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背景下,人们在生活质量方面有了更高要求,环保意识获得了明显提升,环境监测的实施能够使人们对环境问题有更清晰、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也能针对环境发展趋势进行准确预测。基于此,本文就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问题;
1 生态环境监测发展概述
1.1 人员监控阶段
人员监控工作顾名思义,就是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通过派遣人员的方式,通过实地走访、生物多样性调查、对于动物的标记重捕等方法,分析在当前的工作中,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被破坏情况。该方法的工作问题在于,首先取得的调查数据具有间断性,无法取得连续性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容易遗漏各类关键性的生态环境监测因素。其次,工作成本过高,工作人员需要完成大量的外业作业,容易出现人身伤亡事故。最后,虽然会采用大量的统计学知识得到数据,但是,精准度会受到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取得的结果无法使用。
1.2 硬件监控阶段
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已经开始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探索硬件监控设备的使用方法,2009年,我国在参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时,除了在大会上展现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这一强硬立场,同时国家也更加关注对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视,并且意识到生态环境监测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单纯通过人工监管难以得到高可靠性的结果,开始在硬件监控技术上全面发力,比如,借助卫星监控系统,分析各个地区的绿化面积、相关地区的环境遭受破坏情况等,同时也设置了大量的地面监控设备,包括大气环境监控设备、森林内环境监控摄像机等,借助这类设施实现生态环境监测。
1.3 多联监控阶段
“多联监控”是一个新型概念,即借助目前可以应用的所有新型技术和旧有技术,建立硬软件系统结合体系,实现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即时取得、计算、分析与反馈,实现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测,并立即采取专业措施投入保护的方式。我国目前的技术优势是,5G通信技术得到了大规模商业性使用,这就意味着生态环境监测可以使用大量的硬件环境监控设备,把取得的监控信息立即上传到云计算平台,得到专项监控数据,并在找到环保问题后解决。
2 环评中环境监测问题解析
2.1 监测单位的资质和能力没有明确和具体的规定
部分项目建设过程中,环境监测工作主要委托社会检测机构进行监测,以保证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由于监测单位的资质与能力,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使得环境监测工作存在一定模糊区间。在环境监测工作开展时,由于人手不足、技术限制等因素,无法保证环境监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给最终的环评工作开展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2.2 监测数据达不到“五性”要求
在环评工作开展时,要求环境监测工作需达到“五性”要求,即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精密性、准确性。在实际环境监测工作开展时,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监测数据出现一定问题。如布点、采样工作流程不规范、实验室检测设备不足、样本采集误差较大等,使得环境监测数据失去研究性。由此可见,在环境监测工作开展时,必须细化监测工作的流程,以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为后续环评工作开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发挥出相关工作开展的价值。
2.3 法律责任难以认定
相关环境影响评价人员,在环评过程中,由于监测数据的问题导致监测人员和环评人员的责任不好认定,比如监测单位提供的数据有问题应用在环评中,导致环评报告质量出现问题,在追责过程中,法律责任难以认定的问题。同时,在项目追责工作开展时,由于评审工作开展的特殊性,无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量刑,给环境监测工作的整体开展造成一定影响。
3 环评中环境监测问题解决对策
3.1 严格审查监测单位的资质和能力
第一,承担环境监测的相关单位,必须具备专业的环境监测团队,以保证后续监测工作开展的可行性与可信度。如所有参与项目环境监测的工作人员,应当保证每一位工作人员持证上岗,确保环境监测各项工作开展的可行性。第二,在对环境中的特殊因子进行监测时,应当对监测单位的资质与能力进行科学管理。若环境监测单位具备一定的环境监测能力,但监测单位并没有通过相关计量认证,必须在监测报告中进行声明,说明企业的实际情况,便于评审专家小组根据实际环境监测数据进行评估判断。第三,环境监测报告编制时,必须选择真实可信的数据资料,确保相关引用历史数据的准确性与客观性。为便于后续环评工作开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应当附加监测单位的具体监测报告与资质证明文件。
通过上述论述内容分析可知,在进行重大项目建设开发时,应当组织专业的环评工作小组,对项目建设中的环境影响进行科学客观评价,以保证环评工作开展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3.2 注重环境监测系统完善
开展环境保护时,较为重要的便是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提出有效治理方案,环境保护与污染处理问题要想获得有效实施,就应注重环境监测体系的完善。环境监测实施时技术性比较强,监测工作开展时候需在合理位置运用监测系统展开监测工作,在此基础上,才能针对环境监测进行准确、全面分析,因此全面监测系统的建立十分必要。通过监测系统构建,能够进一步提升监测效率以及监测效果,使监测准确性得到比较充分保证。监测体系在制定过程中,需加强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制定,重视工作人员体系意识增强,使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将知识向经验与技能转化,不断提升自身环境保护工作水平,树立良好责任心。同时需针对工作人员实际工作情况展开检查与监督,形成科学奖惩制度,不断提升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动意识。
3.3 开展回顾性环境影响评价
该项工作的开展,主要是对原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进行验证,进而验证原环境评价结论的准确性与可信度,及时发现环评工作后存在的失误,避免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环境现状监测作为项目建设前的环境背景值进行监测,鉴于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不可逆性,原监测结果无法进行直接验证。为很好弥补该工作不足,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可信度,可合理开展回顾性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即对项目建设后期的环境数据进行调研,对环境监测工作进行间接验证。由此可见,在环评中为提升环境监测工作可信度,进而间接判断原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可信度,并对监测单位进行监督与约束,保证环评结论的可信度与科学性。
3.4 建立环境监测资质和信誉评估机制
在环境监测工作开展时,应当针对环境监测工作出现的问题,对环境监测单位主体的资质与信誉进行有效评估,进而剔除不合行业要求的监测单位。环境监测资质与信誉评估机制运行时,可促进实验室的监测内容细化,不断提升环境监测工作水平,提高实验室的市场信誉度。随着环境监测工作实力的不断提升,可有效促进环评工作可靠性与可信度的提升,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铺垫坚实基石,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可持续高质量开展。
结束语
综上,鉴于环评工作开展的特殊性,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不断提升环境监测工作水平,为环评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数据,保证环评工作开展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云飞,龙湘.浅析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J].江西化工,2020(02):155-156.
[2]劉丛.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效用及发展措施研究[J].环境与发展,2020,10(02):155-156.
[3]施明才,朱伟亮,沈鸿海.环境保护中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的应用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02):102-105.
[4]王伟民.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2):155-156.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问题;
1 生态环境监测发展概述
1.1 人员监控阶段
人员监控工作顾名思义,就是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通过派遣人员的方式,通过实地走访、生物多样性调查、对于动物的标记重捕等方法,分析在当前的工作中,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被破坏情况。该方法的工作问题在于,首先取得的调查数据具有间断性,无法取得连续性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容易遗漏各类关键性的生态环境监测因素。其次,工作成本过高,工作人员需要完成大量的外业作业,容易出现人身伤亡事故。最后,虽然会采用大量的统计学知识得到数据,但是,精准度会受到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取得的结果无法使用。
1.2 硬件监控阶段
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已经开始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探索硬件监控设备的使用方法,2009年,我国在参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时,除了在大会上展现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这一强硬立场,同时国家也更加关注对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视,并且意识到生态环境监测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单纯通过人工监管难以得到高可靠性的结果,开始在硬件监控技术上全面发力,比如,借助卫星监控系统,分析各个地区的绿化面积、相关地区的环境遭受破坏情况等,同时也设置了大量的地面监控设备,包括大气环境监控设备、森林内环境监控摄像机等,借助这类设施实现生态环境监测。
1.3 多联监控阶段
“多联监控”是一个新型概念,即借助目前可以应用的所有新型技术和旧有技术,建立硬软件系统结合体系,实现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即时取得、计算、分析与反馈,实现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测,并立即采取专业措施投入保护的方式。我国目前的技术优势是,5G通信技术得到了大规模商业性使用,这就意味着生态环境监测可以使用大量的硬件环境监控设备,把取得的监控信息立即上传到云计算平台,得到专项监控数据,并在找到环保问题后解决。
2 环评中环境监测问题解析
2.1 监测单位的资质和能力没有明确和具体的规定
部分项目建设过程中,环境监测工作主要委托社会检测机构进行监测,以保证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由于监测单位的资质与能力,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使得环境监测工作存在一定模糊区间。在环境监测工作开展时,由于人手不足、技术限制等因素,无法保证环境监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给最终的环评工作开展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2.2 监测数据达不到“五性”要求
在环评工作开展时,要求环境监测工作需达到“五性”要求,即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精密性、准确性。在实际环境监测工作开展时,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监测数据出现一定问题。如布点、采样工作流程不规范、实验室检测设备不足、样本采集误差较大等,使得环境监测数据失去研究性。由此可见,在环境监测工作开展时,必须细化监测工作的流程,以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为后续环评工作开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发挥出相关工作开展的价值。
2.3 法律责任难以认定
相关环境影响评价人员,在环评过程中,由于监测数据的问题导致监测人员和环评人员的责任不好认定,比如监测单位提供的数据有问题应用在环评中,导致环评报告质量出现问题,在追责过程中,法律责任难以认定的问题。同时,在项目追责工作开展时,由于评审工作开展的特殊性,无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量刑,给环境监测工作的整体开展造成一定影响。
3 环评中环境监测问题解决对策
3.1 严格审查监测单位的资质和能力
第一,承担环境监测的相关单位,必须具备专业的环境监测团队,以保证后续监测工作开展的可行性与可信度。如所有参与项目环境监测的工作人员,应当保证每一位工作人员持证上岗,确保环境监测各项工作开展的可行性。第二,在对环境中的特殊因子进行监测时,应当对监测单位的资质与能力进行科学管理。若环境监测单位具备一定的环境监测能力,但监测单位并没有通过相关计量认证,必须在监测报告中进行声明,说明企业的实际情况,便于评审专家小组根据实际环境监测数据进行评估判断。第三,环境监测报告编制时,必须选择真实可信的数据资料,确保相关引用历史数据的准确性与客观性。为便于后续环评工作开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应当附加监测单位的具体监测报告与资质证明文件。
通过上述论述内容分析可知,在进行重大项目建设开发时,应当组织专业的环评工作小组,对项目建设中的环境影响进行科学客观评价,以保证环评工作开展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3.2 注重环境监测系统完善
开展环境保护时,较为重要的便是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提出有效治理方案,环境保护与污染处理问题要想获得有效实施,就应注重环境监测体系的完善。环境监测实施时技术性比较强,监测工作开展时候需在合理位置运用监测系统展开监测工作,在此基础上,才能针对环境监测进行准确、全面分析,因此全面监测系统的建立十分必要。通过监测系统构建,能够进一步提升监测效率以及监测效果,使监测准确性得到比较充分保证。监测体系在制定过程中,需加强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制定,重视工作人员体系意识增强,使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将知识向经验与技能转化,不断提升自身环境保护工作水平,树立良好责任心。同时需针对工作人员实际工作情况展开检查与监督,形成科学奖惩制度,不断提升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动意识。
3.3 开展回顾性环境影响评价
该项工作的开展,主要是对原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进行验证,进而验证原环境评价结论的准确性与可信度,及时发现环评工作后存在的失误,避免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环境现状监测作为项目建设前的环境背景值进行监测,鉴于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不可逆性,原监测结果无法进行直接验证。为很好弥补该工作不足,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可信度,可合理开展回顾性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即对项目建设后期的环境数据进行调研,对环境监测工作进行间接验证。由此可见,在环评中为提升环境监测工作可信度,进而间接判断原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可信度,并对监测单位进行监督与约束,保证环评结论的可信度与科学性。
3.4 建立环境监测资质和信誉评估机制
在环境监测工作开展时,应当针对环境监测工作出现的问题,对环境监测单位主体的资质与信誉进行有效评估,进而剔除不合行业要求的监测单位。环境监测资质与信誉评估机制运行时,可促进实验室的监测内容细化,不断提升环境监测工作水平,提高实验室的市场信誉度。随着环境监测工作实力的不断提升,可有效促进环评工作可靠性与可信度的提升,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铺垫坚实基石,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可持续高质量开展。
结束语
综上,鉴于环评工作开展的特殊性,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不断提升环境监测工作水平,为环评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数据,保证环评工作开展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云飞,龙湘.浅析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J].江西化工,2020(02):155-156.
[2]劉丛.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效用及发展措施研究[J].环境与发展,2020,10(02):155-156.
[3]施明才,朱伟亮,沈鸿海.环境保护中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的应用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02):102-105.
[4]王伟民.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2):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