岁高龄老尼火化后,留下了200多颗舍利花。一般来说,僧尼圆寂后留下舍利子很少见,而这位法号为“金根姑”的老尼在圆寂后留下这么多舍利花,在佛教界中实属罕见。长年在寺里帮忙的郑添水介绍了老尼的生活习惯,“老尼每天5点钟起床,起床后开始烧香、诵经、打木鱼,每天坚持早晚课,雷打不动。”  神秘的舍利子  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头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状千变万化,有圆形、椭圆
期刊
如果你觉得没有人真正了解你,这就对了,因为从你的脚趾往上,直到你的头顶,身体处处都有不解之谜。例如,为什么不同人群的足弓形态都不同?为什么人类的心脏会出现血管粥样斑块,而其他灵长类动物则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哪怕给它们与人类相同的饮食?而要想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需要回溯到人类遥远的过去。以下关于人体之谜的几个例子表明,我们之所以成就为今天的人类,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远古祖先和其他物种之间的互动和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