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COPD(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进展性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疾病,其发病与肺部对有害颗粒或气体异常反应有关[1]。全球范围内COPD患病率及死亡率都较高,WHO在2000年预计2020年COPD将成为第三位致死因素。我国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发现40岁以上居民中COPD患病率达到10%,每年超过100万人因COPD死亡[2]。随着我国老龄社会发展的加剧,COPD患病人数还将逐渐上升。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伴有咳痰、咳嗽、气促等症状,且反复发作,肺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对患者生理、心理都造成极大伤害,大大降低了患者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目前,随着我国临床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COPD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明显提高[3]。了解COPD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协助其尽早康复、延缓疾病进展,具有重大实际意义。
1. COPD患者生活质量评估
常用的评估方案是采用St.George,s呼吸类疾病调查问卷以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进行评价。St.George,s呼吸类疾病调查问卷是St.George,s医学院(英国)P.W.Jones教授所提出的,包括50项问题条目,对症状频率、呼吸困难发作时限和频率以及呼吸困难引起的活动受限、疾病影响(对工作生活的影响、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对健康的期望等)3个维度进行评价,每个维度总分为100分,得分越低者生活质量越高[4]。简明健康状况量表则是中山医学院教研室所提供的,包括36个调查问题,涉及生理职能、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经历、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等8个项目,每个项目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者生活质量越好[5]。
2. 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现状调查
伴随健康观念变化,生活质量包括生理、精神健康以及社会适应等多个方面,COPD患者生活质量低下的主要表现在于:① 心理方面:研究发现,虽然不同COPD患者的病情、病程、所处社会环境存在明显差异,心理状态也各有差异,但多数患者最突出的表现都是抑郁情绪。慢性COPD是一个不可逆的长期过程,患者长时间忍受咳嗽、咳痰、气喘、呼吸不畅等困扰,肺部功能慢慢衰弱、体质也逐渐下降,严重时还会出现营养不良或生活难以自理,此时患者社会活动受到限制、家庭依从性随之增加,加之长期医疗费用负担等因素,都可导致患者情绪不高、自责等,心理素质低下的患者甚至有厌世、轻生、妄想等不良心理。研究认为COPD患者精神异常往往是疾病病情加重的预兆,要高度重视。② 日常生活方面:首先是睡眠质量低下,COPD患者多因伴有呼吸困难、气促、夜间咳嗽咳痰而难以入睡,患者夜间浅睡眠增多,易觉醒,睡眠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部分COPD患者还会在晚间发生低氧血症,特别是呼吸频繁紊乱的睡眠期,低氧血症可引发睡眠障碍,形成恶性循环。也正因如此,COPD患者白天伴有烦躁、头疼、精神不佳、倦怠等症状。其次是日常活动受到限制,COPD患者不仅体力下降、生活能力下降,而且运动耐力衰弱、行走移动性也较差、灵活性降低、肢体不适,外出极度不便。还有部分患者难以生活自理,穿衣、洗浴等基本生活都依赖他人协助。③ 社会生活方面:社会生活是评估生活质量的重要部分,也是获取社会资源的基本步骤。COPD患者生活功能能力下降、经济来源变少,更多的依赖家属,使得患者的家庭角色及社会角色都发生了变化。不少患者不得不呆在室内,较少与朋友、同事、邻居等交往,长期以往难免情绪低落。
3. 提高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最新研究进展
多数研究选择对COPD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进行分析,而研究最多的干预模式就是Sehgal提出的“四步走”模式,第一步为确定需要改善的某个方面,第二步为确定完成目标的难度及障碍,第三步制定并实施针对障碍的干预措施,第四步推广应用成功有效的干预措施[6]。
3.1 加强健康教育 有研究发现COPD患者缺乏疾病相关知识也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健康教育则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建立信心,缓解负面情绪,这是研究领域一项重大突破[7]。临床实践研究表明COPD患者接受规范化健康教育后,肺功能明显改善,急性发作次数也明显减少,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负担[8]。① 教育内容:首先是基础知识,包括COPD定义、发病因素、流行病学、常见症状、危险因素、治疗原则、临床预后等。另外,还要指导患者戒烟戒酒,保证每日所需营养摄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指导患者锻炼耐寒能力,合理进行康复训练,学会合理用氧,尽力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心理干预方面要教会其应用松弛技术来缓解应激情绪,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影响;有条件者还可选择无创呼吸机治疗,随着无创通气的不断进步,无创通气已经成为COPD伴呼吸衰竭、COPD稳定期的重要治疗手段。考虑家庭的支持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COPD患者健康教育的同时还要做好家属的沟通指导工作,让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共同帮助患者战胜疾病。② 教育形式及方法:有研究表明持续性COPD自我管理可使患者掌握更多应对疾病的知识及技巧,提高患者实施自我保健的积极性及自信心[9]。在完整实施COPD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方法。在院内可以医患双方交谈或个别教育,家属也可参与活动。也可以由经验丰富的患者现身说教,以图画演示等方法让患者更容易记忆[10]。院方还可编制小手册发放给患者,可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建立记录档案,对登记在册的患者定期随访,定期指导,定期评估[11]。总之,健康教育方法很多,可以口头告知、书面教育,也可以示范教育。可选择一个社区作为对象,定期举办卫生知识讲座,让更多的人了解COPD病因、症状、诊断、防治手段等[12]。
3.2 强化康复训练 ① 呼吸康复训练:研究表明有效的呼吸康复训练可以预防呼吸肌疲劳、呼吸衰竭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国外有研究发现循环训练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3]。具体方法推荐为:① 训练有效呼吸:指导患者熟练掌握腹式呼吸、全身呼吸体操、缩唇呼气等常用的训练方式,几种方式可以相互组合使用,每天2~3次,每次训练5~8组。② 运动康复训练:根据患者肺功能代偿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太极拳、步行等有氧运动,每次30min作用,每天1次。整体活动一舒缓为主,切忌剧烈运动。该训练方案可有效扩清气道,增加胸扩运动幅度,改善异常呼吸,提高吸氧量及肺活量,有助于保护肺功能[14]。③ 全身呼吸体操训练:首先,平静呼吸、立位吸气、前倾呼气;其次,单举上臂吸气、双手压腹呼气;抱头吸气、转体呼气;最后,立位上肢上局吸气、蹲位呼气,由腹式缩唇呼吸至平静呼吸结束。每天2次。有人采集108例COPD缓解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运动疗法干预3年,结果发现31例气短程度显著好转,60例好转,17例无变化,有效率达到84.00%[15]。王峰以步行运动联合呼吸操训练干预方式干预30例COPD患者3个月,发现患者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且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增强[16]。 3.3 胸部体疗 COPD患者体疗的目的在于清除气道过多的分泌物,降低气道阻力和呼吸功,从而改善肺部的气体交换、降低支气管感染率。胸部体疗指的是指导患者咳嗽深呼吸,增加无效腔锻炼,训练腹式呼吸,促进分泌物排出。体疗方式有直接咳嗽、胸部叩击、体位引流、用力呼气等。① 有效咳嗽及呼吸:指导患者咳嗽技巧,促进排痰;让患者坐位或立位,肩部放松,上身略微前倾、腹壁内缩,也可自己用手按压上腹部来帮助咳嗽。有效呼吸则能锻炼膈肌,提高通气量,降低功能残气量,提高肺泡通气,减少呼吸功,缓解呼吸困难。② 体位引流联合雾化吸入: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让肺部及支气管内分泌物排出。引流时体位选择原则是让病变部位处在高位,引流支气管开口朝下。研究发现COPD患者体位引流之前雾化吸入生理盐水可湿化管壁上附着的痰液,降低其黏性,在之后体位引流或叩拍时痰液易于松动和脱落,从而可经末端支气管排向上一级支气管,可大大提高气道清除能力[17]。另外,部分久病体弱、长期卧床、无力咳嗽者护理过程中可在翻身时适当叩背。③ 应用振动排痰仪:有研究采集41例老年COPD发作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胸部理疗过程中应用TMK2000-Y01旋转振动排痰仪,该设备低频作用力可渗透皮肤和肌肉组织,传至细小支气管,1周后患者排痰量显著增加,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效率提高,2周后咳痰症状基本控制,SpO2明显上升[18]。④ 叩击胸背振动法:听诊确定痰液位置,选择振肺区域以腋前后线、腋窝、肋弓缘为界,背部从第九肋间隙、胸部从第六肋间隙开始,向上叩击至背部。将手指并拢握空心全叩击。⑤ 用力呼气:用力呼气仅由1次或2次组成,较少产生疲劳、支气管痉挛,可以产生快速气流以冲开黏液堵塞的气道。
3.4 心理干预及行为干预 考虑到COPD患者年龄较大,医护人员要给予更多关怀,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COPD病情反复易让患者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不利于疾病稳定及康复。医护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科学评估其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帮助患者更加准确的认识自身疾病,打消其不必要的忧虑,鼓励患者建立信心。认真听取患者的病诉,分析其不良情绪的主要诱因,及时解疑答惑。根据患者习惯、爱好、文化程度、年龄等特征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案。研究发现多数COPD患者有吸烟史,不利于肺部功能康复。医护人员要积极帮助患者尽早戒烟,提高生活质量。在高龄、免疫力低的状况下,极易发生感染,因此还要给予营养支持,知道患者进食维生素高、蛋白含量高、易消化的食物。
4. 小结
COPD患者生活质量低下,主要表现在抑郁情绪、睡眠障碍、呼吸障碍、日常活动及社会活动受限等,现已受到各界高度关注。研究总结认为健康宣教、康复锻炼、胸部体疗等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COPD患者生存期[19]。健康教育内容要集中在患者最为需要的疾病预防、治疗和保健康复等方面,特别要关注那些病程长、反复住院、文化程度低、健康行为差、无配偶的患者。系统性、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模式从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及个体特征、需要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把教育场所从医院延伸到家庭,重视家庭成员的教育和支持作用,有的放矢地进行干预,促进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和积极态度,形成了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提高疾病应对能力,进而改善生活质量[20]。康复锻炼及胸部体疗则能有效提高患者呼吸耐受力及机体运动力,改善患者生活难以自理的状态,提高生产质量。
参考文献:
[1] 侯 刚,尹 燕,孙丽丽,等.社区35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6(15):1831~1833.
[2] 王文毓,田洁,黄丽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 29) :251.
[3] 刘开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J].内科,2014,9(3),278-280,286.
[4] 杨 阳,田小京.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后随访干预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3,2(20):140.
[5] 李佳倩,章璐,陈芳,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评估研究近况[J].现代医药卫生,2012,16(28):2481-2482.
[6] Blackstock F, Webster KE. Disease-specific health education for COPD: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hanges in health outcomes[J]. Health Educ Res,2007,22(5):703-717.
[7] 韦 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皮质醇的表达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研究现状[J].广西医学,2013,35(1):100-103.
[8] 郑志宏,王彩霞.老年COPD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1,9(8) :1279-1280.
[9] 张 丽,黄媛媛,张雯雯.浅谈COPD稳定期的中医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6):33.
[10] 帅冬怡.呼吸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9):120-121.
[11]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血清CEA、CA 125、CYFRA 21-1、CT联检对肺癌诊断的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12,2(2):316-318.
[12] 邵有和,陈昌枝,冯洁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炎症细胞、细胞因子与肺功能的关系[J].内科,2014,9(5):597-599.
[13] 黄玉琴,于海霞,徐艳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及护理干预[J].大家健康,2014,8(20) :321-322.
[14] 吴秀莲.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27):152.
[15] 甘国会,李共梅.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4):519.
[16] 陈昌枝,朱贵朝,覃家盟,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凝血特征的研究[J].广西医学,2011,33(12):1560-1563.
[17] 黄隽英,王永滨,胡 华,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探讨[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2(32) :403~406.
[18] 顾 锋,徐陆陆,王枭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1 版)[J].中医杂志,2012,2(53) :177-178.
[19] 李晓旭,马丽春.山部分农村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临床荟萃,2012,5(27) :398-401.
[20] 周 勤.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内科,2014,9(3):275-277.
[21] 赵晓霞,郭义娟,秦玉玲,黄立强.行为干预和心理护理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6):204-206.
[22] 周生余,何良爱,徐立升,等.综合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器便秘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0,2(10) :11~12.
[23] 张淑霞,田春霞,王小丽.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通气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西南军医,2010,2(4) :39-40.
[24] 楼燕芳,华 锋.系统性健康教育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2) :146-149.
[25] 顾靖华,邱宜军,陆亿华.生活质量评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预后的判断价值[J].浙江大学学报,2014,33(2):207-211.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伴有咳痰、咳嗽、气促等症状,且反复发作,肺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对患者生理、心理都造成极大伤害,大大降低了患者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目前,随着我国临床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COPD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明显提高[3]。了解COPD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协助其尽早康复、延缓疾病进展,具有重大实际意义。
1. COPD患者生活质量评估
常用的评估方案是采用St.George,s呼吸类疾病调查问卷以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进行评价。St.George,s呼吸类疾病调查问卷是St.George,s医学院(英国)P.W.Jones教授所提出的,包括50项问题条目,对症状频率、呼吸困难发作时限和频率以及呼吸困难引起的活动受限、疾病影响(对工作生活的影响、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对健康的期望等)3个维度进行评价,每个维度总分为100分,得分越低者生活质量越高[4]。简明健康状况量表则是中山医学院教研室所提供的,包括36个调查问题,涉及生理职能、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经历、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等8个项目,每个项目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者生活质量越好[5]。
2. 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现状调查
伴随健康观念变化,生活质量包括生理、精神健康以及社会适应等多个方面,COPD患者生活质量低下的主要表现在于:① 心理方面:研究发现,虽然不同COPD患者的病情、病程、所处社会环境存在明显差异,心理状态也各有差异,但多数患者最突出的表现都是抑郁情绪。慢性COPD是一个不可逆的长期过程,患者长时间忍受咳嗽、咳痰、气喘、呼吸不畅等困扰,肺部功能慢慢衰弱、体质也逐渐下降,严重时还会出现营养不良或生活难以自理,此时患者社会活动受到限制、家庭依从性随之增加,加之长期医疗费用负担等因素,都可导致患者情绪不高、自责等,心理素质低下的患者甚至有厌世、轻生、妄想等不良心理。研究认为COPD患者精神异常往往是疾病病情加重的预兆,要高度重视。② 日常生活方面:首先是睡眠质量低下,COPD患者多因伴有呼吸困难、气促、夜间咳嗽咳痰而难以入睡,患者夜间浅睡眠增多,易觉醒,睡眠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部分COPD患者还会在晚间发生低氧血症,特别是呼吸频繁紊乱的睡眠期,低氧血症可引发睡眠障碍,形成恶性循环。也正因如此,COPD患者白天伴有烦躁、头疼、精神不佳、倦怠等症状。其次是日常活动受到限制,COPD患者不仅体力下降、生活能力下降,而且运动耐力衰弱、行走移动性也较差、灵活性降低、肢体不适,外出极度不便。还有部分患者难以生活自理,穿衣、洗浴等基本生活都依赖他人协助。③ 社会生活方面:社会生活是评估生活质量的重要部分,也是获取社会资源的基本步骤。COPD患者生活功能能力下降、经济来源变少,更多的依赖家属,使得患者的家庭角色及社会角色都发生了变化。不少患者不得不呆在室内,较少与朋友、同事、邻居等交往,长期以往难免情绪低落。
3. 提高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最新研究进展
多数研究选择对COPD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进行分析,而研究最多的干预模式就是Sehgal提出的“四步走”模式,第一步为确定需要改善的某个方面,第二步为确定完成目标的难度及障碍,第三步制定并实施针对障碍的干预措施,第四步推广应用成功有效的干预措施[6]。
3.1 加强健康教育 有研究发现COPD患者缺乏疾病相关知识也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健康教育则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建立信心,缓解负面情绪,这是研究领域一项重大突破[7]。临床实践研究表明COPD患者接受规范化健康教育后,肺功能明显改善,急性发作次数也明显减少,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负担[8]。① 教育内容:首先是基础知识,包括COPD定义、发病因素、流行病学、常见症状、危险因素、治疗原则、临床预后等。另外,还要指导患者戒烟戒酒,保证每日所需营养摄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指导患者锻炼耐寒能力,合理进行康复训练,学会合理用氧,尽力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心理干预方面要教会其应用松弛技术来缓解应激情绪,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影响;有条件者还可选择无创呼吸机治疗,随着无创通气的不断进步,无创通气已经成为COPD伴呼吸衰竭、COPD稳定期的重要治疗手段。考虑家庭的支持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COPD患者健康教育的同时还要做好家属的沟通指导工作,让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共同帮助患者战胜疾病。② 教育形式及方法:有研究表明持续性COPD自我管理可使患者掌握更多应对疾病的知识及技巧,提高患者实施自我保健的积极性及自信心[9]。在完整实施COPD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方法。在院内可以医患双方交谈或个别教育,家属也可参与活动。也可以由经验丰富的患者现身说教,以图画演示等方法让患者更容易记忆[10]。院方还可编制小手册发放给患者,可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建立记录档案,对登记在册的患者定期随访,定期指导,定期评估[11]。总之,健康教育方法很多,可以口头告知、书面教育,也可以示范教育。可选择一个社区作为对象,定期举办卫生知识讲座,让更多的人了解COPD病因、症状、诊断、防治手段等[12]。
3.2 强化康复训练 ① 呼吸康复训练:研究表明有效的呼吸康复训练可以预防呼吸肌疲劳、呼吸衰竭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国外有研究发现循环训练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3]。具体方法推荐为:① 训练有效呼吸:指导患者熟练掌握腹式呼吸、全身呼吸体操、缩唇呼气等常用的训练方式,几种方式可以相互组合使用,每天2~3次,每次训练5~8组。② 运动康复训练:根据患者肺功能代偿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太极拳、步行等有氧运动,每次30min作用,每天1次。整体活动一舒缓为主,切忌剧烈运动。该训练方案可有效扩清气道,增加胸扩运动幅度,改善异常呼吸,提高吸氧量及肺活量,有助于保护肺功能[14]。③ 全身呼吸体操训练:首先,平静呼吸、立位吸气、前倾呼气;其次,单举上臂吸气、双手压腹呼气;抱头吸气、转体呼气;最后,立位上肢上局吸气、蹲位呼气,由腹式缩唇呼吸至平静呼吸结束。每天2次。有人采集108例COPD缓解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运动疗法干预3年,结果发现31例气短程度显著好转,60例好转,17例无变化,有效率达到84.00%[15]。王峰以步行运动联合呼吸操训练干预方式干预30例COPD患者3个月,发现患者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且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增强[16]。 3.3 胸部体疗 COPD患者体疗的目的在于清除气道过多的分泌物,降低气道阻力和呼吸功,从而改善肺部的气体交换、降低支气管感染率。胸部体疗指的是指导患者咳嗽深呼吸,增加无效腔锻炼,训练腹式呼吸,促进分泌物排出。体疗方式有直接咳嗽、胸部叩击、体位引流、用力呼气等。① 有效咳嗽及呼吸:指导患者咳嗽技巧,促进排痰;让患者坐位或立位,肩部放松,上身略微前倾、腹壁内缩,也可自己用手按压上腹部来帮助咳嗽。有效呼吸则能锻炼膈肌,提高通气量,降低功能残气量,提高肺泡通气,减少呼吸功,缓解呼吸困难。② 体位引流联合雾化吸入: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让肺部及支气管内分泌物排出。引流时体位选择原则是让病变部位处在高位,引流支气管开口朝下。研究发现COPD患者体位引流之前雾化吸入生理盐水可湿化管壁上附着的痰液,降低其黏性,在之后体位引流或叩拍时痰液易于松动和脱落,从而可经末端支气管排向上一级支气管,可大大提高气道清除能力[17]。另外,部分久病体弱、长期卧床、无力咳嗽者护理过程中可在翻身时适当叩背。③ 应用振动排痰仪:有研究采集41例老年COPD发作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胸部理疗过程中应用TMK2000-Y01旋转振动排痰仪,该设备低频作用力可渗透皮肤和肌肉组织,传至细小支气管,1周后患者排痰量显著增加,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效率提高,2周后咳痰症状基本控制,SpO2明显上升[18]。④ 叩击胸背振动法:听诊确定痰液位置,选择振肺区域以腋前后线、腋窝、肋弓缘为界,背部从第九肋间隙、胸部从第六肋间隙开始,向上叩击至背部。将手指并拢握空心全叩击。⑤ 用力呼气:用力呼气仅由1次或2次组成,较少产生疲劳、支气管痉挛,可以产生快速气流以冲开黏液堵塞的气道。
3.4 心理干预及行为干预 考虑到COPD患者年龄较大,医护人员要给予更多关怀,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COPD病情反复易让患者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不利于疾病稳定及康复。医护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科学评估其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帮助患者更加准确的认识自身疾病,打消其不必要的忧虑,鼓励患者建立信心。认真听取患者的病诉,分析其不良情绪的主要诱因,及时解疑答惑。根据患者习惯、爱好、文化程度、年龄等特征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案。研究发现多数COPD患者有吸烟史,不利于肺部功能康复。医护人员要积极帮助患者尽早戒烟,提高生活质量。在高龄、免疫力低的状况下,极易发生感染,因此还要给予营养支持,知道患者进食维生素高、蛋白含量高、易消化的食物。
4. 小结
COPD患者生活质量低下,主要表现在抑郁情绪、睡眠障碍、呼吸障碍、日常活动及社会活动受限等,现已受到各界高度关注。研究总结认为健康宣教、康复锻炼、胸部体疗等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COPD患者生存期[19]。健康教育内容要集中在患者最为需要的疾病预防、治疗和保健康复等方面,特别要关注那些病程长、反复住院、文化程度低、健康行为差、无配偶的患者。系统性、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模式从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及个体特征、需要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把教育场所从医院延伸到家庭,重视家庭成员的教育和支持作用,有的放矢地进行干预,促进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和积极态度,形成了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提高疾病应对能力,进而改善生活质量[20]。康复锻炼及胸部体疗则能有效提高患者呼吸耐受力及机体运动力,改善患者生活难以自理的状态,提高生产质量。
参考文献:
[1] 侯 刚,尹 燕,孙丽丽,等.社区35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6(15):1831~1833.
[2] 王文毓,田洁,黄丽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 29) :251.
[3] 刘开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J].内科,2014,9(3),278-280,286.
[4] 杨 阳,田小京.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后随访干预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3,2(20):140.
[5] 李佳倩,章璐,陈芳,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评估研究近况[J].现代医药卫生,2012,16(28):2481-2482.
[6] Blackstock F, Webster KE. Disease-specific health education for COPD: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hanges in health outcomes[J]. Health Educ Res,2007,22(5):703-717.
[7] 韦 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皮质醇的表达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研究现状[J].广西医学,2013,35(1):100-103.
[8] 郑志宏,王彩霞.老年COPD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1,9(8) :1279-1280.
[9] 张 丽,黄媛媛,张雯雯.浅谈COPD稳定期的中医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6):33.
[10] 帅冬怡.呼吸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9):120-121.
[11]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血清CEA、CA 125、CYFRA 21-1、CT联检对肺癌诊断的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12,2(2):316-318.
[12] 邵有和,陈昌枝,冯洁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炎症细胞、细胞因子与肺功能的关系[J].内科,2014,9(5):597-599.
[13] 黄玉琴,于海霞,徐艳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及护理干预[J].大家健康,2014,8(20) :321-322.
[14] 吴秀莲.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27):152.
[15] 甘国会,李共梅.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4):519.
[16] 陈昌枝,朱贵朝,覃家盟,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凝血特征的研究[J].广西医学,2011,33(12):1560-1563.
[17] 黄隽英,王永滨,胡 华,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探讨[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2(32) :403~406.
[18] 顾 锋,徐陆陆,王枭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1 版)[J].中医杂志,2012,2(53) :177-178.
[19] 李晓旭,马丽春.山部分农村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临床荟萃,2012,5(27) :398-401.
[20] 周 勤.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内科,2014,9(3):275-277.
[21] 赵晓霞,郭义娟,秦玉玲,黄立强.行为干预和心理护理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6):204-206.
[22] 周生余,何良爱,徐立升,等.综合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器便秘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0,2(10) :11~12.
[23] 张淑霞,田春霞,王小丽.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通气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西南军医,2010,2(4) :39-40.
[24] 楼燕芳,华 锋.系统性健康教育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2) :146-149.
[25] 顾靖华,邱宜军,陆亿华.生活质量评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预后的判断价值[J].浙江大学学报,2014,33(2):207-211.